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中的河西走廊荒漠綠洲生態環境與生態產業發展探析

2023-11-15 11:44汪媛艷劉明成滿多清賀訪印張德奎付貴全李得祿
防護林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河西走廊生態環境鄉村振興

汪媛艷 劉明成 滿多清 賀訪印 張德奎 付貴全 李得祿

摘 要 河西走廊沙漠化嚴重,綠洲生態環境脆弱。節水等關鍵技術的突破與成熟發展為荒漠綠洲生態防護林體系建設及其生態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與挑戰。通過立足本地生態和資源優勢,增強生態意識,發掘優質資源,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以生態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系統性發展。

關鍵詞 河西走廊;荒漠綠洲;生態環境;生態產業;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S727.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3.06.021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按照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安排,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2-4]。

鄉村振興戰略通過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路徑實現。其中的鄉村生態振興在五個振興中處于基礎性和綜合性地位,具有“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5]。我國西北干旱區的荒漠綠洲,其面積不及干旱區的 4%,卻養育了干旱區95%以上的人口,而鑲嵌在遼闊荒漠中的一片片綠洲卻一直遭受著風沙侵蝕,有“無水不農,無林不農”之說,生態與生產協同共生,綠洲生態防護林生態體系建設始終是綠洲農業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對荒漠綠洲生存和發展尤為重要[6,7]。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通過荒漠綠洲防護林體系的不斷建設與綠洲生態保護,綠洲工農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隨著經濟發展,內陸河流域水資源耗竭,生態退化[8-11]。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傳統綠洲防護林生態體系與生態產業正面臨著挑戰[12-15],如何在鄉村振興機遇中改善荒漠綠洲生態環境和發展生態產業,需要在鄉村振興的轉型實踐中創新思路,不斷適應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和高新技術發展需要。

1 荒漠綠洲生態環境治理與發展

1.1 荒漠綠洲農田防護林生態體系發展

甘肅河西荒漠綠洲防護林生態體系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基本階段:從最初的綠洲水系岸邊天然分布和栽植的鄉土楊、柳、榆、槐、沙棗等斷斷續續的防護林[16],結合綠洲邊緣的天然檉柳、白刺等灌叢“柴灣”防護林,阻擋了綠洲風沙危害;發展到20世紀50—60年代,引自蘇聯的寬林帶大網格農田防護林營造模式,在河西各級國營農場、林場發展;20世紀70年代我國試驗研究和推廣的窄林帶小網格大面積農田防護林網營造,結合“四旁”植樹造林,綠洲邊緣用沙障固定流沙,沙旱生灌木造林,綠洲防護林有了規?;?、體系化發展,農業生產大幅度提高;20世紀90年代后,提出了以松改楊、針闊混交、樹種更替、截干等更新改造退化防護林營建技術。但隨著綠洲擴展,地表、地下水資源過度耗竭,灌溉渠系水泥化,區域旱化加劇與生態退化,以及樹種單調、過熟林增加、病蟲害加重、脅地等問題,造成綠洲邊緣退耕、棄耕地增加,綠洲防護林體系衰退,一些綠洲在風沙危害下萎縮,嚴重制約著綠洲社會經濟發展[17-22]。新世紀以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道路渠系、村莊農田等有了較大的變更,原來一些區域的防護林成為農田后逐漸消失,新的以各級道路、渠系、村鎮(工業園)、水域等為主的綠洲防護林骨架逐漸形成,土地流轉,高標準農田大面積建設后優化的農田生態經濟型防護林也在建設[13-15,22]。特別是,目前河西綠洲農田滴管節水灌溉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和發展,農田灌溉渠系正在消失,改變了過去防護林漫灌方式,滴管、小管出流灌溉也將成為綠洲防護林灌溉的基本方式,這將對綠洲農田防護林及其邊緣防風固沙林樹種、結構及營造模式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河西三大內陸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各流域水資源統籌,上游山區退耕退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治理,中下游生態用水補給增加和管井壓田措施的實施,局部區域地下水位上升,形成了青土湖、張掖濕地、額濟納濕地等一些以濕地為中心的區域或微域性生境,草甸植被生態景觀重現,生態正向發展,對區域治沙與生態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

總之,水資源是決定內陸河流域荒漠綠洲發展的關鍵。隨著綠洲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與水資源統籌及平衡發展,荒漠綠洲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沙區生態用水也將增加,新時代荒漠綠洲防護林節水體系的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在理論與實踐中深入探索。

1.2 現代村鎮等“四旁”園林化建設輔助綠洲防護林發展

近年來,由于氣候變暖,社會發展,城鎮、村莊、道路、水域、公園、旅游區等增加和擴展及其園林化建設,其防護林林種多樣、針闊混交,已成為防護林樹種引種馴化的試驗場,也成為綠洲防護林的重要組成部分,較大地提升了河西防護林生態體系建設,其“四旁”植樹的發展已成為河西防護林體系的基本骨架,重要性逐漸上升[15,19,22]。相反,因綠洲農田高標準建設與土地流轉,原有的一些農田防護林變為農田后消失,再加上造林積極性不高,造成了大面積綠洲農田防護林網景觀破碎化和林帶缺失,防護效益降低,也降低了對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針對目前鄉村發展現狀,通過調整綠洲防護林體系建設思路,進一步加強“四旁”植樹與園林化建設,積極發展綠洲及其邊緣生態公益林、生態經濟林、空閑地生態林、生態旅游林等建設,形成形式多樣的防護林體系基本框架;同時,在農村基本農田區加強生態經濟型防護林營造,促進特色經濟林、林糧間作及各種形式的林種多樣化的自由林業發展,以逐步完善防護林網建設,保護并改善綠洲生態環境[12,14-16]。

1.3 環境生態修復治理與發展

事實上,鄉村的每一次變革都是從土地開始的,而對土地的重新布局、整治和基本建設,都將對原有長期穩定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甚至是根本性破壞,包括大量原有林木與植被被毀。要在新變更的地方重建防護林和生態修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13-15]。因此,鄉村振興是百年大計,需要有長期至少是中長期生態振興規劃,制定鄉村生態振興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并按規劃推行。在生態振興過程中還要不斷提高大眾生態意識,增長生態知識,提升生態素質,弘揚生態文化,完善生態法規,加強生態治理與生態保護,也需要在思想觀念和生產實踐中進行長期的生態重建與修復[2-5]。

在河西荒漠綠洲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中,“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鄉村面貌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也必須看到,村鎮、水利、道路等建設中的植被、耕地及生態破壞;一些無人村大面積耕地撂荒閑置,農田剩余物等資源浪費;作物秸稈焚燒、企業排污、過量化肥、農藥等造成的空氣、水體與土壤污染,疾病增多等,對鄉村生態環境造成損害,甚至危及生命、財產安全[23-29]。近年來,人居環境治理中從農村衛生環境整治和廁所革命入手,較好地改善了環境衛生,杜絕資源浪費,推廣清潔能源利用,逐漸減少傳統能源,大大減少了污染源;通過水庫治理,城鎮污水處理,水系生態整治,中下游蓄水池建設,提高了水資源合理布局和利用,減少了水系污染,提高了水質,達標的生活用水基本實現了戶戶通;通過土地流轉,大面積滴灌等節水農業發展,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力。

同時,河西荒漠綠洲社會經濟發展以生態優先原則,促進鄉村生態振興。先后開展了祁連山天然林保護與退耕退牧還林草修復山區水源涵養區生態;通過河西三大內流河流域綜合治理,對沙區實施生態恢復,對阻止沙漠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治理,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脆弱區封育封禁,綠洲邊緣退耕還林草,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螞蟻森林,生態公益林,生態旅游胡楊林等一系列生態重建和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有效恢復了荒漠綠洲及其邊緣沙區的生態環境。

2 綠洲及綠洲邊緣生態產業發展

甘肅河西具有光、熱、風等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的氣候特色,有高山、冰川、森林、草原、綠洲、濕地、沙漠、戈壁等獨特的自然地理景觀,也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荒漠綠洲及綠洲邊緣生態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1 政策指引生態產業發展

河西生態產業發展一直受到政府和科技的大力支持,并鼓勵和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甘肅省“十四五”規劃,把生態建設作為河西走廊經濟帶建設的生命線,將祁連山生態修復和保護治理放在首要位置,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堅持以水源涵養、濕地保護、荒漠化防治為重點,協同推進祁連山生態保護和治理、內陸河生態綜合治理,共建防風防沙治沙生態帶,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打造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依據地域優勢,建設我國重要的新能源綜合利用基地;依托現代寒旱農業建成特色農產品基地,把河西走廊建設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全省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省文旅融合發展集聚區、全國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區、絲綢之路重要開放廊道等,并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對接融入國家戰略,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以上一系列政策、規劃和措施指引,將有力促進河西生態產業發展。

2.2 新技術引領沙區綠色生態產業發展

滴灌技術于1975年首次引入中國,河西地區最早是198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下從以色列引進到甘肅省民勤治沙綜合試驗站[30]。從我國引進試驗,國產化研究與示范,新疆開始規?;茝V,發展到目前河西地區大面積應用,與傳統漫灌相比,滴灌技術節水50%以上[30];我國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也于1978年由日本引進,我國本地化規?;l展迅速,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在干旱半干旱區大面積推廣應用[31];河西走廊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設計使用日光溫室(棚),其保溫保暖保濕性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配合光伏光熱補充及節水技術應用,保障了作物生長小環境,目前不僅四季生產瓜果蔬菜和各種種苗,還可生產來自世界各地的經濟作物,不斷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河西地區春夏為旱季,雨季在7—9月份,過去夏季作物種植占70%以上,耗水量大,長期制約著農業生產[6,7,9],近年來,以玉米為主的秋季作物已超過種植總面積的60%,與雨季吻合,有效緩解了水資源利用矛盾等。這些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節水和增產效益,是我國干旱半干旱區農業發展的重大進展。另外,河西地區于20世紀70年代大面積推廣窄林帶小網格農田防護林,二白楊是當地鄉土楊樹自然雜交形成的新種,苗木扦插繁殖容易、速生且成本低,在大面積造林中得到應用,而新疆楊直接扦插育苗成活率很低,嫁接育苗效果差,苗木稀缺,后經反復試驗,將新疆楊插穗或枝條在育苗前沙藏或活水浸泡一定時間,扦插育苗成活率達到90%以上,致使新疆楊造林推廣推遲了20余年,造成河西大面積二白楊防護林,因樹種單一,病蟲害嚴重而衰退的局面。沙拐棗枝條含水率低,用其插條直接扦插造林成活率低,而把插條在水中浸泡一定時日,吸足水分,在沙地扦插造林,成活率大幅提高等一些卡脖子技術的突破[32],也為生態恢復與生態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一項技術從無到有,其技術熟化,實現本地化規?;a業化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需滿足操作簡單易行、成本低、群眾接受和市場需求等條件。一方面是技術本身在當地的適應和熟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備的配套技術,表現為整個社會系統性技術與產品發展水平,如滴管節水技術涉及水源、水泵、過濾系統、肥料系統、輸水系統、滴管管線、計算機管理系統、土地整治、栽培與管理技術等一系列技術與產品的市場供給,少一個都會影響其正常使用。而我國科學技術的系統性提升,為各種技術的實踐和應用提供了系統保障,極大地促進了新技術規?;茝V應用。隨著河西節水、小氣候環境及一系列種植與加工技術的突破,各種先進實用技術的全民參與和研發速度的加快,以及國內外融合技術的深入發展,河西正迎來綠色生態產業與生態恢復的革命性發展,也將進一步引領和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3 區域特色產業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河西地區獨特且豐富的自然地理環境蘊藏著眾多的自然資源,其光熱風及戈壁、荒漠資源為大規模光伏、風能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提供了條件[6,14,15];荒漠綠洲優良的生境為農業制種提供了良好土地,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玉米、小麥等大宗農作物制種基地,也是花卉、果蔬、草業、中草藥等制種基地;生產的瓜果蔬菜質優價廉,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種植的葵花籽、大板瓜子、紅瓜子、葫蘆籽、麻籽、洋蔥、辣椒與花卉色素等產品行銷海內外;釀酒葡萄良種選育栽培和生產的葡萄酒享譽國內;樟子松、青海云杉、油松、沙地云杉、側柏、胡楊、毛白楊、沙旱生灌木、園林綠化灌木等眾多林木種苗的本地化產業化繁殖,滿足了當地林業和生態建設苗木需求;綠洲邊緣及沙區發展的耐旱耐鹽堿節水的枸杞、黑果枸杞、肉蓯蓉、鎖陽、甘草、茴香、板藍根、沙蔥、沙米、蒲公英、沙芥、羅布麻、苦苦菜等特色康養食品、中藥材與綠色食材產業正在興起和滿足市場需求;多種經濟作物的日光溫室生產滿足國內外民生需求等,將有力推動綠洲及沙區特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3 問題與展望

3.1 生態環境資源的破壞與修復

近年來,我國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振興造成了生態環境破壞、資源浪費與二次污染等現象,代價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振興建設與生態、資源保護利用中厲行節約、協同發展,堅決避免重建設輕生態,重形式輕實效與急功近利。在規劃和整治中要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資源浪費,做到因地制宜、經濟高效。如既要保障高標準農田、水利與村鎮、道路等基建,也要盡可能地保護好生態環境與資源,并及時重建和修復生態環境,實現鄉村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的和諧可持續發展[14,15]。

3.2 技術變革下生態環境發展

滴管等一系列技術的革命性發展與大面積推廣應用,對傳統綠洲農田防護林生態體系建設帶來了挑戰,需要進一步開發技術變革下的防護林抗逆性樹種選擇、栽培技術、造林模式、防護效益等系統性配套技術;同時,節水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將對荒漠區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對荒漠生態植物適當補水和節水造林,促進生態植被恢復,提高綠洲邊緣防風固沙效益,擴大生態環境改善范圍,將有效促進綠洲生態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3.3 生態產業發展

河西荒漠面積廣大,植物資源豐富,干旱導致土地沙漠化,缺水限制了生態產業的發展,節水等技術的發展為荒漠區生態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通過培育和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立足本地生態和資源優勢,發掘優質資源,加大特色產業“卡脖子”技術攻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創新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模式,貫通產學研與市場,融合農文旅[33],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以促進農業農村系統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J].中國合作經濟,2018(2):18-27

[3] 本報評論員.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六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關于鄉村振興的講話精神[N].農民日報,2018-03-15(1)

[4] 黃國勤.論鄉村生態振興[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9,27(2):190-197

[5] 于法穩.基于健康視角的鄉村振興戰略相關問題研究[J].重慶社會科學,2018(4):6-15

[6] 王濤.干旱區綠洲化、荒漠化研究的進展與趨勢[J].中國沙漠,2009,29(1):1-9

[7] 趙文智,楊榮,劉冰,等.中國綠洲及其研究進展[J].中國沙漠,2016,36(1):1-5

[8] 李丁,馬金珠,南忠仁.民勤盆地地下水水位下降特征與可持續利用評價[J].中國沙漠,2004,24(6):734-739

[9] 常兆豐,趙明著.民勤荒漠生態研究[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0] 滿多清,劉世增,魏振海,等.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植被演替研究[J].中國沙漠,2013,33(2):613-618

[11] 彭鴻嘉,傅伯杰,陳利頂,等.甘肅民勤荒漠區植被演替特征及驅動力研究[J].中國沙漠,2004,24(5):628-632

[12] 張孝德.生態文明視野下中國鄉村文明發展命運反思[J].行政管理改革,2013(3):27-34

[13] 張曉山.農村基層治理結構:現狀、問題與展望[J].求索,2016(7):4-11

[14] 任倩.河西走廊經濟區產業結構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8

[15] 辛麗,呂劍平,蔡玲.鄉村振興背景下河西走廊鄉村轉型發展及地域類型劃分[J].生產力研究,2021(1):91-95

[16] 錢國權.清代以來河西走廊水利開發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8

[17] 張寶春,王輝.農田防護林學[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2

[18] 雷成云,周應杰.河西走廊東部農田防護林營造技術[J].中國沙漠,1996,16(S2):87-89

[19] 常兆豐.河西走廊沙區防護林研究綜述[J].防護林科技,1997(4):16-17

[20] 尹柞棟,江永清,白生錄,等.河西走廊楊樹集約栽培研究[J].甘肅林業科技,1994(2):1-6

[21] 張繼義,趙哈林.黑河中游綠洲林業生態工程體系框架設計[J].水土保持學報,2003(6):44-50

[22] 劉金榮,謝曉蓉.河西走廊村鎮生態環境與綠化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水土保持學報,2003(5):132-134

[23] 肖凡.淺談當前農村地區水環境保護戰略思想[J].華商,2008(22):9

[24] 王永生,劉彥隨.中國鄉村生態環境污染現狀及重構策略[J].地理科學進展,2018,37(5):710-717

[25] 王玉軍,劉存,周東美,等.客觀地看待我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的現狀——關于《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有關問題的討論和建議[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4,33(8):1465-1473

[26] 王敬中.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糧食達1200萬噸[J].農村實用技術,2006(11):27

[27] 孫慶升.環境污染助推不孕不育[N].保健時報,2010-07-29(7)

[28] 龔勝生,張濤.中國“癌癥村”時空分布變遷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9):156-164

[29] 官天明,石始宏.河北省“空心村”現狀調查及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4):92-93

[30] 王鍵,彭鴻嘉.沙荒地花生滴灌栽培試驗[J].甘肅林業科技,1995(3):73-75

[31]? 陸紅娜,康紹忠,杜太生,等.農業綠色高效節水研究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J].農學學報,2018,8(1):155-162

[32] 廖空太,滿多清,張錦春,等.河西綠洲防護林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6,21(5):17-21

[33] 胡凱莉.鄉村振興背景下河西走廊鄉村旅游發展探析[J].長江叢刊,2019(24):89

猜你喜歡
河西走廊生態環境鄉村振興
河西走廊的風
在河西走廊聆聽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民國時期哈薩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動述論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類型及其分布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如何強化我國生態環境監察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