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規避“走出去”財務風險的措施探析

2023-12-11 10:49
中國農業會計 2023年22期
關鍵詞:走出去財務部門風險管理

田 召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市場化程度的加深,風險管理成為各類企業生存和發展方面重點關注的內容。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二十多年中,中國企業經受住了考驗,并且用實踐證明越開放的行業越具有競爭力。而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中國企業也在政策和市場的驅動下選擇“走出去”,到國際市場上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正因如此,中國企業、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實現了明顯提升。然而,近年來,受國際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灰犀?!薄昂谔禊Z”事件頻發[1]。例如,受美聯儲持續加息的影響,部分國家的銀行出現倒閉現象,而一些國家單獨采取經濟制裁、出口限制等措施,使得世界范圍內產業鏈、供應鏈運行的不穩定性明顯增加。在這種復雜且多變的環境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實際上面臨較大的風險,其中較為突出的風險就是財務風險。對于企業來說,“走出去”面臨的財務風險不僅影響企業在國際上的業務開展,同時還會對其國內業務的拓展產生深刻影響。因此,企業需要從整體上加強“走出去”財務風險管理,確保財務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

一、企業“走出去”面臨的財務風險類型

(一)籌資風險

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時,往往面臨多重籌資風險。這些風險可能導致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首先,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境外融資設有限制,如限制外國企業的貸款規模,進而阻礙了企業從國際市場融資,使得企業無法在預定的時間內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其次,不同國家政府政策的不穩定性可能影響企業的融資計劃,帶來額外的風險,如企業可能面臨因當地市場不穩定或政治事件而導致的資金鏈緊張問題[2]。此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如全球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的波動,也可能影響融資條件的穩定性。

(二)經營風險

在進入不同國家的市場時,企業可能未適應當地的文化、消費習慣和需求,導致產品銷量不佳,庫存積壓,從而增加儲備成本,對企業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在國際市場上,由于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銷售可能出現不穩定性,導致企業無法準確預測銷售收入,影響財務計劃和預算[3]。再者,國際市場的政治環境、法律法規和經濟形勢變化速度較快,可能影響企業的經營,導致企業面臨合規成本增加甚至罰款等財務風險。此外,跨國貿易和銷售活動本身也會導致應收賬款風險增加。例如,部分客戶無法按時支付貨款,甚至出現壞賬,導致企業資金鏈緊張,影響現金流和財務狀況。

(三)匯率風險

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匯率風險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匯率差異風險,即不同國家的貨幣匯率波動不同步,若企業以一種貨幣進行交易,但其成本或收入以另一種貨幣計價,匯率差異可能導致損益波動;二是匯率變動導致的成本波動,即匯率的波動可能影響企業的進口和原材料成本,尤其是依賴進口的企業,匯率降低可能導致其進口成本增加,從而影響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三是匯率風險對沖成本,即為降低匯率風險,企業可能采取一些對沖措施,如購買外匯期權或使用金融衍生品,而對沖成本可能在財務報表中產生額外的費用[4]。

(四)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通常指投資行為帶來的風險。這方面主要體現為企業在人力、物力、技術等方面的投資所產生的風險。其中,人力資源風險主要是企業缺乏國際性綜合型人才而導致的難以適應不同國家的經營環境和文化,進而影響企業經營決策和投資判斷的風險。物力風險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風險,具體體現為由于企業投資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遇到東道國存在財政赤字或經濟困難,政府可能無法按時償還債務時,企業項目遭受債務違約風險的可能性[5]。技術投資風險方面,主要體現為企業在國外市場上投資的技術并不成熟,導致投資風險上升,或者企業推出的技術未滿足市場需求,無法獲得預期商業回報。同時,技術投資伴隨的專利糾紛和知識產權侵權也會引起企業的投資風險。

二、企業“走出去”財務風險成因

(一)企業財務風險敏感度不高

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典型財務風險往往是由于企業本身對財務風險尤其是國外發展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分析、評估和預測不夠,導致出現形勢誤判、決策失誤等情況。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財務風險評估不足。在決定進軍國際市場時,企業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各種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這可能源于其對國際市場環境不夠了解,導致忽視了一些關鍵的財務風險因素。例如,未考慮匯率波動、外部政治不穩定等因素,可能使企業在“走出去”后面臨無法預料的財務風險。二是財務風險預測能力偏低。企業缺乏準確預測財務風險的能力,無法預判市場變化對財務狀況的影響。這可能是因為企業的數據分析、市場研究和風險模型建立能力不足。而缺乏財務風險預測能力使企業無法提前識別潛在風險,導致其難以制定出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

(二)財務部門風險管理能力偏低

財務部門是財務風險管理的主體。由于缺乏“走出去”的財務風險管理經驗和能力,財務部門在風險管理方面出現了行為滯后甚至行為偏差的情況。首先,被動性分析。財務部門似乎僅在出現實際問題時才開始進行分析,缺乏主動性。這導致財務部門無法提前識別潛在的財務風險,錯失有效防范風險的時機。在國際市場中,風險常常不是即時出現的,而是在市場變化中逐漸顯現,如果財務部門僅在問題出現時才分析,可能已經來不及采取應對措施。其次,依賴問題導向。目前,財務部門的工作以問題解決為導向,而不是從整體風險角度出發進行綜合分析。這種問題導向的工作方式使財務部門更注重問題的處理,而忽略了風險的全面識別和預防。最后,風險防范不足。財務部門在迅速制定出風險防范對策后,存在將其視為確保以后工作有效開展的全部措施的心理和想法。然而,在國際市場中,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和持續性,需要財務部門持續關注和調整應對策略,如果僅將單次的應對策略當作永久性的風險防范工具,根本無法持續有效地應對財務風險,所以需要財務部門綜合分析,并針對自身特點盡可能形成方法規則,建立長效機制。

(三)企業內部存在業務與財務脫節現象

業務與財務脫節,是目前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多數財務風險的主要成因[6]。具體來說,有兩種表現:首先,認知偏差導致輕視財務風險。一些企業在探索國際市場的過程中,由于對財務風險的認知存在偏差,往往將財務視為阻礙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尤其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開展業務時,企業管理人員通常會認為這些地區財務規定較為寬松,因而可以不經過嚴格的財務合規程序。這種片面的認知導致企業忽視財務風險,從而陷入未能及時防范和解決財務問題的困境。其次,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溝通不暢。財務風險往往在業務運作中產生,但由于業務人員對財務規定的理解不足,以及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導致潛在的財務風險未得到及時的識別和解決。在諸如開具發票、合同簽署等業務操作中,業務人員缺乏基本的財務知識,同時未能與財務人員進行溝通,就會導致風險被忽視。

三、企業規避“走出去”財務風險的措施

(一)提高企業財務風險敏感度

首先,加強財務培訓和財務風險防范意識教育。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之前,企業應為員工提供全面的財務培訓機會,使其了解財務指標、財務報表以及各種財務風險的概念和影響。在這方面,企業要保證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員工都具備基本的財務知識,能夠理解財務數據的含義及其對業務的影響。同時,要通過定期的內部研討會和經驗分享,促使員工逐漸提高對財務風險的敏感度,從而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財務風險的識別和防范。

其次,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將財務風險識別、研判等內容納入全面的風險管理框架,以保證企業能夠更全面地預測潛在風險。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要結合具體情況,對可能引發財務風險的因素進行系統性評估。例如,企業在進行市場擴張前,要考慮匯率波動、市場競爭、法律法規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建立跨部門的風險評估團隊,促進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緊密合作,共同分析和評估各類風險。

最后,提升財務預測和分析能力。企業應不斷提升財務預測和分析能力,以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這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引入高效的數據分析工具、雇傭專業的風險分析師以及與專業咨詢機構合作來實現,也可以通過建立準確的財務預測模型,更精準地預測市場變化對財務狀況的影響,從而為業務拓展提前做好準備。此外,財務部門應當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了解市場變化和業務需求,以便更準確地預測潛在的財務風險。

(二)提高財務部門風險管理能力

首先,建立主動分析機制。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企業財務部門應建立主動分析機制,不僅要在出現問題時進行分析,還要定期主動地對市場環境、政策變化、競爭態勢等進行全面的財務風險評估,通過持續監測市場動態,及時獲取信息,更早地識別潛在風險,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策略,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

其次,制訂全面的風險管理計劃。財務部門應摒棄單個問題處理的狹隘視角,關注整個國際市場環境中可能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各種因素,制訂全面的風險管理計劃,對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綜合分析,并通過將不同因素相關聯,為財務部門更準確地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提供輔助,從而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風險管理策略。

最后,強化前瞻性分析和持續監控。財務部門應增強前瞻性分析和持續監控能力,從長遠角度預測潛在的財務風險,并隨時調整策略。在這方面,財務部門要關注國際市場發展趨勢、政策變化、競爭態勢等因素,并將其與企業的財務數據相結合,進行全面分析。通過不斷調整風險管理策略,更好地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持續性,降低財務風險帶來的影響。

(三)深化業財融合

首先,促進跨部門合作與協同?!白叱鋈ァ钡倪^程中,企業可以建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或項目組,由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共同組成,以促進業務與財務的合作與協同。在項目初期,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可以共同參與項目的規劃與決策,確保財務風險因素在早期得到充分考慮[7]。同時,定期召開跨部門會議,分享項目進展和風險情況,促進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以便更好地應對潛在的財務風險。

其次,建立綜合風險管理體系。企業可以建立一個綜合性的風險管理體系,將業務風險和財務風險納入其中。該體系可以包括風險評估、風險預測、風險防范等環節,以全面識別和管理財務風險。在這個體系運行的過程中,需要業務和財務部門共同參與,通過共同分析業務運作和財務數據,制定綜合性的風險管理策略,以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

最后,加強培訓和知識分享。為提高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管理能力,企業可以組織相關培訓和知識分享活動。業務人員可以了解財務基礎知識,理解財務風險的重要性,而財務人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業務運作和風險點。通過定期培訓和知識分享,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能夠在相互合作中不斷提升對財務風險的敏感度和識別能力,從而更好地防范和管理財務風險。

四、結語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其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籌資風險、經營風險、匯率風險、投資風險等。如果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上述財務風險,會出現諸如財務健康狀況惡化、經營受限、項目實施受阻、投資回報下降、信譽受損、資金成本增加等問題。而分析發現,造成這些財務風險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企業財務風險敏感度不高,財務部門風險管理能力偏低,企業內部存在業務與財務脫節的現象等。針對這些情況,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注意進一步提高財務風險敏感度,增強財務部門風險管理能力,深化業財融合,以有效規避財務風險,提升發展的穩定性。

猜你喜歡
走出去財務部門風險管理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科研經費報銷抑制科研積極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職院校財務部門績效管理實踐
簡述企業經營效益的經濟管理對策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風險管理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