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山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建設現狀及思考

2023-11-23 03:55張兆長
河北地質 2023年2期
關鍵詞:行業標準團體礦山

張兆長 李 巖 李 哲

(1.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國土資源勘查中心 石家莊 050081;2.河北省自然資源廳 石家莊 050051)

1 引言

礦山生態修復是指依靠自然力量恢復或通過人工修復措施,使因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而受損的礦山地質環境、土地、生態系統功能等得到恢復或改善,礦山生態修復是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國是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大規模的礦產資源開發活動不可避免地會對礦山生態環境造成損傷,礦山生態修復任務艱巨[1]。近年來,在大量資金投入下,通過地貌重構、土地復墾、土壤重構、景觀修復等多種措施的大力施行,部分地區礦山地質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2-4]。我國對于礦山生態修復的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各級標準也在不斷編制完善,為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了基礎依據和保障。

與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起步較晚,研究基礎較薄弱,對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剛開始逐步建立。多年來,由于缺少針對礦山生態修復專門的標準,我國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一直參考地質災害、土地、林業、園林、建筑等行業相關的規范執行,但礦山所處的地質環境與普通的土地整理、園林綠化、荒山造林有所區別,其地質環境條件更加惡劣,立地條件更差。因此,有些方面依靠簡單借鑒其它行業的標準來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并不適用,導致修復效果不佳。近年來,雖然各個省份也在積極探索礦山生態修復相關標準的編制工作,但研究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故需要全面系統地梳理我國現有的政策標準文件,分析我國礦山生態修復的發展歷程和標準制定現狀,構建科學合理的礦山生態修復標準體系,為我國礦山生態修復標準精準化和系統化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2 我國礦山生態修復標準發展歷程

我國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以前,這一階段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比較零散,技術水平較低,未形成規模,主要以維護礦區安全和環境保護為主;第二階段為20世紀90年代初至2011年,這一階段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主要圍繞土地復墾工作開展,相繼出臺了《土地復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士地管理法》《土地復墾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第三階段為十八大以來,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規政策、技術要求等,標準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近年來,我國發布的礦山生態修復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等共計112項,歷年發布數量如圖1所示。

圖1 歷年我國礦山生態修復行業標準、

多年來,我國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參考的主要文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 第1部分:通則》(TDT 1031.1-2011)等地質災害和土地復墾相關的規范性文件。

2013年7月,環境保護部批準并發布了《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HJ651-2013)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規劃)編制規范(試行)》(HJ652-2013)兩項標準;2014年2月,環境保護部制定發布《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等5項污染場地系列環保標準;2018年6月,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非金屬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等9項行業標準。

2021年,由自然資源部提出,中國自然經濟研究院牽頭開展的《生產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導則》《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編制導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范》等3項行業標準正在編制過程中。

2022年7月, 《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規范 第1部分:通則》等7項行業標準經自然資源部批準發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實施。行業標準的出臺,不僅對礦山生態修復起到重要的“標準化指導”作用,而且對規范呼之欲出的礦山生態修復大市場、加快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3 礦山生態修復標準體系

3.1 礦山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分析

我國的礦山生態修復體系框架主要以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為基礎,國家標準處于缺失狀態。根據自然資源部2022年5月印發的《自然資源標準體系》,礦山生態修復屬于自然資源綜合管理板塊,國土空間生態保護與修復標準行業。目前,已發布的礦山生態修復及其相關的行業標準共有32項,依據標準類型來劃分,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規范共6項,占比19%;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共9項,占比28%;土地復墾相關的規范共10項,占比31%;礦山環境監測規范共2項,占比6%;方案編制相關規范共2項,占比6%;礦山地質工作規范、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規范共3項,占比10%(圖2a)。通過數據可以看出,礦山生態修復相關的規范相對較少,土地復墾規范相對比較成熟,在國家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大背景下,綠色礦山相關標準相繼推出,而針對調查監測等基礎性標準和專業技術、流程管理等標準相對比較薄弱。

圖2 我國礦山生態修復行業標準(a)、地方標準(b)、團體標準類型分析(c)

地方標準的編制及探索方面,北京、河北、內蒙、遼寧、江蘇、湖南、安徽等省份走在全國的前列,發布和正在編制的礦山生態修復相關的地方標準共計28項(表1)。依據標準類型來劃分,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規范、規程等總體要求標準共計13項,占比46%;方案編制類標準2項,占比7%;勘查設計相關標準3項,占比11%;施工監理類標準1項,占比4%;礦山生態修復驗收類標準3項,占比11%;植被恢復類標準2項,占比7%;土壤重構類標準1項,占比4%;資料管理、固廢利用、邊坡生態恢復等專項標準3項,占比11%(圖2b)。通過數據分析可知,總體要求類的標準相對較多,同時針對方案編制、勘查、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標準也在逐步完善,土壤、植被、資料管理、固廢利用、邊坡修復等專項技術標準也在探索進行。

表1 我國各省礦山生態修復地方標準

自然資源部成立后,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組建了自然資源標準化工作管理委員會,印發了《自然資源標準化管理辦法》,健全完善了標準化管理體系、技術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團體標準的發布均集中在2020~2022年,2020年發布2項,2021年發布7項,2022年發布6項。依據標準類型來劃分,邊坡生態修復類標準2項,占比13%;污染處理類標準3項,占比20%;土壤植被恢復類標準4項,占比27%;評價評定類標準2項,占比13%;微生物復墾類標準4項,占比27%(圖2c)。通過數據可知,團體標準主要以專項技術類標準為主,各項標準的數量相對均衡。團體標準是國家較為推薦和鼓勵的一種標準體現形式,但目前研究基礎和技術水平不足以支撐國家及地方層面需求,團體標準作為更靈活和更可行的方式,各個協會、聯盟等根據自己的優勢編制不同的標準,為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3.2 礦山生態修復標準體系框架

通過分析目前的礦山生態修復及相關的標準,系列標準是以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為主導。目前的行業標準主要按照不同的礦種和行業來編制,例如2022年發布的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規范,主要包括通則、煤炭礦山、建材礦山、化工礦山、稀土礦山、油氣礦山等部分;2018年發布的綠色礦山建設規范主要以不同的行業來編制,主要分為有色金屬、冶金、水泥灰巖、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砂石、煤炭、黃金、化工、非金屬共9個行業;2011年發布的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同樣按照不同的礦種來編制,主要分為通則、露天煤礦、井工煤礦、金屬礦、石油天然氣(含煤層氣)項目、建設項目、鈾礦等7個部分。

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主要按照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開采方式、專項技術管理來分類。例如,遼寧、江蘇、河北、江西、湖南等省份先后發布的相關規范,主要按照調查、勘查、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監測、評價等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來編制,個別省份的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規范按照林草地、耕地、濕地、建設用地等治理或復墾后的土地類型來編制;按照礦山的開采方式,露天礦山主要包括針對工程邊坡、排土場等不同工程部位的標準以及微生物修復、土壤重構、植被恢復、廢棄物利用等相關標準。地下開采礦山主要包括水土污染修復、采空區回填等相關標準;專項管理類主要包括報告、方案的編制以及資料的管理等相關標準。

圍繞礦山生態修復,我國已基本形成行業標準為主導,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為細化補充的初步標準體系框架(圖3),以規范性文件形式指導管理流程,技術導則和技術方法規定工作環節和主要技術要求,技術指南(規范性文件形式)指導具體技術執行的標準體系。但從單個省份的地方標準發布情況來看,大部分省份的礦山生態修復相關標準缺失嚴重或不夠全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礦山生態修復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的編制工作,不斷完善礦山生態修復標準體系。

圖3 礦山生態修復標準體系框架

4 討論及建議

4.1 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我國的礦山生態修復標準化水平還處于初期階段,標準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從已發布的標準來看,部分省市僅編制了其中某個實施階段的標準,而沒有形成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礦山生態修復效果。隨著資質的放開,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實施單位的水平參差不齊,在沒有標準的指導下,存在勘查數據不精確、治理效果不理想、施工過程不順暢等一系列問題。建議先完善國家基礎標準,同時對現有行業標準查漏補缺,構建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指引,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等為細化的礦山生態修復標準體系。

4.2 部分標準的使用率低

通過近兩年來的標準編制和研究工作發現,目前發布的很多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使用率低。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宣傳貫徹不到位,不知道該標準的發布;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缺少標準的收集來源,缺少標準下載鏈接和購買渠道。建議通過主流媒體、官方網站、標準日活動等開展標準相關的培訓和講座,營造“知標準、學標準、守標準、用標準”的濃厚氛圍。建立系統的標準庫或服務平臺,增加模糊檢索和公益瀏覽功能。

4.3 標準制定相對滯后

標準的制定能夠促進政策制度有效地推行,使政策、措施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我國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多年,2023年才發布了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規范,標準制定相對滯后。以河北省為例,截止目前已完成了全省4330處責任主體滅失礦山的治理任務,治理面積達到了30余萬畝,而礦山生態修復相關地方標準的編制自2021年才開始,主要原因是沒有及時對省內發布的規范進行梳理和調研,規范成果的標準化轉化不及時。建議主管部門定期梳理本行業領域的省內規范,適時組織相關單位申報編制,進一步提高標準體系對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指導和支撐能力。

5 結語

近年來,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我國大力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礦山生態修復作為其中一個重要領域,全力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各省編制的地方標準以及團體標準也在逐年增加。但目前還存在標準架構不完善、分布不均衡、標準使用率低、轉化不及時等問題。因此,下一步做好體系的完善、標準的宣貫和轉化是關鍵,礦山生態修復標準化建設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然選擇。

猜你喜歡
行業標準團體礦山
中國隊獲第63屆IMO團體總分第一名
四大“礦山修復”方法
在礦山里耕耘(國畫)
智能化礦山建設在中小型礦山的應用探討
我國礦企海外十大礦山簡介
近期發布的相關行業標準(2020年3月01日)摘選
關于《腹腔鏡用穿刺器》行業標準的若干思考
16項新的涂料行業標準將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
釩鈦磁鐵礦行業標準將制定
團體無償獻血難成主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