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技術經濟學會大事記

2023-11-17 23:24
長江技術經濟 2023年5期
關鍵詞:長江流域長江科普

第一階段:改革開放和長江經濟帶建立發展時期(1993—2018年)

1993年8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漢市人民政府、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輪船總公司、華中電業管理局等六家單位發起成立長江技術經濟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民政部頒發社會團體登記證。明確學會宗旨:研究長江流域的經濟建設。業務范圍: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技術開發。

1994年4月,在武漢召開學會成立大會暨學術報告會。全國政協、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國務院三峽辦、特區辦、交通部、水利部及有關省市政府領導和多個行業的專家學者參加,交流關于長江流域綜合治理開發的最新學術成果。

1994年12月,學會與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協會、國家科委火炬計劃辦公室、江蘇省科委共同發起,召開長江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第一次戰略研討會。

1996年,學會與重慶水利學會聯合舉辦“三峽工程及庫區經濟建設研討會”。

1998年6月,學會與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召開“項目與投融資——跨世紀的長江流域基礎設施建設會議”。

1999年1月,舉辦1998長江洪水和三峽工程學術研討會。與會代表們認為,必須堅決貫徹以泄為主、蓄泄兼籌的方針,采取興建以三峽水利樞紐為關鍵工程的綜合措施。

1999年11月,以“21世紀上半葉長江流域經濟發展展望”為主題,學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召開。

2006年,組織完成長江論壇秘書處委托的“三峽水庫蓄水后的生態環境”課題。

2007年,受國務院三峽辦水庫司委托,承擔“三峽水庫管理體制研究”的課題。

2007年,作為發起單位之一,召開第二屆長江論壇,編印中英文《長江流域簡介》,全面介紹長江流域的自然、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情況。

2007年9月,學會與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聯合召開“三峽工程與長江中游水道研討會”。

2008年1月,學會常務理事擴大會舉行,通報并研究了經民政部批準成立的4個專業委員會籌建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學會下設綜合治理、能源、綜合交通和環境保護4個專業委員會。

2009年,受國務院三峽辦的委托,開展了從三峽水庫(開縣小江)引江濟渭向北方調水的課題研究。這是《三峽后續工作規劃》中有關拓展三峽工程綜合效益的一項重要工作,與我國南水北調的水資源戰略配置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2009年11月,以“三峽工程與流域經濟”為主題,學會召開2009年度理事會暨研討會。

2010年10月,學會召開“長江技術經濟學會理事會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形成《加快區域經濟發展 永保一庫清水北送》報告。

2011年12月,召開“長江技術經濟學會理事會暨三峽水庫蓄水175米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學術研討會”。

2013年,在武漢舉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與長江流域社會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與會代表就建設美麗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區域經濟、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環境保護、航運發展、洞庭湖和鄱陽湖治理,以及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建設等諸多領域進行了學術交流。

2013年11月,學會和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了首屆長江經濟支撐帶合作論壇,共同探討如何加強長江流域七省二市合作,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并提出《長江經濟支撐帶合作倡議》。

2013年12月,經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審批,學會創辦會刊《長江技術經濟》(內刊),初步搭建學會理事及會員聯系溝通、傳遞信息、咨詢服務的平臺。

2013—2014年,學會組織開展“長江干流武漢至安慶段提高航道標準可行性論證”(645工程)重大課題研究。明確提出將6米水深航道作為長江武漢至安慶段的建設目標。學會理事長羅清泉主持召開成果審查會。會議認為:研究成果豐富、可信,達到了預期目標,可為國家及相關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此項研究對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尤其是長江黃金水道建設,促進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4—2015年,為促進“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學會組織開展“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發展研究”重大課題研究。

2015年1月,學會聯合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四川省經濟發展研究院等單位,共同舉辦“長江經濟帶發展學術研討會”,共商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黃金水道建設的大計。

2017年,《長江技術經濟》雜志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正式公開出版發行。雜志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管,長江技術經濟學會和長江委宣傳出版中心共同主辦,定位為綜合性學術期刊。同年8月,雜志主管單位長江委批準成立《長江技術經濟》雜志社。同年12月,《長江技術經濟》雜志創刊號正式發行,時任水利部部長陳雷撰寫創刊寄語。

2018年,受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委托,學會正式啟動“長江梯級開發生態環境狀況調查及對策建議”項目。

第二階段: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時期(2019年至今)

2019年12月,學會召開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以“共謀長江大保護、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學術研討會,選舉產生第五屆理事會。

2020年5月,學會啟動獎項設立籌備工作,形成《長江技術經濟學會設獎方案(審議稿)》。經與學會主管部門和國家獎勵辦溝通,為鼓勵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長江保護科技創新,學會于2021年依法合規設立長江科學技術獎,并按照相關規定提交了獎勵備案材料。

2020年8月,學會聯合長江科學院共同組織江源綜合科學考察。

2020年9月,學會參加漢江水資源開發保護戰略專題調研,為后續開展漢江流域水資源開發保護關鍵技術問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0年9月,為迎接全國科普日,學會聯合長江科學院團委共同舉辦2020年水利科普宣講比賽。

2020年秋汛期間,學會與長江文明館共同組織4期“2020年防汛抗洪知識問答”活動,近2000人次參與答題。

2020年10月,聯合長江科學院共同開展漢江中下游干流電站漂浮物影響及治理方式調研,為組織開展安全高效的綜合治漂模式研究創造條件。

2020年11月,學會聯合有關單位共同制作兒童科普動畫片《這是長江》。制定《長江技術經濟學會科普工作方案》和《長江技術經濟學會2021年科普工作實施計劃》,籌備建立科普工作委員會。開發了以“水寶寶”卡通形象為載體的系列科普產品,大力推動學會科普工作。

2020年11月,以學會為依托平臺,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長江水資源開發保護戰略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組聯合長江委長江科學院,采用《科技專報》形式向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報送《調整洪水防御傳統思路打造生態防洪江西樣板》的建議,拓展了學會報送政策建議的渠道。

2020年12月,學會和長江治理與保護科技創新聯盟共同在武漢舉辦長江技術經濟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長江治理與保護科技創新高端論壇,主題為“聚焦‘兩新一重,建設‘幸福長江”。

2021年,修訂《長江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新增技術發明獎;建立監督委員會,加強評選全過程監督;調整獎勵工作辦公室成員,升級獎勵申報與評審系統。

2021年3月,學會聯合會員單位與全球水伙伴(Global Water Partnership)就長江水環境治理共商機制研究達成項目合作。聯合流域各方搭建水環境治理共商平臺,開展技術研究和機制探索。

2021年4月,學會主辦“長江河湖保護與修復高端論壇”,以“聚焦長江河湖大保護,共謀綠色發展新篇章”為主題,圍繞長江河湖保護與修復進行政策研討、技術交流、未來展望。論壇發布十個“長江技術經濟重大科技問題”,并發出“守護河流湖泊,共建綠色長江”的倡議,受到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主流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和關注。同時,流域河湖保護與修復專業委員會舉行成立大會。

2021年5月,長江委批復學會秘書處人員編制、內設機構和干部職數,學會秘書處首次實現實體運作。

2021年5月,學會繼續聯合多家單位開展長江源科學考察。

2021年9月,學會與江西省水利廳、江西省水利科學院等共同開展全國科普日節水宣傳活動,深入九江小學等學校,開展水科學知識普及講座。

2021年,學會聯合云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開展“風光水儲一體化協調技術在云南高原山區高揚程泵站工程中應用”項目研究,助力國家能源綠色發展。

2021年,聯合長江委長江科學院申報湖北省水利廳重點科研項目“武漢城市智慧節水建設思路與評價方法研究”,為武漢市節水體系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2022年4月,《長江技術經濟》期刊承辦主體正式變更為長江技術經濟學會。會刊入選《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向核心期刊目標穩步邁進。

2022年,學會積極探索學術交流新模式,連續舉辦多場“長江·大家談”云講壇活動,在線觀看人數達數萬人次。學會各分支機構也同步開展多種學術交流活動。

2022年,編制完成《關于加強長江流域極端干旱災害形成機理與應對方略基礎研究的建議》科技專報并報送科技部。

2022年,聯合長江文明館等單位開展第三十屆“世界水日”系列科普宣傳,專題策劃五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科普宣傳,不斷推動學會與會員單位形成科普合力。

2022年7月,學會和長江科學院等單位對長江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和瀾滄江源區的水資源、水生態環境等開展科學考察。

2022年12月,舉辦學會2022年年會暨長江保護與創新發展高端論壇。

2021—2022年,連續兩年成功舉辦長江科學技術獎評選。

2023年5月,成功召開長江科學技術獎成果推介會,對兩屆獲獎成果進行推介宣傳。

2022—2023年,學會完成5部團體標準發布工作,有力支撐了流域水行政管理、河流生態保護以及節水灌溉等方面標準化建設工作。

2020—2023年,學會先后成立流域經濟發展專業委員會、流域河湖保護與修復專業委員會、長江三角洲保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以及青年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F有9個分支機構,包括7個專業委員會和2個工作委員會,覆蓋長江流域自然資源、區域經濟、水利能源、交通航運、生態環境等專業領域。單位會員實現倍增,個人會員達到3000余人。

猜你喜歡
長江流域長江科普
長江之頭
科普達人養成記
走遍長江流域的英國小伙
長江之歌(外二首)
長江圖(外二首)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長江流域園區的府際合作研究
長江流域徑流演變規律研究
微科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