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地學科普教育效果評價

2023-12-12 10:44張慧李艷花劉江龍
湖南生態科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大圍山科普活動科普

張慧, 李艷花, 劉江龍

(1.湖南省林業事務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4;2.湖南肆玖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3.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旅游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地質公園作為自然保護地重要類型之一,具有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展地學知識的科普教育[1]。近年來,地學科普旅游開展得有聲有色[2]。文冬妮[3]、唐果林[4]探討了桂林喀斯特世界遺產的地學科普旅游的發展模式,并構建了地學科普旅游的產品類型。王莉等[5]探討性開發了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科普旅游的差異性產品、創建立體營銷模式。吳宇輝等[6]采用SWOT-AHP模型對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科普旅游開發的內部優劣勢、外部機遇和威脅進行分析,探究化石類國家地質公園科普旅游開發的不足以及今后開發的側重點。溫雅煖[7]通過應用VR、體驗AR以及全息影像等新型技術,增設景區地質公園體驗館,建設景區地質遺跡博物館,規劃科普旅游線路等,構建了漳州濱?;鹕絿业刭|公園科普旅游開發模式。高艷[8]從資源、市場、產品三個方面對北京市5處國家地質公園進行了全面分析。徐若蘭[9]、李黎[10]、劉鑫洋[11]、張麗華[12]、何小芊等[13]在游客感知的基礎上分析了地質公園科普旅游產品的類型、技術、線路、地質博物館等。沈博偉和陳斌[14]對四川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科普旅游線路SWOT進行了研究。張曉瑞[15]基于模糊數學和Dijkstra算法對神農架地質科普旅游線路進行了設計。還有學者從不同視角對地學科普旅游的解說系統構建[16-17],或者從環境解說視角進行研究[18-19]。這些研究關注的重點是地學科普旅游產品的開發。此外,有研究對地質遺跡或地質公園科普旅游進行了資源評估或綜合評價。陳煒[20]、何哲峰[21]采用不同方法對科普旅游資源進行了評估。羅偉等[22]、劉曉靜和梁雷科[23]、沈宏潔和趙臨龍[24]從不同角度對地質公園科普旅游進行了綜合評價。但目前缺少對地質公園的地學科普教育效果評價的相關研究。

湖南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以第四紀冰川遺跡和花崗巖地貌為典型特色。對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科普教育效果進行評價研究,可以對大圍山的地學科普教育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豐富地學科普教育的產品,促進大圍山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保護和生態旅游的新發展。同時對其他地質公園有示范作用,有利于地學科普教育在全國范圍內的建設與推廣。

1 研究區概況

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湖南省瀏陽市東北部,九嶺山脈南段北側,連云山東南側,瀏陽河上游,頂峰海拔1 607.9 m。大圍山是湖南省唯一的以第四紀冰川遺跡為主要特征的國家級地質公園,也是在中國東部繼江西廬山后建立的又一個第四紀冰川遺跡國家地質公園[25]。大圍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跡種類豐富,類型多樣,以第四紀冰川遺跡的角峰、魚脊峰、冰斗、冰窖、冰坎、冰桌、U形谷、葫蘆谷、懸谷、冰臼、羊背石等景觀為主體,伴有花崗巖石蛋地貌地質遺跡等[26]。且景觀分布集中、規模較大,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又具有較高的觀賞旅游價值。

大圍山地質公園在地學科普教育建設項目上,主要是建設以大圍山地質遺跡為主的游步道以及科普線路,現已經建成四條科考線路和三條科普教育線路。同時針對園區內的地質遺跡展開針對性的活動,以達到地學知識普及的效果。這些線路設計都是圍繞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充分展示了大圍山的地學科普工作成效。

2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 評價指標因子的確定

地學科普教育效果評價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參照前人類似的評價指標體系[27-28],結合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學科普教育現狀,評價因子的選取首先遵循了系統性、代表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原則,確定了地質博物館、地學研學路線、科普標識牌、科普商品、科普活動、科普對象6個一級評價指標因子以及20個二級評價指標因子。

圖1 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科普教育效果評價指標模型Figure 1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effect of geo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in Daweishan National Geopark

2.2 評價指標因子權重的確定

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判別矩陣,采訪了五位專家學者,對各層因子進行層層比較,確定各因子間的重要性之后,再對其一致性進行檢驗,若檢驗結果CR≤0.1,則表示判別矩陣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就要進行不斷的修正,直到檢驗的結果符合CR≤0.1的要求,從而得到了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綜合評價指標因子權重(表1)。

2.3 評價指標體系解構

地質公園地學科普教育效果評價指標模型共分為6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其中20個二級指標是對一級指標的具體闡述與說明。

表1 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科普教育效果評價指標因子權重及指標解釋Table 1 Factor weight and index interpretation of evaluation of geo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in Daweishan National Geopark

2.4 評價指標因子的無量綱化評分

在對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學科普教育效果評價時,由于各大評價指標均有自己的量綱,不具備可比性,因此需要對其中的評價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表2)。

表2 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地學科普評價指標的無量綱化Table 2 The dimensionless evaluation index of geology popularization in Daweishan National Geopark

3 評價過程與結果分析

根據大圍山地學科普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公園特色,設計了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地學科普教育效果的調查問卷,先期在網絡上對曾經到過大圍山地質公園的游客展開問卷調查。2021年國慶假期,在大圍山地質公園內進行實地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06份,回收有效問卷206份,運用SPSS軟件統計分析,大圍山地質公園地學科普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整體量化得分75.760 9分(滿分為100分),分數中等偏上,說明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學科普教育工作與建設在整體上達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完成了大部分有關地質公園規劃的地學科普系統建設(表3)。

表3 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地學科普教育效果評分表Table 3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geo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in Daweishan National Geopark

總分100分,各個項目分數滿分100,根據表1權重關系計算總分。綜合量化評分,對地質博物館、地學研學路線、科普標識牌、科普商品、科普活動和科普對象六大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分析。

“地質博物館”指標權重計算得分26.065 1分。第一,大圍山地質博物館距離西大門檢票處約370 m,距離西大門游客中心約7 km,并未處在大圍山主道路上,而是與栗木橋健身步道起點一起位于岔路道中,相對來說,地理區位較差。第二,面積不大,約665 m2且只有一層,有一個專門的科普演示廳,博物館內排版內容也比較豐富,科學性比較強,但是沒有固定的科普演示時間,博物館內講解員一般由市場部的人員擔任,旺季時候才有講解與管理。很少有人會單獨前往地質博物館參觀游覽,博物館的整體得分較差。

“地學研學路線”指標權重計算得分21.308 9分。景區內游步道包括栗木橋景區森林康養步道、船底窩景區登山步道、花海觀光步道三條主要游步道,四條科考線路推薦以及三條科普旅行線路推薦,地學科普線路種類比較豐富。地學科普線路基本覆蓋園區內地質遺跡,說明大圍山地學科普線路設計合理,總體得分較高。

“科普標識牌”指標權重計算得分7.366 3分。據現場調查,大圍山科普標識牌數量達100塊以上,內容豐富有趣,采用多種形式來講解科普知識,通俗易懂,處在需要介紹的地質遺跡邊,起到良好的科普效果。同時,科普牌的形式多樣,造型變化多姿,包括正方形的、長方形的、旗幟形的、葉子形的等,材質采用木料、石材、合金材料、混凝土等。建設工作做得很完備,能達到一個比較完美的科普效果,得分較高。

“科普商品”指標權重計算得分6.010 5分??破丈唐飞婕肮珗@內可以攜帶或者分享的能達到地學科普效果的書籍、視頻等,游客中心的調查表明,大圍山的相關書籍、視頻比較少,內容較籠統,個性化不強。比如瀏陽市的相關商品較多,而針對大圍山景區的比較少。大圍山的導游圖宣傳手冊相對書籍與視頻而言,要多一點,景區周邊的出租車、飯店都會有不同的導覽圖用來向游客介紹大圍山,但科普商品的整體得分較低。

“科普活動”指標權重計算得分8.739 8分。大圍山內活動有杜鵑花節、自行車賽、登山賽、林木競技賽、愛鳥活動等,每年開展關于地學科普教育的活動比較少,參與人數更少,主要通過其他活動帶動大圍山的地學科普宣傳,如何加大大圍山地學科普教育活動的宣傳力度,是目前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大圍山的科普活動指標得分中等。

“科普對象”指標權重計算得分6.270 3分??破諏ο笾笜吮疽馐菫榱私獯髧降貙W科普對于不同人群的影響,是否設置了游客特色活動或比賽項目,實際檢驗大圍山對于游客產生的一些科普效果,通過調研發現,幾乎沒有相關科普活動。而對社區居民、職工、管理層了解其培訓情況,看景區內部人員是否身體力行去了解大圍山的地學科普知識,從而帶動身邊人去學習相關知識,但是調研發現,主要的培訓對象是景區內職工,尤其是市場部人員,而針對其他人員的相關培訓比較少,因此,科普對象得分較低。

通過實際情況對景區的六大評價指標進行評價發現,地學研學路線、科普標識牌兩個指標得分較高;科普活動指標得分中等;地質博物館、科普商品、科普對象三個指標得分較低。

4 結 論

對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學科普教育效果進行了評估,通過系統的分析,選取了地質博物館、地學研學路線、科普標識牌、科普商品、科普活動、科普對象6個一級評價指標,以及20個二級評價指標,構建了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地學科普教育效果評價指標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判別矩陣,根據專家打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再對各項評價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并通過實際情況進行賦分,得出各項指標的地學科普教育效果評分情況。

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地學科普教育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整體量化得分75.760 9分,分數中等偏上,其地學科普工作與建設在整體上達到了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地學研學路線和科普標識牌兩個指標得分較高;科普活動指標得分中等;地質博物館、科普商品和科普對象三個指標得分較低。

猜你喜歡
大圍山科普活動科普
湖南:瀏陽市大圍山鎮水果年產值超億元
科普活動結碩果 廣泛好評樹品牌——2023年湘科普“四進”活動精彩不斷
南京師范大學“科學大篷車”公益科普活動
科普達人養成記
大圍山之戀(外一首)
風景秀麗的大圍山
科普活動展少年風采
全國各地開展無線電科普活動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