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城市優化人才服務的路徑探析

2023-12-13 07:58李海賓
人才資源開發 2023年21期
關鍵詞:服務平臺人才服務

□李海賓

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是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爭先進位的“競爭焦點”。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技創新直接影響現實生產力變革,圍繞人才主導的科技創新已成為國內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科技創新競爭實際上是背后人才的競爭。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人才是關鍵變量。栽好梧桐樹,自有鳳來棲,城市要想吸引人才關鍵是要打造具有一定競爭優勢、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人才生態。

一、人才競爭形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2 年年末,全國人口141175 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 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60‰。我國自1961 年后首次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甚至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國內一線城市集體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分別同比減少4.3 萬人、13.54 萬人、7.65 萬人、1.98 萬人。我國有超14 億人口,人口基數雖然龐大,但在平均壽命提升和出生率持續下降的大背景下,老齡化形勢愈發嚴峻。2022 年,全國65 歲以上人口首次超過2.09億人,占比達14.9%,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深刻指出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必須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人才作為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隨著國內人口增長轉折點的出現,我國人口發展新常態背景下,人口紅利正在向人才紅利轉變。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绷暯娇倳浽谥醒肴瞬殴ぷ鲿h上指出,要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各城市政府部門更加深刻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希望搶抓人才紅利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國內人才區域競爭形勢愈發激烈。例如,上海、杭州均降低人才落戶門檻,提升人才競爭力;廣州加大人才引進補貼力度,提升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成都圍繞集聚科技領軍人才,大力實施“蓉漂計劃”“蓉城英才計劃”“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提高高端人才競爭優勢。

人才選擇一個城市工作、生活,不僅看重人才補貼等扶持政策,更看重人才發展環境等城市綜合競爭力。各城市要以優化人才服務為總抓手總牽引,打造高質量人才服務,建立人才發展生態的比較優勢,吸引人才近悅遠來、紛至沓來,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支撐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城市人才服務經驗做法

近年來,各地城市結合城市區位特點、產業特點、發展目標等,有針對性地瞄準目標人才群體制定人才政策、優化人才服務,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人才服務好經驗、好做法。

(一)鄭州人才驛站

鄭州市聚焦解決青年人才來鄭“第一步”問題,圍繞青年人才安居需求,規劃籌建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人才驛站,為外地來鄭創新創業、求職就業的青年人才提供累計7 天的免費住宿,其服務對象為鄭州市以外高校來鄭創新創業的本科(預備技師、技師)及以上學歷人員(畢業前1 年至畢業后2 年期間),且在鄭州市主城區無固定住所。為人才提供“鄭好辦”APP“青年人才驛站申請一件事”專區快捷辦理。截至2023 年5 月,鄭州市16 個開發區、縣(市、區)轄區內均已運營青年人才驛站,可提供床位3455 個。

(二)杭州“人才碼”“杭幫彩”

2020 年,杭州市在全國首創“人才碼”,集成政務、生活、雙創等8 大類142 項服務,統籌30 家市直單位、76 家企事業單位、163 個眾創平臺和49 家金融機構,覆蓋人才引進落戶、就業創業、補貼申領等全過程。人才可通過“掃碼”或“亮碼”享受服務,實現“一碼走遍杭州”“一碼暢享服務”。2022年,杭州人才服務實現從“人才碼”到“杭幫彩”服務品牌的迭代升級,打造線上線下服務閉環機制,努力實現“人才有求必應,杭州幫你出彩”?!昂紟筒省比瞬欧諜C制是以人才碼應用為核心,推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碼六服務”人才服務工作體系,包括熱線服務、云上服務、智能服務、窗口服務、結對服務和技術服務,在全市域3427 個黨群服務中心、205 個行政服務中心、人才市場等場所均設置了人才服務窗口,社區覆蓋率達100%,真正做到“把優質服務送到人才家門口”。

(三)上海浦東國際人才港、國際人才驛站

2019年,上海建設首個人才公共服務綜合體“浦東國際人才港”,集成外專、人社、出入境等部門的多項人才窗口業務,搭建公共服務、市場服務、創新創業服務和在線服務等功能平臺,吸引了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活動交流空間和配套服務。2022 年啟用浦東國際人才驛站,為有意愿來浦東就業創業的高層次人才提供“一出飛機場,就到人才港”的區域人才服務環境。浦東國際人才驛站是浦東構筑科技人才隊伍蓄水池、塑造浦東國際人才港服務子品牌的一項重要舉措。驛站首期在張江科學城試點建設,通過為創業團隊提供創業、住宿等免費物理空間,疊加政策咨詢、職業對接、社群活動、體驗之旅等融合性服務,打造重點產業國際人才“回國創業首站”“職業發展首站”,成為浦東吸引全球高層次創業團隊和科技創新人才的窗口。

(四)南寧“智慧人才”服務平臺

2019年,廣西南寧通過整合全市人才工作職能、政策和資源,將分布在市、縣(市、區、開發區)的組織、人社、科技、工信、教育等39 個部門72個人才服務事項全面梳理、統一規劃、流程再造,統一開發建設集政策匹配、待遇兌現、生活保障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智慧人才”服務平臺。所有職能部門均通過平臺辦理職能范圍內的人才服務事項,改變各部門分散服務的格局,實現服務標準統一、經辦流程統一、反饋結果統一。開發建設南寧“有才測評站”,將28 項人才熱門政策、52 項重點待遇的兌現條件通過智能組合,設計出44 種測評規則、32 項測評結果,實現人才精準畫像和政策速配。人才只需勾選符合自身條件的選項,一鍵便能準確測出所處的層次類別和匹配的政策待遇。測評結果可直通事項辦理,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人才測評系統銜接“智慧人社”求職招聘服務平臺,實現求職申請與崗位數據快速匹配,搭建企業覓才、人才擇業的橋梁。

三、城市人才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各城市堅持黨管人才總原則,積極組建以市委組織部門或人才工作部門牽頭,人力資源、科技創新、工信、住建等多部門共同組成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逐步建立黨委統一領導下,各部門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和服務體系。各城市人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向好。但對照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人才競爭形勢,各個城市人才服務方面還存在城市地標性服務平臺缺失或影響力偏弱、人才服務事項集成程度不高、國際(境外)人才吸引力不夠等問題,尚未建成城市特色鮮明又具有國內國際比較優勢的人才服務體制機制,無法適應復雜嚴峻的人才競爭形勢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四、我國城市人才服務優化的對策與建議

在我國人口進入發展常態背景下,參考國內城市先進經驗做法,國內各城市要想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必須把人才戰略作為主導戰略、基礎戰略,始終做到堅持人才第一資源,強化人才資源統計分析,摸清家底、找到短板,并從服務平臺打造、服務優化改造、國際化方面下足力氣,采取切實舉措營造引才、聚才的強磁場,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一)建設更高能級的服務平臺,打造吸引人才“第一站”

以打造面向國內、國際展示城市人才生態的窗口為目標,在現有服務資源中,選擇體量較大、服務資源相對集中、位置優勢明顯的平臺進行改造升級,建設包含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和更多社會化服務資源的高能級綜合服務平臺。一方面,要強化政務服務統籌,加強部門聯動和入駐,將落戶、安居、補貼、項目申報、簽證、出入境便利、稅務等人才高頻辦理的服務事項整合到一個服務平臺。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入市場化的優秀專業機構,提供包括人力資源、投融資、科研平臺、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和稅務咨詢等服務。強化高精尖缺人才服務保障,分層次分類制定人才專屬服務清單,組織高精尖缺人才專業服務團隊,提供“一對一”服務。同時,注重服務觸角延伸,在城市科技創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科技創新資源、高精尖缺人才集聚的區域設置服務站點,推動實現重點區域“樓上辦公、樓下辦事”的服務生態。各城市要統籌服務平臺資源,以城市市級服務平臺為樞紐,充分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協同打造市區聯動、部門協同和站點協作“一個平臺、多點支撐”的一體化、一站式人才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強化宣傳和引導,突出示范作用和磁吸作用,不斷提高服務平臺的內涵和影響力,打造城市核心地標、面向全球引才的門戶標桿,成為國內、國際高端人才選擇本市創業、就業和生活的標志性平臺和第一選擇。

(二)推出更多場景式便利服務,打造線上服務“一網通”

以國家政務服務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為契機,按照“線下一個窗口、線上一個入口”為原則,加強改革創新力度,各城市要全面梳理人才服務相關事項,統一規劃、流程再造,利用好人才一體化服務平臺等服務資源建設全市人才線上綜合服務平臺。以統一線上服務平臺為基礎,深度挖掘和開發利用全市人才數據資源,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分析,精準構建人才地圖,動態分析“四鏈”融合發展情況和人才流動趨勢,為人才政策制定和提升人才服務精準性提供數據支撐。注重人才產品開發,突出政策咨詢和高精尖缺人才服務指導作用。如開發人才測評產品,可供人才進行自我評估、精準畫像和上報需求,實現人才政策主動推送和高精尖缺人才個性化服務體系構建,變“人才找政策”為“政策找人才”和“政策主動兌現”;開發創新創業賦能產品,可供創業人才一鍵查詢全市產業分布情況、政策支持配套情況,為創業人才推薦上下游產業鏈齊全、產業政策配套完備的創業地,完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三)構建更加開放的人才生態,打造國際人才“向往地”

充分結合各城市發展特色、發展規劃、發展機遇,進一步深化國際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出更多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引進、薪酬、科研等高精尖缺人才管理舉措,著力構建環境友好型、服務便利型的國際人才制度體系。在外籍人才便利工作方面,結合城市實際,進一步改革工作許可和居留制度,賦予行業主管部門外籍高端緊缺人才確認權,對關鍵緊缺人才允許先入境再求職就業,并為其制定專屬服務清單,在就業、創業和生活方面做好配套服務。在職業資格方面,探索國際職業資格清單制度,更加放開國際人才從業限制,進一步便利境外專業人才工作執業、職稱晉級。在國際人才文化認同和本地生活融入方面,在已有國際人才街區的基礎上,對標國際一流城區,繼續打造更加開放的國際人才文化宜居、交往典范、科創產業和生態科教等各具特色的人才街區,促進街區建設與國際人才發展美好愿景相結合,利用好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增加更多國際化元素和服務資源,幫助國際人才盡快融入本土生活,不斷增強城市的國際傳播力和輻射力。

五、結語

在新的偉大征程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城市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會議精神,堅持人才第一資源,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人才服務體系,爭優創先,打造世界一流人才生態,進一步擴大環境引才比較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我國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力量。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工作經驗具有鮮明的城市特色,各城市在參考好的經驗做法時,也要考慮到城市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差異,各城市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制定更具有自己城市特色、符合城市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水平匹配的人才政策,避免城市間因惡性搶奪性競爭擾亂人才市場,造成區域人才失衡。

猜你喜歡
服務平臺人才服務
密碼服務平臺
打造一體化汽車服務平臺
人才云
論基于云的電子政務服務平臺構建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基于云計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留住人才要走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