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經濟下消費者后悔權的法律問題研究

2023-12-02 00:36王岱珩
科學導報 2023年81期
關鍵詞:互聯網經濟

王岱珩

關鍵詞:消費者保護法;后悔權;互聯網經濟

引言:在經濟市場活動中,因經營者更加了解其出售商品的質量、品質、規格和市場行情等信息,再加上一些經營者設計的推銷方式和環節,極易導致出現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使消費者和經營者處于不對等的交易環境,消費者受相關因素影響,不平等的簽訂合同,交易不公由此產生。

此外,隨著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深入,人們越來越依賴于網上購物,對網購的意愿也逐步加強,但是網購行為存在著消費者無法直接接觸商品、商品運輸損壞、商品物流滯后導致過期等現實問題?;诖擞^點,設立消費者后悔權迫在眉睫。

我國最早類似于消費者后悔權的規定條款可以追溯至1996年的《關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這是由遼寧省頒布并實施的規定,在規定中指出:消費者對購買的整件商品(不含食品、藥品、化妝品)保持原樣的,可以在7日內提出退貨;經營者應當退回全部貨款,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后因執行效果不好而修訂時刪除了該條款。直到2008年,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五年立法規劃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消費者后悔權的內容正式被寫入修改建議稿。2014年3月15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施行,消費者后悔權被正式列入法律,我國的消費者后悔權制度建設開啟了新的篇章。

消費者后悔權最早起源于英美法系中的“冷靜期制度”,是指買賣合同成立生效之后,買家經過一定時期的冷靜考慮(一般為七天),想要無條件地解除合同,并且不需要說明任何原因和承擔任何責任,經營者須返還全部價款的權利。2014年3月15日,我國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施行,其第二十五條規定中明確對消費者后悔權進行了解釋,在經營者對消費者進行銷售商品后,消費者有權在購買商品7天內無條件退換貨。當然,這種退換貨有一定的前置條件,如消費者定制的、鮮活易腐等商品便不宜退換貨。

綜上所述,在法律層面上看,消費者后悔權是一種消費者的傾斜保護。在消費者消費之后,可以不進行任何說明或者提供任何理由就可以把已經購買的商品無條件地退回,并不因此而承擔費用和責任,這是消費者選擇權和知情權的一種延伸。

在法學界大部分的學者認為消費者后悔權是對有效成立合同的一種撤回,撤回權賦予消費者在法定情形下,于合同簽訂后的一定期限內單方面消滅合同的權利,它屬于形成權的一種,消費者通過撤回自己的意思表示使已經有效成立的合同轉化為一種清算法律關系[1]。

1.我國消費者后悔權的必要性

契約自由是私法自治的核心,消費者后悔權的設立有利于實質正義的實現[2]。

眾所周知,合同成立、變更和終止的前提就是當事人的合同自由。這要求合同在訂立環節不能受到政府機關及任何社會組織的干預和影響。私法的基本原則就是契約自由,雖然現代社會的契約法價值已經發送了變化,但是不論從前還是現在,契約自由都是從絕對自由發展到相對自由,這之中體現的社會干預越來越多。在日常交易中,經營者是強大的主體,他們占據著大量商品和服務的信息,處于交易的有利地位。消費者很容易在缺少必要信息的前提下而盲目地購買商品,造成社會的資源浪費。因此,消費者后悔權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具有必要性。

2.我國消費者后悔權的可行性

在新消法出臺之前,我國在消費者后悔權的實踐和理論上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不論是1996年遼寧省發布的《關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還是2000年北京市工商局出臺的《電子商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都對消費者退換貨提供了理論依據,并對后悔權做出了限制,如不污不損、不影響二次銷售等[3]??傮w來講,消費者后悔權和消費者主權理論是一致的。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一貫具有傾斜保護的立法理念。馬太效應理論提出的“窮者愈窮,富者愈富”闡明:消費者作為市場交易中的弱勢方,經營者作為市場交易的強勢方,雙方在商品信息資源的占有上具有很大差別,這種差別無法通過市場自我調節而彌補,必須政府發揮“有形的手”進行干預和保護,實現買賣雙方的平等自由,這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核心價值觀的。因此,我國消費者后悔權的設立不論是從實踐基礎還是國情社情,都是具有極高的可行性的。

1.公益原則

消費者后悔權設立的前提就是要保證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利益平衡,既要維護作為劣勢方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要防止消費者濫用后悔權的道德風險。要對消費者后悔權的行使做出限制,應當在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下實施,這就要求我國的消費者后悔權要體現公益原則。

2.行使期限原則

因為消費者在消費者后悔權執行中,無需經過經營者的同意便可生效,導致經營者往往被動接受結果,使其處在不利地位。為了防止消費者濫用權力,違反交易公平的原則,我們就要在消費者后悔權的行使期限上加以限制。目前,我國普通消費者后悔權行使期限為自合同成立之日起7日以內[4],所以消費者后悔權在執行中具有行使期限原則。

3.行使范圍原則

消費者后悔權的應用要有行使范圍,這樣才能降低消費者濫用后悔權和保障經營者的合法合理權益,做到雙贏。并非所有商品都可以適用于7日無理由退換貨,如:可以在線下載的音樂和視頻、消費者定制的特殊商品或一些購買之前已經經過消費者確認的激活、試用后價值貶損較大的商品。

當前,我國消費者、經營者還存在著對后悔權性質認知模糊的問題。消費者后悔權是法定的合同解除權和撤回權,消費者可以根據單方面意志使合同法律關系發生變化或者消滅。消費者在行使后悔權力時,除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規定的不宜退換貨商品之外皆可適用,這不同于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和《合同法》第94條的退貨條件,并不需要出現商品質量問題或經營者違約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才進行退換貨,消費者通過購買商品,在法定的時間和范圍內便可享受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的權利。不同于《合同法》里合同解除權的有條件、有理由,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后悔權是一種無理由、無條件的。正因如此,就需要我們消費者深入地去理解、學習后悔權的性質,從而合理、合法、合規地運用自己的權利,保障自己的利益。

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一個月后,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一個統計數據:

截止至2014年4月,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案件13853起,其中大部分涉及七天無理由退貨,這里面有將近兩成的消費者無法順利退貨。無法退貨的原因中,主要是因為買賣雙方就可退換商品的范圍存在爭議。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第二十四條規定中寫明了不能退貨的商品種類和其他因商品性質并經消費者在購買前確認不可退換貨的商品,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梢悦鞔_看出,這種不能退換貨的規定是消費者后悔權的一個兜底條款,正是因為它的存在,導致經營者在退換貨環節存在很大的解釋空間,范圍模糊不清出現買賣糾紛,甚至出現經營者借機架空后悔權的現象。

在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做出規定之前,我國主流的網購平臺、電商平臺都推出過退換貨政策,但是這僅僅是行業自律的表現?!断M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退換貨時間為7天??墒?天的定義存在爭議,法律規定消費者有權在收到商品7日內退貨,此處的“收到”要進一步明確??爝f存在他人代收、他人代簽、存放快遞柜等問題,所謂的收到之日應該如何計算?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存在著消費者濫用后悔權的現象,尤其在當今電商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既要考慮到后悔權是否會被誠信度不高的消費者濫用,也要考慮到商家利用后悔權進行惡意競爭的工具,從而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所以這些問題促使著立法者制定出相應配套的監督管理和懲罰措施,從而保證后悔權的有效實施,真正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并促進經濟平穩良好有序地運行。

因為后悔權存在以上問題,所以要求我們要使法律具有可操作性,把一些模糊的、不明確的規定,加以精細完善。要對后悔權的適用范圍、使用期限進一步明確,不能有消費者、經營者隨意自行解釋。如果出售該商品不支持退換貨,法律也要明確賣方要盡到提醒義務,且必須在顯著位置提醒消費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兜底條款不會被濫用,保障法律適用性、嚴謹性,明確消費者、經營者的權利義務。

法律的完善、細化只是確保后悔權制度良好適用的一個方面,還有更多層面的制度需要建設[5]。制度建設不僅僅要依靠政府機關,更要從第三方產品檢驗機構入手。當前,我國消費者后悔權執行中存在最大的爭議問題就是“商品完好”“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標準和條件,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第三方產品檢驗制度,以專業化、技術化、標準化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以獨立于消費者、經營者之外的第三方實現公平公正,以第三方出具的權威檢驗證明來規范、指導消費者和經營者關于后悔權的行使,從而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從消費者、經營者、立法機關、第三方機構四個方面入手,全方位推進消費者后悔權制度建設持續化、長久化。

加強個人誠信制度的建設和誠信評價體系,從而有效地約束消費者,防止其出現濫用后悔權的現象。此外,因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往往處于強勢地位,所以也要加強自身的行業自律和規范交易行為,需要政府工商行政部門、行業商會協會、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的建設和監督,不斷營造良好的購物環境,加強后悔權應用市場的規范程度。在政府工商行政部門方面推動法律制度建設和監督檢查水平,在行業商會協會方面推進行業自律、行業標準、行業監督建設,在經營者和消費者方面加強普法宣傳和教育力度。

加強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實行網絡經營主體全程電子化登記,實施網絡經營主體亮證亮標經營。這樣不僅便捷了商家,更規范了市場,明確了消費的主體責任,加大網絡違禁、管控藥品的監控力度,做到主體信息、監管信息、社會評價信息等數據可查、可看、可共享;對網絡銷售商品質量進行定向抽檢或“雙隨機、一公開”抽檢,提升網絡商品質量監管能力和水平。此外,還將通過開展網絡商品質量消費者點評、點檢等活動,充分發揮消費者對網絡商品質量監督作用,將消費者后悔權的執行落到實處。

法律是現代社會文明的堅固基石,是創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消費者后悔權如何合法合理地應用是市場經濟中立法機關、消費者和經營者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國的消費者后悔權仍處于初期建設階段,其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足,由此導致的買賣糾紛不斷。眾所周知,契約自由是民法的基本精神,權利得到了法律上的確認和肯定,其保障和實現就成為具有實質意義的問題。我國的消費者后悔權在具體執行實施環節中仍存在著些許問題,這都要求我們的立法機構應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法律條文,并制定出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絕非一日之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愈加完善,人們對網絡購物的需求會出現爆發性增長,互聯網經濟下的網絡購物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我們要大力培育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和誠信建設,最大限度地優化社會的資源配置,設定后悔權恰當的使用范圍和權利的形式期限,達到全面保護消費者權益和促進市場經濟繁榮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嚴方.消費者保護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581.

[2]尹田.法國現代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4.

[3]丁金環.論消費者后悔權[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5).

[4]陳賓捷.網絡購物模式下消費者后悔權的法律保障[J].知識-力量,2019(12).

[5]孫穎.消費者保護法律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猜你喜歡
互聯網經濟
互聯網經濟對成本管理的挑戰
互聯網經濟背景下的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與研究
互聯網經濟下零售行業轉型創新研究
新常態經濟環境下互聯網經濟對就業的影響研究
論述互聯網經濟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作用
社群企業運營模式及核心要素簡析
“旅游+”新時代下江蘇省旅游業的轉型升級
基于工作過程的《網店經營與管理》的改革研究
互聯網經濟發展對相關產業影響分析
互聯網經濟對相關產業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