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人類面臨嚴峻挑戰

2023-12-12 13:31楊繼國
民主與科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利比亞氣候變化氣候

楊繼國

2023年9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和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共同宣布:地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3個月(6—8月),全球海面溫度連續第三個月處于前所未有的高位,南極海冰范圍在同期保持在歷史最低水平。其中8月每天的溫度都超過了之前的紀錄,整體氣溫比1850—1900年工業化前的平均水平高1.5°C左右,這也是科學家長期以來警告的一個關鍵臨界點。

一、颶風“丹尼爾”帶給利比亞的致命洪災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極端天氣災害頻發。2023年9月10日,地中海颶風“丹尼爾”在利比亞班加西東部沿海登陸,班加西以東地區從中到大雨轉為暴雨到大暴雨,利比亞東北部山區普降特大暴雨。在這個常年干旱的國家,颶風帶來了一系列災難式連鎖反應。受降雨影響,平時無水的德爾納河出現徑流且水位猛漲,11日2時前后德爾納河上游的兩座水庫被灌滿,導致阿布·曼蘇爾大壩、比拉德大壩崩潰垮塌,相當于兩個西湖的巨量洪水裹挾著沙土、石塊、樹枝,越過德爾納市南側的峽谷,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德爾納市區,許多人在睡夢中被洪水沖走。據世界衛生組織17日公布數據顯示,利比亞洪災導致的死亡人數為3958人,另有超過9000人失蹤。這是利比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氣象災害,也是非洲最大的氣象災害之一。利比亞大部分區域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少雨。有氣象記錄以來,利比亞從未記錄過24小時100毫米以上的降水。然而,今年夏天歐洲遭遇了創紀錄的高溫天氣,地中海海水的溫度很高,希臘上空的風暴在南下穿越地中海的過程中,吸收了大量溫暖的水汽,導致形成的地中海颶風“丹尼爾”異常兇猛。

二、氣候變化到底是什么

氣候變化是當今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那么氣候變化到底是什么,和全球變暖又是怎樣的關系呢?

我們先從天氣和氣候說起。天氣是指某一個地區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例如下雨、刮風、下雪、大霧等。而氣候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光照、氣溫和降水等,反映了這個地區冷暖干濕等基本特征。而氣候變化則是指氣候平均狀態隨時間的變化,通常用不同時期的溫度和降水等氣候要素統計量的差異來反映,離差值越大表明氣候變化的幅度越大,氣候狀態越不穩定。氣候變化主要表現在全球氣候變暖、酸雨、臭氧層破壞等方面,其中氣候變暖是目前最受關注的問題。

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以及森林砍伐焚燒,導致大量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等)的排放而形成的“溫室效應”,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而亂砍濫伐、土地過度開墾和城市化等人類活動減少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同時,也導致土地的脆弱性增加,加之全球變暖引發極端天氣災害頻發,使得地球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負面影響。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包括冰川消融,高溫、干旱、暴雨等極端事件增多,糧食減產,海平面上升,甚至會導致一些物種的滅絕等。

據統計,30年來(1990—2019年),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災害、67.6%的因災死亡、83.7%的經濟損失和92.4%的保險損失是由氣象及其次生和衍生災害引起的。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氣象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更大,造成的影響更重。根據世界氣象組織追蹤多年來氣候系統的變化顯示,當前溫室氣體濃度、溫度、海洋熱量、海洋酸化、冰川融化、海冰損失和海平面上升等關鍵的氣候變化指標都處于觀測到的創紀錄高點?!?022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15—2022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8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達到創紀錄的水平,并且這一趨勢還將持續。

三、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可能遠超想象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六次評估綜合報告《氣候變化2023》指出,全球氣溫上升加大了氣候系統達到臨界點的風險。全球溫升加劇將會帶來更嚴重的熱浪、更強烈的降雨和其他極端天氣,會加劇人群健康和生態系統面臨的風險,因氣候導致的糧食和水安全問題將進一步加劇。當這些風險與饑餓、流行病、地緣沖突事件等其他不利因素合并發生時,會造成更加難以控制的復合型事件。

該報告基于氣候系統多個圈層變量的綜合評估明確指出:人類活動——主要是通過排放溫室氣體——明確導致了全球變暖。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比1850—1900年升高了1.1℃;1901—2018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2米;自1961年以來非洲的農作物生產縮減了1/3;自2008年以來,極端洪水和風暴每年迫使超過 2000 萬人背井離鄉;2010—2020年間,在高度脆弱的地區,洪水、干旱和風暴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低脆弱地區高出15倍,而全球幾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極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

導致此次利比亞創紀錄洪災的直接原因是風暴帶來的超強降雨,背后隱藏的原因依然是氣候變化。在利比亞洪水前,地中海地區就已經極端天氣頻發。7—8月地中海海溫超過了30℃,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9月歐洲西風帶劇烈振蕩,激發出異常的地中海颶風“丹尼爾”,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夏季登陸利比亞的唯一地中海颶風。在夏季常年極為干燥的背景下,24小時414毫米降雨量遠超出當地人經驗。當超過上游兩個水庫總庫容5倍的降水,碰上因戰亂和經濟原因而欠缺維護的大壩,垮塌在所難免。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導致2023年夏季極端高溫事件,美國、加拿大、希臘等國家的森林大火,多國暴雨和龍卷風等災害頻發重發。

四、未來氣候變化風險更趨復雜嚴峻

2023年5月17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報告指出,在溫室氣體和厄爾尼諾現象的共同推動下,約有98%的概率,在未來五年中的至少一個年份,全球年平均氣溫可能會飆升至創紀錄的水平。

“全球變暖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時代到來?!?月27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7月全球氣溫創下新高發表聲明,用“沸騰時代”這個新名詞對全球氣候變暖發出了新的警告。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雜志《地球的未來》最新研究發現,即使在2040年二氧化碳排放到峰值的溫和情景下,到2050年,全球平均每9~15年就將經歷百年一遇的洪水,到21世紀末,大多數沿海地區極有可能每年都會經歷百年一遇的洪水。歷史趨勢將不再為未來的洪水提供準確的預測,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平均每百年氣象數據將超過現有閾值,直到這些氣象事件不再被視為百年事件。

照此趨勢,全球變暖將導致氣候系統極不穩定,會引發更頻繁和更劇烈的極端天氣事件,給人類和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的破壞和人道主義危機。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的生態系統、人類居住區和經濟基礎設施構成了嚴重威脅,如果引發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異?;虮罎?,將影響全球的氣候格局、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氣候變化加劇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許多物種失去適宜的棲息地,生態系統的平衡被打破,從而導致物種滅絕和生態系統崩潰。

五、應對氣候變化要重點聚焦兩個方面問題

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發,對人類健康、生態系統、社會、經濟、農業、能源和水資源產生重大影響,這是關乎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課題,必須加緊采取氣候適應和減緩行動,保護人類減少或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

筆者認為,應對氣候變化要重點聚焦兩個方面:一是防災減災,二是可持續發展。

(一)早預警、早行動,是防災減災的關鍵環節

在極端天氣事件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預警系統是一項經過驗證的、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氣候適應措施,可以挽救生命并提供至少10倍回報。1970—2019年期間,由于全球變暖導致自然災害數量增加了5倍,經濟損失增加了7倍。然而,由于早期預警的改進和減少災害風險戰略的強化,自1970年以來死亡人數逐十年下降:從20世紀70年代的5萬多人降至21世紀10年代的2萬人。因此,聯合國發起《全民預警行動計劃》倡議,以確保在2023—2027年,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受到預警系統的保護,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傳播和應急響應是支撐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四大支柱”。

我國在2015年就成立了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建成“一縱四橫、一通四達”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和業務體系,即前端橫向連通各政府部門,縱向連通國家、省、市、縣,后端建立直通各級應急責任人的信息專用通道和面向公眾的預警傳播矩陣,預警信息覆蓋率和及時性得到大幅提升,在防災減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世界氣象組織盛贊“中國為世界各國預警工作樹立了標桿”。2018年應急管理部的成立,對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的防災減災救災具有重要意義,這種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在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減緩和適應,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9月16日,世界氣象組織與國際社會一起,在國際臭氧層保護日慶?!睹商乩麪栕h定書》在修復臭氧層和減少氣候變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各國在逐步淘汰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方面取得非凡進展??茖W評估小組證實,目前臭氧層恢復已步入正軌,預計到 2066 年左右,南極上空的臭氧水平將恢復到 1980 年的水平。

由此可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雖然困難重重,但并非沒有希望。由于溫室氣體排放超過地球承受范圍,原本的平衡被打破,人類將面臨更艱難的生存境地,不采取行動的風險是巨大的,未來的道路需要進行前所未有的變革。

減緩是指通過經濟、技術、生物等各種政策、措施和手段,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增加溫室氣體匯,這需要全人類共同采取行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適應是自然或人類系統在實際或預期的氣候變化刺激下做出的一種調整反應,這種調整能夠使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得到減緩,或能夠充分利用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

有效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全球合作和落實行動。當前全球氣候治理已經從規則制定轉向落實行動,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革命和技術變革正在發生。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派,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重大國家戰略,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建立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和“1+N”政策體系,取得了積極進展和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注入中國力量。

后記:2023年10月5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在經歷了創紀錄的夏季(6—8月)之后,地球剛剛又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9月(16.38℃),并且以創紀錄的幅度增長,與工業化前的1850—1900年期間相比高出約1.75℃。

(作者為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副首席,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氣象科學傳播專家)

責任編輯:李嘉瑞

猜你喜歡
利比亞氣候變化氣候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發布
利比亞首都爭奪戰牽動世界
氣候變化與環保法官
氣候變化:法官的作用
瞧,氣候大不同
氣候變暖會怎樣?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打通“網關”
氣候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