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衡派詩人留學歐美的域外體驗與詩詞書寫

2023-10-31 11:53
新文學評論 2023年1期
關鍵詞:吳宓

王 彪

學衡派詩人大多有留學歐美的經歷,并習以詩詞紀之。這些舊體詩詞從時間與內容上可分為二:留學往返旅途的詩詞書寫與處身歐美的詩詞書寫。年青的學子如何遠涉重洋到達歐美,又是以怎樣的情思打量徐徐展開的世界圖景與現代經驗?這些風景與體驗是如何沖擊、更新與重構他們既有的觀念認知的,又是如何經過裁剪、轉換而納入到傳統詩詞的認知機制中?學衡派詩人留學歐美的詩詞書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而豐富的樣本。概而言之,我們可用“兩大目的地,三條路徑,四種題材,五個詩人”對學衡詩人的留學路徑與域外書寫作一總括。學衡詩人留學的兩個目的地是美國與以英法德為中心的歐洲。而當時到達這兩個目的地則有三條路線可通行。到美國有海路可走,一般由上海出發,向東經太平洋,??繓|京、檀香山,到舊金山登陸,后據目的地不同由陸上鐵路抵達美國中、東部各大學。而到歐洲則有海、陸兩途。海路即當下的海上絲綢之路,一般也從上海出發,經臺灣海峽泊香港,過南海泊西貢(胡志明市舊稱)、新加坡,穿馬六甲海峽入印度洋,停泊科倫坡、吉布提等地,越蘇伊士運河入地中海,于意大利或法國登陸,后輾轉到德、英等國。191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線貫通后,一條從中國到歐洲的陸上新路線被開辟了。此途一般由北京出發,乘火車途經奉天(即沈陽)、哈爾濱,到滿洲里換乘入俄國,經赤塔、伊爾庫茨克、喀山、莫斯科等,到波蘭華沙、德國柏林、法國巴黎等城市。兩大目的地與三條路徑使得學衡詩人的域外書寫范圍基本涵蓋了亞、非、歐、北美四大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面對這寬廣洞開的世界場域與悠長的域外歷史人文景觀,學衡詩人主要注重“四種題材”的書寫,即自然景觀之游記玩賞、社會風俗之觀察反思、人文歷史之拜謁憑吊以及羈旅他鄉的故國之思。而所謂的“五個詩人”是指有大量域外書寫且頗具代表性的五位學衡詩人:吳宓、李思純、胡先骕、陳寅恪、蕭公權。

一、 海路赴美留學往返沿途之詩詞書寫

1909年,在駐美公使梁誠以及美國國內民眾共同促成下,美政府同意退還庚子賠款中索賠過高的部分用以支持中國學生留美費用,并設立游美學務處(即清華學堂之前身)具體負責留美選拔、培訓事務。除此之外,當時公費留美亦有兩途:“清季各地政府已開始派遣的官費生,以及民國因革命有功而領賞者?!雹俅撕?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子與日俱增。美國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超越日本,成為擁有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學衡同人中梅光迪、吳宓、湯用彤、蕭公權、賀麟等人是通過庚子退款留美學習的,胡先骕兩次留美是通過江西省教育廳的公費支持;任鴻雋作為革命有功的辛亥革命元老,則選擇放棄總統府秘書職務而留美。

對于清華留美學生而言,能夠從上海乘船駛向美國,意味著他們已通過層層嚴苛選拔與六年左右的艱苦訓練,終于邁過了“清華的窄門”②。這一刻賦予留學生們的榮耀與前途不亞于舊式科舉。雖然要到幾萬里外的陌生國度,大洋航途亦充滿危險,但榮耀的激勵、取法歐美復興中國的使命擔當讓這些年輕的學子義無反顧。

吳宓經陜西省選拔考試,1911年入清華學堂就讀。1916年夏,完成學業考核本應如期赴美的他卻因體育不合格且患角膜炎而推遲。校長周詒春聘其為清華學校文案處翻譯員以作權宜。此后,苦練一年長跑、跳遠、跳高并治好眼疾的他最終在次年夏被允放洋留美。1917年8月18日,吳宓與清華同學乘委內瑞拉號從上海出發,船行海上,感古思今、思緒紛呈,有《太平洋舟中雜詩》五古長詩四首勵志述懷兼及所見。其一有云:“天風吹海水,吾舟日夜東。漸覺蓬萊近,難與故國逢?!笔讛e離之情。但正如1920年清華留美的蕭公權所言:“我們清華同學在船上白天三三五五或聊天,或做各種游戲,毫無去國離鄉的悲哀?!雹蹍清怠半y與故國逢”的離別惆悵很快被“水天接圓線,渺渺盡長空?!胍箲胰赵?奇景更無窮”壯觀的太平洋景色所吸引。而因京師大學堂停辦返鄉,后經江西省選拔留美的胡先骕就沒有清華留學生的無憂無慮了??既∵^秀才的胡先骕在“學而優則仕”上是有著極大抱負的:“髫年負奇氣,睥睨無比倫。頗思任天下,衽席置吾民?!?《書感》其三)。而當清朝覆滅、京師大學堂停辦此路不通后,胡氏是懷著郁郁不得的遺憾心情赴美留學的:“二十不得志,翻然逃海濱。乞得種樹術,將以療國貧?!边@種情思在其1912年留美前在上海所做《雜感》表現得最為明顯,與“壯志承宗愨”的吳宓、梅光迪等人的精神風貌迥異,其二詩云:

浮生如葉慨翻飛,擲筆書空意已微。一去里闬鄉夢遠,重來江滬故人稀。桴浮滄海身長往,劍斬樓蘭愿獨違。漫說乘風慕宗愨,茫茫天地果何依。

不過對于第一次乘著“如山巨艦似浮家”(胡先骕《旅程雜詩三十二首》其一)飄搖在驚濤駭浪的太平洋上時,年青學子無論何種心情都將面臨現代圖景所附屬的生理沖擊——眩暈。吳宓從離別惆悵到欣喜奇景再到故國憂患的思緒就此被打斷,“舟初過東海,風浪三日惡。首尾常傾側,丈余成起落。同人患暈眩,輾轉臥嘔泄。強步甲板上,浮空足無著?!?《太平洋舟中雜詩》其四)較為幸運的是學衡諸人都不怎么暈船,吳宓的“猶喜氣清爽,頓能胸襟闊。明朝已慣習,只道海上樂”(《太平洋舟中雜詩》其四),胡先骕的“頻領濤聲成美睡,還觀舞袖映華燈”(《旅程雜詩三十二首》其二)即可為證。蕭公權不僅不暈船,還有即興吟詩之閑趣,“我僥幸是少數不暈船同學當中的一個。無論船怎樣顛簸,我們仍舊能夠在艙面散步,或餐廳進食。我當時曾胡謅了一首五言‘古詩’,雖屬‘打油’,尚能約略描寫那天風浪的聲勢和暈船同學的苦況?!雹芪逖怨旁娂础逗P小?詩云:

海若驅長鯨,狂瀾縱起伏。人共天低昂,樓船經一粟。偃臥苦翻騰,跬步亦躑躅。豈徒耳目眩,時覺喘息促。同舟病莫興,出哇肝膽綠。黑云迎舟來,百尺蒼龍矗。舟穿黑云去,豪雨喧飛瀑。驕陽忽耀空,篷窗尚淋漉。晴光斜射海,萬波走金簇。橫風向晚定,倚舷恣瞻矚。西天燦晚霞,東天張翠榖。海水寫天容,文錦萬千幅。胸懷豁如洗,淄塵何待撲。誰意風濤惡,壯游得清福。

蕭公權此詩既非其晚年自謙之“打油”,亦非“約略描寫”?!逗P小芬辉娨郧f正之語言,細膩之筆觸,將暈船諸人之苦狀,海上奇幻壯美之氣象以及詩人蕩滌之心胸形神兼備地刻畫而出,可謂是海航紀行之佳作。

船出東海向東走,多停泊日本幾日稍作休整。這成為留學生們懷著復雜心情近距離觀摩這個交鋒不斷鄰國的絕佳機會。吳宓《太平洋舟中雜感》其四詩中有云:

行行到日本,驅車歷城郭。川原皆秀媚,屋宇并修潔。勤儉治生涯,其人衣短褐。政學各有綱,事業惟崇實。凡百興國象,周游吾魂懾。勖哉志士功,遠矣富強術。望塵終難追,冥想入寥廓。

實地觀察體驗日本當時整飭崇實的社風民情、蓬勃向上的興國氣象后,吳宓原本恐懼、仇視與不屑混雜的情感認知轉變為由衷的敬佩、贊美與感慨。方外蕞爾小國化身為文明的模范生,這大抵是學衡派留學生切身體驗后的普遍認知轉變。1920年蕭公權的觀察也印證了這一點:“船到日本,停泊了一天。我們全數上岸去橫濱和東京‘觀光’。雖然‘走馬觀花’,時間短促,兩市街道的整潔固不必說,人民普遍的有禮貌和守秩序,尤其給我以深刻的印象。我前此和許多中國人一樣,不大看得起‘東洋人’?,F在我開始修改我的態度?!雹荻?912年胡先骕第一次留美途徑長崎時也有類似之觀察:“片響抵岸,逶迤而前,覽其都市,道路修潔,行人稀少,無車馬喧,蓋有業之民多,游惰之輩少,重之地僻人稀,遂鮮肩摩轂擊之狀也。道旁屋舍,類皆纖小,整潔可愛,第欠輪奐,終非泱泱大國風爾?!雹藓润X此時雖然還有“泱泱大國”之觀念,但對日本長崎小市那種清明生長之朝氣還是極為贊嘆的。1923年胡先骕再赴美留學時舟泊東京五日,“匆匆五日之小駐,去西裝,換和服,跣足著屐,解衣磅礴,禮法脫略殆盡,在盛夏實大塊事。此五日中,曾一至護國寺、一至植物園、一至日比谷公園,此外則日落之后,隨意散步而已?!雹哂小队螙|京植物園》《游東京護國寺》等詩以紀之。其中《游東京護國寺》五古長詩上半部對東京護國寺堂皇廡大之建筑,燈火輝煌、鐘鳴鼎沸之氣象的描摹;下半部分是對護國寺中立碑紀念的明治維新諸多功臣如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大隈重信、山縣有朋以及為此犧牲的平民的追悼。胡先骕此時已經接受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借此游一方面暗示傳統文化、宗教傳承之必要,另一方強調息武罷兵、推行政治、社會改革之亟待。順便要說的是,1926年10月,第三屆泛太平洋科學會議在日本東京召開,胡先骕作為中國植物學界代表參會,亦有《登日本箱根半山,至富士屋精舍小憩》《繞箱根湖謁箱根神社》《日光禮東照宮,是為德川氏家廟》《日光登山至中禪寺》《京都嵐山》《石山寺》《金閣寺》《謁京都宮殿》《謁宮幣大社春日神社》等十二首詩作,并裒以《蜻洲游草》出版。

離開日本,繼續向東行駛十日左右,即抵夏威夷群島,于檀香山停泊。胡先骕在《旅程雜詩三十二首》中以近乎竹枝詞的詩體對此時夏威夷之景色風俗有出色描繪。其十三詩云:“十日惟看浪拍天,眼明荒礁破蒼煙。便逐散發扁舟去,閑逐沙鷗自在眠?!笔窃跓o邊際的海上連續航行十余日后,看到檀香山附近小島親切期待的情緒;其十四詩云:“卷發銅膚踏浪兒,覓錢能作水中嬉。興闌緩步踏沙去,信口清謳解自怡?!笔菍Ξ敃r夏威夷群島土著夏威夷人(為波利尼西亞人之一支)的印象,夏威夷人善沖浪、游泳等運動,并能歌善舞;其十五詩云:“阿儂貫費買花錢,項飾鬟籠摘露鮮。一曲夫拉工短舞,踏歌歸去有余妍?!毕耐娜诵詯刍?善音樂。年輕姑娘穿花衫,鬢角插花,項頸上戴花環。胡先骕此詩即是對此風俗的描寫;其十九詩云:“一代名王奠此邦,故宮離黍百堪傷。至今花樹留遺愛,剩撫銅仙吊夕陽?!?8世紀末夏威夷酋長卡美華美哈統一夏威夷群島,建立夏威夷王朝??廊A美哈去世后王朝分裂,其中一部由其妻子卡亞胡瑪努女王統治。1898年美國兼并夏威夷后,女王退位。本詩即是對此段歷史之敘述。

舟離檀香山向東越三日,即抵美國西海岸之舊金山。胡先骕1923年9月抵舊金山金門港時,正值夕照海獅石,景色殊致,有詩賦之:“金門形勢郁崔巍,麋集帆檣曉望開。從此更尋牛貨夢,海獅石畔小徘徊?!迸f金山此時的氣象大概是符合胡先骕心中泱泱大國之風。1920年,同樣是在舊金山登陸的蕭公權對此間風物的欣喜驚嘆外,思緒略顯復雜,《舊金山》詩云:

新洲勝地擬仙寰,西岸名都重此間。鐵道煙橫三里霧,金門朝涌兩行山。百蠻舟舶通海瀛,萬有珍奇炫肆阛。黃白類殊心必異,只應思蜀詠刀環。

舊金山為美國西海岸重要城市,依山臨海、風景殊美,蕭公權將之比擬為“仙寰”“名都”亦屬實至名歸。頷聯詩人將目光投向舊金山的山川形勝與鐵道火車交相輝映的景象。而頸尾二聯中,蕭公權反客為主,將在舊金山觀察到的現代事物置換到主體既有的情感、認知與傾向等中國傳統經驗中。舊金山通過舉辦世界博覽會而空前繁榮的國際貿易,是建立在平等地位與國際分工基礎上的現代商業交換。而蕭公權卻將之比附為蠻夷與天子之間的朝貢貿易。而朝貢貿易的本質是政治的,其背后的搜異炫奇色彩是相當濃厚的。正是在這種中國經驗與固有認知的支配下,蕭公權尾聯看似突兀轉折的情思,才變得有跡可循?!包S白類殊心必異”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國際版、種族版。懷著強烈民族主義情愫的蕭公權無怪乎剛到落腳美國就要高唱“只應思蜀詠刀環”了。

蕭公權到達舊金山后,因所選學校是位于密蘇里州的密蘇里州立大學,需從舊金山坐火車經內華達州(Nevada)、猶他州(Utah)、科羅拉多州(Colorado)、堪薩斯州(Kansas)四州,其中以洛杉磯、鹽湖城的風景尤異,蕭公權作《由金山赴密州途中作》一詩,將其初到美國時的感想與沿途所見風物一并寫出,可作此次由上海到密州旅途的一個總結。其詩云:

二、經海上絲綢之路赴歐留學往返沿途之詩詞書寫

李思純與好友李劼人、何魯之等四川青年學子同為少年中國學會會員。他們奉行“本科學精神,為社會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的宗旨,堅守“奮斗、實踐、堅韌、儉樸”的信條,是樸實勤奮且富朝氣地進行社會文化與文學創作改良實驗的一批年輕人。李思純1919年加入少年中國學會,先后在《少年中國》上發表《詩體革新之形式及我的意見》《國語問題之我見》《漢字與今后的中國文學》等文章參與新文化運動的討論。其中《詩體革新之形式及我的意見》中為新詩提出了“多譯歐詩輸入范本,融化舊詩及詞曲之藝術”⑧的中肯且極富建設性的建議。這些文章透露出了李思純兼重古今、中西取鏡下穩健的改良觀與深厚的詩詞功底。這也是其雖未師出白璧德門下,但與學衡派詩人一拍即合的源自。

1919年中秋前,李思純與諸友結伴自費赴法國勤工儉學,途中多有舊體詩詞紀行。先是自成都龍泉驛出發,沿長江順流而下,途徑內江、萬縣、漢口、南京等地,重九抵上海。沿途作《龍泉驛雨中曉發》《內江舟中》《中秋泊萬縣》《三峽》《晚泊金陵》《重九客上?!返?隨行記景、憑今吊古,詩中多寓羈旅之愁思。其中《龍泉驛雨中曉發》詩云:“孤館易為別,旅情今夕同。煙巒澄畫意,濃翠濕秋容。驛路何年鑿,洪荒無限功。天涯自今始,凄絕短程中?!毕噍^于庚款支持的梅光迪、吳宓、蕭公權以及地方官費支持的胡先骕,李思純這群未得任何資助的學子將要遠離故鄉,海外萬里求學,已知的艱難與未知的旅途確實讓人心生愁苦,曉發又逢冷雨,別添幾絲凄涼。這種凄絕羈旅之愁在舟發上海之后的《黃海舟中寄家》中最為濃重,其詩云:“故國青山外,伊人水一方。驚潮撼天地,獨客夢蒼涼。海氣孤煙黑,長空落照黃。遙遙十萬里,珍重待還鄉?!惫蕠寥艘衙觳豢梢?前行尚有遙遙十萬里征途,獨客孤舟,驚濤海上,落日昏黃,有夢亦蒼涼。

舟行海上,經黃海下南洋,穿馬六甲海峽入印度洋,穿曼德海峽入紅海,經蘇伊士運河入地中海。日月懸天,周行不息,香港、西貢公園、新加坡、錫蘭島、吉布提、紅海、蘇伊士河、地中海等異國風俗景物一一過眼,多少沖淡了李思純濃重棲皇的思鄉之愁?!断愀邸吩娫?“天海蒼蒼曉,憑欄萬里情。高風殘月墮,晴日早潮生。肥綠椰枝秀,空青驛路平。南交好風物,信美況西行?!蹦辖坏木G椰青空給予李思純對未來的旅途幾分期待;《西貢公園》詩云:“葛衣過十月,荷芰繞池平。細草黃金日,高林碧玉城。珍禽能作語,佳卉不知名。便擬移家住,榕陰度一生?!焙久鞯恼淝菁鸦?、碧城榕陰讓其有三宿桑下之不舍;《非洲吉布提港》詩云:“濤痕青海市,日影赤童山。帕首聞殊語,黔身見百蠻。孤舟太倉粟,萬里亞丁灣。何事勞鄉夢,天涯未忍還?!奔继岬某鞘酗L貌、山川地理與語言風俗等異域風情都讓李思純不忍離去之感慨;《地中海舟中望意大利海岸》:“教宗專一世,霸業動千秋。大島雄瀾麗,青山斷岸浮。孤峰含石火,遠市出晴洲。風利催征舶,何因得少留?!遍L途跋涉終抵地中海,舟中遠望可見意大利的海岸火山與歷史名勝,詩人竟生出“何因得少留”的沖動感慨。對異域風情景致的新奇完全沖淡了萬里遠游的愁思。李思純乘坐的輪船最終在法國馬賽登陸,隨后轉乘火車北上到巴黎。

李思純在法、德留學三年后,亦是從巴黎出發,原路返航歸國。歸途中有《東歸雜詩三十八首》又復將沿途之異域風情一一記之。曾經來時重重鄉愁別上海,現在對生活三年之久的巴黎亦是充滿不舍,《巴黎臨發二首》其一詩云:“南飛西笑百何成,轉盡風輪送短生。今日東歸無一語,只應忍淚望層城?!睂W成歸來的李思純以更具世界性的眼光與從容之心情觀沿途景色,辨異域風俗。因此同樣的行程,歸途諸詩書寫得更為細膩、真切,遣詞造句也更為純煉。這些詩作直如海上絲綢之路沿途異域風情的一幅幅油彩畫,頗見功力,這里我們選錄幾首:

白衣賈客列船舶,紅帽鮫人走市廛。此是天西一門戶,青巒碧嶂萬千年。

——馬賽

大風雄浪引歸艖,夾岸嵯峨孕石華。棖觸四年前舊夢,銀花火樹照天涯。

——斯特隆波里火山

風高天黑海波荒,鴂舌歌聲咽徵商。卻憶一千零一夜,凄凄神話月昏黃。

——舟中聞阿拉伯人夜歌

蒙頭赤幘人情詭,覆鼻玄巾婦飾奇。短樹夕陽金字塔,尼羅河水洗殘碑。

——埃及波賽港·其二

蛟宮龍闕此重關,撥翼群鱗指顧間。數盡炎荒到紅海,火云如燒浪如山。

——紅海舟中見飛魚

歐風吹盡舊禪燈,椰樹蕉花媚暑蒸。黑面僧伽參舍利,紅裙姹女憶摩登。

——印度錫蘭歌隆布港

青紅如繪海山圖,歐越千家聚一隅。數變陰晴忘歷日,雜居種姓亂車書。

——新加坡

近鄉情怯,憂思亦重。對故國文化陸沉、生靈涂炭的沉重憂患在《吳淞》一詩中達到情緒的頂點,其詩云:“沙線崇明十里黃,吳淞煙樹列蒼蒼。國門一入生凄咽,掩淚神州看夕陽?!辈贿^總的來說,李思純此次留歐往返途中的異域風情給其印象與影響是異常深刻的,那一組組色彩斑斕的詩作是其詩集中為數不多的一抹亮色。直到1927年李思純又作《昔游詩》一卷紀念游蹤,有《香港登山》《海防峰巒奇絕》《西貢》《新加坡多雨》《檳榔嶼》《錫蘭佛教》《吉布提今昔》《蘇彝士河》《波賽港》《意大利西西黎火山》等詩,集前小序:“余生竊慕俊特之士,遠志遐舉,周歷圓輿。行年三十,橫覽區宇,跋涉歐亞。雖襟抱未盡,差用自慰萬一耳?!雹嶂杏袩o限感慨系之。

三、由東北經西伯利亞大鐵路到歐洲沿途之詩詞書寫

1930年前后,在“二馬背馳”之下情志俱損的吳宓陷入精神危機之中,甚而產生“飄然思撒手,身命羽毛輕”(《病中作》)的棄世念頭。1930年8月31日,吳宓在日記中有載:

嗚呼,宓之痛苦,非人所知。人徒知宓離婚孤居、戀愛未成之苦……而不知對心對彥婚姻戀愛,僅是我生涯中之一大苦事。外此之苦事,如(1)天人學會(2)《學衡》雜志(3)對碧柳之友誼等,皆與我以極大之失望與痛苦,而有以異乎婚姻戀愛及個人生活者也。⑩

諸多痛苦包圍著的吳宓只有靠抽離習常環境才得以緩解。1930年暑假,吳宓得清華大學休假一年批準,公費由東北經俄羅斯赴歐游學?!稓W游雜詩第一集》五古五十七首即是吳宓赴歐及歐游途中寄寓異域風景以騁情、憑吊名人遺跡以慰思的詩詞書寫。其一詩云:“郁郁不得意,休暇賦遠游。飆車直西指,遵陸覽名洲。此行異昔行,倏爾十三秋。鵬飛渡滄海,壯志挾云浮。摧落到中歲,鹽車駑馬儔。喪亂止無日,德業途益修。況復傷仳離,身世多煩憂。歌嘯聊自適,勝策似此不?!奔词菍ζ錃W游緣起之訴說。從某種程度上說情感、生活、志業遭受多重危機的吳宓此次歐游是修復(或重塑)自我之旅途。

1930年9月12日,吳宓離開清華園搭乘由北平到哈爾濱的火車,正式開啟赴歐游學(散心)之旅。結伴同行者有陶燠民(福建閩侯人,清華大學哲學系畢業,歿于1934年7月3日留歐期間,曾有詞作刊于《大公報·文學副刊》)、馮至(名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著名現代詩人)、王慶昌(字開周,河北巨鹿人)三人。行前黃節、張奚若、錢端升、浦江清、潘伯鷹、朱自清、趙萬里、汪道久、陳仰賢等師友或詩以寄慰,或親自送行。其中朱自清《奉贈雨生先生赴歐洲》頗能道出吳宓此時情思處境,詩云:“惺惺身獨醒,汲汲意恒賒。道術希前古,文章輕世華。他山求玉錯,萬里走雷車。短翮難翻舉,臨歧恨倍加?!眳清殿H覺欣慰,作詩謝親友,《歐游雜詩·由北平至倫敦》其二詩云:

短別不足悲,再拜謝親友。吾姑德年高,撫我如生母。中表負雄才,名賢家風守。三世長相累,提攜恩情厚。黃師憂世懷,名篇傳萬口。浦生學通博,大事付托久。朱君新相知,美味如醇酒。作詩盛慰勉,圖報乏瓊玖。

其中“浦生”即指浦江清,時任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師。吳宓歐游期間將《大公報·文學副刊》的編輯事務托付給一直以來協助自己辦刊的浦氏,故曰“大事付托久”?!爸炀奔粗熳郧?時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朱氏此時受吳宓之邀,協辦《大公報·文學副刊》。

車行二日,于9月14日抵哈爾濱,吳宓一行休整兩天辦理出國換乘相關事宜。哈爾濱為東北鐵路樞紐,此時屬蘇聯勢力范圍。俄人、日人、韓人大量遷居于此,大街上俄式建筑、俄國商店、餐飲比比皆是,雖屬中國,實多異域色彩?!稓W游雜詩》其五詩中有云:“濱埠似津沽,駢闐百貨盈。俄華日韓人,列肆為廛氓。市儈侶游妓,阛阓掉臂行。鐵路盛衙署,氣象何崇閎?!奔词菍Ξ敃r哈爾濱市內風情的描述。

休整三日后,吳宓等人于17日乘車離哈爾濱西行,過滿洲里即入俄國境。西伯利亞大鐵路所經之地為靠近中國一側,地勢較為平坦。但西伯利亞素為塞外荒寒之地,渺無人煙,吳宓在《歐游雜詩·由北平至倫敦》其六詩中有紀云:“沿邊行千里,廣漠惟平原。蒼蒼望無極,天野一色渾。黑線遠如弧,略以別乾坤。下無居人跡,上無飛鳥翻。未睹只樹影,幾疑窮海奔。深寒積陰晦,冬衣不覺溫?!备F目所及,不見人煙、不見鳥飛、亦不見綽約樹影,苔原氣候下唯有苔蘚、地衣可觸,陰晦深寒之中不禁讓人覺衣單。又二日,“下午三時,車至貝加爾湖東岸。繞湖行,而南,而西,而北。至明晨始離湖之西岸?!必惣訝柡鳚h時為蘇武牧羊之地,同行陶燠民又為吳宓講述貝加爾湖地區的蒙古族民俗神話傳說,吳宓有感而作詩,其七云:“薄暮貝加爾,車行依湖岸。泱泱水平闊,終宵環及半。遠山如帶青,天光碧玉璨。不見一漁舟,亦無群鷗玩。蘇武牧羊處,流傳惟篇翰。民俗說古雄,撼山巖石斷。父女不同心,有情得偕逭。兩河今合流,名城鄰巨碬?!痹姷那鞍氩糠謹⑹鲕嚱涁惣訝柡氖⒚里L光,后半部分將漢、蒙歷史典故、傳說融為一體以敘風情。

火車繞過貝加爾湖繼續向西行,即進入西西伯利亞平原,既而翻越烏拉爾山,進入蘇聯的歐洲部分。沿途人煙漸稠,氣候風物也大不相同。蘇聯當時正在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1928-1933),社會風尚與氣象迥然一變。吳宓對當時蘇聯的城市、農村風氣與景象都著意觀察,其八、其十二、其十三詩云:

面包類豬肝,其味苦酸澀。購者群趨肆,魚貫分行立。工作嚴計時,人各紙條執。胼胝易日糧,有錢不許給。羅剎逞雄風,平等無爵級。殺伐成新治,文教破夙習。道旁見窮乏,聞一難知十。故國盛災祲,烝民難食粒。

——其八

越嶺入歐土,氣候風物異。負戴行人稠,原膴田疇治。高樹護崇屋,紅綠諸色備。金塔葫蘆頂,白壁多古寺。僧侶聞誅戮,今豈有遺類?黨國興工業,所獎惟制器。外貨嚴遏絕,國幣亦深閟。手表與剃刀,重金不可致。

——其十二

過午莫斯科,西來第一城。輕剽窺新俗,雄闊想舊京。長林遠圍繞,廣路直縱橫。樂廳小劇院,巍峨近望衡。國聯教育會,紅白異燈明。名剎開展覽,艱苦狀民生。觸目照像館,食肆眾喧轟。標語勖努力,玩具陳甲兵。

——其十三

總的來說,吳宓對當時蘇聯的暴力革命、重質輕文、黨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及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有著細致真實的描寫,并透露出其反感與不認可的態度取向。這與吳宓進入當代后對社會變動、土地革命、簡化文字的反應有內在的一致性。

火車于9月24日出莫斯科,繼續西行,經波蘭、德國抵巴黎。吳宓此一階段歐游諸詩與過蘇聯期間詩作有明顯的差異。車入波蘭后,吳宓明顯感到兩個國度的差異,仿佛從一個沉重、壓抑、崇實重利的時空突然來到歡快、精進、現代又典雅的時空,心情也由陰郁轉晴朗?!安ㄌm笑迎人,入境心情霽。車座驟敞潔,肴饌得精制。結茅為圓亭,飾窗供佳蕙。此邦擅方言,生女猶美慧?!?其十四)是對波蘭人外向歡快的性情及精美之制器的歡喜;“明日德意志,整潔為世先。寸土皆勤耕,雜花麗園田。陌路廣且平,遠山霧吐煙。都市盛規模,機械累層顛。霸業未銷歇,能使戍敵還?!?其十五)是對德意志精勤的風尚、現代化的城市以及德意志帝國未銷之霸業的致敬;“巴黎侵晨到,煙雨層城匿。秀麗兼諧和,斑黝被古色。民風稱都雅,文物盛雕飾。威靈禱圣母,功烈念先德。豪談茗座里,照影鏡湖側。勝絕拉丁區,學問資飫食”(其十六)是對古樸典雅、有著深厚文化積淀與歷史傳統的巴黎的贊揚;“孤行抵倫敦,衢路明燈彩。急車上下層,繁密蛛網匯。名字皆熟識,風俗資涉采。歸夢向何方,客情若有待?!?其十七)則是吳宓于9月30日晚九時,初抵倫敦時的見聞。至此,吳宓由北京抵倫敦共計19天的異域行途暫告一段落。

四、 處身歐美的留學體驗與詩詞書寫

如果說留學旅途的域外見聞是學衡派詩人打開自我、擁抱世界的序幕,那留學期間的學習、體驗與抉擇則是學衡得以自立與凝聚的關鍵。除了對白璧德新人文主義的皈依與體認,學衡詩人留學歐美期間亦廣泛汲取歐美之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文學等領域之文明積淀,也在閑暇時交往、游覽、觀察、憑吊歐美自然風景、社會風俗與歷史人文遺跡。換言之,學衡詩人一面從歐美古來今往的歷史憑吊中印證中西,闡發新人文主義;另一面在對歐美自然景致與民俗風情的觀賞與觀察中或陶冶性情或反思重塑。而國事蜩螗與異國他鄉的處境也使得學衡派處身歐美的詩詞書寫中打下中國底色,傳統的詩歌范式與思維里夾雜著故國憂患與游子情思。

1911年春,陳寅恪游學德國期間因腳氣病復發,赴挪威療養,半個多月就好了。此一期間,陳寅恪創作了不少記游題詠之作。今僅存三首《北海舟中》《易卜生墓》《皮桓生墓》,是陳寅恪現存最早的詩作。陳氏這三首詩作中,《北海舟中》是對由德赴挪威的海行途中見聞。詩中有云:“束地巨環迎北小,拍天萬水盡南流。斜陽大月中宵見(Midnight Sun 為挪威奇景),故國新聲一笑休(舟人共唱波蘭新曲)?!薄笆鼐蕲h”即地球緯線,“斜陽大月”即挪威極地午夜日光的奇景,“故國新聲”即波蘭被外族瓜分統治期間的流亡人民哀歌。四句將科學知識、異國奇景、異域亡國哀情囊入詩中,正可謂是以新材料入舊格律的典范;《易卜生墓》是對挪威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的悼念。頸聯“疏星冷月全天趣,白雪滄波綴國妝”,借挪威自然風情與女郎著裝比擬易卜生冷酷現實主義的戲劇風格,可見貼切;《皮桓生墓》則是對挪威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比昂松的憑吊。比昂松一生為爭取挪威國族獨立,發展挪威文化而斗爭,于1910年去世,陳寅恪1911年春憑吊時多有惺惺相惜之意,故詩的頷、頸兩聯云:“士有相憐寧識面,生原多恨此傷神。藏名馬鬣非無意,投老龍心稍未馴?!彪m然陳氏這三首詩是對北歐風情及其文化文學的關切,但其落腳點卻在中國?!昂鰬浗宵S篾舫,幾時歸去作遨頭”(《北海舟中》)是聽聞北海舟人唱故國波蘭新曲而泛起的思鄉情緒;“東海何期通寤寐,北歐今始有文章”(《易卜生墓》)則是以易卜生的戲劇成就來期盼故國文藝,七年之后胡適在《新青年》出《易卜生專號》以啟民眾寤寐則是后話了;“回首鄉關三萬里,千年文海亦揚塵”(《皮桓生墓》)兩句雖為陳寅恪后來所補作,但也足以說明陳寅恪異域書寫中難以消退的中國底色。這種難以消退中國底色的異域書寫,在三十四年后再次赴英期間,為陳寅恪所復寫、補寫,此中心緒亦值得探討。

李思純1920年到1923年留學歐洲期間,先在法國巴黎大學學習法蘭西文學兼攻史學,后于1922年轉入德國柏林大學就讀。期間曾游覽法國楓丹白露宮、拿破侖墓、凡爾賽宮、巴黎圣母院,德國康德街、維廉故宮、博物館荷馬手跡、腓特烈大帝的無憂宮等歷史人文名勝古跡,并有詩紀之。正是在這樣的學習、旅行、參觀中李思純對英、法、德的民族精神、城市文明與山林文明、文明的多種側面以及新老文明的特性等很多方面都有所書寫與思考。李思純在《旅法的斷片思想》中曾分析法蘭西民族:

法國人是世界著名Sentimental的民族;我們與法國人相處,只覺得他們的“熱烈”“沖動”“靈活”“快樂”,隨時都被感情驅使,和那德國人的“威嚴”,英國人的“冷酷”,恰立于相反的地位?!髑榈拿褡?最可怕的是沖動(impulse),平時見他“弛緩不振,平淡無奇”,一旦沖動起來,便可以造成掀天撼地的大風浪。所以像法國人的平和,而十八世紀的政治大革命,驚天動地,開了民治的新紀元?!袊鐣摹皽\陋無知,游隋放肆”,固有待于英德理智民族的精神,去醫治他;但中國社會的“涼薄自私,陰柔好利”,也有待于法國感情民族的精神,去醫治他。

正是基于這種對英、法、德不同民族特性的認識以及其在救濟中國社會缺陷的作用,李思純對拿破侖大帝、腓特烈大帝、歌德、貝多芬等歷史人物投以極大的熱情?!兜靼芈?Fontaine bleau)觀拿破侖行宮》《巴黎拿破侖帝墓》兩首五古長詩即是對法蘭西民族情感驅使的特性,以及這特性孕育出的拿破侖大帝的思考?!犊档陆帧贰陡鑴≡郝牣呁追业诰藕献唷菲呓^二首是對德意志民族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觀察。其中《康德街》詩云:“宇宙當前任管窺,真如實相未能知?!笔怯煽档抡軐W引發的天人之思;《歌劇院聽畢妥芬第九合奏》詩云:“寸縷排空萬竅開,云璈象管走風雷”則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帶來的情感之震撼。李思純在《博物院中見荷馬手跡》《歌劇院觀白鵝武士歌劇》等詩作中也傳達出對西方雅樂得以傳承,故國神州文化陸沉的哀痛之情?!恫┪镌褐幸姾神R手跡》詩云:“雅典淪亡雅樂衰,風詩盲史茁天才。二千年后叢參稿,中有人文萬古哀?!笨梢娭?。除此之外,李思純的《蒙達爾尼野游》《泛舟薄羅膩湖》《曉行西郊哥隆布電車中》《曉渡萊茵河橋》《自梵瑟大湖泛舟抵波次舟行宮》等諸詩或閑暇游覽,或旅途所經,將法德兩國的優美景色與風俗民情一幀幀地剪輯而出,頗見工筆。即如《自梵瑟大湖泛舟抵波次舟行宮》詩云:“漁村水驛畫芳菲,湖氣蒸天綠四圍。直上離宮三十里,南薰五月拂云衣?!笔抢钏技冇诖合闹环喊亓治鞑咳f湖時的靜美風光,可見愜意之致。不過不管是歷史文化的憑吊還是自然風景的游覽,李思純歐游諸詩中都彌漫著濃重的羈旅愁思與思鄉情緒,且看以下諸句:“南北東西客,隨風又轉萍”(《馬賽車中》);“也將娛獨客,應免念東歸”(《盧克森堡公園晚坐觀噴泉》);“客情隨地異,勝賞與人同”(《圣日耳曼》);“春聲如笑人如醉,過盡芳時未憶家”(《道旁見桃李辛夷》);“一宵瑤霰驚白頭,羈旅蕭寥在異鄉”(《大雪中自歌劇院夜歸》)。

胡先骕1912年與1923年兩次留學美國期間的詩詞書寫則明顯呈現一個中國學子成長為具備世界眼光的現代植物學家的蛻變。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批評胡先骕《齊天樂·聽鄰室彈曼陀林》滿紙濫調套語“懶惰不肯自己鑄詞狀物者也”自有其合理性。不過也應看到胡先骕留美期間不僅僅只此一首,他的《美洲度歲竹枝詞十首》《楊柳枝》(三首)《天香·海仙花略似水仙花》《聲聲慢·月夜金合歡盛開感賦》等詩詞作品,或以凝練文字、詳盡注釋以狀美國圣誕節民風民俗,或以精微細膩之文字狀植物之特性。且看“黃金炫彩,瓔珞垂珠,麝塵浮動春宵。細葉籠煙,橫斜幾茁倡條”是如何將金合歡月夜開花的神態細微呈現。而第二次留美時的《奉答翼謀先生見懷》《記波城花事》《阿諾德森林院放歌》《〈中國植物志〉屬書成,漫題》等詩作則初步顯現出膺服于新人文主義的現代植物學家的初步成長。即以《阿諾德森林院放歌》為例,詩的前半部對森林院眾多花木有移步換景式的呈現:“柘岡辛夷半山句,萬蕊如雪迎初陽。櫻花輔頰絢朱粉,蓬瀛姹女施新妝。海棠霞暈差可擬,尹邢正色難評量。獨惜野梅限南徼,點染艷雪無幽香。羅浮鄧尉猿鶴夢,恨缺兩翼翻南翔。丁香絳白殿春事,更賞躑躅羅紅黃。此花滇蜀冠天下,往往百里云錦張?!泵谰凹姺痹⒛?神態各異。后半部則以現代植物科學家的眼光批評中國傳統園林花木多為帝王專享,提倡“亟宜取以研樹藝,搜羅珍怪窮遐方。分培廣植遍宇內,庶令閭巷饒眾芳。侈言美育此其道,豈惟累累盈篚筐?吾徒借鏡有先例,名園異國交相”。取鏡歐美,在中國建立植物園,發展植物科學,易于對民眾進行美育。

前文已談到,吳宓在歐游前已經深陷情感與精神的危機中,多次感憤郁積無可發泄。這危機導源于吳宓“新人文主義者”的人設崩塌后,從自身到外界而來的種種壓力。陳寅恪曾言,吳宓“本性浪漫,惟為舊禮教、舊道德之學說所拘系,感情不得發舒,積久而瀕于破裂?!逼鋵?吳宓不僅為舊道德之學說所拘系,亦為倡導“理性節制情感”的新人文主義學說所拘系,而且得了“中國之白璧德”的人設,這絕對是其人生中的大不幸。當理想、浪漫的因子在其心中沖突,并作出拋家棄子追求鏡花水月的選擇時,就將自己推向整個世界的對立面。且不說外界的評論,單單就吳芳吉、湯用彤、胡先骕、劉永濟、郭斌和、陳寅恪、蕭純棉等學衡諸摯友的強烈反對就讓吳宓痛苦不堪。直到1934年,胡先骕在《梅庵憶語》中還說道:“至以拜倫自況,而發生一段羅曼史,似尤非白璧德先生信徒所宜有之事也?!钡珜清刀云淅寺郧槭前l自內心的,其道德追求也是發自內心的,兩者都不偽,亦不愿互相委屈。吳宓最終給自己精神上的出路即人文理想與浪漫性情都要追求,不過“人文理想”對應著“公”(或云“外陽”),“浪漫性情”對應著“私”(或云“內陰”),兩者互不干擾,即使互相干擾了也只求真切真誠即可,不論對錯。這種自我調適之法雖然在1935年《空軒詩話》寫完后提出的,但卻是在1930年到1931年的歐游期間逐漸成形的??梢哉f歐游時期是吳宓人文主義理念不斷調試與重塑的時期。

1930年到1931年,吳宓周游英、比、法、意、瑞、德等歐洲諸國,歷史文化名人及遺跡是其最為關切的對象。吳宓歐游途中所作的《倫敦訥耳遜紀念碑》《羅色蒂女士誕生百年紀念》《游莎士比亞故鄉》《牛津歐戰紀念》《牛津雪萊像及遺物》《愛丁堡故宮見蘇格蘭女王瑪麗遺像及所居處作詩吊之》《愛丁堡司各脫紀念塔》《日內瓦湖畔斯達爾夫人故宅》《日內瓦盧梭像及遺物》等諸首五古長詩幾乎占整個《歐游雜詩》一半左右的篇幅。具體而言,吳宓這些加有大篇幅注釋的五古詩作,一方面為納爾遜、雪萊、羅色蒂以及斯達爾夫人等外國文化名人立一精準之小傳,另一面通過夾雜著其自身情感與傾向的闡釋,吳宓也為自己浪漫情感尋求到了異國認同。其中以《牛津雪萊像及遺物》最突出,其一詩云:

少讀雪萊詩,一往心向慕。理想入玄冥,熱情生迷誤。淑世自辛勤,兼愛無新故。解衣贈貧寒,離婚偕知遇。至誠能感人,庸德或失度。暴亂豈終極?風習仍閉錮。到處炭投冰,徒令丹非素。天馬絕塵馳,駑駘慚跬步。

雖是寫雪萊,但句句都能看到吳宓自身的影子。吳宓通過此詩完成自我與雪萊的異體同構,然后再通過在其二、其三兩首詩作中對雪萊人品、愛情與文學成就的贊揚,進而完成對自我的確認。對納爾遜、斯達爾夫人頌揚的詩作是同一理路。吳宓在《游莎士比亞故鄉》《牛津歐戰紀念》《愛丁堡司各脫紀念塔》《日內瓦盧梭像及遺物》中亦是通過對這些人物或揄揚或批評的方式,來完成對自己外在的文化理想、道德追求以及新人文主義思想的確認。

如果說吳宓的精神危機在歐游歷史文化遺跡的追溯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疏解與重建,那么吳宓憤懣郁積的情緒則是為歐洲的自然山水勝景與風俗民情所撫慰。1931年4月15日,吳宓游瑞士日內瓦湖后有感慨:“此間風景美極;蓋湖之東端,其幽靜美艷,更勝于湖之西端也。宓到此極感快適,思彥茍從宓勸來此,則心情識解必為一變。嫁與不嫁,均得快樂;何至爭執疑慮,使人我皆苦哉!此亦可謂不獲補救之缺陷也?!笨梢妳清底遭谌諆韧吆氖嬲箰芤?這種情緒在《日內瓦湖景總敘》中有更為詩意的流露:

百里麗滿湖,玉笏同芳潤。耀日金粉圍,雪峰簇千仞。寶石青絲穿,貫注河流迅。綠波映天深,萬象鏡中認。晴夕火龍柱,雨晨銀墨印。帆船儷白鳥,栩栩風光趁。依山樓閣密,繞堤花木俊。勝境絕人寰,客游心情順。

此中可見吳宓對秀美湖景的流連神情。除此之外,《倫敦公園》其一:“森森陰十里,徜徉足除憂”;《倫敦公園》其二:“客情我最適,獨游欣無侶”;《牛津大學風景總敘》:“牛津極靜美,塵世一樂園……半載匆匆住,終生系夢魂”;《由牛津赴愛丁堡》:“美景須臾變,慰情惟此方”;《巴黎盧森堡公園》其二:“進水兒童圍,蹣跚或在抱。驢騎引羊車,錦襦雜繡褓。紙船泛鏡波,竹環滾茵草。跳擲逐球鞬,語笑喧梨棗?;顫娤蔡煺?幸此赤心?!钡?皆是情緒的自然慰藉的流露。

總的來說,自從踏上留學征途的那一刻,迎面撲來的世界圖景與不斷沖擊著的現代經驗如何被納入既有的思想范式與認知機制中,是這批年輕人迫切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學衡派一定程度上是憑借白璧德具有世界眼光的新人文主義去彌合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認知差異與思想鴻溝的。而他們的域外詩詞書寫正是這樣一個抵牾、誤讀、融合與重塑過程的顯性表征,為這批年輕學子由中國走向世界,由傳統走向現代畫出一條條交錯同行的精神軌跡圖。從藝術層面看,世界圖景與現代經驗的納入不僅擴大了傳統詩詞的表現范圍、語言容量,還對意象意境的拓展,審美范式的更迭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古典詩詞創造性轉化的重要一翼。就此而言,學衡詩人的這些書寫域外體驗的詩詞在現代思想蛻變與古典詩藝新探上都有著值得進一步深究的價值與意義。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編年史》編纂與研究及數據庫建設”(18ZDA263)、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近現代舊體譯詩整理與研究”(22CZW037)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羅志田:《中國留美學生史·序言》,史黛西·比勒著,張艷譯、張猛校訂:《中國留美學生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版,序言第5頁。

②史黛西·比勒著,張艷譯、張猛校訂:《中國留美學生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版,第95~96頁。史黛西將通過清華留美視為一道窄門,并描述道:“清華學生的父母都認為出國留學是光宗耀祖的事,因為原來那種通過科舉考試獲得權力和物質享受的途徑已經被取消了。貧困的家庭知道清華獎學金是他們的兒子通往美國的船票。雖然‘喝洋墨水’成了學生學習的極大動力,但學校嚴格的評分體系還是帶來了較高的損耗。從1911年到1921年,入學學生中只有42%能畢業(636/1500);301名學生被開除;135名學生因為個人或健康原因輟學;另有45名學生死亡?!?/p>

③蕭公權:《問學諫往錄》,黃山書社2008年版,第39頁。

④蕭公權:《問學諫往錄》,黃山書社2008年版,第39頁。

⑤蕭公權:《問學諫往錄》,黃山書社2008年版,第39頁。

⑥胡先骕:《長崎小游記》,《留美學生季報》1914年第1卷第4期,第123~125頁。

⑦張大為、胡德熙、胡德焜編:《胡先骕文存》上卷,國立中正大學校友會刊行1996年版,第245頁。

⑧參見李思純:《詩體革新之形式及我的意見》,陳廷湘、李德琬主編:《李思純文集·論文小說日記卷》,巴蜀書社2009年版,第889~898頁。

⑨李思純:《昔游詩·序》,陳廷湘、李德琬主編:《李思純文集·詩詞卷》,巴蜀書社2009年版,第1348頁。

⑩吳宓著,吳學昭整理:《吳宓日記》第5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107頁。

猜你喜歡
吳宓
吳宓對借錢的不同態度
眼里容不得錯別字
吳宓檔案中的“紅學”資料
玩笑話也需謹慎對待
吳宓與錢鐘書
錢鍾書愿永遠列名吳宓弟子之列
吳宓和毛彥文的紅塵糾葛
吳宓和毛彥文的紅塵糾葛
吳宓、梁漱溟與錢
幫5元錢守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