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維一體的城軌車輛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

2023-11-06 03:14金初云
關鍵詞:城軌專業課程思政

金初云 付 杰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1112)

1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 年12 月的全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 在教學中要堅持立德樹人,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員全程全方位, 教師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 守好一段渠、 種好責任田, 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進行, 形成協同效應[1]。 總書記的講話強調了兩個觀點: 一是高校政治教育不僅是思政理論課, 還需要在每一門專業課程中開展; 二是教師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力軍, 擔負著塑造價值, 傳播知識和技能的時代重任。 為解決高校人才培養中存在專業課、 思政課“兩張皮”, 不能形成較好的育人合力等現象, 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進一步明確在高校所有課程中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

2 城軌專業課程思政實施現狀分析

城市軌道車輛應用技術專業主要從事城軌車輛駕駛、 車輛維護及檢修等工作, 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水平、 人文素養、 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 科學的思維方法、 愛崗敬業的勞動精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要求學生在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具有思想政治素養。 因此, 在本專業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擔負起愛國報國的使命。 目前, 城軌車輛專業課程思政在實施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2.1 城軌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亟待提高

教師是學校育人的主體, 教師的專業技能、思想認識和教學能力等決定了育人效果。 但城軌專業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存在一定疑惑, 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師的任務, 課程思政是搞形式走過場的事, 自己只要將城軌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即可等思想。 這些錯誤認識, 把價值觀教育同知識教育相剝離, 未能將專業的知識傳授、 專業的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緊密結合。城軌車輛駕駛、 車輛檢修需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尤其需要在專業課程中灌輸思想政治素養知識。 因此只有提高了城軌專業教師隊伍的課程思政理論水平, 在知識傳授中滲透價值觀的引領, 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學生內心, 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領悟主流價值觀, 才能達到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相互映襯和整合的效果[1]。

2.2 城軌專業課程思政融入方式亟須創新

課程思政融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方式, 但部分城軌專業課程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方式較為生硬, 存在思政融入生搬硬套、 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脫節等現象。 為適應學生的特點, 適應城軌相關崗位的要求, 需要將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更新, 關注國內外新動向, 了解城軌專業新技術新發展, 挖掘適合城軌專業的思政元素, 構建完善的思政資源庫。 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思政元素以新時代大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傳遞, 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3 城軌課程思政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普遍缺少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 評價指標比較單一, 量化指標較為片面, 主觀性較大, 課程思政的有效性沒有完備的評價機制進行評估、 反饋、 修正、 完善, 思政育人效果得不到保障。 尤其是城軌專業課程對崗位責任心、 安全意識、 規范意識、 勞動精神的考核不夠完善, 需要采取多種形式的課程思政的評價手段, 建立多維度的評價機制。

3 三維一體的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3.1 構建三維一體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從價值塑造、 知識傳授、 能力培養三個維度出發, 以公共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 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拓展課組成的第一課堂為支撐, 將專業人才培養的思政目標細化分解, 分層次、 分階段、 遞進式的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 以興趣小組、 社團活動、 技能競賽、 導師項目等第二課堂活動為輔助, 拓展課程思政教學的時空與途徑, 通過第一第二課堂協同育人, 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 以產教融合、“三雙三互” (雙師互補、 雙賽互助、 雙證互通)的校企合作為依托, 以專業教師思政教學能力為保障, 健全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機制, 構建全面覆蓋、 類型豐富、 層次遞進、 相互支撐的三維一體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城軌車輛專業三維一體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3.2 頂層設計具有課程思政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 是重塑教學的基本前提。 新時代需要技術技能與價值素養融合的技能人才,這就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 既要注重知識技能的學習領會, 更要強化精神人格的完整塑造, 實現顯性技能教育與隱性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 根據人才培養三維目標, 城軌車輛專業參照國家專業教學標準, 緊緊圍繞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和行業發展新業態, 結合企業對城軌車輛檢修工和列車駕駛員崗位提出的新要求, 根據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研究確定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思政目標為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 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 愛崗敬業的勞動精神、 規范的質量意識、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遠大的職業理想、 科技報國的愛國情懷。 依據各門課程在人才培養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將專業人才培養的思政目標細化分解, 分層次、 分階段、 遞進式的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中。

在實施過程中, 以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為依托, 通過座談、 電話、 郵件交流等形式對地鐵公司、中車集團等城市軌道運營、 生產企業進行調研, 分析城軌車輛檢修工和列車駕駛員崗位職業能力新要求, 獲取地鐵智能維保、 均衡修制度優化及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新規范對崗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在不同階段、 不同課程, 思政目標應有所側重, 依據學生在校時間與成長階段, 對應課程內容設置不同的課程思政目標, 做好德育合理分工與銜接, 有序構建遞進式的專業課程思政目標。將不同課程、 不同學期的課程思政主題目標進行遞進式設計。 例如, 在大一設置的 《軌道交通車輛構造》 主要思政目標為培養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大二設置的《軌道交通車輛電氣控制》 主要思政目標為愛崗敬業的勞動精神、 規范的質量意識, 大三設置的《軌道交通車輛電氣檢修》 思政目標主要升華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遠大的職業理想、 科技報國的愛國情懷。

通過前期調研, 確定本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為電動列車檢查檢修和故障維護與保養能力、 電動列車操作和故障處理能力。 在這兩大核心職業能力基礎上, 確定了專業核心課程。 電動列車檢查檢修和故障維護與保養能力的核心課程為: 軌道交通車輛構造、 軌道交通車輛電氣控制、 列車牽引與制動系統、 軌道車輛機械檢修、 軌道車輛電氣檢修[3]; 電動列車操作和故障處理能力的核心課程為: 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 軌道車輛駕駛技術。 對每門核心課程進行知識要點、 能力要點的梳理, 把課程思政目標細化到每一門專業核心職業能力課程中。 具體如下表1 所示。

表1 核心職業能力課程設置表

3.3 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 實施的主力軍也是教師, 這就要求錘煉教師隊伍, 全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 推進的意識和能力。 一是提高課程思政重要性認識, 加強思政理論學習。 利用黨支部建在專業上的優勢, 支部黨員教師帶領專業教師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學研討, 支部活動和教研活動協同開展, 達到同頻共振的效果, 有效提升專業教師育德能力。 二是引導教師主動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設計專業課程中的育人要素。 立足本專業城軌交通新時代交通強國部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從社會熱點、 崗位標準、 大國工匠、 城軌交通行業事故案例等方面, 通過精心設計專業課程內容, 在故事中傳授理論、 用故事來明晰道理、 以道理贏得認同, 從而引發學生的廣泛共鳴, 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思政隱形教育的目的。

3.4 建設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 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手段

一是基于專業培養目標及專業課程的特點,緊跟城軌行業發展新業態, 挖掘行業對人才的新需求, 提煉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建設由企業真實案例、 思政討論專題、 實訓標準等構成的專業思政資源庫, 包含專業通用思政資源、 專業課程特有思政資源及教師自建思政資源, 定期進行更新。

二是創新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手段。 在課程思政教學方法上, 不斷探索, 推陳出新, 樹立典型, 形成示范。 以《軌道交通車輛電氣控制》 課程為例, 實踐“三入四式”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思政教學方法, 利用線上拓展學習空間, 利用線下零距離課堂教學, 從課前導入、 課中融入、 課后潤入三個維度, 采用系列主題式、 專題討論式、 習慣養成式、 畫龍點睛式四種潤入方式, 厚植科技報國、 工匠精神、 使命擔當等課程思政內容[4]。

三是充分發揮第二課堂資源開展思政教育,通過學生參加社團、 導師制項目、 興趣小組、技能競賽、 創新創業大賽、 社會實踐、 志愿者服務等豐富的活動, 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融合, 在項目和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的能力, 堅韌樂觀的品質, 熱愛勞動的精神, 從而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

四是借助學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 邀請企業導師、 能工巧匠、 勞動模范進校園、 進專業、 進課堂, 通過講解企業崗位具體規范要求、生產案例、 個人勵志經歷等內容, 將企業一線的標準、 要求、 規范等要素植入到學生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規范作業的職業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5]。

3.5 健全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機制

建立以學生價值塑造、 知識傳授、 能力培養三維目標達成度為中心的評價機制。 有機結合教師、 企業、 資源等要素, 跟蹤學生入校 (高考成績)、 學習 (在校期間課程成績、 比賽獲獎等)、畢業 (畢業生跟蹤調查、 用人單位跟蹤調查等)全過程狀態采集與反饋, 進行評價。 在課程中融入思政教學效果的考核, 健全課程教學評價。 在過程性和形成性評價中尤其要加強思政評價, 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強化學生接受課程思政教育的內在動力。 在專業核心課程中, 設計集云評 (教學平臺評)、 師評(教師點評)、 生評 (生生互評)、機評 (實訓系統評)、 企評 (企業導師評) 為一體的全過程五維評價模型, 如企評側重標準意識、 愛崗敬業及安全意識的融入等, 并建設 “四結合” 評價機制, 結果與過程、 主觀與客觀等相結合, 實現思政評價與能力評價同步。

4 結論

本文基于價值塑造、 知識傳授、 能力培養三個維度, 調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細化思政目標, 并將之遞進式融入專業課程中; 利用第二課堂拓展課程思政教學的時空與途徑, 構建三維一體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以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為依托, 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思政意識和能力; 結合專業挖掘思政元素, 建設課程思政資源庫;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采用 “三入四式” 等方式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手段, 設計集 “云評、 師評、 生平、 機評和企評” 的五維度的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模型, 健全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機制。 通于全面覆蓋、 類型豐富、 層次遞進、 相互支撐的三維一體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第一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機制, 塑造新時代學生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

猜你喜歡
城軌專業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漫說城軌
漫說城軌
漫說城軌
漫說城軌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