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銜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

2023-10-24 10:36金睿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實施策略

金睿

【摘要】幼小銜接對于幼兒而言是為進入另一個學習階段做準備工作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幼兒園的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家校合作共育,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提高幼兒到小學階段學習的適應能力,為幼兒進入小學階段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家長和教師的良好溝通配合為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幼小銜接? 家校合作共育?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151-03

一、前言

隨著教育形勢的變革,讓教育領域更加重視幼兒啟蒙階段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和學校合作共同教育,能夠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在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園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責任更加重大,要求在這個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綜合素養,讓幼兒能夠正常地進入小學階段學習,需要幼兒園和家庭能夠從多方面地進行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園和家長要加強溝通和交流,緊密合作,讓幼兒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發展,讓幼兒能夠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全文主要探討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等家校合作共育策略,期待能夠充分發揮出家校合作共育的作用。

二、家校合作共育,培養幼兒行為習慣

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對于幼兒的行為習慣通常是通過模仿家長和教師以及周圍的其他人員而形成的。家庭會影響一個人的三觀也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習慣養成,家長作為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行為習慣、做事風格、言論表達都會影響幼兒的發展,想要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關注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家長的行為習慣,家長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為幼兒樹立有效的榜樣,同時在家庭中榜樣的力量是能夠有效發揮出來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由于現在的家長工作壓力較大,很多家長缺乏與幼兒的溝通,針對幼兒做得不好的地方無法有耐心地進行引導,采取打或者罵的方式,不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甚至會有叛逆傾向出現。對于幼兒而言,幼兒園的教師也是形成行為習慣主要學習的對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幼兒傳授知識,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幼兒的好奇心重,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關鍵任務。由于年齡較小,理解能力有限幼兒很難通過自身的能力去判斷是非對錯,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是需要家長和教師,在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他們有正確的思想觀念,遵守社會規則和學校管理規則,文明用語、禮貌待人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觀察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和交友的時候所表現出的行為,若有不當的地方要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原因,讓家長和教師能夠針對這一不良行為進行共同引導教育。例如,有幼兒在幼兒園學習期間會說臟話的這一行為,教師與家長要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幼兒學習這一行為的來源,是否是家里的家長有這一行為?若存在這一現象,家長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并且要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告訴他該行為是錯誤的,學校教師也要做正確的引導工作,讓幼兒對這一行為有正確的認識,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不良行為出現,促進幼兒健康成長[1]。

三、家校合作共育,培養幼兒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習與幼兒園階段的學習會有一定的差別,幼兒的學業任務會增加。幼兒自主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幼兒愛上學習,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幼兒有內在驅動力促使他們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果,幼兒的學習習慣需要通過家庭和學校共同培養。首先可以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幼兒能夠有效地閱讀課本知識,還能夠通過閱讀學習到其他課外知識,書中自有黃金屋,擴大幼兒知識面的同時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能夠幫助幼兒一生良好發展的。家長在幼兒日常學習階段要陪著幼兒進行閱讀,閱讀課本知識或者課外讀物,針對幼兒有疑問的地方很好地作出解答,陪伴幼兒閱讀不僅能夠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夠增加家長與幼兒的溝通交流時間。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可以結合自身孩子的實際情況,尋找一些較為簡單的小學讀物,引導幼兒閱讀。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多引導幼兒閱讀,給幼兒布置簡單的閱讀任務,讓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能夠促進幼兒更好地進行閱讀。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需要有良好的作息生活習慣,在幼兒園期間有固定的時間規定上課、休息、吃飯、鍛煉等,家長應該對幼兒的課余時間進行有效的規劃,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玩耍休息、完成家庭作業、吃飯等活動的時間要進行有效的規劃,要讓幼兒能夠及時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避免幼兒養成拖拉的行為。除此之外,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在課堂下勇于提問、善于與同學溝通交流、有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和教師都應該關注幼兒這些行為,做得好的要表揚,要讓幼兒有學習的自信心,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引導[2]。同時家長和教師要充分地明白,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非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的引導,不斷積累才能夠形成。

四、家校合作共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階段,幼兒的很多事情都是由教師和家長幫助完成,但小學階段與幼兒園有明顯的不同,很多事情都需要幼兒自主完成。幼兒的自理能力體現在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兩個板塊上,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控制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次是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都應該引導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簡單的事情入手引導幼兒學習方法,在家里讓幼兒做簡單的清潔衛生、折疊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文具等,家長要引導幼兒獨立完成。在學校教師讓幼兒做教室的清潔、疊被子等,讓幼兒掌握一些基礎的生活技能,讓幼兒能夠有勞動的習慣,慢慢地引導幼兒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幼兒保管自己的物品和零花錢等,讓幼兒能夠照顧自己基礎的需求,學會自我管理。這個過程中,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注重幼兒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感培養,積極承擔家務,承擔學校集體的任務,能夠奉獻自己的力量,這種方式有利于幼兒在小學階段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在自我控制能力培養板塊上,主要是要引導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沒有家長和教師的督促下也能夠很好地學習,要讓幼兒有較強的時間觀點,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或者其他任務,控制自己不玩耍,控制自己不看電視、不玩電子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和學校都應該注重幼兒的自律能力培養,自律是現今社會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可以促進幼兒不斷進步,還能讓幼兒堅持自己的愛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讓幼兒能夠自律。

五、家校合作共育,培養幼兒自我保護

進入小學階段學習以后,家長和教師都會相應地減少對幼兒的保護,更多地需要幼兒自我保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培養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在家里家長要引導幼兒記住父母的手機號碼,陌生人給的食物不要吃,遇到困難要學會求助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給幼兒滲透相關的知識,如在公園遇到大型的狗不要靠近,發生火災的電話是撥打119,遇到壞人撥打電話110等這些簡單的自我保護知識。在學校里幼兒園的教師可以安排安全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對某一個板塊的安全知識進行教育,采用趣味性的方式將安全知識講授給幼兒,讓幼兒能夠理解并掌握。如讓幼兒辨別交通安全指示牌,紅燈停綠燈行、上下樓梯靠右行等等知識內容,讓幼兒能夠遵守規則的同時實現自我保護,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發生時的逃生辦法,如逃離到空曠地段等待救援等內容都應該讓幼兒有基礎的了解。隨著社會發展幼兒所能夠接受的知識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校學習期間有大量的時間都是集體活動,由于幼兒心理問題發生的安全事故也是存在的,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關心同學,不打架斗毆,不攜帶危險物品在身上,面對打架事件要及時告訴老師,學會自我保護,讓幼兒能夠在集體生活中健康地成長。

六、加強溝通交流,促進教育合力作用

家庭作為幼兒學習的第一所學校,幼兒的所有知識學習都開始于家庭,家長的言行舉止、教育方式都影響著幼兒的發展,幼兒的思想品質和性格都與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每一個幼兒有不同的潛力,如何有效地挖掘出幼兒的潛力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密切的關系。在幼小銜接中加強家長與幼兒園教師的溝通交流,可以充分地發揮出家庭教育的作用,促進幼兒園教育良好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園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更多地要開展家校合作教育,充分地發揮出家庭和幼兒園的作用和價值,為幼兒學習和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幼兒園的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幼兒各方面的溝通和交流,幼兒的言行舉止、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家長和教師都要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尊重幼兒的成長規律,采取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幼兒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中成長[3]。家長和幼兒教師要著重注意幼兒的興趣愛好,采取有效的方式培養和提升幼兒的興趣愛好,可以讓幼兒能夠有特長的同時,保障幼兒心理健康發展,讓幼兒能夠依照自己的內心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自身的經驗和學習相關知識,掌握相關能力。家庭和學校應該共同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針對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和教師都應該給幼兒提供一些小學階段的基礎性知識,讓幼兒理解并掌握,進而讓幼兒更好地進入小學階段學習,不會因為與其他同學有較大的差距導致喪失學習自信心。家庭和學校溝通過程中可以制定相應的計劃,按月度進行定期交流,就幼兒在幼兒園中的行為表現、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溝通交流,確保家長和教師是能夠有效地了解并掌握幼兒的發展情況的。針對較為特殊的幼兒,家長和教師的溝通也要增加頻率,可以建立家長溝通群讓每一位家長了解自己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情況。

七、補充教學內容,發揮家校共育作用

家校合作共育策略中應該充分明白,家庭教育和幼兒園的教育是有明顯不同的,明確兩者教育的重心。幼小銜接階段中幼兒的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目前我國幼兒園的教學模式都是采取小班教學的方式,在針對幼兒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這兩個板塊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會有不夠完善的地方,由于幼兒較多,教師難免有顧及不到的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教育可以作為幼兒園教育的輔助。結合幼兒園在學校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家長在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讓幼兒能夠很好地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內容。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園教師要注意將幼兒在校學習的內容準確無誤地傳達給家長,才便于家長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輔助幼兒園教育提升教學質量,共同完成知識點教育目標[4]。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應該形成相互補充的態勢,在家庭中幼兒主要學習生活經驗,在學校中幼兒主要學習知識內容,在校教育過程中讓幼兒明白知識點來源于生活,所學習的知識內容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生活。幼兒園在教學過程中,家庭教育也要跟隨相應的教學節奏,家長要轉變知識教學就應該交給學校這一傳統的教學觀念,要結合幼兒園幼兒的學習情況,對幼兒進行有效的監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不斷學習,若在教育板塊又無法完成的內容應該向幼兒園教師學習。在幼小銜接中,家長和教師都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在家長和教師的配合下對幼兒的學習內容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保障幼兒在這一階段學習的有效性,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幼兒園教師參與到幼兒日常生活中,充分發揮出家校合作共育的作用,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八、結論

家校合作共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夠全面發展,在幼小銜接中家校合作共育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教師要加強溝通和交流,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實現家校合作共育的目標,共同培育出一個身體、心理健康,合格的小幼兒。當然,家校合作共育不僅在幼小銜接中,在幼兒任何一個在校學習階段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賴卓華.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家、園、校合作共育模式探索——以廣州市海珠區兒童入學準備工作為例[J].教育觀察,2020,9(28):22-24.

[2]李琴.淺談幼小銜接過程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方法[J].才智,2020(4):140.

[3]史江萍.幼小銜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J]. 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8,34(2):84-87.

[4]張麗華.家校聯動促進幼小銜接問題學探討[J]. 才智,2017(26):61.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實施策略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體驗營銷在遵義旅游業中的運用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ERP在大型購物中心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