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隸屬函數法評價氮素形態對油茶苗木的影響

2023-11-25 10:05何之龍王湘南陳永忠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銨態氮增量油茶

王 瑞,何之龍,張 震,徐 婷,王湘南,張 英,陳永忠

(1.湖南省林業科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2.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4)

氮素是植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大量營養元素之一,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和產量的重要因素,在植物生命活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氮素形式為銨態氮(NH4+-N)、硝態氮(NO3--N)和有機氮,其中NH4+-N和NO3--N吸收量最大。氮素形態不同,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有著顯著的不同,對植物也會產生不同的生理效應[2]。氮素形態對植物影響的研究對指導施肥具有重要意義。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主要分布在紅壤區,氮素是限制油茶生長的重要因子之一。農業上關于氮素形態對作物的影響研究較多[3-12],但并未得出一致性結論,有學者認為植物對硝態氮和銨態氮的吸收量相似且效果相當,但也有大量研究表明多數植物更易吸收銨態氮[13-17],如王胤等[18]認為銨態氮對馬尾松組培苗生長和養分積累的促進作用優于硝態氮,在培育馬尾松組培苗時,建議全施銨態氮肥料(硝銨配比=0∶10),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硝銨態氮混施促進植物生長的效果最為顯著[19],如花蕊等[20]通過研究發現高比例的硝銨配比(硝銨配比=75∶25)是促進銀杏苗的生長和提高葉品質效果最佳的配比,陳永亮等[21]通過對紅松幼苗的研究表明不同氮素混合處理使紅松幼苗各生理指標增加的效應大于純銨和純硝處理效果。目前有關不同氮素形態對油茶生長影響的報道較少[22-25]。本試驗研究了氮素對油茶苗木營養生長、光合特性、光合生理指標的影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隸屬函數分析法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油茶苗木施肥提供依據。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湖南省林業科學院國家油茶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庫(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站),(113°01′E,28°06′N),海拔80~100 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末夏初多雨,夏秋多旱,年均溫16.8 ~17.3 ℃,極端最高溫40.6 ℃,極端最低溫-12 ℃。年平均降水量1 422 mm,無霜期275 d,年均相對濕度80%。土壤為第四紀紅壤,pH值在4.5~5.5之間,有機質含量41.01 g·kg-1,全氮含量2.68 g·kg-1,全磷含量0.61 g·kg-1,全鉀含量4.53 g·kg-1[24]。

1.2 試驗材料

以‘湘林27號’1年生實生苗為試驗材料。2018年10月采集油茶種子,選取均勻、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砂藏,2019年3月選擇露白一致的種子播種于容器中,容器規格為高 12 cm,上口徑8 cm,栽培基質為黃心土、珍珠巖和泥炭,體積比為3∶1∶1,基質pH 值為5.88,銨態氮0.92 mg·L-1,硝態氮2.34 mg·L-1。上杯后緩苗3個月,2019年6月選取生長狀況一致、無病蟲害的苗木施肥。

1.3 試驗設計

采用液體澆灌的方式施肥,為了確保苗木在正常營養條件下生長,加入改良的Holgland營養液(無氮素),營養液組成為:K2SO4261.39 mg·L-1,KH2PO4136.09 mg·L-1,CaCl2221.98 mg·L-1,MgSO4·7H2O 246.47 mg·L-1,MnSO4·H2O 1.54 mg·L-1,H3BO32.86 mg·L-1,ZnSO4·7H2O 0.22 mg·L-1,CuSO4·5H2O 0.08 mg·L-1,Na2MoO4·2H2O 0.02 mg·L-1,FeSO4·7H2O 20 mg·L-1。在所有營養液中均加入7 μmol·L-1硝化抑制劑二氰二胺(C2H4N4)抑制硝化作用。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硝態氮源和銨態氮源分別為分析純硝酸鈉和硫酸銨,硝酸鈉為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生產,NaNO3含量≥99.0%,硫酸銨為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生產,(NH4)2SO4含量≥99.0%。氮素水平為8.0 mmol·L-1,不同的氮素形態配比[m(NO3--N)/m(NH4+-N)]=10∶0、7∶3、5∶5、3∶7、0∶10)和對照(不施氮肥)共計6個處理,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每個重復200株苗木,具體如表1所示。6月中旬開始第一次施肥處理,之后每隔1周施肥1次,共10次,每株苗澆灌300 mL營養液,澆透。托盤收集的溶液用于再次澆灌,確保氮素不流失。試驗在溫室中進行,溫室光照6 000~8 000 lx,溫度20~25 ℃,濕度80%~85%。除施肥外,正常澆水、除草等管護。

表1 不同處理下的氮素比例Table 1 Nitrogen ratio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1.4 試驗方法

苗高用卷尺測量,地徑用游標卡尺測量,用生長增量衡量營養生長情況。即生長增量=W2-W1,W1為試驗開始前采集的數據,W2為11月份采集的數據。

生物量的測定采用稱質量法。

根系形態指標采用萬深LA-S植物根系分析儀測定。

凈光合速率、光響應曲線及熒光參數使用LI-6400型便攜式光合作用測定儀測定。

葉面積采用美國LI-COR公司生產的LI-3100A葉面積儀測定。

葉片SPAD值采用日本柯尼卡公司的SPAD 502 Plus型葉綠素儀測定。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法[26]。

硝酸還原酶活性的測定采用活體分析法[26]。

GS和GOGAT的活性測定方法參考Miflin[27]、王小純等[28]和杜旭華[3-4]等的方法進行測定。

可溶蛋白含量的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法[29]。

可溶性糖含量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29-30]。

葉片中全氮含量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31]。

1.5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采用Excel 2007軟件處理數據,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相關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隸屬函數分析。

隸屬函數值的計算方法:

如果某一指標與苗木營養生長呈正相關,則公式為:U(Xi)=(Xi-Xmin)/(Xmax-Xmin),i=1,2,3,…,n;如果某一指標與苗木營養生長成負相關,則公式為:U(Xi)=1-(Xi-Xmin)/(Xmax-Xmin),i=1,2,3,…,n。式中:Xi為指標測定值,Xmin和Xmax為所有參試材料某一指標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素形態對油茶苗木生產力的影響

氮素對生產力的影響包括形態和生理兩方面。形態特征是外在表現,生理特性是內在因素,二者反映了苗木生產力的特性,二者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對與生產力密切相關的16個指標(形態指標:苗高增量、地徑增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總生物量、葉長、葉寬、葉面積、根系長度、根系投影面積、根系表面積、根系體積、根系直徑;生理指標:凈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葉片全氮含量)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油茶苗木生產力相關的16個指標間均存在正相關關系(表2)。苗高增量與地徑增量、生物量、凈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根系形態特征(根系投影面積、根系表面積、根系體積)、葉片全氮含量呈顯著正相關;生物量與苗高增量、凈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地徑增量、根系形態特征(根系投影面積、根系體積、根系直徑)、葉片全氮含量呈顯著正相關;凈光合速率與生長指標(苗高增量、地徑增量、生物量、根系投影面積、根系體積)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葉片全氮含量與根系投影面積、根系表面積、地徑增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苗高增量、生物量、葉面積、凈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顯著正相關。

表2 油茶各生產力指標相關性分析?Table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indexes of productivity of C.oleifera

2.2 氮素形態對油茶苗木影響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和貢獻率是選擇主成分的依據,將不同處理的43個與苗木生長相關的指標轉化為 5個主成分,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貢獻率見表3,其中,前5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別為27.338、5.960、4.508、2.927和2.267,貢獻率分別為 63.577%、13.860%、10.483%、6.807%和5.273%,根據貢獻率大于85%的原則,選擇了前3個主成分,前3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達到87.920%。因此,前3個主成分可以作為氮素對油茶苗木生長的重要主成分。

表3 主成分提取分析Table 3 Principal component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從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向量可以看出(表4),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油茶苗木營養生長指標、光合生理指標、光合特征指標等;第2主成分主要為光合氮素利用率;第3主成分為對環境的響應因子(水分利用效率、初始熒光、光補償點)。通過主成分分析,原來43個單項指標轉換為3類新的相互獨立的綜合指標,這3類綜合指標代表了原來43個單項指標87.920%的信息。根據貢獻率大小可知各綜合指標的相對重要性。

表4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向量Table 4 Characteristic vector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根據因子得分值,計算出不同處理的主成分值,根據主成分值及貢獻率大小計算出綜合得分。由表5綜合得分可知,A0~A5的綜合得分分別為:-4.20,-2.63,0.51,5.46,3.40,-2.53;氮素對油茶苗木的生長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依次為:A3>A4>A2>A5>A1>A0,即所有的氮素處理均促進了油茶苗木的生長,A3(NO3-∶NH4+=5∶5)對油茶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最強,其次為A4(NO3-∶NH4+=3∶7)。

表5 不同氮素形態處理的主成分值和綜合評價值Table 5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form treatments

2.3 氮素形態對油茶苗木影響的隸屬函數分析

氮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非常復雜,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本研究采用模糊數學的隸屬函數法對不同氮素形態及配比對油茶苗木生長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由表6數據可知,不同處理(A0~A5)隸屬函數值分別為0.189、0.290、0.515、0.856、0.683、0.300。按照隸屬函數值越大對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越強的原則,不同氮素處理(A0~A5)對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由強到弱排序為A3>A4>A2>A5>A1>A0,與主成分分析結果一致,A3(NO3-∶NH4+=5∶5)對油茶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最強,其次為A4(NO3-∶NH4+=3∶7)。

表6 油茶苗木生長指標隸屬函數值Table 6 Subordinate function value of grafting affinity of C.oleifera seedlings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 論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油茶苗木生產力相關的16個指標間均存在正相關關系,苗高增量與地徑增量、生物量、凈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根系形態特征(根系投影面積、根系表面積、根系體積)、葉片全氮含量呈顯著正相關;生物量與苗高增量、凈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地徑增量、根系形態特征(根系投影面積、根系體積、根系直徑)、葉片全氮含量呈顯著正相關;凈光合速率與生長指標(苗高增量、地徑增量、生物量、根系投影面積、根系體積)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葉片全氮含量與根系投影面積、根系表面積、地徑增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苗高增量、生物量、葉面積、凈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顯著正相關。

主成分分析結果與隸屬函數分析結果一致,即不同處理(A0~A5)對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由強到弱排序為A3>A4>A2>A5>A1>A0,A3(NO3-∶NH4+=5∶5)對油茶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最強,其次為A4(NO3-∶NH4+=3∶7)。

3.2 討 論

主成分分析是將多個指標進行組合,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的統計分析方法,從而達到簡化的目的[32]。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的隸屬函數法對氮素形態及配比影響油茶苗木生長的指標進行了分析,2種方法得出的結果一致。不同氮素形態配比對油茶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由強到弱排序為A3>A4>A2>A5>A1>A0;在氮素總量為8 mmol·L-1時,所有氮素處理均促進了油茶苗木的生長,混合氮源(A3、A4、A2)對油茶苗木的促進作用均大于單一氮源(A1、A5)和對照(A0)。在單一氮素中,全銨處理(A5)大于全硝處理(A1),在混合氮源中,NO3-∶NH4+=5∶5對油茶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最強,其次為NO3-∶NH4+=3∶7。說明油茶苗木對銨態氮具有偏好性,混合氮源(銨硝等比)對油茶苗木的生長更有利。

同時選用2種不同的方法對氮素形態及配比影響油茶苗木生長的指標進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在不損失或很少損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將多個彼此相關的指標轉換成個數較少且彼此獨立的綜合指標,根據各自貢獻率的大小可以判斷各綜合指標的相對重要性,依據綜合評價值進行科學的評價。隸屬函數分析提供了一條在多指標測定基礎上對材料特性進行綜合評價的途徑,可以克服只利用少數指標進行評價的不足,2種分析方法相輔相成,確保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氮素形態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多數植物在同時施用硝銨態氮時的生長量會大于單獨供應,且表現出“聯合效應”。使用一定比例的硝態氮和銨態氮均能促進植物的生長量、產量、新梢長度等[13-14,33],在NH4+-N中添加NO3--N可以緩解NH4+-N引起的代謝失調,在NO3--N中添加NH4+-N可以減少較高濃度NO3-消耗的大量還原力和光量子能量[34],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旌系从欣诖龠M苗木生長,隨著混合氮源中銨態氮比例的提高,苗木生長變快,當銨態氮比例超過50%或70%時苗木生長速度降低。之所以混合氮源營養可以促進苗木生長,可能是因為混合氮源有利于維持栽培介質的pH值,從而促進了植物的生理代謝和生長發育;也可能是由于NO3-作為信號物質誘導產生細胞分裂素,調節干物質在植物體內的分配從而促進植物生長[35]。

油茶對氮素的吸收、代謝和利用是一系列生理反應和物質代謝的結果,同時植物對氮素的吸收也會影響對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本試驗僅研究了氮素形態對油茶苗木生長指標、光合特性及生理指標的影響,氮素及磷、鉀肥協同吸收利用的機制值得后續研究。

猜你喜歡
銨態氮增量油茶
提質和增量之間的“辯證”
不同質地土壤銨態氮吸附/解吸特征
不同鹽堿化土壤對NH+4吸附特性研究
“價增量減”型應用題點撥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術
高產油茶的整形修剪技術
永勝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舉措做大做強油茶產業
基于均衡增量近鄰查詢的位置隱私保護方法
有機質對城市污染河道沉積物銨態氮吸附-解吸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