?

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探究

2023-10-24 10:36黃玲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高中英語

黃玲

【摘要】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指向核心素養,符合英語語言習得規律,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本文結合新時期的教育發展趨勢,探究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意義、機遇與挑戰,明確教學改革著力點,并緊扣主題意義,分析單元整體教學切實落地的實踐策略,以期構建有深度、有時效的英語課堂,助力學生英語素養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 主題意義? 單元整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079-03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英語明確了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內涵,推動課堂教學由知識本位向素養立意轉變。在此背景下,以往專注于知識點灌輸的碎片化教學顯然難以滿足教育新要求,加快教學模式轉型,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語言環境,形成深化知識理解的支架尤為重要。圍繞核心主題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將聽、說、讀、寫基本內容進行整合與重塑,不失為高中英語深化改革的有力突破口,值得教師展開進一步的探究與實踐。

一、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意義

高中英語圍繞主題意義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是落實新課標要求的必然,也是提升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必然,其研究意義與實踐價值不容小覷。第一,有助于課堂提質。圍繞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統一、穩定且持續的語言環境,將基本的語言知識學習、關鍵能力塑造以及英語思維啟發等認知活動融為一體,支持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接觸具有實用價值的英語,更易于促進語言技能的綜合發展。此外,單元整體教學能夠促使師生跳脫符號化的知識表征,將主要精力放在關鍵話題的分析與目標知識探究方面,從本質上探究英語語言規律與文化特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第二,有助于學習增效。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與學生的日常用語存在較大差異,加上高中英語知識點眾多、深度大幅提升,學習起來并非易事。學生單純依靠死記硬背、機械練習的學習方式往往收效甚微,不僅牽制英語素養的發展,而且極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高中英語采取單元整體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習方法帶來啟發,促使學生立足一體化視角審視英語知識,樹立分析知識內在關聯的意識,改變埋頭題海的苦學、死學,遵循輸入、內化、輸出的語言學習規律,用耳聽、用腦思、用手記、用嘴說,有助于英語認知的結構化、深刻化發展,為“學以致用”賦能。

二、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可行性與挑戰性

(一)可行性分析

在大力倡導以生為本、守正創新的教育改革轉折點,各類教育新理念、新思潮層出不窮,教師的教育觀念日益開放,為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提供可行性。第一,從理論支持層面而言,新課標指出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創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新課標作為教學實踐的綱領性文件直接點明圍繞主題意義實施整體教學建議。與此同時,單元整體教學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索與自主建構,契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多元智能理論,經過諸多教育者的研究已然形成了理論模型,為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支持。第二,從教學實踐層面而言,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與人才成長需求,形成了素養導向的高中英語教材體系,在內容與形式方面做出了重大調整。其中以單元結構化發展最為突出,每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語境展開,各學習板塊之間由孤立走向聯合,由封閉走向開放,為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教師通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教學思維日益靈活、開放,教學方法不再拘泥于機械的宣講與反復的練習,開始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嘗試新穎、豐富的教學思路與方式,賦予高中英語教學設計更多可能性,成為單元教學在課堂落地生根的突破口。

(二)挑戰性分析

雖然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受到廣泛關注與普遍認可,但是作為一項新型教學模式,其實踐落實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對于高中英語單元教學而言,其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局限性。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具有極強的宏觀性,對于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課堂把控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容易出現內容整合不到位、教學方式運用失當的問題。一方面教師未能完全擺脫知識本位的影響,教學重點仍然放在語言知識的講解層面,對于思維品質、思想方法以及文化情感的融合不夠深入。造成教學內容未能突出主題意義的本質核心,單元教學停留于淺學淺教的層面。另一方面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師受到經驗主義的束縛,教學設計的預設性較強,忽視了學生的自我建構,單純地將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傳遞給學生,弱化了知識的探究與整合的過程,學生的接受程度較低,難以實現主體認知與客觀知識的深度融合。第二,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局限性。單元整體教學對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些學生展現出力不從心之感。最為突出的問題即是存在學習思維惰性,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通常是跟隨教師的思路隨波逐流,遇到學習障礙等待教師的投喂,缺乏主動發現知識、探索知識、塑造知識的意識。面對教學方式的轉變未能及時地自我調整,出現跟不上課堂節奏的問題。

三、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策略

(一)分析主題意義,整合教學內容

主題是單元教學的靈魂所在,圍繞主題將聽、說、讀、寫各項內容整合起來,形成語境統一、思維連貫、情感遞進的知識體系,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結構化。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必修一第四單元Natural Disasters為例,本單元圍繞“自然災害”話題展開,主題語境為“人與自然——災害防范”,單元教學的大觀念為認識自然災害,樹立防災意識。首先,教師從聽、說、讀、寫視角整合教學內容,確定本單元兩種最重要的課型為聽說課型與讀寫課型,其中聽說課以教材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展開,讓學生借助聽力材料與交流探討圍繞單元大話題認識自然災害。讀寫課以Reading and Thinking與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為藍本,組織學生了解近現代國內外的重大自然災害,喚醒學生居安思危、防災減災的意識,以此將存在緊密關聯的教學板塊以單元主題為中心融為一體,形成兩條各自獨立而又相互交融的教學主線。其次,以教學主線為導向設計探究子話題,整合單元目標知識。例如,本單元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的探究話題包括認知自然災害的種類,主要學習內容為介紹自然災害的視頻素材,提煉關鍵要素,模仿語言特點報道自然災害?!癛eading and Thinking”的話題主要為了解唐山大地震,教師引導學生經歷文本的預測、閱讀、解構、體悟等由淺及深的學習活動,厘清寫作意圖,體會災難無情人有情的思想,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完成寫作延伸。通過明確主題意義,將單元所涉及的各板塊串聯起來,形成有機的知識體系。

(二)構建主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單元整體教學對于學生的主體自覺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采取趣味化的方式引入探究主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塑造支持主動探索的穩定學習動機。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必修二第二單元Wildlife Protection為例,本單元圍繞“野生動物保護”話題展開,在單元新知探索之前,教師構建多樣化的主題情境,增強課堂學習的代入感,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首先,構建感官情境。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播放有關自然災害的視頻素材,例如播放藏羚羊被偷盜者獵殺的視頻,為學生帶來感官沖擊,感同身受野生動物被人類傷害和威脅以及由此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通過觀察視頻細節了解藏羚羊所處的處境,為語篇的理解奠定基礎。同時,在直觀情境的感染下,促使學生理解本單元“人與自然”主題探究的重要意義,擺脫知識本位的狹窄學習動機,結合主題意義樹立生長性的學習目標,引發更多的積極學習行為。其次,構建問題情境。待調動學生的情感之后,情境的構建由感官向認知拓展,引領學生對于單元主題意義的認知由感性向理性延伸。例如,設計如下問題鏈條:What wild animals are in danger? What is being done to help wild animals in danger?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wildlife from being killed?借助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對主題意義展開分析與解讀,促使學生從宏觀上把握單元知識,為后續的細化探究提供有力支持。

(三)引導主題探討,內化目標知識

對于主題意義的深度探討是高中英語單元教學的核心環節,也是決定學生認知層次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帶領學生深入語篇,通過對文本的解構與重塑,抽象出主題內涵,促使學生更為深入地內化目標知識。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必修二第一單元Cultural Heritage為例,對“Reading for Writing”讀寫板塊的教學,圍繞“寫一篇新聞報道”的主題,教師設計標題(headline)、新聞導語(lead)和主體(body)的主線,帶領學生抽絲剝繭。首先,研讀教材語篇。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提煉有關新聞的關鍵信息,并運用符號或是精簡的文字記錄自己的理解或是閱讀感悟。通過精讀梳理文本內容與結構,讓學生掌握圍繞主題講述了哪些內容,結合課文語境揣摩目標知識的應用語境。其次,跳脫文本表征思考為什么要探究人與自然主題,探尋單元學習的深刻含義。通過了解莫高窟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概況,深刻體會莫高窟的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和制作莫高窟文物數字照片對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單元主題意義。最后,體悟語篇要素以及語言特征,分析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了解新聞報道的要素及寫作語言,同時讓更多的人建立“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通過個人、社會和政府多方面的努力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教師組織讀后寫作訓練,促使學生圍繞主題意義將英語知識與思維融入作文,能夠批判性地表達自我觀點。借助環環相扣的子議題,讓學生明確學什么、理解為什么學以及掌握如何去學,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分析探究,提升學習能力。

(四)注重主題拓展,塑造核心能力

在素養立意視域下,高中英語的單元教學應展現出開放性、延展性特征,賦予英語知識以無限生命力。教師可以以單元主題為切入點設計拓展活動,深化學生對核心知識理解層次的同時,塑造英語關鍵能力。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必修一第四單元Natural Disasters為例,教師圍繞常見的自然災害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讓學生任選一種自然災害,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與方法收集信息,展開深入研究,形成真實的項目報告。借助項目式學習任務促使學生跳脫機械的知識搬運,將英語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劃分小組,明確項目任務。例如,教師明確項目終極任務為制作一本關于自然災害的宣傳冊,并提出三項需要重點闡釋的內容,自然災害的詳細介紹、預防方式以及救災措施。項目式學習以小組共學的方式完成,有助于促成多方認知的交融與碰撞,有助于豐富學習體驗,開闊英語思維。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促使各小組成員以群策群力、共同參與的方式完成各項任務。其次,組織項目實施。為了監控項目式學習進程,為學生提供必要指導,教師可以采取課堂與課下雙主線項目推進方式。課堂以知識與技能講解為主。例如,在項目探究開始之前,教師帶領學生展開頭腦風暴,收集、整理可用的英語知識,構建自然災害的語義場,從地球、城市、建筑、自然、人文、感覺等方面歸納常見的單詞及語法,提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課下以學生的自由合作探索為主,共同收集自然災害的素材、設計宣傳手冊方案等,教師作為輔助者根據學生的需求提供必要指導。最后,教師設置項目成果講評課,針對學生的作品做出客觀點評,針對項目探究中反映的共性英語認知問題展開集中講解,進一步深化單元主題意義及目標知識理解。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主題意義引領的單元整體教學是高中英語改革創新的有力嘗試,對于課堂教學的提質與學生學習的增效具有積極意義。但是不可否認,作為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教學模式,其實踐落實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用發展的教學眼光,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與修正,提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效性,推動高中英語由知識本位向素養中心轉變,形成結構化的英語知識體系,為學生英語素養的綜合、深度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劉香云,張詩情,南嵩.主題意義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基礎外語教育,2022,24(2):69-74+110-111.

[2]陳紅芳.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原則探討[J].中小學班主任,2022(8):47-49.

[3]李詩云.關注心理,優化整合——如何基于大觀念進行深層次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校園英語,2022(14):6-9.

猜你喜歡
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高中英語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下)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上)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范式下學與教方式初探
帕爾默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勞娜古迪蓀詩歌主題研究
小學品德課堂主動參與策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