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3-11-26 00:55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中心小學蘇楣茜
新教育 2023年29期
關鍵詞:課外閱讀心理健康內容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中心小學 蘇楣茜

語文學科滲透心理健康內容,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正視學生心理輔導的必要性,發掘教材心理健康內涵,把握教學滲透契機,創新教學活動組織,延伸課外拓展訓練,為心理健康教育順利滲透學科教學創造良好條件。因為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制約,學生大多存在一些心理問題,教師有意識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為學生創造心理矯正機會,這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都有積極幫助。

一、發掘教材內涵,確定滲透切點

語文教材中有太多先進人物和事跡,這些人物和事跡都是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要深度研究教材內容,梳理教材文本誕生歷史和作者情感信息,為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條件。教材內容豐富多樣,蘊含諸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師引導學生鑒賞性閱讀,也能夠讓學生接受先進文化的洗禮,在主動閱讀學習過程中成長優秀思維品質。

教師有意識發掘教材內容,搜集健康心理方面的素材,圍繞典型人物和事件設計教學方案,組織學生展開閱讀鑒賞行動,都能夠創造心理教育契機。如教學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鄉下人家》,教師先期研讀教材內容,設計多向閱讀任務。其一,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課文內容,梳理鄉下人家的自然景色,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其二,精選精彩的描寫片段,在鑒賞過程中感受農村生活的愜意和魅力。其三,深入鄉村,實地觀察和考察,通過深度游的形式,感受鄉村田園生活特點,撰寫調查報告,準備參與班級集體展評活動。學生接受學習任務,快速做出回饋,學科教學順利推進,教師對教程進行科學調整,確保學生有機會實地考察。

學生閱讀文本、鑒賞文本,展開實地觀察活動,從理論到實踐,符合學科學習規律,教師深入研究教材,設定系列訓練任務,讓學生在主動性學習中感受家鄉田園生活的美好,無疑能夠讓學生在心理觸動中建立健康認知。學生大多喜歡鄉下田園生活,也有不少鄉下生活的經歷,對田園生活有更多留戀和向往,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教學設計,為學生創造親密接觸自然的機會,這對學生來說具有心理撫慰作用,其激發效果更為突出。學生主動回饋,學習感知健康指數飆升。

二、把握教學契機,優化滲透方法

語文學科教學有目標設定,在執行教學方案時,教師要有兼顧和滲透意識,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目標滲透到教學環節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成長優良思想品質。語文學科教學目標設計時,教師不妨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情感目標之中,這樣可以確保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觀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滲透。

教師教學設計需要占有豐富的學情,這樣才能做出最為理性的判斷,以確定心理健康教學設計方案。如教學《天窗》,教師與學生一起閱讀文本內容,設計討論話題:為什么說這小小的天窗成為孩子唯一的慰藉?這篇文章運用哪些寫作方法?閱讀文本后給你留下哪些感想?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撰寫的,描寫小時候鄉下孩子透過天窗觀察世界、想象自然的情境,表達了孩童對大自然奧秘的探索和追求。學生在討論閱讀問題時,很容易出現一些分歧意見,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辯論活動,主動參與學生互動交流活動。

教師設計話題,提出具體的討論注意事項,要求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滲透更多正能量的內容,對學生健康心理成長有重要促進作用。學生對童年生活有無限向往,對無憂無慮童年生活有更多感觸,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展開問題設計,讓學生回味童年生活的美好,鼓勵學生聯系學習生活實際,建立更強學習信心,形成更強大學習意志,這無疑是典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創新教學活動,提升滲透效率

語文學科教學活動形式眾多,教師有意識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為課堂教學注入豐富動力,為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創造平臺。角色演繹、討論辯論、游戲競賽、質疑解疑、講述故事等,都屬于語文學科學習活動形式,學生進入活動需要有健康的心態,在廣泛交流、互動合作、克服心理障礙過程中建立健康心理認知。教師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設計完善的教學方案,提出具體的學習目標,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滲透,能夠為學科教學注入豐富動力。

教師在準備教學方案時,不妨征詢學生參與意見,以提升教學設計的適合性,這對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也有一定幫助。如教學“我們家的男子漢”,教師設計課堂演繹活動,要求學生合作行動,圍繞核心人物設計臺詞、動作、表情,準備在班級內公開演繹。課文的中“男子漢”是一個幼稚的小孩子,但這個孩子身上卻有一股“英雄氣概”,教師要求學生圍繞人物氣質特點展開設計和展示,并提出有些具體的建議,學生主動與教師交流對話,逐漸找到設計感覺。教師巡視學生演繹準備情況,對學生表演存在問題進行糾偏處理,要求學生準確表達“男子漢”的自信和堅強。學生開始互動討論,在達成共識后,對人物形象有了全新認識,通過優化設計,凸顯人物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

教師設計演繹任務,成功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學生熟讀文本內容后,對“男子漢”這個人物性格和心理展開深度解析,在充分醞釀中形成演繹方案。文本中的“男子漢”有獨立追求,其思想靈動,其心理成熟,教師要求學生從更多方向展開思考和塑造,讓學生在演繹過程中建立心理素質。學生在演繹過程中獲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小男孩身上學習到不少優秀品質,這本身就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有主動接納的主觀意識,說明教師施教取得顯著成效。

四、延伸教學訓練,拓寬滲透渠道

課內課外閱讀對接、親子閱讀活動、網絡閱讀學習、素材信息共享等,學生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習任務有更多期待,教師有意識滲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提出具體的訓練要求,展開多種形式的展評活動,學生積極回饋,并在參與過程中建立心理認知。語文學科課外作業設計不能追求數量,要減少機械性作業,針對學生學習心理設計作業任務,學生接受度更高,其學業壓力較小,這對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有一定幫助。

教師設計課外閱讀訓練任務時,要注意對接學生學習興趣取向,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有主動思考和討論的熱情,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學情,也是教師展開心理教育的重要契機。在教學“挑山工”時,學生閱讀文本內容之后,教師設計課外閱讀作業:挑山工是特殊的職業,需要有特別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如果我們爬過泰山,其感受會更為深刻,沒有任何負荷的游客,攀登都感覺吃不消,而挑山工肩挑一百多斤的東西,還能夠快步如飛。這需要經歷多少磨礪才能有如此表現呢?借助網絡搜集相關素材,做好讀書筆記,準備參與班級集體展評活動。為挑山工做素描,設計一幅插圖,為課文增加更多看點。學生對深度閱讀課文內容,主動借助網絡搜集課外閱讀素材,尋找一些有價值的內容,準備撰寫讀書筆記。特別是插圖設計,這是比較有挑戰性的任務。因為表現特定人物,要突出其特征,特別是精神方面的特征,對學生來說有難度,教師適時引導啟迪,提出一些可行方案,學生順利進入到創作環節。

學生對課外閱讀訓練任務比較有期待,因為能夠借助網絡搜集信息,這是學生比較有興趣的事情。教師設計具體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借助課外閱讀機會,對挑山工這種職業有了全新認識。教師設計課外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素描等手法設計課文插圖,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接受思想教育。挑山工是最可敬佩的人,教師創造學習體驗機會,對學生展開健康心理教育,獲得不錯效果。

小學生心理壓力大多來自學業,雖然雙減政策已經在全國各地順利落地,但執行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學業壓力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自然會造成學生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出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利用教材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訓練等教學環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心理暗示,使學生逐漸形成堅強、主動、和諧、豁達、健康的心態。

猜你喜歡
課外閱讀心理健康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主要內容
實踐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課外閱讀探究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