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陽市古樹名木資源現狀調查分析及保護對策

2023-12-13 22:50王敏慧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9期
關鍵詞:古樹名木資源保護

摘 要 為了保護古樹名木資源,加快落實古樹名木的管理責任,以遼寧省遼陽市為例,從樹種、保護等級、權屬、生長場所、生長狀況、保護措施等方面,對當地古樹名木資源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調查統計數據顯示,遼陽市現有古樹名木568株,包括古樹565株、名木3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169株、群狀古樹399株;古樹名木樹種分為13科21屬26種,其中裸子植物2科5屬8種、被子植物11科16屬18種。針對古樹名木生長中存在的生長環境普遍惡化、人為破壞現象嚴重、缺乏必要的保護制度等不利因素,提出了相關的保護工作建議。

關鍵詞 古樹名木;資源保護;遼寧省遼陽市

中圖分類號:S788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7.065

古樹名木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和寶貴的歷史人文財富,保存了彌足珍貴的物種資源,記錄了大自然的變遷,傳承了人類發展的歷史文化,孕育了自然絕美的生態奇觀,承載了人們的鄉愁情思。遼寧省遼陽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森林城市,擁有大量的古樹名木資源,而這些古樹名木資源作為特殊的歷史遺存物,以其本身特有的古老生命形態,顯示出巨大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對于弘揚遼陽市森林文化、保護物種多樣性、激發鄉土文化活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遼陽市自然資源概況

遼陽市古稱襄平,是一座有著2 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遼陽市位于遼寧省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地帶,下轄1個縣、5個區,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4 736 km2;地處遼東地區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拔1 181 m,從中山、低山、高低丘陵、臺地到平原,地貌類型齊全,分區規整;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9 ℃,降水量600~900 mm;森林植被類型屬溫帶、暖溫帶針闊混交林,長白植物區系和華北植物區系在此交匯,植被分布具有明顯的過渡性。

2? 調查范圍與方法

2.1? 調查范圍

本次普查范圍包括遼陽市7個縣(市、區)分布的散生或群狀古樹名木,包括鄉村和城區等空間的古樹名木。

2.2? 調查方法

本次古樹名木普查主要依據《遼寧省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操作細則》,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做法,設計了遼陽市古樹名木每木調查表。調查因子包括區域位置、樹種、樹齡、權屬、樹高、胸圍、地圍、胸徑、冠幅、立地條件、生長狀況、生長環境、保護措施及歷史文化意義等,并結合上期普查(2017—2018年)數據分析各指標的增減情況。調查采用全域篩查的方式,在全市范圍內逐鄉村、逐單位排查,逐株實地測量、定位,記錄生長狀況,走訪收集歷史資料。同時,利用無人機、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設備,采集地理信息和影像資料,建立調查因子和分布矢量數據庫。

3? 資源數據分類統計分析

3.1? 按樹種統計

本次普查統計數據顯示,遼陽市現有古樹名木568株,包括古樹565株、名木3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169株、群狀古樹399株。與上期普查數據相比,新增古樹名木94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75株、群狀古樹19株。上期普查入庫的古樹名木中有9株已死亡,未計入本次普查數據。

如表1所示,遼陽市古樹名木樹種分為13科21屬26種,其中裸子植物2科5屬8種、被子植物11科16屬18種。具體來看,油松的數量最多,共有324株,占比最大(57.04%),其次依次是栗119株(20.95%)、蒙古櫟33株(5.81%)、旱柳15株(2.64%)、榆樹15株(2.64%)、棗14株(2.46%)、秋子梨10株(1.76%)。松科和殼斗科樹種為古樹名木優勢樹種,仍能結果的古樹占比達25.2%。

3.2? 按保護等級統計

如表2所示,遼陽市現有的568株古樹名木中,屬于國家一級古樹的有22株,占比為3.87%;屬于國家二級古樹的53株,占比為9.33%;屬于國家三級古樹的490株,占比為86.27%;屬于名木的3株,占比為0.53%。

弓長嶺區古樹株數最多,共276株,占比為48.59%;其次是遼陽縣,有古樹229株,占比為40.31%;上述2個縣(區)的古樹占該市總量的88.90%。古樹名木資源在縣級行政區域分布最廣的樹種有油松、旱柳、榆樹、槐,一級古樹主要樹種為油松、槐、蒙古櫟,均為遼陽市的適生樹種。

3.3? 按樹木權屬統計

遼陽市古樹名木資源按權屬統計,可分為國有266株(46.83%)、集體所有293株(51.58%)、個人所有9株(1.58%)。

3.4? 按生長場所統計

根據古樹生長的周邊環境,遼陽市古樹名木資源按生長特點分為散生古樹名木和群狀古樹兩大類。如表3所示,遼陽市散生古樹名木共169株,占比為29.75%,其生長場所可歸納為7類,其中分布于山地林間的古樹名木數量最多,占比為31.36%。

遼陽市現有古樹群6處,包括古樹399株,占該市古樹名木總株數的70.25%,均位于山地林間。按行政區域統計,弓長嶺區古樹群最多,共3處,有古樹250株;其次是遼陽縣,有古樹群2處,古樹139株;剩下1處古樹群位于文圣區,有古樹10株。

3.5? 按生長狀況統計

遼陽市古樹生長狀況見表4,其中正常株450株,占比為79.22%;衰弱株98株,占比為17.25%;瀕危株20株,占比為3.52%。

3.6? 按采取的保護措施統計

遼陽市169株散生古樹名木中,有36株根據樹木生長環境、生長狀況、管護能力等因素,采取了地上保護措施,占比為21.30%。有的樹木同時采取多種措施,表5僅按對受保護古樹采取的主要措施進行統計。

4? 古樹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

通過實地調查遼陽古樹名木的生存現狀及查閱文獻,總結得出,在古樹名木的生長過程中,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會導致部分古樹名木的衰弱瀕危,甚至死亡。

4.1? 自然因素影響

古樹名木都是樹齡較大的過熟木,經過漫長的生長,古樹名木已處于衰老階段,自然會出現生理機能下降、生命力減弱、抗病蟲害能力下降及抗風雨侵蝕力弱等問題,再加上生長環境不良導致根系養分吸收能力差,樹木的生長能力和生理功能都在逐步減退[1-2]。

除自身原因外,古樹生長還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生長在坡地、山地的古樹名木大多面臨土壤剝蝕導致的營養空間不足問題,在遭受惡劣氣候、病蟲害威脅、野生動物破壞時,自我修復能力下降,從而導致長勢衰弱甚至死亡?,F存古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空洞、枯梢、露根、撕裂、創傷及病蟲害,長此以往,樹勢會逐漸衰弱,甚至死亡。

4.2? 人為因素影響

遼陽市散生的古樹名木中,有約2/3生長在人群密集或人為活動頻繁的區域,工程建設擠占生存空間、踩踏導致土壤板結、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封建迷信活動的破壞、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及鋪裝保護設施設置不當等,都嚴重影響了樹體的生長環境,損害了古樹根部對養分、水分的吸收能力,抑制了葉片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造成古樹生長衰退、枯萎、瀕死。

4.2.1? 樹干捆扎異物

在古樹樹干或主枝上包裹紅布代表了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但這樣的行為會給古樹的生長帶來危害。布纖維給病菌和害蟲提供了生長繁殖的場所,加大了古樹患病蟲害的風險。此外,捆扎會給古樹帶來壓力,造成古樹生長受限[3]。

4.2.2? 火燒

部分地區有在古樹周邊修小廟、設祭臺、擺香爐的現象,給古樹生長和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寺廟內的古樹也存在香火灼烤樹皮、人工造景截斷根系等現象,使古樹養分疏導受阻,造成樹皮脫落、枝條干枯等不可逆損傷。

4.2.3? 過度硬覆蓋

某些地區為方便居民出行或便于管理,在古樹周邊地面鋪裝硬覆蓋,擠占了古樹的汲水空間。有些地區甚至將古樹根部全部封死,導致古樹逐漸死亡。

4.2.4? 改變生境

為了方便人們的生產經營活動,在古樹周圍無節制堆放雜物、建造建筑甚至采取不科學的保護措施等問題普遍存在,古樹生存空間被侵占,生長環境明顯改變。例如,為突出景觀價值,將古樹周圍原來的天然植被完全清理鏟除,造成土壤腐殖質減少、溫濕度變化劇烈、樹根失去遮擋等問題,導致古樹樹勢衰退[4-5]。

5? 保護對策

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資源,遼陽市應做好以下工作。1)充分認識到保護古樹名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將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強化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2)按照《遼陽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遼陽市人民政府令139號),認真落實古樹名木屬地管理。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督查和林長制網格化管理范疇,切實履行管護責任和義務。3)加強對古樹名木生長狀況的監測,及時開展搶救復壯。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一樹一檔”古樹名木資源數據動態更新機制,定期檢查古樹名木生長狀況及周圍環境變化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4)保證資金投入,將古樹名木的管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鼓勵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認養、捐助、冠名等方式參與古樹名木的管護。5)嚴厲打擊盜砍盜伐和非法采挖、運輸、移植、損害等破壞古樹名木的違法行為。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的行為自覺。

參考文獻:

[1]? 葉少萍,吳渭湛,葉廣榮,等.廣州市花都區古樹名木資源與區系特征分析[J].山西林業科技,2016,45(3):9-13.

[2]? 劉碩.東北地區古樹名木衰弱原因及復壯、養護措施解析[J].現代園藝,2022,45(22):189-191.

[3]? 李光華.古樹名木樹齡鑒定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10):149-151.

[4]? 丁海權.揚州市古樹名木樹齡及其形態特征相關關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6):121-125.

[5]? 張艷.華北地區古樹主要形態特征變異分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3,31(1):37-41.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

收稿日期:2023-07-13

作者簡介:王敏慧(1974—),女,遼寧遼陽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生態保護修復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控。

E-mail:402498324@qq.com。

猜你喜歡
古樹名木資源保護
金頭閉殼龜生物學及資源保護研究現狀與展望
婺源縣古樹名木調查和保護對策建議
東臺市古樹名木調查報告
慶陽市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分析
基于北斗的數字秦嶺系統
江川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對策
興寧古樹名木的保護措狍及復壯技術
保護森林資源 實現以林富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