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何以可能: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批判及啟示

2023-11-29 17:31相雅芳丁曉強
求是學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啟示馬克思

相雅芳 丁曉強

關鍵詞:馬克思;資本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啟示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未竟的事業,不同制度的國家現代化道路選擇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命題。尤其是英國脫歐余震、美國總統大選后遺癥等西方國家出現的種種亂象,到底是個別現象,還是歷史必然?早在19世紀生活的馬克思就已預言資本主義制度“在現存關系下只能帶來災難”①。然而,“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②,實現了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轉變。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成績有力反擊了歷史終結論,超越了西方一元化的現代化模式。尤其在當今西方現代文明衰落之時,回歸馬克思的經典文本,以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顯微鏡去審視西方現代化國家的癥候,有利于認清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本質,以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的力量。因此,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現代化批判對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現代化只有一種模式嗎?

馬克思生活在資本主義國家迅速發展的時期,雖然他沒有直接提出“現代化”這一概念,但是,在對現實社會問題的回應中多次使用“現代”“現代國家”“資產階級時代”等術語表達現代化,認為現代化并非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性,而是一種資本化的過程。馬克思早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英國和法國即將完成的工業化“在德國現在才剛剛開始”①,認為德國的現狀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德國解放的實際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②馬克思此時還未深入到政治經濟學中展開實質的批判,他以激進的革命方式提出“向德國制度開火”③。不難看出,青年時期的馬克思從哲學與時代的發展之中關注了“德國式的現代問題”,認為封建專制的制度阻礙了國家的統一和現代化任務。隨后,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頻繁使用“現代”概念,“把現代社會界定為現代資產階級社會”④,認為德國式的現代化“不但能把德國提高到現代各國的正式水準,而且提高到這些國家最近的將來要達到的人的高度的高度”⑤,這意味著德國現代化不僅能夠達到英法現代化的水平,而且能夠解決現代化中人的解放問題,這是以英法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現代化不能解決的。19世紀70年代后,馬克思清晰認識到資本主義在各個民族之間存在著不同的類型,最終選擇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還是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取決于具體的社會現實。他在《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中指出,“極為相似的事變發生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結果”⑥,要從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之中把握現代化發展方向。事實上,德國的現代化道路依然受制于資本主義的普遍性,資本邏輯依然主導著現代社會一切運行,德國現實的發展道路根植于本國的民族特性,并未走上以英法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然而,囿于現代化歷史進程的緣由,長久以來西方現代化被認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唯一模式。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時代背景之下,福山直接以“歷史終結論”宣揚西方現代化模式的不可超越性和唯一性。生活在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預言“工業發達的國家”景象是不發達國家的未來趨勢,堅信“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過程就是現代化的發展過程”⑦。正如晚年的馬克思認為俄國可以跨越“卡夫丁大峽谷”從而“為他們的祖國尋找一條不同西歐已經走過而且正在走著的發展道路”⑧,足以說明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雹徇M入21世紀,在西方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共存的時代境遇下,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開辟了一條屬于中國但又具有世界意義的現代化道路。因此,全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一個重要的、迫切的議題是深入剖析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弊端。馬克思的《資本論》《雇傭勞動與資本》《共產黨宣言》都是關于現代性的經典文本,追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認清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的本質,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那么,馬克思是如何批判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呢?這是本文闡釋的核心議題。

二、現實的批判: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弊端的歷史審視

馬克思對現代化問題的思考是與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批判結合在一起的。在他看來,“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①,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從來都不是“民主化”“自由化”“公平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國家。西方現代化國家建立的以資本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屬于一種典型資本導向的現代化。對此,馬克思從兩極分化、對外擴張和精神價值的缺失等層面全面審視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困境和弊端。

(一)以資本盈利為目的導致兩極分化

馬克思深入到資本主義生產之中對資本邏輯展開深刻批判,認為“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全部現代社會體系所圍繞旋轉的軸心”②,“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蘊含著資本現代化過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與貧富分化的二元悖論。其一,資本“不是物”而是“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③。資本的力量具有“獨特的社會性質”造成“資本的利益”與雇傭勞動的利益的對立。資本家通過最大限度延長工作日以滿足他們對剩余價值的貪欲,以支付工資的方式掩飾對工人無償勞動的剝削。馬克思直接反諷道:“國民經濟學的目的也就是社會的不幸?!雹芄と说墓べY僅僅只是維持“內體需要的牲畜”,保持資本家所需要的勞動力,無償占有勞動者的剩余價值是資產階級最真實的目的。所謂“廉價的面包,高額的工資”靠的是“被克扣工資”取得的,而真實勞動者生活境況是“24個小時連續不停地生產”中賺取看似“公平的報酬”。馬克思曾借用斯密的話控訴工人享有的最低的工資只是“牲畜般的存在狀態”,無論資本主義發展到何種程度,資本家剝削勞動者的命運不會改變,勞動者也無法擺脫資本的牢籠。因此,馬克思認為資本家以最下流、最齷齪、最卑鄙的方式滿足自身永無止境的貪欲,為了獲得更多剩余價值,以看似平等的雇傭勞動遮蔽了“賺錢的秘密”,“如果資本不剝削勞動力,資本就會滅亡”⑤。

其二,資本與勞動的結合直接將無產階級的利益排斥之外,這種看似“公平的報酬”導致了財富的兩極分化。資本的魔力讓“雇傭勞動者屈從于資本的統治”⑥,雇傭勞動“是一切社會貧困、精神沉淪和政治依附的基礎”⑦。黑格爾曾在《法哲學原理》提出“怎樣解決貧困”是現代社會的苦惱問題,提出“賤民”的概念關注到市民社會的貧富分化現象。然而,馬克思從資本和勞動問題深入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產生貧富分化的根源,指出資本越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剩余價值,工人只能降低為“最賤”的商品。如果資本停滯不動,“工人將會成為第一個犧牲品”⑧,甚至把這樣一種不幸的生活看作一種幸運。馬克思在《1857—1858經濟學手稿》中進一步總結到,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都不會使工人致富,而只會使資本致富”⑨,富足的工廠主階級與貧困的窮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勞動者的貧困“完全被排除在對象的財富之外”⑩。工人給資本家創造宮殿和財富,而自己留下的是“棚舍”和“赤貧”。工人創造的財富越多,“得到的殘羹剩飯就越多”①,“他就越貧窮”②。顯然,國民經濟學宣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對勞動者只能是謊言而已,對此,馬克思曾引用喬治·桑的論斷,“不是血戰、就是毀滅”③,認為資本主義現代化只“是一種暫時的必然性”④,要消除貧困并非“自己頭腦中奇妙的運動”⑤,無產者只有采取暴力革命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的現代國家,才“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⑥。

(二)以拜物教導致精神價值的缺失

現代社會資本邏輯的核心意識形態就是拜物教,以抽象的物化導致了個體化的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物化關系是從商品開始的,“拜物教是同商品生產分不開的”⑦。馬克思在《資本論》開篇就指出,“龐大的商品堆積”是資本主義社會財富的體現,“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種簡單而平凡的東西”⑧,作為一種特殊的物品在交換過程變成“一種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⑨,它“充滿形而上學的微妙和神學的怪誕”⑩。馬克思認為人們被商品神秘的看不見的“客觀力量”所迷惑,以物的幻象遮蔽了人與人的真實的社會關系。資本的增值催生了“人的需要和消費的欲望”,人們沉浸在一個“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的現代社會之中,把一切社會存在“變成它的對立物”,展現出對物的崇拜和依賴的現代圖景。馬克思批判道:“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痹谫Y本主導的現代社會里,人們陷入“對物的依賴”陷阱之中,“表現為為了某種純粹外在的目的而犧牲自己的目的本身”,逐漸喪失對現實世界的真實的體驗,整個現代社會表現為“虛假共同體”。因此,馬克思指出“一個由魔法控制的”“虛假共同體”就是一個拜物教的世界,這種“顛倒的、倒立著的世界”割裂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難以實現。

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物化世界遮蔽人與人的關系,這種“虛假共同體”會造成人的精神價值的缺失。資本的現代化必然要創造一個“新世界”(資本的世界),人們物欲的膨脹像宗教崇拜一樣拜倒在商品、貨幣、資本面前,對生命的感知全面倒退,陷入虛無主義的精神窠臼。馬克思直接坦言“貨幣作為資本失掉了自己的僵硬性,從一個可以捉摸的東西變成了一個過程”,人也受到資本的支配失去本身的主體性。然而,資本卻獲得了一種超常能力實現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蹂躪和踐踏,資本正是在消解傳統價值過程獲得自身的統治地位,“在貨幣面前不存在不能估價、不能抵押或不能轉讓的”,讓一切事物的價值都能以資本的方式讓渡。即是說,資本力量破壞和磨滅一切人類價值的本性,傳統的、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資本成為衡量現實世界的唯一尺度,使得善惡美丑淪為金錢的奴隸,人類本真的價值

被扭曲。馬克思曾嘲諷道:“丑的嚇人的力量,被貨幣化為烏有了?!雹亠@然,資本主義生產的絕對規律是“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②,以瘋狂的消費去獲得瞬間的滿足感,“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現代社會資本的邏輯誘導著人們對商品的膜拜,對金錢、貨幣的狂熱追求,造成人性扭曲、唯利是圖、拜金主義等精神病癥,無產階級只有“推翻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④的現存關系,建立一個“自由人聯合體”才能實現人的精神解放。雖然這是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但是,從人類文明發展長遠利益來看,打破的是一個“舊世界”,迎來的是一個“新世界”。

(三)以對外擴張掠奪導致世界秩序的分化

資本主義現代化在本質上都是追求資本增值的制度體系,一種實現全球霸權的現代化方案。然而,資本本身的“二重性”決定對人類歷史進程發揮著進步性和局限性。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坦言,“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⑤,但是,它讓一切民族必須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才能生產下去,這意味著資本現代化的全球擴張的目的是實現全球霸權。顯然,19世紀的馬克思已經看到資本主義現代化造成世界秩序的分化問題。馬克思首先肯定了資本全球擴張實現“傳統到現代社會”的歷史性變革,批判了唯心主義的“絕對精神”絕不是適合任何時代的“藥方或公式”。從現代化發展歷程來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啟了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雖然,現代資產階級產生于封建制度的夾縫之中,但是,現代的商業方式在腐朽的封建社會快速發展,消解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⑥。隨著生產力的不斷變革,讓一切固定的、陳舊的東西都“煙消云散”。正是這個原因,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給予高度的贊揚,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⑦。毋庸諱言,資本主義現代化開拓了“世界市場”帶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巨大進步,這具有時代的進步意義。

然而,資本主導的現代化增進民族之間的交往和聯系,但也帶來“中心-外圍”的世界分裂狀態。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資本作為“現代的合法的嫡子”必然以“純粹的形式”消滅地產“帶有地域的和政治的偏見”⑧才能真正成為資本。資本的逐利性本質“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⑨,建立一個落后的“農業國”依附于發達的“工業國”的“中心-外圍”的世界秩序。所以,資產階級絕不是田園詩式的實現資本原始積累,而是用“最下流、最齷齪、最卑鄙的”方式進行對外擴張?!?9世紀中期,美國從墨西哥和英國手中得到了得克薩斯共和國和俄勒岡地區,美國領土從大西洋沿岸擴展到太平洋沿岸。1867年以720萬美元的代價從沙俄購買了阿拉斯加,其面積等于美國原來的13個州的2倍(這個數據是“西進運動”中的準確數字)。由此不難看出,資本的逐利性本質決定了資產階級要在世界歷史中實現其“純碎的表現”,讓閉關自守的國家依附于大工業生產,使農村從屬于城市,“東方從屬于西方”。馬克思在《自由貿易的演說》中直接揭開資本主義全球擴張的偽善面目,揭露“這是資本所享有的壓榨工人的自由”⑩,資產階級建立世界市場真正的使命是不斷獲取剩余價值實現資本的增值。資本主義現代化本身的偽善性和剝削性必然引起深刻的全球性問題,無產者只有聯合起來同私有制“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①。因此,晚年的馬克思在思考現代化道路的時候,認為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以血腥的侵略無法克服自身的社會矛盾,預言在不久將來無產階級必然登上歷史舞臺,消滅“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②,建立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而作為東方落后國家的中國將會覺醒,此時,我們就會“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③。

三、歷史不會終結: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超越及發展

馬克思在《德法年鑒》中提出“德式的現代問題”就已經明確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并沒有認為英法的現代化道路成為普世的現代化模式。雖然不同國家和民族在探尋現代化過程中存在共性,但是各個民族要從“所處的歷史環境”中選擇自己的道路,馬克思在深入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預言中國是“新紀元的曙光”。時至今日,西方現代化道路出現經濟蕭條、治理疲軟、政治危機等問題,中國到底要走向何種現代化道路成為爭論的焦點,追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有利于我們認清西方現代化的弊端,以中國式的現代化實現對西方現代化的超越,推動人類新文明形態的發展,為世界現代化模式貢獻中國智慧。

(一)以人民至上替代資本邏輯的現代化

從世界歷史來看,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經的歷史階段,資本主義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之區別在于是以人民為中心還是以資本為中心。事實上,西方的現代化是以資本邏輯建立的制度和生產體系,為了實現資本的增值在全球市場中以侵略和剝削的方式完成資本的積累和殖民擴張。西方現代化本質是資本的現代化,人本身的價值和需求從屬于資本增值的屬性,讓人與人之間溫情的血脈被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消解。資本的貪婪性像狼一樣侵占著勞動者的剩余價值,以犧牲勞動者的身體和健康賺取著資本的積累。例如,以英國為例,倫敦有5萬人過著居無定所四處游蕩的流浪生活,工作在極不安全和極不健康的條件下,身體受到職業病的困擾以及工傷事故屢見不鮮。然而,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資本邏輯主導西方現代化國家陷入21世紀治理失靈的危機之中,出現經濟衰退、政治危機、社會沖突加劇等社會問題,底層工人階級也面臨更加頻繁的失業、極端的貧窮的悲慘境遇。艾倫在《美國公民文化的解體》中指出,越來越多的男性階級出現失業、吸毒和酗酒等行為形成新的被拋棄的工人階級,底層的群體只能采取自發的、非組織化的游行示威活動來實現自身的權益。當代西方現代化國家的社會撕裂、民粹主義泛濫和治理失靈,證實了資本的現代化只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丑惡嘴臉,也決定了本身存在的短暫性必然會被歷史的發展終結。

中國以人民至上的發展道路開創了一條新的現代化模式,④走出馬克思所批判的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推動者。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⑤。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處于內憂外患的民族危機之時,毛澤東就旗幟鮮明地提出共產黨“是徹底地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⑥政黨,它本身絕無私利可圖,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夙愿。隨后,中國進入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面對“一窮二白”落后的新中國,毛澤東提出“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建設”①,以生產力的發展讓億萬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指出“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②,中國式的現代化也不是西方的現代化,而是小康之家,將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標準。經過40多年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人民從溫飽不足到富起來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作為重要的奮斗目標,但是,作為后發性現代化國家實現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面對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③。習近平指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④。有力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鑒上,在西方現代化經濟衰退、治理失靈的時代境遇之下,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取得顯著的成就。2020年,中國人均GDP增長到7.2萬元人民幣,總體上步入中等收入國家,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到2020年底,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創造人類脫貧史的奇跡,這些真實的數據再一次驗證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優越性。阿爾韋托·安納亞這樣評價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奇跡的密碼在于一直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為人民的事業而奮斗。

(二)以共同富裕替代兩極分化的現代化

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指出,“貧富不均問題在發達國家和中國都存在”⑥,但是,他沒有意識到西方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在應對貧富不均問題上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維護資產者利益的現代化道路必然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社會痼疾。尤其近年來,西方社會經濟下滑、失業率增加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分化,加劇了階級沖突,嚴重影響西方社會的穩定性。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認為,這種收入的差別并非個人能力而“最主要是由擁有財富的多寡造成的”⑦。西方貧富差異的根源來自資本邏輯支配下造成人的異化的現代化發展模式。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早已揭示“貧困從現代勞動本身的本質中產生出來”⑧,工人生產財富越多,反而就越貧困,這種異化的勞動導致社會貧富不均以及兩極分化嚴重。據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據統計,美國是世界上貧富差異最大的國家,“美國前10%的富人人均年收入是后90%人口的9倍多……前0.1%富人人均年收入是后90%人口的196倍之多”⑨。由于極大的貧富差異,西方國家經常爆發工人的游行示威和勞工抗議等活動,政府只能通過強行管理的方式來抑制社會危機,再一次驗證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無法解決的內在矛盾,這種現代化模式只是“一種暫時的必然性”。

中國式現代化不可避免地也會出現貧富差異的問題,但是,中國現代化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突破西方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發展道路。馬克思指出,隨著社會財富的豐富“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⑩,意味著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共同富裕而非少數人的富裕。從中國經濟制度來看,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發展模式,解決了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新中國成立之初,完成“一化三改”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毛澤東認為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讓人民更富更強,“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先富帶動后富的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面對是否會引起兩極分化的問題時,鄧小平指出“我們的政策是不使社會導致兩極分化”②,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決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效率與公平,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高質量發展不斷縮小城鄉差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國的攻堅脫貧政策與美國的貧富分化形成鮮明的對比,到2021年,美國的“富閑族”繼承財富總額達到36萬億美元,而中國攻堅脫貧讓14億多人口實現全面小康,歷史性解決提供堅實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④。

(三)以物質和精神相協調替代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

西方資本的現代化是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資本是控制社會一切的經濟權力,將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打上資本的烙印。馬克思指出,資本家“絕對的致富欲”將一切關系簡單化為金錢關系,以消費主義的方式實現著資本的增值,以享樂主義弱化了人的獨立性和個性。換言之,以資本邏輯支配下的西方現代化,人們為了滿足虛假需求受制于符號化的消費所鉗制,逐漸陷入虛無的精神世界之中。馬克思批判道:“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雹莓斀駭底仲Y本時代之下,消費主義與數字技術的聯姻以隱蔽的方式縮短商品的流通時間,加速對人的異化。例如,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微軟公司控制著搜索引擎、社會網絡等系統,通過采集消費者的數據將商品和廣告實施精準推送,人們真實的需求在“算法”支配操縱下被消解。同時,資本在數字時代以可移動性、虛擬現實性等優勢充分展現自身的貪婪性,人們以崇拜的眼神屈從于“貨幣的魔術”遮蔽人的真實的精神世界,“人成為消費機器,變成徹底的消費者”⑥。綜上,數字資本驅動下的消費主義并沒有改變人的異化的生活方式,而是以直接性、虛擬性進一步擴大人們的物質主義需求,加速人們精神的貧瘠和空洞。美國學者福斯特在《每月評論》中強調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已經宣告失敗了,雖然不會馬上解體,但是資本的貪婪證實了它已經變成一種破壞性的制度。

事實上,現代化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歷史進程,物質財富的豐富和精神文明的發展缺一不可。雖然,西方現代化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歷史進步性,但是,資本的兩面性構建物質主義膨脹的理性世界,使人的精神空虛和價值缺失限定了自身的局限性。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現代化的超越在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蘊含著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破解了西方資本邏輯下造成人的精神空虛的發展難題。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通過社會生產不僅可以保證社會成員獲得富有的生活,還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⑦。換言之,中國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經濟上以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破解經濟發展的難題,以高質量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6300美元上升到1.2萬美元,超過全球人均GDP的平均水平,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在文化上把文化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以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進步的內在驅動力”①,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推動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因此,西方以物為中心的現代化并非現代化的唯一模式,中國探索出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的現代化道路,為其他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

(四)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替代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

從世界歷史來看,資產階級奔走全球各地“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②,通過貿易戰爭、人口販賣、殖民掠奪等方式獲得巨額財富。資本所到之處,殖民地區將會出現犧牲一個階級而致富另一個階級。例如,18—19世紀英國的殖民地面積達到英國本土面積的111倍,英國資產階級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偽善本性,以盜匪式的掠奪壓迫、橫征暴斂的財政制度建立寄生性和掠奪性殖民體系,對印度人民造成“內戰、外侮、革命、征服、饑荒”的悲慘境地。顯然,西方現代化道路是一部民族國家被奴役被侵略的血淚史。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西方現代化以不平等貿易代替直接戰爭掠奪的方式,不僅沒有改變資本在全球的擴張掠奪,反而,進一步擴大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產品傾銷和資源掠奪。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單邊主義再一次彰顯了資本霸權的偽善面孔,而真正的目的“只不過是讓資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動罷了”③。因此,西方資本的現代化必然走向霸權主義的發展道路,當前的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更是西方中心主義的價值色彩,那么,何種發展模式能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呢?

中國式現代化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文明發展帶來希望。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經濟快速發展,西方以“修昔底德陷阱”提出“中國威脅論”等荒謬言論,這是西方霸權主義邏輯對中國的污蔑。事實上,中國始終堅持“交流互鑒”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能夠引領人類文明發展,一方面,中國源遠流長五千年文化中孕育著和平發展的文化基因能夠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中華文明倡導“和為貴”“天下為公”“協和萬邦”的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脈相承??鬃釉凇抖Y記》中用“故圣人耐以天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④構想世界大同的愿景,孟子反對“爭地以戰,殺人盈野”⑤,為反對對外擴張領域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和平發展深厚的文化淵源??梢?,“和平發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內在基因,講信修睦、協和萬邦孕育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內涵”⑥。另一方面,進入21世紀,西方對外擴張的現代化犧牲了其他國家核心利益,造成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加劇了世界的動亂和紛爭,早已與多元融合的時代潮流背道而馳。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⑦。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上合組織、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倡導“共商共建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以文化交流互鑒回應“文明沖突論”,以互相尊重、公平正義、開放包容的價值理念有力反擊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以人類命運的共同體應對全球各種挑戰。因此,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應對沖突及和平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野蠻侵略的現代化道路。

結語

歷史和實踐證明,當今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在歷經幾百年仍然是馬克思所批判的資本的現代化。生活在19世紀的馬克思早已預言中國是“新紀元的曙光”,資本的邏輯決定了西方現代化只是一種暫時的必然性。馬克思從歷史、經濟和文化三個層面全面審視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弊端,揭示西方現代化的逐利性本質,認清“歷史終結論”的荒謬言論。時至今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治理失靈、經濟下滑、政治衰退等問題有力證明資本的現代化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也并非人類發展的唯一模式。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現代化批判為中國現代化發展提供理性的視角,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難題,突破了西方現代化的弊端,推動著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因此,中國現代化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魅力,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啟示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