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齋志異·大男》與《邂逅物語》

2023-10-28 13:42周新慧
蒲松齡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改寫

周新慧

摘要:《聊齋志異》對日本文學影響深遠,許多近代文豪對它進行譯介和改寫。日本對《聊齋志異》的改寫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出版于寬政九年(1797)的“初期江戶讀本”《邂逅物語》就是《聊齋志異·大男》的改寫作品。作為小說長篇化的嘗試,《邂逅物語》對短篇小說《大男》的內容進行了大幅度擴寫,展現了作者云府觀天步的創作意圖;但另一方面,它的故事框架和行文都與《大男》十分相似,對底本依賴嚴重。此外,《邂逅物語》相比《大男》更進一步強調作品的教化作用,反映出寬政改革對江戶文學的影響。

關鍵詞:江戶時代;改寫;《大男》;《邂逅物語》;初期江戶讀本

中圖分類號:I207.419文獻標志碼:A

早在1768年,《聊齋志異》就已傳入日本,這是初刻本青柯亭本刊行兩年后的事情。它的到來也為日本文壇帶來了巨大影響,在江戶時代,《聊齋志異》就已經成為“戲作者”進行改寫的底本。這些作者中既有都賀庭鐘、森島中良這樣名聲顯赫的作家,也有名不見經傳的作者,但從他們的改寫中都可以感受到《聊齋志異》對江戶文壇的影響。

《邂逅物語》是江戶讀本作者云府觀天步創作的初期江戶讀本,于寬政九年(1797)由上總屋利兵衛出版,全書共5冊。作者本名不詳,流傳于世的只有該作品和寬政十年(1798)出版的《棧道物語》。其中,《棧道物語》是《醒世恒言》之《張淑兒巧智脫楊生》的改寫作品,石崎又藏 [1]227-243和重友毅 [3]371-379對這兩部作品內容的關聯性進行了詳細地比較和論證。

《邂逅物語》在寬政九年(1797)初次出版之后,又于享和三年(1803)改名為《學炭奇遇》,并由江戶文豪山東京傳作序進行再版。此后,文政四年(1821)又改名為《奇談園之梅》并重制插畫再次出版,是名副其實的熱銷書籍。江戶時期文學巨匠曲亭馬琴,在《近世物之江戶作者部類》中為云府觀天步作傳寫道:

此人于寬政年間作《邂逅物語》五卷(寬政九年丁巳春,有自序),當時由貸本屋三、四家合刻販賣。五冊連載為一整體,旨趣為唐國野史,疑為《古今奇觀》中一回之翻案,有妒婦與賢妾,進而產生種種變化之故事。妾生之子賢明,結局功成名就,妒妻悔悟向善,遂讓位于賢,妻妾易位,結局圓滿。暫不論此文巧拙,雖意向十分粗劣,但當時滑稽本之赤本正流行,它卻不追潮流,不附輿論。[3]204-205

此傳記表明,曲亭馬琴早知《邂逅物語》是改寫作品,認為它的底本是明代白話小說《古今奇觀》。后來木村默翁在《戲作者考補遺》中又記載,“(《邂逅物語》)應為唐山小說《療妒傳》之改寫” [4]7,但至今為止并未發現名為《療妒傳》的白話小說,所以橫山邦治指出,“中國戲曲中有名為《療妒羹記》的作品,與《邂逅物語》的構思大致相同” [5]167,提出《邂逅物語》改寫自明代吳炳的昆曲《療妒羹》這一觀點。

關于《邂逅物語》底本的爭論,直到向井信夫在《聊齋志異與江戶讀本》中表明,“《邂逅物語》改寫自《聊齋志異》卷三《大男》,它的構成幾乎與底本一致” [6]195-196,才有明確結論。陳炳崑在此基礎上,提出《大男》的主旨不是懲惡揚善,但《邂逅物語》則完全倡導善有善報的樂觀思想,經云府觀天步改寫后的作品主旨與《大男》不同 [7]69,對《邂逅物語》和《大男》的異同進行了初步分析。

雖然已經證實《邂逅物語》是《大男》的改寫作品,但云府觀天步具體是怎樣吸收《大男》的,他通過《邂逅物語》想要表達什么內容,以及改寫的原因等深層次問題還有待探究。此外,介于讀本變革的重要時期,《邂逅物語》作為小說長篇化的嘗試十分具有研究價值。所以,本文將比較《邂逅物語》與《大男》兩部作品,進一步觀察他們的異同,從人物形象、故事脈絡、行文以及創作意圖四個方面,闡明作者在將短篇小說改寫為長篇小說時具體使用的改寫手法。

一、“亂世巧相逢”結構的延續

如前文曲亭馬琴所述,《邂逅物語》“妻妾易位,結局圓滿” [3]205,是一個妒妻和賢妾交換位置的奇談。

《邂逅物語》雖然將故事發生的舞臺本土化,但除人物的姓名和身份,主角和一些小配角的人物設定,相較《大男》都沒有太大變動,結構以及許多細節部分也都與《大男》極為相似。為了確認這些問題,本文對兩部作品的梗概進行對照比較,如下表所示:

表1: 《大男》與《邂逅物語》內容對比表

比較兩部作品可以發現,他們的大體框架基本一致,雖有細微差別,但可以確定《邂逅物語》極大程度上參考了《大男》的內容。而且兩部作品都可以歸結為三個要點:一是妒婦悔過;二是“巧相逢”;三是強調孝道的重要性。

首先,《大男》中妒婦悔過的情節是梗概中的7、9部分,就是申氏被賣后與奚成列再會,由妻變妾。申氏與奚成列重逢后,最初并不接受由妻變妾的轉變,但是由于“申見大男貴盛,益自斂” [8]1569,申氏見大男的地位日益提升,不得不收斂。哥哥申苞為自己妹妹爭奪正妻之位,官府調查后發現申氏兄妹“貪貲勸嫁,已更二夫,尚何顏爭嫡庶耶” [8]1569,所以反而對申苞實行了處罰,申氏這才接受由妻變妾的事實?!吧瓿鯌制鋸统?,益愧悔” [8]1569,后來由于何氏寬厚,申氏被感動方才悔悟。同樣在《邂逅物語》梗概的⑦中,也有皐月被阿照買下后,后悔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甘愿做妾的部分。雖然有一些不同之處,但兩者的內容都可以歸納為妒婦悔過、妻妾易位。

其次,是“巧相逢”的內容。在《大男》梗概的5、7、8中,有奚成列與何昭容、奚成列與申氏、奚成列與大男三次重逢的情節,可以說正是這三次不可思議的“巧相逢”組成了這個故事。在《邂逅物語》的⑤、⑦、⑧中則變成了京次郎與阿照、京次郎與皐月、京次郎與大太郎的三次重逢,可以說是對底本《大男》的照搬,而且書名《邂逅物語》也體現了重逢情節的重要性,可以看成是對這三次“巧相逢”的強調。

最后,是強調孝道的部分。如《大男》梗概的3、4所示,大男向何氏詢問自己沒有父親的原因,何氏對他說,等他長大了就告訴他。因為何氏說“汝往塾,路經關帝廟,當拜之,祐汝速長” [8]1564,所以大男“每日兩過必拜” [8]1564,十分虔誠地向關帝祈求快快長大。四年后,十一歲的大男看起來猶如成年人。通過上述情節,蒲松齡塑造了一個感動神佛的孝子形象。在著力描繪孝子形象的部分,《邂逅物語》的③、④也與《大男》大致相同,只把中國的關帝替換為日本的產神。

以上分析表明,兩部作品的大體框架都是由三次“巧相逢”構成的,且《邂逅物語》與《大男》的內容非常相似。但對照兩部作品的具體行文可以發現,云府觀天步的描寫更加詳細,這也是短篇小說長篇化的需求。

二、 改寫創意與底本繼承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聊齋志異》:“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9]162魯迅認為,簡潔的表述是《聊齋志異》的特色,以極短的文字在故事開頭介紹主人公,是《聊齋志異》簡潔敘事手法的體現?!洞竽小返拈_篇也屬于這種形式,“奚成列,成都人士也。有一妻一妾” [8]1564,用一句話交代主人公的基本情況?!跺忮宋镎Z》則是在開頭詳細地對主人公和故事背景進行了描述。原文如下:

詩曰,夏至不覺春已過,誰家晾素衣,映入眼簾之景象,宛如香具山夏季繁茂的樹叢,素色滿城,奈良自古有曬布業,在此地已成產業。應仁之亂以來四海割據,各國戰事如同沸鼎。萬民涂炭之中,唯有此地因春日之神鎮守,路不拾遺,鹿聲明朗,鄰里和諧。天文年間因筒井氏世代守護,雖有小戰,但都很快平息,后織田家一統天下,諸國歸順。彼時,此地之主筒井順慶大師慈愛恭儉,敬強憫弱,深得幕下器重,奈良境內日漸太平。那時,春日有一人名叫西成京次郎,在其祖父之前,曾為英勇武士之家,但祖父不善弓矢,雖四處征戰,仍無顯赫功績,勝率也不及他人,祖父遂恥于此,后厭惡他人嘲諷,入山隱市,不為士人所為,乃至不再為官,屯田經商,每年于此地購曬布販至他國,生活富裕,闔家十余人安居樂業。京次郎之妻為鄰村村正之女,名小鹽,妾買于京都,名為阿照。[10]5-6

《邂逅物語》的開篇與《大男》簡潔的行文大不相同,詳盡地描寫了主人公的出身和故事發生的背景。把底本的故事舞臺成都改成奈良,還結合了應仁之亂和織田信長武將筒井順慶的故事。日本近世的人對描寫應仁之亂和織田信長的作品十分感興趣,有關應仁之亂和戰國時代的作品可以激起他們閱讀的欲望。云府觀天步借用戰國時代背景改寫中國故事,是成功的方法,這部作品被三次改版印刷就充分證明了這個事實。作者還將主人公西成京次郎設定為一名曬布商,曬布正是奈良春日的特產,通過這個人物設定,提升了故事的真實性,給予讀者親切感。而且作者還將主人公的祖父設定為一個擅于逃避問題之人,為之后主人公無法解決妻妾矛盾、離家出走設下伏筆。從這些人物設定與故事背景的細微改變,可以看出云府觀天步的改寫意識。

另外,《大男》作為志怪小說,最能體現怪異性的,就是大男拜關帝后在短時間內迅速長大成人的部分。為了具體分析這部分與《邂逅物語》的共通之處,下面將對兩部作品的原文進行對比。

一日歸,謂母曰,塾中五六人、皆從父乞錢買餅餌,我何獨無。母曰,待汝長時,當告汝知。大男曰,我方七八歲,何時長也。母曰,汝往塾,路經關帝廟,當拜之,祐汝速長。大男信之,每日兩過必拜。母知之,問,所祝何事。答云,但祝明年使我如十五六歲。母笑之。而大男學與軀長并速,至十歲,遂如十三四歲者,其所為文塾師不能竄易之。[8]1564-1565

一日,大太郎歸家問母曰,別家兒郎皆有父與錢買餅食,為何獨我無父。母無言以對,片刻后抽泣拭淚曰,待汝長時,當告知原委。大太郎問曰,如何分辨年幼與否,我方七歲,何時長也,我欲知實情。母愈悲傷曰,汝往汝師處,路經春日神社,乃祭產神,可往還拜之。如此,得神眷顧,當速速長也。大太郎信之,自此無一日懈怠,每日兩過必拜。因每日祭拜,有見此者告于其母,母異之問曰,汝每日拜春日神社所祝何事。答曰, 但祝明年使我如十五六歲。母笑之戲曰,愿汝愿可成,明年便可成人。至明年,大太郎八歲,自三四月起,身量日增月長,至秋已如十三四歲者,書法學問之長進也令人詫異,可謂學與軀長并速。其師驚異非常,曰,此子非常人也,我已無可傳授。[10]17-18

兩部作品都強調由于神仙眷顧,主人公在短時間內長大成人這一點。而且男孩看到別的孩子都有父親給錢買餅,自己卻沒有,問母親緣由,母親讓他拜神的故事情節也完全一致,甚至兩者的行文也幾乎沒有差別?!跺忮宋镎Z》只添加了一小部分對阿照的描寫,除此之外,《邂逅物語》中男孩拜神長大的部分可以看作是對《大男》的翻譯。

以上兩點表明,云府觀天步在行文上大幅度借鑒了《大男》,對底本的依賴性很強。但他也努力使故事本土化,確保讀者的閱讀感受,讓讀者沒有閱讀他國文學的異樣感,《邂逅物語》是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的作品。

三、勸懲主義的徹底化

除上文所述,描寫上詳略的差異外,云府觀天步添加了對兩位女子的介紹,這是《大男》中沒有的?!洞竽小分袑^妻申氏的介紹非常簡潔,“性妒,虐遇何,因并及奚;終日嘵聒,恒不聊生” [8]1564?!跺忮宋镎Z》則用了很長的篇幅對皐月的性格以及她對阿照的虐待進行描寫,原文如下:

皐月容姿雖美,但心地卻不似前妻那般,她十分善妒,且以其父威勢為豪,嫁來此地不過半年,就狠下心腸,憎惡妾室阿照,萬事都需隨她心意。阿照柔善,常侍奉京次郎,她自己心思扭曲,怒罵阿照媚惑邀寵,但凡見阿照與京次郎照面交談,便說阿照是在誹謗于她,震怒之勢如茶壺沸水,便找借口杖責阿照,真是大老婆打小老婆,皐月對阿照動輒鞭笞,對丈夫也如同水火,肆意妄為之勢日益增長。京次郎日漸疏遠于她,鄰里也畏于其威勢,不與她來往。真謂世間萬般皆愁事,一日不可得安心。[10]10

此外,在《大男》中雖然沒有對于妾室何昭容的介紹,但在《邂逅物語》中則描寫妾室阿照“容姿嬌美,心性極善,從無嫉妒之心” [10]7,塑造了一個賢惠的女性形象?!跺忮宋镎Z》著力塑造妒妻與賢妾的人物形象,自然是為了明確善惡分別,由此闡明勸善懲惡理念?!洞竽小分袆裆茟蛺旱睦砟钍遣粡氐椎?,例如申氏成為妾室之后并沒有真心悔過,也沒有得到懲罰,這對于勸懲主義來說是過于寬仁、不夠徹底的。但《邂逅物語》中,皐月與申氏完全不同,在與阿照再會后立刻悔過,還歸結了自己的十項罪行,自此認真侍奉阿照和京次郎。蒲松齡在《大男》文末“異史氏曰”中寫道:

顛倒眾生,不可思議,此造物之巧也,奚生不能自立于妻妾之間,一碌碌庸人耳,茍非孝子賢母,烏能有此奇合,坐富厚以終身哉。[8]1569

表明故事的主旨只是贊揚孝子賢母,批判奚成列無法自立于妻妾之間的無能?!跺忮宋镎Z》雖然也有對孝子賢母的贊揚,但更多是要宣揚勸善懲惡的思想。云府觀天步在序文中提及自己的創作意圖時寫道:

圣人以褒貶來勸善懲惡,此事自不必多說。吾觀歷代史書,理其意幾經思量,深覺皆為此理。唯小說可道出人情,流傳鄉間,縈人心頭,由此于小說中精心挑選、添加道理,定能起些許警醒之意。綴寫世間因果循環、種種報應。若常有此等小說,應可懲愚以勸善,起微末之用。[10]3-4

由此可見,云府觀天步創作小說的目的,是為了貫徹勸懲主義,說明懲惡揚善和因果關系的重要性。主旨的改變不僅體現了作者的個人意愿,更是當局的政策要求。寬政二年(1790)五月,幕府頒布了規制書物和草紙制作與流通的出版取締令,以異說為題材的小說是被禁止的書物,對于通俗讀物的嚴格規制,甚至到了限制小說中怪異描寫的地步。從政治角度來看,《大男》中由于大男超速生長的怪異情節進而引發的主旨,并不符合寬政改革的要求。所以對主旨進行改寫,倡導懲惡揚善,使之起到教化民眾的作用,實際上是為了迎合當局,使書籍順利出版以及規避“筆禍”風險的措施。

結語

作為初期江戶讀本,《邂逅物語》是利用中國短篇小說進行長篇讀本創作的一個嘗試。作者以《大男》的故事為底本,改寫出5卷的長篇內容,且與前期讀本極為中式的和漢訓讀文體不同,它是成熟的和文樣式,所以《邂逅物語》展現了作者的改寫和創作意圖。

另一方面,從文章的結構以及行文來看,《邂逅物語》雖然整體較為順暢,故事情節完整,且中間穿插了改寫內容,但與真正意義上的長篇小說還有一定距離。成熟“后期讀本”的構成大多需要埋設多個伏筆,并且要對底本的利用十分巧妙??伞跺忮宋镎Z》對底本的依賴非常嚴重,大體框架基本照搬《大男》,在行文上也有很多部分堪比原文翻譯,還處于青澀的過渡階段。

除此之外,《大男》與《邂逅物語》存在的本質差距是二者主旨的不同。相比《大男》,《邂逅物語》更著力于區分人物的善惡,以此強調勸善懲惡思想,是以教化民眾為目的的政治要求產物,而《大男》則更注重故事的奇異性和趣味性,不具有政治色彩。

參考文獻:

[1][日]石崎又藏.近世日本における支那俗語文學史[M].東京:清水弘文堂書房,1967.

[2][日]重友毅.近世文學論集[M].東京:文理書院,1972.

[3][日]曲亭馬琴.近世物之本江戸作者部類[M].德田武,校注.東京:巖波書店,2014.

[4][日]木村黙翁.戯作者考補遺[M].東京:國本出版社,1941.

[5][日]橫山邦治.読本の研究——江戸と上方——[M].東京:風間書房,1974.

[6][日]向井信夫.江戸文藝叢話[M].東京:八木書店,1995.

[7]陳炳崑.日本文學と中國古典文學[D].廣島大學,1995.

[8][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9]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

[10][日]雲府観天歩.邂逅物語[M].東京:上総屋利兵衛,1797.

[11][日]高柳真三,石井良助.御觸書天保集成下[M].東京:巖波書店,1937.

Da'nan of Laozhai Zhiyi and Wakurabamonogatari:

Centered around the Jealous Womens Novel about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Wife and Concubine

ZHOU Xin-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0,China)

Abstract: Liaozhai Zhiyi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Japanese literature,and a wealth of modern writers have translated,introduced and rewritten it. The history of rewriting of Liaozhai Zhiyi in Japa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do period. Published in the ninth year of Kansei(1797),W akurabamonogatari belonging to“Yomihonn” in the early Edo period,is the rewriting works of Da'nan of Liaozhai Zhiyi. As an attempt to turn the novel into a longer one,Wakurabamonogatari greatly extends the content of the short story Da'nan,reaching the author Unpukan Tenpos creation intent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so dependent on the original text is W akurabamonogatari that it is very similar to Danan. In addition,W akurabamonogatari emphasizes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the works compared with Da'nan,reflecting the impact of the Kansei Reform on Edo literature.

Key words: Edo period;rewrite;Da'nan;Wakurabamonogatari;“Yomihonn”in the early Edo period

猜你喜歡
改寫
從相同情節的改寫看李氏形象的嬗變
《馨香與金箔》中的另類“蝴蝶”
創譯的本質與創譯在霍姆斯、圖里翻譯結構圖中的定位
《聊齋志異》在日本的流變史
《大數的認識》總復習教學設計
基于興趣培養的續寫和改寫方法探研
如何從英語教材中挖掘寫作素材
淺析文學翻譯的達旨、細節與改寫
改寫與“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