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路徑研究

2023-11-27 00:29孫梣嫻
大眾文藝 2023年19期
關鍵詞:藝術設計傳統環境

孫梣嫻

(湖北經濟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1]。將文化自信教育與當代高校人才培養相結合,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賦能當代高校教育,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是當下亟須研究的課題。高校教育無疑承擔著新時代傳播文化自信的使命與職責,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從根源是傳播文化,因此其更應從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汲取養分[2]。有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情操與實操技能,促進當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文化認同,傳播與弘揚我國的優秀文化。

一、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

(一)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教學的現狀

我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傳統傾向較重,強調傳授學生專業技能和技術,而對于文化自信的培養往往處于次要地位。教學體系中存在過度注重繪畫、造型等傳統藝術技能的傾向,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化素養和審美意識的培養[3]。這導致了一些學生在環境藝術設計實踐中缺乏對本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運用,難以在作品中表現出鮮明的文化特色。一些教師的觀念和教學方法相對局限,缺乏對文化自信的深刻認識。在教材方面,某些教材內容也存在不足,無法全面覆蓋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

(二)文化自信融入人才培養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人才培養目標往往過于側重于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塑造[4]。教學計劃中對于文化自信的培養目標往往缺乏明確的規定和指導,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本土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因此,學生在培養過程中缺乏對文化自信的認知和理解,影響了其在創作中的表現。

(三)文化自信融入教育主體的現狀

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主體主要包括高校教師、學生以及相關管理機構。雖然文化自信在國家戰略和藝術教育改革中被提出,但在實際教學和教育管理中,對文化自信的認知程度仍有待提高。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主體中的一部分教師對于文化自信的認知并不深入。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主體中的學生在文化自信意識方面也存在淡薄現象。

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必要性

(一)能夠幫助提升高校環境設計藝術教育的文化內涵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和深厚的藝術底蘊,這些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國設計藝術的重要源泉。通過教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使其深刻體會本土文化的獨特價值,并將這種文化自信融入設計藝術實踐中,從而為設計作品注入更多的中國特色與民族氣息。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國際視野拓展。當代設計藝術是一個開放的領域,各國文化在其中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多元化的設計風格。通過對本土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學生能夠更好地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現自己的文化自信,同時也能更好地接納和尊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形成開放包容的設計態度。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學生應該勇于突破傳統束縛,大膽探索新的設計表現形式。文化自信意味著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自覺認同,也意味著對時代發展的積極擁抱。在設計藝術實踐中,學生應該不斷探索與創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形成獨具個性和時代感的作品。

(二)有助于找準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育人目標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能夠幫助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信心,使他們在設計實踐中能夠表達對國家的熱愛和認同。同時,通過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學生能夠將社會責任融入設計作品中,通過設計傳遞社會價值觀,為社會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獨立思考能力。對本土文化的深入學習和理解,能夠激發學生對創新的熱情,使他們在設計實踐中勇于突破傳統束縛,勇敢探索新的設計表現形式。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使他們能夠對設計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形成獨立的設計觀點與表達方式。

通過對本土文化的學習和欣賞,學生能夠提高對美的敏感度,培養對優秀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同時,通過學習傳統藝術形式和技藝,學生能夠形成扎實的藝術基礎,為將來的設計創作打下堅實的技術與藝術基礎。

(三)有助于豐富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內容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可以引入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傳統文化,其中包含了豐富的藝術元素和設計經驗。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學生可以了解傳統藝術形式、工藝技巧、審美觀念等,為他們的設計創作提供豐富的靈感和借鑒。同時,傳統文化的學習也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熱情。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有助于探討當代設計與本土文化的融合。設計藝術作為現代社會的產物,其發展與時代緊密相連。通過對本土文化的深入理解,學生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探索傳統文化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價值。這樣的探索不僅豐富了設計作品的內涵,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可以引入多元文化的比較與交流。設計藝術是一個國際化、多元化的領域,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有各自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傳統。通過對多元文化的比較與交流,學生可以開闊視野,了解不同文化的藝術特點和設計風格,從中汲取靈感和借鑒,為自己的設計作品注入更加多樣化的元素。

三、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路徑

(一)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要扎根文化,堅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教育中的引領作用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藝術設計的創作源泉。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注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于培養具有文化自信和創新能力的優秀藝術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1.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當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我國擁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其中包含了豐富的藝術資源和創作元素。在教學中,可以將中國傳統繪畫、書法、工藝等優秀傳統文化納入課程,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通過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學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智慧,從而在設計實踐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精神與審美價值。

2.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本土文化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這些本土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創作資源。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地域文化調研和實踐項目,鼓勵學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在地區的文化傳統和藝術表現形式。在設計實踐中,學生可以將本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展現出地域特色和個性。

3.融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審美觀與價值觀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當融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審美觀與價值觀。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具有獨特的審美風格,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價值追求。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賞析經典藝術作品、學習傳統文化經典著作等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這種審美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創作品位,使其能夠在設計實踐中準確把握作品的表現意圖和傳達效果。

4.建立跨學科融合的教學體系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當建立跨學科融合的教學體系。優秀的設計作品往往是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產生的。在設計教育中,可以將文化學、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等與藝術設計學科相結合,打破學科壁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在跨學科的教學體系中,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解讀和闡釋,讓學生在設計實踐中能夠更加深刻地表達文化自信。

5.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當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藝術設計是與社會緊密相關的學科,只有融入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項目、文化創意產業等實踐活動,讓他們深入了解社會需求和文化創新的現狀與挑戰。通過實踐,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文化自信與設計創作相結合,為社會發展和文化繁榮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要重視傳承優秀文化在設計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使學生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堅守文化傳承的使命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該堅守文化傳承的使命。中國擁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資源和智慧。設計高校要積極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將其融入教學內容中。通過教授傳統繪畫、書法、工藝等,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

2.強調文化表達與情感傳遞

設計高校環境藝術教育應該強調文化表達與情感傳遞。藝術設計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通過作品傳遞情感和文化內涵。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文化意義和情感表達。通過對文化元素的敏感捕捉和情感的融入,學生的作品能夠更加深刻地表達文化自信和傳統文化的價值。

3.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創新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該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創新。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在設計教育中,要鼓勵學生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了解當地的傳統藝術和文化傳承。同時,鼓勵學生在設計實踐中創新運用本土文化元素,使作品具有地域特色和個性。

4.培養學生對優秀文化的鑒賞能力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對優秀文化的鑒賞能力。只有真正了解和欣賞優秀文化作品,學生才能更好地從中汲取營養,為自己的創作提供靈感和借鑒。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的傳統藝術作品,包括繪畫、雕塑、陶瓷等。

5.為學生提供欣賞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途徑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國際化的領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非常重要。設計高??梢越M織國際學術交流、藝術展覽和文化節等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文化藝術,拓展他們的國際視野,促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通過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培養有文化自信的專業人才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和國家在面對多元文化沖擊時保持獨立性和自主性的核心價值觀。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技能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本節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如何通過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培養有文化自信的專業人才。

1.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知與理解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該從學生入學起,就著重培養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知與理解。通過開設相關的文化課程和專題講座,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歷史,以及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傳統藝術形式和審美觀念。同時,要鼓勵學生進行地域文化的調研和實踐活動,讓他們走進社區、鄉村,感受本土文化的生動實踐,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

2.引導學生從本土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該引導學生從本土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著豐富多樣的藝術元素和審美價值,這些都是學生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創作的寶貴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傳統文化的圖案、色彩、材料等,融入設計作品中,使其作品具有獨特的文化氛圍和審美特色。

3.強調文化自信在設計表達中的重要性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該強調文化自信在設計表達中的重要性。設計作為一種視覺語言,承載著創作者的文化認同和個性表達。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對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不斷挖掘自身的文化資源,將文化自信融入設計作品中。這樣的實踐能夠讓學生在設計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形成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

4.提倡跨學科合作,融合文化研究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該提倡跨學科合作,融合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文、社會、藝術等多個領域。在設計教育中,可以將文化研究與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相結合,形成跨學科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深入了解文化的內涵和影響,進而在設計中更好地表達文化自信。

5.推崇文化創新與現代表現的結合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應該推崇文化創新與現代表現的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之間并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和發展的。在設計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文化創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表現手法相結合,創造出新穎、有表現力的設計作品。這樣的實踐既有利于傳承優秀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作水平和設計能力。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傳統環境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