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教學中茶文化與健美操的融合策略

2023-10-25 11:58
福建茶葉 2023年9期
關鍵詞:茶藝茶文化動作

劉 婧

(長治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

1 茶文化內涵闡述

1.1 茶學方面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期,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傳說,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文化的專著,對中國乃至世界茶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煮茶的方式配以成套的茶具,“茶道”以中國茶飲的特別文化形式,開始聲名遠播。伴隨著朝代更迭,斗茶、分茶等習俗風靡城鄉,茶葉貿易遠渡重洋,傳到朝鮮、日本以及歐洲,豐富著世界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茶的種類也逐漸增多,明清時期出現白茶、黃茶,清代時期普洱茶開始為人所重,康熙年間武夷烏龍茶已經出現。當代,茶書畫藝更是空前繁盛,例如,關于茶主題的繪畫、書法、茶歌、茶舞、茶記錄片等等,話劇《茶館》幾十年來經久不衰。茶藝的編創,以及茶席、茶具、茶包裝設計等,成為茶文化藝術領域的新興產業。隨著各種茶館、茶樓、茶社等茶藝館的涌現,茶藝師被列入國家職業大典,等等。茶葉起源、生產、飲用,以及茶業科學知識的傳播和茶文化中中國傳統元素的沉淀,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文化素養。

1.2 茶禮方面

禮儀是表示尊重的一種方式,是思想道德、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具體表現。茶禮所呈現的形式和儀式,傳遞出精神、學識和修養之意。含蓄的動作和溫文爾雅的表情,表達出謙遜的態度和誠摯的情感,僅簡單的伸掌禮,動作輕柔,氣韻含而不露。在泡茶的過程中,有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一些列動作難過,當用回旋動作進行斟茶時,右手需逆時針方向動作,左手需順時針方向動作,寓意對客人到來的歡迎。賓主雙方不用語言描述,就能明白所代表的寓意,例如,“鳳凰三點頭”,右手提壺,先靠近茶杯口倒水,然后提腕,再壓腕,反復三次后,恰好將茶杯倒滿七分,表達向賓客三鞠躬,歡迎其到來之意。作為最后一步關鍵的動作奉茶,茶盤要端穩,不能過高,先行禮,體現對客人的尊敬。同時,禮儀還包括,得體的著裝、整齊的發型、干凈的面部,以及站姿、坐姿、跪姿等儀態,等等。

1.3 茶藝方面

茶藝包括了選茗、擇水、泡茶、茶具以及環境等一系列過程,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僅泡茶的程序,就呈現出多樣性,例如,無蓋杯泡法,常見于高級綠茶等;蓋杯泡法,常見于普通綠茶、花茶等;泡茶還包括壺泡法、冷飲法、功夫泡飲法等等。茶具也各具特色,瓷器的蓋碗和陶器的紫砂壺是茶具中的佼佼者,少數民族地區因為飲茶習俗不同,茶具也各具特色,例如,維吾爾族的薩瑪瓦銅壺,藏族盛酥油茶的金銀茶具等等,這些茶具通過不同的裝飾、造型、材質,賦予不同的功能,傳遞出或質樸或華貴、或安然或熱鬧的氣質。嚴謹的工序,嫻靜的心態,配套的茶具,優美的服飾,還可以加上背景音樂營造茶境,讓心底的靜謐淡淡散發出來,引發對美的共鳴,培養對藝術審美趣味的追求。

1.4 茶效方面

《本草拾遺》中,茶有“萬病之藥”的美名。研究表明,茶可以抗氧化和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降低血脂、減肥、防治高血壓等方面的功效,例如,紅茶和綠茶里均含有氟,可以預防齲齒;白茶由于保持化學成分最接近鮮葉成分,可以抗菌,具有解毒、降火等功效;黑茶是經過發酵后的茶,含有高亮的有機酸,可以改善腸胃道功能。研究發現,茶葉經過提取、過濾、澄清等加工后,可以提高能量代謝,緩解疲勞等等,可以達到控制大學生的體重體形、增強身體機能等作用[1]。

2 茶文化對健美操的價值分析

2.1 健美操的文化內涵方面

健美操融合了體操、音樂、舞蹈等項目,具有體育與美育等多種文化功能。融入茶文化,從傳統文化角度,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伴隨著朝代更迭,茶文化被賦予豐富的歷史內涵。在進行茶文化與健美操的融合過程中,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一方面,深入挖掘和整理茶文化內涵,探究健美操所蘊含的文化、審美、禮儀與茶文化的融合點,以及茶飲品對身體健康素養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兼顧健美操教學和文化傳承兩項工作,從學生興趣出發,結合茶學豐富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讓健美操教學的文化內容更加飽滿,進而促進健美操理論、技術、文化的相互交融。

2.2 健美操的技術創新方面

在高校健美操教學過程中,健美操創編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動作的協調性、技術的整合性,配以音樂、故事、情境等內容,呈現美的視覺體驗。采茶、泡茶以及斗茶、分茶;茶舞、茶歌等通過動作、氣韻所傳遞出精神、學識和修養。在進行茶文化與健美操的融合過程中,可以通過茶禮、茶藝、茶舞等形式與健美操的技術動作融合,一方面,注意茶禮、茶藝、茶舞的動作特點,以及健美操動作技巧的特點[2]。在進行健美操技術動作創編時,可以對茶禮、茶藝、茶舞的動作與風格進行模仿和改編,進而增加主題的創新性、演繹的觀賞性。另一方面,掌握茶禮、茶藝、茶舞動作背后的文化內涵,理解哪些動作是本源動作,哪些是衍生動作,并理解本源動作所傳遞的意義,例如,“鳳凰三點頭”,通過手腕的力量控制和動作展示,表達了從容優雅的意趣美感,展現了中華茶禮的熱情好客。

2.3 健美操的審美素養方面

在高校健美操教學過程中,融合了音樂、動作、服裝等多種美的表現形式,在作品欣賞和創編過程中,使得學生的創造美的能力得到鍛煉。通過茶文化與健美操融合,茶具、茶禮、茶藝可以引發學生對美的共鳴,一方面,可以通過欣賞不同的裝飾、造型、材質的茶具,欣賞茶藝嚴謹的工序和嫻靜的心態、優美的服飾,表達自己的審美觀點和審美評價。另一方面,通過融合茶禮、茶藝,茶戲、茶舞等動作和傳統文化,創編健美操的動作,提升自身的審美經驗,進而提升審美能力[3]。

2.4 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

通過健美操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塑造形體。健美操對專業運動員的體重、體型有一定的要求。通過茶文化內涵闡述發現,茶效有提高能量代謝,緩解疲勞等功效,可以達到控制大學生的體重體形、增強身體機能等作用。同時,茶中含有咖啡因,可以緩解焦慮情緒,將此功效應用到健美操的比賽中,幫助抵抗面臨比賽時的緊張焦慮的情緒,改善精神狀態。茶葉的消食、解毒、提神等功效,可以幫助在訓練過程中維持良好的狀態。除此之外,茶文化清、靜、和的精神內涵,對提高心理素質亦有一定的幫助。

3 高校體育教學中茶文化與健美操融合的現實分析

3.1 融合的理念陳舊

高校健美操中,成套動作使得身體每個部位都有活動,得到全面的鍛煉,無論站立或行走的姿態都表現出舒展的氣質和風度,再加上或激烈歡快或婉轉悠揚的旋律,或鮮明或沉浸的節奏,在自己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中,審美素養得到了培養。將茶文化與健美操融合,旨在通過知識、技能、文化三者相結合,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審美素養,有效提升健美操教學的整體質量。

毛澤東同志說,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在高等教育大變革和大發展的態勢之下,地方高校怎樣抓住“黃金發展期”,將改革與發展推上一個新的高度,刻不容緩地擺在了各級各類地方高校的黨委面前。筆者認為從中觀層面入手,就是要選好用好中層領導干部,以此為抓手,不斷提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在高校當前的健美操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沒有充分理解茶文化的內涵,仍舊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或者,雖然有部分教師在健美操中加入了茶文化,僅僅停留在表面,對于健美操所蘊含的文化、審美、禮儀與茶文化的融合點,以及茶飲品對身體健康素養的影響等,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教研和探究[4]。

3.2 學生的興趣不濃

在茶文化的品鑒中,部分學生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鑒享譽中外的茶文化,更愿意深入理解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從動靜相宜的茶藝中享受恬淡、閑適、豁達和寧靜。在健美操與茶文化的融合創編中,形成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例如,以傳統采茶舞為主要動作設計元素,在亦歌亦舞中,進行動作的創編和文化的傳遞。在校園活動中,茶藝社團通過舉辦各種茶藝表演,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然而,由于上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想,在融合的內容創新與發展中,未能很好的解決健美操理論、技術和文化的相互融合點,導致茶文化的特色沒有彰顯出來。例如,在采茶舞的編排中,為了滿足創新性的要求,一些動作的編排忽視了所含的茶文化的內涵,將茶文化的本源性動作和后來的衍生動作混淆。進而,由于融合形式的陳舊,導致學生的興趣不濃,主要體現在部分學生對茶文化所表現出的清凈、淡雅、寧和的意境不感興趣,更愿意追求動感、快速的節奏和韻律;或者部分學生只是迫于學分的壓力而暫時性的進行學習,學期結束后不再感興趣,等等,學生未能真正了解茶文化背后的內涵,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4 高校體育教學中茶文化與健美操融合的策略

4.1 從學生角度分析,關注個性化需求

融合的教學過程中,形式相對陳舊,在課堂教學中,班級集體授課背景下,對教學的設計往往只側重于學生的群體特征,對其做出整體性、概括性的描述,以此來說明學生在某個特定階段身心發展及學習發展的整體規律。然而,新時代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在自己獨有特質的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成為教育的必然訴求,只有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質,了解和分析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才能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大學生的興趣愛好、運動水平、身體素質存在差異,在茶文化與健美操融合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盡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例如,通過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創建情境教學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并在運動過程中,發掘學生的潛能。

4.2 從茶文化與健美操融合內容分析,關注跨領域知識的統整

從學科角度劃分,茶文化和健美操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從健美操單一學科領域向茶文化與健美操融合的跨學科領域轉移,打破學科界限,將二者的知識進行聯系和統整,要挖掘不同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性與關聯性。例如,建立情緒的關聯性,在健美操競技比賽中,大學生會有緊張不安的情緒,通過學習茶文化清、靜、和等精神內涵,可以起到抵抗不安情緒的作用;建立動作的關聯性,《印象大紅袍》中,從厚重的武夷山茶文化和歷史中抽離出來的撐竿動作,演繹成可視化的文化符號。

4.3 從茶文化與健美操融合目標分析,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三維目標的設計,體現了對學生進行多維度、綜合性的培養。在融合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等認知因素,還要關注終身發展所需要的能力和品格,例如,健康意識、審美素養、價值觀念、意志品質等等,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把這些概況性較高、較為抽象的目標,根據學生的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進行拆解和具體化,轉化為對學生行為表現的描述[5]。

4.4 從健美操教學活動設計分析,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教學活動設計常常由教師向學生傳遞,往往弱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教師教、學生學的陳舊形式,不利于學生參與意識的形成,影響了學生探究、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融合的過程中,將學生視為教學過程中的本體,并非直接向學生傳遞與輸送知識,而是通過引導、支持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創作與探究等方式,開展學習。

4.5 從健美操教學方式分析,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音頻、視頻等材料為教師提供了便捷的媒介,但是依然跟側重于教師作為主體,進行的預設活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由此,在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發,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例如,對于“鳳凰三點頭”,教師可以先通過視頻讓學生感受通過手的翻轉挪移、上下揮灑中所展現出來的美感,然后讓學生演示,親身感受如何通過手腕的力度來控制注水的水量和水流的輕重緩急,并展現出動作的舒展和美感。

4.6 從健美操教學評價分析,關注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心學生綜合能力與社會真實需求間的差距,聚焦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高階思維的培養。由此,在茶文化與健美操融合的評價分析中,一方面,教師需要結合特定的評價場景、評價任務與評價目標,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清晰、準確的描述,從而將學生的復雜行為簡化成具體的、可操作的評價標準與評分細則。另一方面,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手段,將技術工具與個人的教學智慧、教學藝術相結合,來記錄學生的表現。由此,關注學生在健美操學習過程中,所感受到的茶文化魅力,以增強文化自信。

5 結語

綜上,唐朝的煎茶,宋朝的斗茶,清初的功夫茶……無一不把一代代中國人喝茶的秉性、民族的氣韻和精神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高校健美操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有效挖掘和整理茶文化對健美操在文化、技術、審美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活動設計和評價方面,尋找茶文化與健美操的融合點,提升學生的興趣度和參與度。

猜你喜歡
茶藝茶文化動作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辦案經”
茶藝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別具特色的俄羅斯茶文化
茶藝表演的主題表達——以《遇見老白茶》主題茶藝表演為例
動作描寫要具體
基于翻轉課堂的《茶藝》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茶藝趕考 誰主沉???
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