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絲成袢技術回收鉤貼壁錐形腔靜脈濾器技術細節分析△

2023-11-05 13:33劉建龍程志遠張蘊鑫李金勇曲誠家田晨陽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志 2023年9期
關鍵詞:豬尾貼壁濾器

田 軒,劉建龍,賈 偉,蔣 鵬,程志遠,張蘊鑫,李金勇,劉 笑,周 密,曲誠家,田晨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35

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見的疾病,血栓脫落發生肺動脈栓塞可能會危及生命[1-3],指南推薦圍手術期放置可回收腔靜脈濾器(vena cava filter,VCF)預防致命性肺栓塞發生,待肺栓塞風險降低后予以回收[4-5],其中錐形濾器點狀接觸靜脈壁具有較長的回收時間窗和從容治療血栓時間,目前受到臨床上的青睞[6-8],但其降低了濾器穩定性,增加了濾器傾斜風險,尤其是以傾斜貼壁后無法成功抓捕回收鉤導致濾器回收困難而永久置入。為提高錐形濾器回收率,目前臨床上使用導絲成袢技術嘗試濾器取出[9-12],效果良好。本研究旨在探討導絲成袢(Loop)技術回收鉤貼壁錐形濾器的細節特點、技術要點及腔內取出的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收治的使用導絲成袢技術回收鉤貼壁錐形濾器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常規方法濾器回收失敗,造影顯示濾器回收鉤位于血管壁內或可能穿出血管壁外;(2)腹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檢查發現濾器回收鉤位于血管壁內或可能穿出血管壁外;(3)下腔靜脈影像學檢查排除濾器下血栓形成。排除標準:(1)因血栓包裹導致濾器回收鉤無法抓捕;(2)因濾器攔截血栓或濾器下血栓阻塞導致濾器無法抓捕或回收。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最終共納入45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本院放置濾器5例,外院放置濾器40例;Celect濾器30例,Tulip濾器3例,Denali濾器8例,Option濾器4例;中位年齡44(30,57)歲。按照濾器回收情況將其分為腔內組(n=34,使用Loop技術成功取出濾器)與開放組(n=11,使用Loop技術取出濾器失?。?。腔內組患者按照濾器取出方法的不同進一步分為Loop 1.0組(n=15,采用Loop 1.0技術)與Loop 2.0組(n=19,采用Loop 1.0技術取出濾器失敗后改用Loop 2.0成功取出濾器)。開放組中,8例使用腹腔鏡下濾器取出,1例開腹行濾器取出,2例拒絕進一步手術治療。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濾器名稱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

1.2 方法

1.2.1 術前檢查

記錄一般資料、濾器放置路徑、留置時間、外院曾嘗試取出次數等,術前均行腹部增強CT 檢查,明確錐形濾器已發生傾斜、回收鉤緊貼或穿出下腔靜脈壁,測量濾器回收鉤尖端至下腔靜脈壁距離、濾器腳支尖端至下腔靜脈壁距離并記錄最大值、下腔靜脈最大直徑和面積等。評估圖像上傳至Carestream(美國銳柯公司)影像工作站,由不參與該患者管理及手術過程的另外2名血管外科醫師進行獨立評估和測量。以下VCF腳支接觸部分為下腔靜脈直徑,在軸位圖像上分別測量該平面下腔靜脈最長徑和垂直徑,下腔靜脈直徑=(最長徑+垂直徑)/2,為減小測量產生的誤差,每個測量過程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若下腔靜脈直徑的計算結果在2名醫師之間相差﹥1.5 mm,則進一步邀請第3名血管外科或影像科醫師進行測量,選取最接近的兩個值計算平均值。

1.2.2 手術方法

器械為VCF回收套件、4 F 豬尾導管、260 cm泥鰍導絲等。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側股總靜脈(右側股總靜脈或右髂靜脈血栓者可穿刺左側股總靜脈)并置入血管鞘組,行下腔靜脈造影觀察濾器形態、位置和濾器下血栓情況,側位成像找到濾器縱軸與靜脈壁最大成角位置并記錄濾器最大傾斜角度,利于選擇Loop位置。首先使用Loop 1.0技術嘗試濾器取出,如未能成功則使用Loop 2.0技術嘗試濾器取出,如兩種技術均無法成功取出濾器則介入手術取出濾器失敗,結束手術并建議行腹腔鏡濾器取出或開腹手術濾器取出,手術結束后記錄X 線曝光時間。

Loop 1.0組經右側頸靜脈路徑置入VCF回收套件至濾器上方2~3 cm,取出粉色內層鞘芯和黑色中層回收鞘,只留下藍色外層回收鞘。去除部分4 F 豬尾導管頭端,使導管呈字母“J”的形態。260 cm泥鰍導絲進入豬尾導管后與圈套器一同進入回收套件藍色外層回收鞘至濾器上方,將導絲穿過濾器至其下方,順著導絲推進改變形態的豬尾至濾器下方,回撤導絲進入豬尾導管,使導管呈“J”的形態后向近心端緩慢回撤導管,直至導管與濾器發生接觸,進入并釋放圈套器于濾器上方,推進導絲使其進入圈套器內,回收圈套器抓捕導絲,抓牢導絲后繼續回撤圈套器,并請助手從豬尾導管內繼續推進導絲,兩位操作者配合直至導絲頭端從藍色外層回收鞘尾端拉出,固定導絲頭端并回撤豬尾導管移除藍色外層回收鞘外,此時泥鰍導絲已形成Loop環,導絲成袢技術完成。同時向近心端牽拉導絲的兩端,可糾正濾器的傾斜角度,使濾器直接進入回收鞘或再使用圈套器圈套濾器回收鉤,使濾器成功取出。

Loop 2.0組采用改良Loop技術,成Loop環方法同上,但使豬尾導管頭端進入濾器頸部(腳支和副濾絲/平衡臂匯合點)與下腔靜脈壁的間隙穿過并形成Loop 環[9-11],同時向近心端牽拉導絲的兩端并向遠心端推進回收鞘,切割附著回收鉤上的組織??赡艹霈F2種結果:(1)切割組織的同時,成袢導絲直接進入濾器回收鉤內,此時繼續向遠心端推進藍色外層回收鞘并回收濾器;(2)成袢導絲完全切斷回收鉤上組織,此時濾器回收鉤已返回下腔靜脈內,可使用圈套器抓捕回收鉤或再使用Loop技術取出濾器。

1.2.3 藥物治療方法

術前、術后均給予低分子肝素,100 IU/kg,每12小時1次,進行標準化抗凝治療,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15 mg,每日2次[13],連續口服3周后改為20 mg,每日1次,3個月后行下腔靜脈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下腔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是否通暢。

1.3 觀察指標

術前觀察濾器的植入路徑、留置時間、嘗試取出次數、是否存在形態改變,術中記錄X線曝光時間、手術方式等。記錄患者的影像學指標,如濾器最大傾斜角度、回收鉤頂端至血管邊緣距離、腔靜脈直徑、濾器腳支穿透血管壁距離等。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濾器回收過程中相關指標的比較

腔內組患者右髂靜脈路徑植入比例、濾器形態改變比例均低于開放組患者,取出次數少于開放組患者,X線曝光時間短于開放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濾器回收過程中相關指標的比較

2.2 影像學檢查相關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腔靜脈平均直徑、最大橫徑、最大縱徑、濾器腳支穿透血管壁距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腔內組患者濾器最大傾斜角度、回收鉤頂端至血管邊緣距離均小于開放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影像學檢查相關指標的比較

2.3 不同腔內濾器回收方法相關指標的比較

Loop 1.0組患者X線曝光時間13.00(10.00,17.00)min,短于Loop 2.0組患者的23.00(20.00,27.00)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其他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不同腔內濾器回收方法相關指標的比較

2.4 術后隨訪情況的比較

術后隨訪3個月,兩組患者下肢靜脈和下腔靜脈均未出現新發血栓形成及癥狀性肺栓塞,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 典型例圖

測量濾器回收鉤頂端至靜脈壁距離為2.45 mm,回收鉤可能位于靜脈壁內(圖1A);測量濾器回收鉤頂端至靜脈壁距離為6.58 mm,回收鉤可能已穿出靜脈壁(圖1B);下腔靜脈直徑為18.81 mm×15.19 mm(圖1C);濾器的1個腳支已位于腹主動脈內(圖1D)。使用Loop 1.0導絲于濾器中間折返后近心端使用抓捕器成功抓捕導絲(圖2A),牽拉導絲使濾器轉正,使回收導管與濾器縱軸同軸(圖2B);使用Loop 2.0導絲于濾器頸部與靜脈壁間隙折返后近心端使用抓捕器成功抓捕導絲(圖2C),牽拉導絲同時推進回收鞘,切割回收鉤組織(圖2D)。濾器取出時最大傾斜角成像見圖3。

圖1 腹部CT圖

圖2 Loop技術圖

圖3 濾器取出時最大傾斜角成像

3 討論

濾器永久植入體內可能會導致較多并發癥[14-15],包括濾器斷裂、移位,下腔靜脈阻塞,肢體腫脹,深靜脈血栓綜合征等,需長期口服抗凝藥物,給患者及其家屬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國內外指南[16-17]建議,當肺栓塞風險降低時建議取出濾器。

影響錐形濾器取出的原因很多,包括濾器內血栓、濾器傾斜回收鉤抓捕困難和濾器內膜化回收困難,而濾器嚴重傾斜貼壁無法抓捕回收鉤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左側髂靜脈與下腔靜脈傾斜角度大于右側髂靜脈,錐形濾器經左側髂靜脈路徑放置時更易發生傾斜,增加了回收鉤貼壁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腔內組患者右髂靜脈路徑植入比例、濾器形態改變比例均低于開放組患者,取出次數少于開放組患者,X 線曝光時間短于開放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經左側髂靜脈路徑放置濾器后更可能發生濾器嚴重傾斜貼壁,嘗試濾器取出次數越多,濾器形態改變可能性越大,更不易通過腔內回收,更可能運用開放手術進行濾器回收。本研究結果顯示,腔內組患者濾器最大傾斜角度、回收鉤頂端至血管邊緣距離均小于開放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濾器傾斜角度越大、回收鉤頂端至血管邊緣距離越遠,濾器越不易通過腔內回收。

錐形濾器發生嚴重傾斜回收鉤貼壁的主要原因除濾器本身的穩定性稍差外,還有以下原因:(1)濾器攔截血栓后受到血流沖擊,導致濾器傾斜回收鉤貼壁;(2)濾器釋放時向近心端移位,導致回收鉤直接嵌入血管壁內或靜脈屬支;(3)下腔靜脈傾斜導致回收鉤貼壁;(4)陳舊性血栓機化包裹回收鉤。

兩種Loop技術有各自的特點[10]。Loop 1.0技術主要作用力是牽拉,通過成袢導絲的牽拉使濾器減小傾斜角度或完全與回收鞘管同軸后(后稱同軸)取出濾器,但當回收鉤內膜增生或血栓包裹,濾器無法同軸而回收失敗時可使用Loop 2.0技術,其主要作用力是切割,通過成袢導絲和回收鞘管的反向作用力切割回收鉤內膜或機化血栓,使回收鉤重新進入靜脈腔內,再使用圈套器或Loop 1.0技術成功回收濾器。本研究結果顯示,Loop 1.0組患者X線曝光時間短于Loop 2.0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他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使用Loop2.0技術回收濾器需更長的手術時間。

Loop技術并不能解決所有貼壁錐形濾器的回收,可能會存在兩種情況:(1)回收鉤嵌入但未穿透靜脈壁時可積極應用Loop技術,使回收鉤重新回到靜脈腔內,運用介入方式回收濾器。本研究中雖然濾器回收鉤頂端已顯示部分在下腔靜脈壁邊緣外,但實際尚未穿透靜脈壁,回收鉤頂端距血管邊緣越小,通過Loop技術腔內回收濾器可能性越大,相反,距離越大則非腔內方法回收濾器可能性明顯增大。(2)回收鉤已完全穿透靜脈壁,此時回收鉤已位于靜脈壁外,通過介入方式使回收鉤重新回到靜脈腔內的機會極小,一旦暴力操作會導致靜脈壁損傷嚴重,建議采用非腔內方法(腹腔鏡或開腹)進行濾器回收。

Loop 操作過程中需注意以下情況:(1)4 F 豬尾頭端因有多個小孔隙,本身韌性稍差,操作過程中有出現纏繞濾器或頭端旋轉可能,建議泥鰍導絲留置在豬尾頭端但不出導管以增加支撐力;(2)Loop成功后向近心端牽拉豬尾導管或泥鰍導絲時需牽拉到濾器主體腳支,避免只牽拉到副濾絲或平衡臂,導致其形態改變甚至斷裂,增加濾器傾斜角度和腔內回收難度,更增加回收鉤穿透靜脈壁風險;(3)Loop 成功后回收濾器時,濾器需同軸進入回收鞘管,當無法進入回收鞘時避免暴力牽拉濾器,直接導致回收鉤穿透靜脈壁和/或濾器形態改變,失去腔內回收機會。本研究發現,腔內回收手術次數越多,出現濾器形態改變風險越大,腔內回收率也顯著下降。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樣本量較小,未進行多因素分析,無法得到濾器傾斜角度、頭端穿出距離與濾器取出的相關性,將來會繼續增加樣本量進行深入分析。

綜上所述,導絲成袢技術可明顯提高發生濾器傾斜回收鉤貼壁的錐形濾器腔內回收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而未能成功回收者可選擇開放手術方式。

猜你喜歡
豬尾貼壁濾器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yphlomys Milne-Edwards,1877 (Rodentia: Platacanthomyidae) from Chongqing,China
高硫煤四角切圓鍋爐貼壁風傾角對水冷壁 高溫腐蝕影響研究
具有一般反應函數與貼壁生長現象的隨機恒化器模型的全局動力學行為
Denali和Celect下腔靜脈濾器回收單中心經驗
660MW超超臨界鍋爐高速貼壁風改造技術研究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for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yphlomys (Rodentia:Platacanthomyidae)
兩種工況下8 種腔靜脈濾器疲勞強度的對比研究
制氫轉化爐下豬尾管失效分析
花粉過濾器
體外全骨髓貼壁法培養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