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方法與實踐

2023-10-24 10:36張澤軍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自主意識小學語文

張澤軍

【摘要】目前教學工作正處于改革創新階段,教學觀念要不斷地改變,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要從傳統階段的以教定學轉換到目前的以學定教觀念上來,時刻以學生為中心,制定的教學模式要獲得學生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成效。小學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知識的特點和豐富性,為學生構建多元化、創新化、實踐化的教學主題活動,既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同時又要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在互動和實踐當中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意識? 啟發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172-03

一、前言

小學時期的教學工作是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結合語文知識特點,教師要循序漸進地融入拓展性內容,既要讓學生提高對語文知識的重視程度,同時又要充分利用教學時間,啟發并強化學生自主意識。大部分小學生在學習語文內容時,心態容易變得消極,其主要原因在于語文知識簡單易懂,教學范圍有限,積累到的知識量不足。在改革時期,教師要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去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優化教學路徑,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習動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化自主能力,是目前貫徹落實教學改革工作的重要教學目標,也是幫助學生做好長遠學習規劃的一項突出表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強化學生自主意識,首先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并且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產生足夠的探究興趣和學習動力,對語文知識進行刨根問底式的研究。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在意識上得到強化,同時也能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足夠多的學習經驗。

(二)促進習慣培養

小學語文長期不變的教學流程,導致學生機械化思維比較嚴重,培養自主學習意識,能夠在思維角度上進行創新,幫助學生擺脫懶惰散漫的學習心態,雖然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積累到的學習經驗比較有限,但通過教師科學化的引導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不斷提高,會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溝通。針對不了解或者感興趣的知識,能夠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只要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才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在強化意識的同時,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培養。

(三)助力教育改革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文化底蘊,強化基礎能力的關鍵時期,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文學素養上得到提高,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也能讓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內容時,提高效率,從而改善教學質量。在教學改革政策的指導下,語文教學模式在不斷地創新,培養學生自主意識,教師會結合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因素進行思考,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流程和教學模式,讓整體教學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改革,這樣不僅能夠落實教育創新改革方案,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身心和學習習慣上得到有效調整,促進語文教學工作長遠發展。

(四)強化自學能力

小學教學時期,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意識的培養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首先,教師要調整在語文課堂上的教學形式和指導流程,啟發學生對語文知識主動思考的意識。比如可以制定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到教材當中尋找答案,也可以通過制定不同的任務,讓學生獨立去完成,通過鍛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才能提高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在小學階段,通過教師耐心的引導和科學的鍛煉,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基礎上,不僅能夠促進自學能力的提高,還能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深度學習的思想,從而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三、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科學引導

小學語文課堂上,大部分教師對教學工作以后的發展并沒有明確的認知和研究,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多以教材為主,而教學進度和講解知識的范圍會以參考書或者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基準。導致所設定的教學規劃并不足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課堂上缺少科學有效的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并不理解,自身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文學知識的分析和傳統文化在語文知識當中的運用沒有深度探究的能力。這樣的教學現狀和教學環境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同時還會極大地限制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二)傳統觀念偏重

雖然我國目前教學改革理念正在深入影響著每個階段的教學策略制定,但對于一些人才考核機制,或者用人選拔都是通過考試的形式進行的。所以應試教育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是亙古不變的重要影響因素,為了推動教學改革發展,教師首先要意識到自身的傳統觀念是否偏重。比如一些語文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多數會注重對字詞記憶以及文章背誦等方面內容的指導,而對于文學知識拓展以及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是否存在著質疑,并沒有足夠的認知,課堂上,學生缺乏自主表達的機會,不注重學生主體思想,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缺乏自主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配合,以及創新化教學模式和教學途徑的運用。在小學階段,大部分語文課堂上,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都依賴于教師的決定,學生自身缺乏自主性。另外,很多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比較注重的是結果,即使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反復書寫和硬性記憶上,但學生仍然樂此不疲。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學生缺乏自主意識,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并沒有接觸到更為有效的引導方法,自身不能明確表達學習需求,這樣也會嚴重影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聽課效果。

四、小學語文強化自主學習意識的策略

(一)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從本質上來講,主要是為了強化學生對語言的理解,以及自身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不斷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效探索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并且要結合不同的知識特點去運用不同的講解途徑,既要發揮教學的最大價值,又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感悟語文知識的內涵。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學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重視自主意識開發,首先要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準確掌握能力現狀,才能構建恰當、科學的引導方案[1]。影響學生自主性提升的因素有很多,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深受課堂環境的影響,所以教師可以先從改變大環境角度入手,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通過溝通或者互動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完全融入到語文課堂上,這樣才便于知識的有效傳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例如,講解《大自然的聲音》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趣味化教學情境,通過音頻播放,讓學生分析是大自然當中的哪些事物發出的,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調動,同時也能夠學習一些擬聲詞語,增長文學知識。在信息化情境的創設下,教師可以將語文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對大自然中的不同事物有更多的觀察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同時也能夠對文章當中的不同詞語加深印象。

(二)運用激發思考的問題

教育工作要想在改革時期取得有效的教學成果,教師要制定長遠的教學規劃,層層遞進地改變教學存在的弊端,發揮改革教學理念的優勢。其次,還要針對近期教學中需要改進和優化的問題,去設定教學引導方案,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在創新化理念的引導下,強化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之所以會在心態上容易出現消極的現象,原因在于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比較淺顯,且范圍較小,很多學生很快就能記憶,久而久之,在學習上沒有遇到挑戰,就會讓學生降低對語文學習的重視[2]。在創新發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流程的有效編排,既要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同時又要制定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才能促進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效培養。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構建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然后列出思維導圖不同位置的具體信息,這樣通過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做啟發,學生會感受到語文知識探究的樂趣,從而改變對語文知識的原有印象。

例如,教師在講解《盤古開天地》這一單元內容時,首先可以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對山海經是否有所了解,結合小學生的成長經驗來講,雖然學生能夠讀懂一些山海經當中的小故事,但是對于山海經的整體內容并不會有準確的了解,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表現進行山海經內容的有效傳授,通過滲透不同故事的名稱,比如大禹治水、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上課興趣。最后,教師可以結合原文的內容,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語言去總結故事的發展脈絡,這樣不僅能夠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還能鍛煉學生語言構建能力。運用恰當的問題引導,讓學生能夠對整個故事有一定的好奇心,主動思考教師所涉及的問題,這樣學習動力和學習效率才能得到不斷提高。

(三)構建課堂互動的任務

小學語文課堂的構建,教師要從學生角度出發,啟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興趣,讓學生的態度能夠從“必須要學”轉變為“主動要學”,這是一個質的飛躍,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鍛煉和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實施對象。每一位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學習特點[3],依據語文教材當中涉及的知識內容,為學生構建互動任務,這樣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朝著相同的方向努力,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制定課堂互動,教師要以啟發思考、提升學習質量為教學出發點,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在閱讀和討論的過程中,深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

例如,講解《小英雄雨來》時,由于文章的故事情節比較鮮明,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獨立自主閱讀,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通過小組互動的方式能夠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提高對文章的全面理解。然后在多媒體上制定出互動的任務,比如故事當中所講解的內容是什么,在小英雄雨來身上能夠學到哪些品質?針對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自己有哪些感想?制定不同的互動任務,學生會在小組內進行內部消化和討論,最后總結出答案,從而有效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為以后獨立完成閱讀任務打好基礎。

(四)制定生活細節的實踐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教師的教學觀念,要逐漸開放,不能僅僅拘泥于課堂,還要結合課下時間的有效利用,助學生鞏固課上學習的語文知識,構建生活實踐內容,幫助學生有效地運用語文知識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完成學習任務。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并不是不能夠掌握語文知識,而是缺乏應有的自信心[4]。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還要有效滲透思想教育觀念,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建立樂觀的學習心態,面對學習困難時能夠勇于突破,這樣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制定生活細節實踐,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或者以教材內容為中心,考查學生實際應用能力,鍛煉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思考,階段性地完成不同任務,也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寫作去設定實踐要求,可以先通過親情角度鼓勵學生結合教材當中涉及的內容去表達自己對父愛母愛的理解,或者給父母寫一封信,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還可以變換不同的主題,比如景物描寫,結合生活當中的不同事物,比如小動物或者小植物或者家庭環境當中的一些物品,去闡述自己與他們之間發生的小故事,從而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等等,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嘗試不同類型作文的創作,以生活元素為教育啟發點,讓學生既能夠鍛煉觀察能力,同時又能夠強化實際運用能力,在以后的學習當中,會更加主動進行思考和創作,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五、結論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意識,強化個人能力,首先,教師要針對自主學習意識培養的重要性進行有效分析,探究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因素。然后再結合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上存在的教學問題,融入教學改革理念,從課業角度和教學路徑角度進行全面化分析,構建創新整改方案,為學生創設更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互動。最后結合語文在生活中的應用,構建實踐環節,強化語言構建和詞匯積累,促進對語文知識的深度理解。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馬衛忠.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2(2):22-24.

[2]劉巧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探析[J].新課程,2022(7):152-153.

[3]肖玉琴.引導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意識——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91.

[4]胡彩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J].中華辭賦,2019(7):83.

猜你喜歡
自主意識小學語文
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之我見
如何培養中職生的自主寫作能力
中職機電專業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