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電視新聞欄目融合傳播效力的探索

2023-10-28 08:54蔣子龍王燦陸玉琴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電視新聞傳統媒體欄目

蔣子龍 王燦 陸玉琴

在不同地區的廣電融媒體技術平臺中,各類電視新聞欄目的融合傳播效力普遍存在一定差異,其品牌影響力也有所不同,在特定受眾群體中的影響范圍與特定電視新聞欄目相關聯。廣電媒體企業需要及時摒棄傳統媒體的傳播思維模式,融合到新媒體技術平臺之中,分類整合信息資源,從全新的內容解析角度入手,逐步提升品牌和文化傳播效力。

01?

傳播速度加快

在融媒體時代,依托于互聯網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電視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明顯加快,因此各地區網絡用戶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接收特定新聞信息,縮短了時空傳播速度,電視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也逐步拓展到網絡層面上,提升各類受眾群體的信息接收和轉發效率。傳播速度有所加快的電視新聞信息傳播模式和渠道,可以充分發揮短篇資訊的快閱讀優勢,實時了解到社會各方面的變化趨勢和發展現狀。但是受限于傳統的新聞傳播思維模式,部分媒體人對電視新聞欄目的內容、主題、解讀角度、后期制作等傳播環節并不重視,因此會逐步降低新聞傳播效力,不利于媒體融合發展。在全媒體視角下,電視新聞欄目的信息傳播速度明顯加快,新聞內容質量得到一定保證,但是需要從全新的解讀視角入手,解析受眾群體普遍關注的話題和資訊,從而呈現出全面的媒體服務模式。傳播速度加快的融媒體時代,其信息爆炸等特點非常顯著,因此會直接影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趨勢,對電視新聞欄目的宣傳推廣大有裨益。

雙向傳播和信息交互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技術的創新融合,可以呈現出電視新聞欄目的雙向傳播和信息交互等特征,引導各類受眾群體積極參與到新聞生產和加工傳播環節之中,呈現出更加接地氣的信息共享模式。但是在創新融合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資源的過程中,需要突出受眾群體的差異化信息需求,對標不同電視新聞欄目所輸出的價值觀和內容主題,引導社會群體對新聞資訊進行評論,在受眾群體發表意見和建議的過程中,突出新媒體技術平臺的強互動性特征。在雙向新聞傳播和信息交互模式中,大部分受眾群體都能夠通過彈幕以及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獨特觀點,其個人色彩比較濃厚,但是媒體人需要深層次挖掘新聞內容主題的創新制作需求,通過融媒體技術平臺提升信息傳播效力。雙向傳播和信息交互模式,其重點在于提升信息資源的對稱性,通過公眾平臺引導受眾群體發表意見和建議,從中獲取更多新聞素材,有利于電視新聞的后期制作和信息傳播。

受眾群體多元化

在融媒體技術平臺中,電視新聞欄目的受眾群體并不唯一,因此部分媒體人在進行流量池分析和用戶畫像分析的過程中,普遍得出較為分散化的分析結論,能夠客觀表現出電視新聞欄目中信息資源的多樣性、受眾群體的多樣性,還會對新媒體技術平臺的內容推薦模型產生深遠的影響。受眾群體不唯一,其最直觀的表現在于電視新聞欄目的觀看人數、網絡用戶來源、年齡段、地域等因素上存在的差異,部分受眾群體對特定內容比較感興趣,因此會長時間觀看特定主題的電視新聞資訊。社會群眾能夠通過多種網絡媒體平臺,對某一個類型的電視新聞欄目進行評論、發表意見、表示贊賞等具體操作,受眾群體并不固定在某個年齡段或者社會階層之中,因此電視新聞欄目的受關注度在不同平臺普遍呈現較大差異,媒體人則需要充分重視受眾群體的多元化發展特征,并促使其與內容制作環節實現創新融合。受眾群體不唯一,會直接擴大網絡用戶的信息傳播范圍和渠道,影響新聞資訊的傳播效力。

02

品牌效應差異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融媒體技術平臺中的信息展現形式普遍存在較大差異,其品牌效應和影響力層面也存在差異,能夠直接影響電視新聞欄目的傳播效力。區別于中小型規模的新媒體機構,傳統媒體機構普遍具有一定權威性、公開性等特征,其在特定區域內的影響力比較顯著,受限于部分行業領域的信息傳播發展趨勢,其品牌效應并不穩定,部分受眾群體對傳統媒體平臺普遍存在固定刻板印象,難以迎合其創新發展需求。區別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機構的品牌效應只局限于網絡平臺層面之上,大部分社會群眾在分享網絡資訊和信息資源的過程中,會挖掘新媒體機構的獨特性和內容主題創意,從而形成小范圍的品牌效應。傳統電視新聞欄目與新媒體相比,其品牌效應更局限于現實空間層面上,新媒體機構則局限于網絡空間層面之上。尤其在融媒體技術平臺中,傳統電視新聞欄目的創新轉型效果并不顯著,與其品牌效應的固化息息相關,不利于提升信息傳播效力。

內容立意和解讀差異

在傳統的電視新聞IP中,其內容立意和解讀方式更具有正式性等特征,會直接影響受眾群體的信息解讀能力,與新媒體機構有所不同,后者更傾向于接地氣的新聞內容解讀方式,但是普遍存在虛假宣傳和信息失真等風險因素,難以保證新聞內容質量。電視新聞欄目在前期規劃設計和后期制作環節中,特定媒體人對內容立意的解讀方式,會直接影響新聞資訊的傳播效力,受限于部分媒體人的從業經驗,部分新聞內容的主題設定方式過于固化,難以體現新時代的網絡媒體發展需求和創新特征。新媒體機構宣發的各項新聞資訊信息資源,普遍呈現出快閱讀模式,其內容解讀普遍呈現出固定模板,其內部邏輯創新特征并不顯著,在人云亦云的網絡環境下,雖然可以抓住受眾群體的眼球,但是不能長期輸出正確的價值觀和文化內涵。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比,前者對新聞內容的立意和解讀方式更正式化,后者更容易體現出新奇特等特征,但是不利于引導網絡輿論。

傳播渠道差異

在眾多融媒體技術平臺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選用的信息傳播渠道普遍存在一定差異,前者更傾向于廣播電視等信息傳播渠道,因此受眾群體比較單一,后者更傾向于網絡媒體平臺,但是其內容的正式性和規范性并不足。信息傳播渠道層面上存在的差異,會直接影響電視新聞欄目的實際傳播效力,會對品牌效應和受眾群體的擴大產生負面影響。很多傳統媒體機構在數字化轉型發展模式中,對網絡直播等新技術資源進行了深入解讀,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但是并不能完全融合融媒體技術資源,仍然呈現出固定刻板的信息傳播模式。新媒體機構和意見領袖,在確定信息傳播渠道之后,即可開展各項宣傳推廣工作,可以根據特定受眾群體拓展傳播渠道,因此受眾范圍越來越廣泛,但是其內容立意和資源吸引力并不持續,非常容易產生流量斷層等問題。傳播渠道差異,會直接影響電視新聞欄目的實時傳播效力,對網絡信息資源的傳輸效率和精神內涵產生影響。

03?

堅持民生化的內容主題和表達方式

傳統媒體機構需要從網絡用戶的偏好需求入手,堅持民生化的內容主題設計模式,在規劃設計特定新聞欄目的過程中,激發受眾群體的主動參與興趣和積極性,強調各平臺用戶的參與主體地位,將新聞的生產和制造權利交給廣大受眾群體。堅持民生化的新聞內容表達方式,可以將各類生活問題的產生源頭進行深入探究,引導和吸引受眾群體關注特定事件的后續跟蹤報道內容,逐步形成良好的新聞媒體輿論氛圍。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創造和諧的輿論場非常關鍵,因此電視新聞欄目需要作為內容輸出的重要渠道之一,引領受眾群體表達自身觀點和意見,將民生問題的解決措施付諸實踐。

合理運用講故事的敘事方法

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需要合理運用講故事的敘事方法,貼近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經驗,將特定敘事策略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客觀分析不同職業領域內的難題,根據受眾群體的通用信息,分析其所關心的各類實際問題。合理運用講故事的敘事方法,有利于引導受眾群體達到共情的狀態,但是不能將節目組刻意設計的環節搬到電視新聞欄目之中,避免影響受眾群體的觀感體驗。講故事的敘事方法,其應用重點在于將情理講述清楚,因此需要對特定敘事內容主題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從內容層次結構和表達方式上創新,整合更多實時信息資源。對于新媒體機構,其內容深度和廣度同樣重要,因此在運用講故事的敘事方法過程中,需要突出特定人物角色與現實的共同點,從而引導觀者共情,從中發現特定生活問題的合理解決思路。講故事的敘事方法,需要將感情和理性創新融合,引導觀眾進行深度思考和內容創作、觀點輸出。

融合新媒體和直播技術

在逐步提升電視新聞欄目的融合傳播效力的同時,相關媒體企業需要創新融合新媒體和直播技術,從信息量、數據流量池、用戶交互性、受眾層面、品牌傳播效應等層面上實現創新融合目標。部分傳統媒體機構能夠在兩微一端平臺中開設用戶互動通道,在實際創新融合新媒體技術和直播技術的過程中,突出用戶互動性和受眾群體的多樣性特征,可以在分享特定話題內容的過程中,突出不同觀點的碰撞特色。融合新媒體以及直播技術,需要合理設置特定的主題和內容研討角度,并從人們比較關心的話題入手,將彈幕以及評論區作為用戶互動的重要載體。但是傳統媒體機構需要避免陷入新奇特的信息傳播誤區,仍然需要輸出價值觀和文化內涵,在融合新媒體技術和直播技術的過程中,突出信息資源的傳播和共享特征,從特定受眾用戶群體的角度挖掘內容創作思路,將微博、微信以及用戶端平臺上的互動要素轉移到直播平臺之中。

堅持全方位互動的交流模式

為逐步提升電視新聞欄目的融合傳播效力,相關媒體機構需要堅持運用全方位互動的用戶交流模式,在客觀解析網絡用戶群體觀點和意見的過程中,突出主流價值觀和文化精神內核。大部分網絡用戶已不能滿足于新奇特的網絡信息資源,因此需要借助于傳統媒體機構的品牌效應,輸出自身觀點和獨特的意見,很多網友的問題解讀思路都具備個性化特征,其背后的信息資源支撐效應非常顯著,會直接影響網絡輿論環境和言論的發展方向。堅持全方位互動的交流模式,能將主流媒體平臺中的特定新聞信息資源融合到多媒體平臺之中,強化電視新聞欄目直播現場的互動性和交流感官體驗。傳統媒體機構在運用新媒體直播技術的過程中,避免受限于固定思維模式,仍然需要堅持全方位互動的信息交流模式,突出廣大網絡用戶的輿論傳播力量和特征,突出受眾用戶群體的新聞信息傳播主體地位。

提高信息資源的整合力度

在具體制作和采編電視新聞欄目的過程中,媒體人需要逐步提高某類信息資源的整合力度,并通過全媒體平臺,在與用戶進行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迸發出更多創作靈感,深入解讀特定新聞信息的精神文化內涵,引發用戶共情。尤其對于民生頻道的電視新聞欄目,其內容解讀的獨特視角會吸引大量用戶,因此需要針對性提高信息資源的分類整合力度,吸引更多線上用戶參與到線下采編環節之中。提高電視新聞信息資源的創新整合力度,還需要關注用戶在網絡媒體平臺中聚焦的話題,聚集用戶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網絡媒體輿論環境和信息傳播氛圍。在逐步提高電視新聞欄目融合傳播效力的過程中,媒體人和用戶之間的溝通互動,是信息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能夠直接影響受眾用戶的觀點輸出興趣和積極性,因此需要針對性開展各項特色活動,征集更多意見和建議,突出電視新聞欄目的實用性價值。

綜上所述,為有效提升電視新聞欄目的融合傳播效力,相關媒體機構和新聞從業者需要充分重視新聞信息的生產制作環節與信息傳播渠道,拓展受眾群體并激發其觀點和內容輸出興趣,關注特定受眾層面上的內容創作價值,凸顯民生話題和融媒體技術資源的創新融合發展趨勢。

猜你喜歡
電視新聞傳統媒體欄目
關于欄目的要求
電視新聞中的圖片應用
欄目主持人語
論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大師問答Ask the Guru!”欄目問答精選(二)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欄目制,為什么這樣紅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同期聲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