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樹名木歲月滄桑文明印記

2023-10-31 17:28耿國彪
綠色中國 2023年9期
關鍵詞:古樹名年輪中華文明

耿國彪

很多村莊里都有這樣一棵樹,它生長在村頭或路邊,與裊裊的炊煙、縱橫的阡陌一起描繪出一個大寫的家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記不清是哪一輩先人栽下的這棵樹,也記不清從哪一年開始這棵樹就成為了村子里每一個人的共同記憶。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至今仍有不少人去尋根。這棵樹在北方很多家族的傳承中代代相傳,它是中華大地民族遷徙融合的見證和記錄者。明朝初期的移民大遷徙相傳從這棵樹開始,它也成為千萬個家庭尋根問祖的標志。

古樹掩映的故宮是我國一段皇權的象征,這些古樹樹蔭里至今仍有皇城宮殿中忙忙碌碌的身影和封建王朝君臣宮闈的秩序。它們最初的生長是護衛和風景,現在縱橫的枝葉則是一部部張開的無字史書。

………

人與古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是古樹自身附著的重要價值,也有人們內心對古樹的獨特情感。古樹名木在大地上生長,凝結了時間,擴展了空間,是文明的年輪,也是山河的印記。

在大自然漫長的演化發展過程中,古樹名木呼吸歲月、承載風雨,能夠保留下來,非常艱難。它們既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和彌足珍貴的生態資源,也承載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記憶,更是一方百姓寄托鄉愁的情感載體。

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景觀價值和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一株株古樹沉淀著歲月的痕跡,一圈圈年輪記錄著歷史的脈絡。

2015—2021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普查范圍內現有古樹名木508.19萬株,其中散生在廣大城鄉的有122.13萬株,以古樹群形式分布的有386.06萬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

一株位于陜西省黃陵縣軒轅廟的古柏,相傳是被尊為“人文初祖”的黃帝親手栽植,樹齡約5000多年。這棵樹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至今仍蒼翠挺拔,枝繁葉茂,生機盎然,以洞察世事之目撫慰著蕓蕓眾生。

千百年來,同古柏一同沿襲下來的是華夏子孫對自然生態始終如一的敬仰,是中華民族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以貫之的追求。敬畏自然、保護生態的意識,植根于中華文明“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文脈里。

而那株扎根在巖壁裂縫中的黃山“迎客松”,壽逾千年,它張開雙臂欲攬五湖四海、迎送八方賓朋。作為第19任守松人的胡曉春與迎客松日夜相伴,已經堅守了13年。一代代守松人,已經成為這棵松樹的朋友和家人。在古樹名木的保護中,說不清是樹木成就了人,還是人成就了樹木。

在時間的長河里,人與樹始終攜手同行。人通過樹木得到房屋、食物和勞動工具,樹通過人駐守大地村莊有了情感。在人的心目中,樹木與山川河流,與滋養萬物的泥土融為一體,最終形成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生態與人類文明的辯證關系深刻揭示出兩者命運與共、興衰相依的規律。唯有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國式現代化才能綠意盎然、生機無限,中華文明才能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呼吸歲月,見證歷史的古樹,每一道年輪昭示著一個春秋,也訴說著一個故事,一份情懷。持續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推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發展,必將讓更多的古樹名木在大地上健康生長,讓美麗中國綠意更濃。

保護古樹名木,就是保護人類的文明和未來。

猜你喜歡
古樹名年輪中華文明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貴州特色古樹名木分布示意圖
年輪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保護好古樹名木亦是文化傳承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年輪
古樹名木保護立法的實踐
心事
為什么樹有年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