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海德格爾“此在”視域下探究《大瑟爾》的信仰書寫

2023-12-11 12:02鄭清荷
海外文摘·學術 2023年9期
關鍵詞:凱魯亞克存在主義海德格爾

《大瑟爾》是“垮掉的一代”核心成員杰克·凱魯亞克后期創作的自傳體小說,相比他壯年巔峰的作品《在路上》,這部小說風格迥異,是他創作后期人生心態和信仰的巨大轉變在作品中的突出體現?!啊洞笊獱枴愤@部小說主要記錄了1960年的夏天,凱魯亞克在加州海岸大瑟爾的六周經歷,小說彌漫著孤獨和死亡氣息,卻又同時充滿了對永恒的向往。[1]”凱魯亞克如是說,這是他最“誠實”的作品。同時,恰特茲評論說,這也是他“最后的一部重要作品”[2]。凱魯亞克用其一貫擅長的自發式寫作方式,憑借準確的記憶,僅僅用時十個晚上即完成了這部小說。小說于1963年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存在主義在德國開始盛行?!按嬖谥髁x”又稱生存主義,由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創立,后經法國哲學家薩特進一步發展并發揚光大?!昂5赂駹栃麚P無神論存在主義,是無神論存在主義主要代表之一。[3]”存在主義的基本哲學觀點是把孤立的個人的非理性意識活動當作最真實的存在。存在主義自稱是一種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的哲學觀念。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思想,其本質就是追問存在、追問存在的意義,而此在的存在又是弄清這些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追問往往從此在的存在論建構著手。本文從海德格爾此在視域出發,探究《大瑟爾》的信仰書寫。

1“此在”本質的追問:凱魯亞克“在世之在”中的掙扎與逃離

杰克·凱魯亞克被當時美國年輕人追捧為“垮掉之王”,他的生活方式和所作所為都引來年輕人瘋狂的效仿。而創作《大瑟爾》時的凱魯亞克的心態和人生狀態與之前正值盛年滿是雄心壯志的自己相比已是大相徑庭。20世紀60年代的凱魯亞克對人世喧囂感到疲倦,對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到無力。在此階段,他的追求并不像年輕時候那樣轟轟烈烈,總是反叛到底,而是只想求得精神的平靜和心靈的平和。這一階段,凱魯亞克對于人在世界上的“存在”狀態、本質以及人最終的生命意義歸屬有了新的體驗和精神領悟。這種體驗與海德格爾在其存在論的闡釋有著相似之處。對于“存在”這一本質問題的追問一直深受哲學和文學界的關注。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說,“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他強調,回到事物的本身,體驗生命的真實歷程,回歸生命最純粹的狀態,以最終探求到“存在”的本質。這種觀點突破了傳統認識論的二元對立看待問題的方式,也超越了主客之對立的傳統認識方式。要想把握存在,就要把握存在者自身意識到自身本質存在以及其背后生成的過程。當存在者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并逐漸明確了自己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此在”的本質就得以顯露。而“此在”的本質就是“去存在”的過程,“去存在”意味著不被自身定義所束縛,人在生命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探求存在的過程和意義。歸根結底,“此在”是人的一種生命狀態或是具體的存在狀態。海德格爾說,“世界”是“此在”本身的一種性質。因此,在研究“此在”的同時,會不可避免地涉及“此在”與“世界”的概念和思索。在后來的理論闡明中,海德格爾也明確了“在世之在”的概念內涵?!按嗽凇本唧w包括了“此在”與“此-在”的內在聯系以及“此在”與“世界”的關系。這交織的關系中就涉及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所感知的“煩”“牽心”“操勞”等感受。而這些世俗感受正一步步折磨著這一時期的凱魯亞克,他備感煎熬,也逐漸在“在世之在”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2 “此在”信仰的探尋:凱魯亞克“向死而生”中的本真存在

“在世之在”的現代化世界一步步煎熬著凱魯亞克的內心,人的“此在”意義與“世界”開始不協調,種種精神矛盾也接踵而至。這致使凱魯亞克輾轉在“煩”“牽心”“操勞”等一系列“在世之在”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中,這也促使他加快了逃向大瑟爾的決定,決心逃離這一切。凱魯亞克在《大瑟爾》的第一章就點明了成名后的這段時間他的生活和精神飽受驚擾。他在書中寫道:“大家都嚷著那個酷極了‘垮掉之王’回到城里來請大家喝酒啦然后大家又亂哄哄地跑到所有有名的酒吧去喝酒?!背扇旱男Х抡咧皇浅撩杂谀7旅餍前愕目宓糁醯男袨?,卻鮮有人嘗試深入地了解和探尋凱魯亞克的理想世界和精神追求?!翱宓舻囊淮钡倪\動高潮正值凱魯亞克等人年輕而充滿激情的年歲,他們憤怒地吶喊,執拗地叛逆到底,無視社會規則,漠視主流社會的評判甚至道德原則,用行動堅決反抗現實美國社會的條條框框。但這一切過后,“垮掉的一代”發現自身無法給出明確的未來藍圖,引導理想社會的創建?!翱宓舻囊淮薄耙源蛩樗屑榷ㄒ幏稙槭侄?,卻從未思索將一切打碎后如何建構的問題。[4]”這也是其追隨者只能停留在簡單模仿他們的生活方式,采取最外在的反抗手段的關鍵原因。沒有明確和容易把握的具體目標綱領就難以觸及垮掉派分子對社會和整個世界的核心精神觀念??宓襞煞肿拥娜缓诵娜宋铮ń芸恕P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對于社會藍圖的創想和具體的社會觀念也各有分歧,并沒有明確統一的理想價值?!翱宓舻囊淮钡纳鐣{圖也只是各自零散的“烏托邦之城”。

同時,逐漸規范化秩序化的現代生活使得凱魯亞克試圖融入社會的努力顯得十分被動,他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逐步艱難的境地,這也是“此在”與“世界”難以協調的另一個原因?!按畋丬嚒甭眯泻统霭l是凱魯亞克《在路上》時期主要的場景之一,垮掉派分子“通過這種隨意而放縱的方式來展示內心的真誠以及對抗社會既定規范的勇氣。[5]”但在往返于城市和大瑟爾的路上,他試圖再次搭便車,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后也只能乘坐火車并被迫接受它成為新的出行方式,而這也是垮掉派后期妥協與接納社會規范的明證。他在書中寫道:“根本就搭不到車了”,“那天下午有五千輛或者是三千輛汽車從我身邊開過,沒有一輛動過停下來的念頭?!眲P魯亞克將其解釋為,因為“美國的世風已變”?!笆里L已變”準確有力地吶喊出了新的時代下凱魯亞克格格不入的艱難和絕望。社會存在方式快速發展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垮掉的一代”的精神不再有賴以生存的空間和一絲被繼續傳遞的可能??宓襞傻某踔栽臼橇η蟠蚱剖`人和制約人的條條框框,主張不論是精神上還是社會規則上,都要回歸人的本真面貌,但垮掉派終究也沒有憑一己之力而力挽狂瀾,最終被淹沒在歷史和社會前進的浪潮之中。

事實上,大瑟爾也沒能給凱魯亞克帶來理想中的精神平和,兩進兩出大瑟爾表現了他精神上極度地掙扎和痛苦。后期朋友們的善意造訪,給凱魯亞克帶來新的精神焦慮和困擾,“此在”與“此-在”或者說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再度顯現,這種矛盾具體蘊含在垮掉派分子內部之間在觀念和信仰上的分歧。對“性”持開放態度是“垮掉的一代”鮮明的旗幟和風格?!鞍研耘c身體從受壓抑的狀態中釋放出來,是‘垮掉的一代’反抗傳統思想束縛、追求人性自由的一種表現。[6]”這一評價和描述對于《在路上》時期的“垮掉的一代”來說是客觀的而準確的,但對于《大瑟爾》時期的凱魯亞克而言,對于“性”的態度方面已經和其他垮掉派分子出現嚴重甚至本質上的分歧。凱魯亞克在《大瑟爾》中迷醉又清醒地記述了他所面對的一切畏懼、煩躁、死亡、操勞、良知等情緒和生命體驗。在自我精神的不斷思索中,凱魯亞克也從“垮掉的一代”群體的盲目中逐漸解放出來,慢慢從非本真狀態發展到本真狀態。海德格爾所指的非本真狀態和本真狀態構成了“此在”狀態的全部。非本真狀態具體指人呈現出一種盲目狀態,跟隨某種潮流和趨勢人云亦云,沉淪在世而不自知。這種非本真狀態使人給自己附上某一種具體的標簽,將自己融于外界和外物,從而喪失掉一定的主觀自我可能性。凱魯亞克在《在路上》時期的狀態就是一種非本真狀態,他常年浸潤在酒精等的麻醉之下,雖然酒精帶來的麻木感能抵消他的迷茫與痛苦,但也使得他原本敏感的感知神經和作家與生俱來的清醒和犀利變得鈍化,他反而因此煎熬輾轉于清醒與迷幻之中。于是,凱魯亞克決心逃出城市,逃離人們的追捧,逃離喧囂的鬧市,奔向大瑟爾,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和港灣,以為心靈求得最后一片蔭蔽。他試圖掙開煩擾,解掉“在世之在”所帶來的“此在”情緒的枷鎖,遵循自我,掙脫束縛定義自我的一切干擾,進入生命的本真狀態。

3“此在”與“本真”的融匯:希望出口的再探尋

“此在”的本真狀態下也包含著良知的呼聲、召喚意在喚起此在?!按嗽凇笔澜缡前盐沾嬖诘谋匾疤?,而死亡也是整體存在的必然構成部分。凱魯亞克以及其他垮掉派分子對待死亡的態度與海德格爾生存論中所提到的“向死而生”意義有相似之處?!昂5赂駹栒J為面對死亡,人類應當‘向死而生’地做出生存論籌劃?!比藗儗τ谒劳鲇兄钟J覦又畏懼的本能態度?!俺錾焙汀八劳觥笔峭ㄍ篮愕膬蓷l必然途徑。海德格爾談及自己死亡觀時指出,常人沉淪在日常之中回避死亡,死亡又本能地勾連起人類畏懼的情緒,而這種“畏”的本質就是恐懼死亡。凱魯亞克在《大瑟爾》中這樣寫道,“于是我立刻就醒了,徹底清醒了,又回到恐懼中,當一切都說過做過,那種恐懼就是對世界的恐懼?!痹趯ι饬x進行不斷探尋和拷問的過程中,禪宗為凱魯亞克提供了一條新的可行的救贖之路。行至中年,天主教出身的凱魯亞克找到了禪宗的參悟之道,也許上帝死了,但哲學和佛經為不知所措的人們開辟了新的生命意義?!跋蛩蓝钡乃劳鲇^和禪宗的“立文字,見性成佛”的超越思想給凱魯亞克和沒落中的“垮掉的一代”以新的生命指向?!洞笊獱枴返慕Y尾也給所有讀者和世界一個生命的答案,“在溫柔的春天的夜晚,我會站在院子里的星空下——美好良善將從萬物中顯露成長——并會閃耀金光直至永恒——無須再講了?!币簿褪钦f,最終我們都會被拯救。

4 結語

對城市喧囂感到疲憊至極的凱魯亞克在逃去大瑟爾的過程中,試圖探索新的生命本真。這種本真狀態的找尋就是海德格爾生存論中“此在”的深刻內涵。事實上,任何地方都不會成為真正能給凱魯亞克帶來寧靜的心靈棲息之地,清幽隔絕的大瑟爾也不能。此時的大瑟爾對深感焦灼的凱魯亞克來說也只是片刻停留的“心靈烏托邦”?!霸谑乐凇睅硪幌盗胁豢杀苊獾纳摀?,但人“此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死亡和永恒持“向死而生”的積極生命觀和死亡觀也有助其找尋生命的本真狀態。在《大瑟爾》的結尾,凱魯亞克向我們描述了生命意義新的永恒?!皫е鴮θf物永恒的祝福,如同什么都不曾發生一樣,世界一切如初;杜洛茲會在鮮花盛開的日子里告別,坐上返家見媽媽的列車,穿過美利堅的秋日;海邊的卡羅琳魅力依舊,小男孩會長大成為了不起的人物;院子一角埋葬的‘小淘氣’的泥土地會成為一塊嶄新而芬芳的圣地,讓我的家變得更溫馨?!眲P魯亞克最終在生命的希冀和禪宗的智慧里找到生命本真狀態的回歸,這種意義不同于以往酒精等帶給感官的片刻歡愉,而是給日落中的生命以新的領悟和生命真諦,也給后世留下新的希望和生命鼓舞。

引用

[1] Jack Kerouac.Big Sur[M].New York:Penguin Group, 1992(4),194-199.

[2] Jack Kerouac.On the Road[M].London:New York:Penguin, 2000:4.

[3] Michael J.Dittman, Masterpieces of Beat Literature[M].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7:25.

[4] 陳杰.爵士樂精神與“垮掉的一代”的本真追求——凱魯亞克小說《在路上》中的爵士樂主題初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30(11):197-200.

[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

[6] 劉春芳.革命的第二天——《大瑟爾》中精神反叛的悖論[J].外國文學評論,2011(4):87-98.

作者簡介:鄭清荷(2000—),女,朝鮮族,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就讀于延邊大學。

猜你喜歡
凱魯亞克存在主義海德格爾
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闡釋進路
實踐哲學視域下海德格爾的“存在”
把沙發往前挪一挪
把沙發往前挪一挪
把沙發往前挪一挪
死亡是一種事件嗎?——海德格爾與馬里翁的死亡觀比較
《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
從海德格爾的“形式指引”看《詩》《書》中的“帝”與“天”
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
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