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肥料增效劑對青稞產量與土壤養分的影響

2023-12-14 02:59袁成立陳初紅田科興
西藏農業科技 2023年3期
關鍵詞:增效劑有機肥養分

袁成立,陳初紅,田科興

(1.西藏拉薩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西藏 拉薩 850000;2.西藏拉薩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西藏 拉薩 850000;3.西藏拉薩市林周縣農業技術推廣站,西藏 拉薩 851600)

施用商品有機肥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胡俊等[2]研究建議加快商品有機肥推廣是全國和西藏肥料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快商品有機肥推廣是提升西藏耕地質量的必要手段。有研究表明,肥料增效劑具有保持氮磷鉀防損失、調節轉化與釋放、促進吸收與運轉功能、釋放土壤中養分等作用。近年來,西藏農業生產致力于耕地質量提升,促進化肥減量增效,鼓勵引導農牧民群眾施用商品有機肥。但在實際生產中,商品有機肥發揮肥效作用緩慢,難以在當季實現穩產、保產效能,是制約商品有機肥全面推廣的重要瓶頸之一。通過新型增效劑配合商品有機肥施用試驗,測試新型增效劑在提高產量、影響土壤養分等方面的效果,可達到化肥減量、作物增產、農民增收目的。本研究著重討論在田間試驗中,在施用商品有機肥的基礎上配合施用新型肥料增效劑,根據作物增產增收結果與肥料效益指標對比,發掘提高商品有機肥當季肥效方法,為商品有機肥的全面推廣進一步攻破技術難點,探索西藏肥料施用減量增效新模式與廣大農牧民節本增收新途徑,進而助力鄉村振興。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地點和土壤

試驗地點在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強嘎鄉強嘎村,北緯29.932 14°,東經91.131 68°,海拔3 782 m。地塊交通便利,農田基礎設施基本配套,灌排水正常,供試土壤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試驗進行前多點采集0~20 cm 耕層土樣,根據GB/T33469-2016耕地質量等級確定分析方法測試有機質、pH 值,土壤N 根據LY/T1228-2015 進行測定、土壤P 的檢測根據NY/T1121.7-2014 進行測定、土壤K 根據LY/T1234-2015進行測定。

1.2 供試材料與規格用量

1.2.1 供試作物

春青稞,品種為“蘇拉青2 號”,播量為15 kg/667 m2。

1.2.2 供試肥料規格、用量及用量

供試商品有機肥西藏“華豐3658”,有機質≥45%,氮磷鉀≥5%,每袋40 kg(執行標準:NY525-2012)。用法及用量:根據2021 年拉薩市測土配方施肥推薦用量復混肥(氮磷鉀≥45%)28 kg/667 m2+追肥尿素(氮≥46%)5 kg/667 m2總養分等量折純計算,商品有機肥用量=(28×45%+5×46%)/5%×礦化率50%=596 kg。為便于實施推廣,本次試驗商品有機肥統一以600 kg/667 m2作底肥施入。

1.2.3 供試肥料增效劑規格、執行標準、功效及用量用法等

功能菌。產品規格:2 kg/袋;執行標準:GB/20287-2006;作用機理及主要功效:富含功能性益生菌,分解活化難溶性礦物質元素,優化作物營養條件,提高肥料利用率。用量:2 kg/667 m2;用法:播種時與有機肥料混合撒施;河南省鶴壁市人元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生產。

膠凍樣芽孢桿菌。產品規格:25 kg/袋;執行標準:GB/20287-2006;作用機理及主要功效:菌群在土壤中繁殖生長,產生有機酸,莢膜多糖等代謝產物,破壞硅鋁酸鹽晶格結構、難溶性磷化合物,具有解磷、解鉀作用,促進作物營養吸收和生長代謝,提高抗逆性。用量:2 kg/667 m2;用法:播種時與有機肥料混合撒施;河南省鶴壁市人元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生產。

土壤生命力。產品規格:2 kg/袋;用量:2 kg/667 m2;執行標準:GB/20287-2006;作用機理及主要功效:富含多種微生物菌群及生物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增強根系活力,促進作物對氮磷鉀吸收利用。用法:播種時與有機肥料混合撒施;河南省鶴壁市人元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處理與田間設計

本次試驗共設計4 個處理,每個處理面積667m2,分別是:處理①為對照(CK):商品有機肥600 kg/667 m2;處理②:商品有機肥600 kg/667 m2+土壤生命力2 kg/667 m2;處理③:商品有機肥600 kg/667 m2+膠凍樣芽孢桿菌2 kg/667 m2;處理④商品有機肥600 kg/667 m2+功能菌2 kg/667 m2;試驗田間布置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試驗田間布置設計

1.4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21 年4 月22 日播種,條播。除施肥不同外,其他各項田間管理保持一致。2021 年8月30 日收獲,收獲前,每個處理開展田間考種并取3 個1 m2樣品進行測產,在收獲后,對試驗地各處理土壤進行多點采樣(0~20 cm 耕層),檢測土樣有機質、pH 值、全N、堿解N、全P 有效P、全K、速效K 等常規指標;植株樣品洗凈、烘干、粉碎、過篩后用H2SO4-H2O2進行消煮,測定青稞植株氮、磷、鉀含量。全氮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全磷測定采用釩鉬黃比色法、全鉀測定采用火焰光度計法。

2 產量結果統計與分析

2021 年西藏拉薩市新型肥料增效劑試驗理論產量見表1。由表2、3 可知,各處理重復間差異不顯著,各肥料處理間差異顯著,應進行多重比較,得出試驗單因素方差分析表(表4)。采用最小顯著差異法(LSD 法)首先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出MSe=SSe/dfe=445.39,再計算t0.05=TINV(0.05,8)=2.306;t0.01=3.355,n=3,LSD0.05=t0.05×SQRT (2×MSe/3) =

表1 2021年拉薩市新型肥料增效劑試驗理論產量

表2 2021年拉薩市新型肥料增效劑試驗的產量

表3 2021年拉薩市新型肥料增效劑試驗方差分析

表4 2021年拉薩市新型肥料試驗單因素方差分析

經多重比較,處理③與處理①差異極顯著,與處理④和②差異顯著;處理②與處理①差異顯著,與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處理④與處理①②③差異不顯著。穗粒數:處理②最高,為45.60 粒;處理①③次之,為45.33 粒和43.20 粒;處理④為42.00 粒。秸稈667 m2產量處理③最高,為309.87 kg;其次為處理②和處理④,分別為270.63,258.37 kg;處理①最低,為196.55 kg。籽粒667 m2產量處理③最高,為215.69 kg;處理②④次之,分別為173.86 kg,170.49 kg;處理①最低,為131.01 kg;處理③比對照增產64.64%,排名第一;處理②次之,比對照增產32.71%;處理④第三,比對照增產30.13%。處理②③④在施用新型肥料增效劑后,均表現出增產效果(表5)。

表5 2021年拉薩市新型肥料試驗產量多重比較結果

3 試驗前后土壤養分指標對比

3.1 土壤pH值

由表6 可知,本次試驗各處理在統一施入商品有機肥600 kg后,土壤由弱堿性趨向于中偏堿性,土壤酸堿性得到改善,處理①(CK)與配施3種新型肥料增效劑的處理②③④相比,pH 值最低。在試驗中,3種肥料增效劑均表現出抑制土壤酸化效果。

表6 試驗前后土壤主要養分檢測結果

3.2 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

有機質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由表6 可知,有機質含量表現為處理①(CK)>處理③>處理④>處理②>試驗前,相較于試驗前,各處理在統一施入600 kg/667 m2商品有機肥后,試驗后各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均有所提升;相較于處理①,施用3種新型肥料增效劑使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發生了顯著變化。處理②③④土壤有機質含量均有所下降,處理②與對照相比降低了18.6%,處理③與對照相比降低12.8%,處理④降低了29.1%。與對照相比,處理②③④土壤中有機質消耗量明顯增大。

3.3 土壤氮、磷、鉀含量變化

3.3.1 土壤氮含量變化

由表6 可知,土壤全氮表現為處理④<處理②<處理③<試驗前<處理①。在施入商品有機肥600 kg/667 m2后,處理①對比試驗前土壤全氮含量有所提高;3 個增效劑處理的土壤均有全氮含量下降表現。堿解氮表現為處理④<處理②<處理③<處理①<試驗前,堿解氮作為可供作物快速吸收利用氮素,在本次試驗前后土壤測試中結果相差極大。試驗前含量為60.8 mg/kg,試驗后處理①含量為29 mg/kg、處理②為17.68 mg/kg、處理③為18.18 mg/kg、處理④為17.68 mg/kg;堿解氮對比下降顯著,分別為處理①減少52.3%、處理②減少71%、處理③減少70.2%、處理④減少71.9%;處理②③④施用3種不同新型肥料增效劑與對照相比土壤堿解氮含量下降趨勢明顯,對照處理①含量29.00 mg/kg,處理②③④分別降為17.60 mg/kg,18.10 mg/kg,17.50 mg/kg。與對照相比,處理②③④對土壤中氮素消耗量增加。

3.3.2 土壤磷含量變化

對比試驗前,各處理土壤全磷含量下降顯著,在配合施用新型肥料增效劑后,與對照相比,處理②③④土壤檢測全磷含量無明顯變化。速效磷含量表現為處理①>處理③>處理②>處理④>試驗前,較之試驗前,4個處理有效磷含量均有所提升;而在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后,處理②含量為12.00 mg/kg。處理③含量為15.70 mg/kg、處理④含量為10.30 mg/kg、對照含量為16.20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所下降,處理②③④對土壤中有效磷消耗量增加(表6)。

3.3.3 土壤鉀含量變化

由表6 可知,全鉀含量表現為CK<處理②<處理④<處理③<試驗前,分別為13.06g/kg,16.66 g/kg,17.12 g/kg,17.47 g/kg,24.90 g/kg。對 比 試 驗 前,4 個處理試驗后土壤全鉀含量下降明顯;對比CK,處理②③④均提升了土壤全鉀含量,土壤全鉀含量分別提高了27.5%,33.8%,25.9%。速效鉀含量表現為處理②=處理④<CK<處理③<試驗前,分別為111.00 mg/kg,111.00 mg/kg,126.00 mg/kg,128.00 mg/kg,143.60 mg/kg;4 個處理對比于試驗前,速效鉀含量均有所下降;對比處理CK,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處理②④速效鉀含量有所下降,處理③速效鉀含量略有提升。

4 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增效分析

4.1 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投產分析

由表7可知,對照增收效果表現為處理③>處理④>處理②。每667 m2總產出處理①為838.52 元,處理②為1 108.83 元,處理②減去肥料增效劑成本產出為912.83元,對照處理①增收74.31元/667 m2,增效劑投入/增收為1∶0.38;處理④總產出1 114.96元,減去肥料增效劑成本產出為1 044.94元,對照處理①增收206.44 元/667 m2,增效劑投入/增收為1∶2.95;處理③總產出1 358.53元,減去肥料增效劑成本后產出為1 228.55元,對照處理①增收390.03元/667 m2,增效劑投入/增收為1∶3.00。

表7 試驗各處理投產分析(不計入種子及商品有機肥每667 m2成本)

在減去施入新型肥料增效劑投入成本后,處理②、處理③、處理④與對照處理①(CK)相比增收明顯呈上升趨勢。試驗顯示在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后,種植經濟收益明顯增加。

4.2 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肥效效益指標分析

為考察施用肥料增效劑后效益的增加情況,直觀反映肥料增效劑的效果,對試驗前后各處理開展肥料效益分析,田間肥效試驗常以肥料利用率(RE)、肥料農學效率(AE)、肥料偏生產力(PFP)3個肥效效益指標來反映施用3 種肥料增效劑后其商品有機肥肥料效益變化。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肥料利用率=(施肥區農作物吸收養分量-不施肥區農作物吸收養分量)/(肥料使用量×肥料中的養分含量百分比)×100%;

肥料農學效率=(施肥區產量-不施肥區產量)/施入肥料養分純量×100%;

肥料偏生產力=施肥區產量/施肥量。

由于本次試驗未設置不施肥處理區,不施肥區農作物吸收養分量未知,故所施入商品有機肥基礎肥料利用率未知,本試驗將此指標修改為計算施用3種肥料增效劑后肥料利用率增量。其表達式為:

肥料利用率增量=(配施增效劑處理區農作物吸收總養分量-不施增效劑區農作物吸收總養分量)/(商品有機肥使用量×肥料中的總養分含量百分比)×100%,其中農作物吸收總養分量=秸稈產量×秸稈(N%+P%+K%)+籽粒產量×籽粒(N%+P%+K%)。

同理,增效劑肥料農學效率=(施增效劑區產量-不施增效劑區產量)/施入商品有機肥養分純量(施入商品有機肥養分純量=商品有機肥施用量×5%)。

肥料偏生產力=施增效劑區產量/施肥量(施肥量=施增效劑量+商品有機肥施用量)。相關指標數據詳見表8。

表8 試驗前后肥效效益指標變化

由表8 可知,施用肥料增效劑后,作物養分積累量表現為,較之處理①,處理②、處理③、處理④顯著提升,作物吸收總養分量分別提升22.16%,48.25%,28.32%。肥料農學效率表現為3 種增效劑施用后,以處理③最高,為2.82,處理②次之為1.43,處理④最低,為1.32。商品有機肥肥料偏生產力試驗各處理均以商品有機肥600 kg 做底肥施入,肥料偏生產力值均較低;處理③最高,為0.36;對照處理①肥料偏生產力提升63.64%;處理②次之為0.29,對照處理①肥料偏生產力提升31.82%;處理④再次之為0.28,對照處理①肥料偏生產力提升27.27%;試驗各處理肥料偏生產力位次與產量位次基本一致。肥料利用率增量表現為處理②③④在施用增效劑后,商品有機肥肥料利用率分別提升了3.57%,7.78%,4.57%,3 種肥料增效劑處理后均表現出增強商品有機肥肥料效益作用,處理③施用膠凍樣芽孢桿菌尤其明顯。

5 討論與結論

5.1 討論

5.1.1 作物產量影響

試驗中,處理①以商品有機肥600 kg/667 m2作底肥,作物產量僅為131.01 kg/667 m2,表明僅靠商品有機肥做底肥施入難以在當季發揮穩產、保產效能。從本次試驗各處理間產量情況來看,試驗中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于商品有機肥的3 個處理均表現出明顯增產效果,對比增產由低到高分別為30.13%,32.71%,64.64%。試驗中最高產量為215.69 kg/667 m2,雖增產效果比較顯著但產量仍屬于較低水平,在滿足種植業生產實際上依然存在差距。

5.1.2 土壤養分及肥料效益影響

通過對本次試驗前后土壤樣品養分對比,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后表現為:抑制土壤酸化、降低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全鉀含量。3 種肥料增效劑在試驗中表現出提升土壤全鉀含量原因尚不明確,土壤全磷、速效鉀變化暫不明顯。在本次試驗中,抑制土壤酸化表現可能與所施用肥料增效劑產品本身相關,本試驗中3 種肥料增效劑均為中偏堿性產品(7≤pH 值≤8),施入后對比處理①(CK)pH 值較高;需要注意的是:配施3 種肥料增效劑后,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有所降低,如果長期施用,可能會持續降低進而影響耕地質量,以上都需進一步開展田間試驗分析。商品有機肥由于當季肥效發揮作用緩慢,因而發揮難以穩產、保產效能,在試驗中施用肥料增效劑后,作物養分積累量、商品有機肥偏生產力均有所提升,商品有機肥肥料利用率增量均為正數,表明肥料利用率均有所提升,3 種肥料增效劑處理后均表現出增強商品有機肥肥料效益作用,尤其是處理③施用膠凍樣芽孢桿菌,商品有機肥肥料利用率增量達7.78%。

5.1.3 經濟收入影響

從本次試驗新型肥料增效劑投入成本、產出經濟效益以及對照增收來看,施用新型肥料增效劑于商品有機肥,有效增加了廣大農牧民收入,且投入成本相對較低。在試驗中,對照CK 增收最高可達390.032 元/667 m2,新型肥料增效劑投入與對照增收比最佳達1∶3.00,但本試驗未考慮所施用商品有機肥成本,商品有機肥做底肥施用600 kg/667 m2成本過高,在實際推廣中難度較高,在有政策資金扶持的商品有機肥推廣區域,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可作為農牧民群眾節本增收的新思路。

5.2 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配施新型肥料增效劑于商品有機肥可有效提升作物對有機質、氮素、有效磷的吸收利用,有效提升商品有機肥肥料利用率、肥料偏生產力肥料效益指標,彌補了商品有機肥應用于種植生產中當季肥效發揮緩慢的短板,達到了作物增產、農牧民增收的目的,為西藏商品有機肥的全面推廣提供了新的路徑。但考慮到其產量水平不高,難以滿足當前我市種植業生產實際需求,且一年田間試驗數據代表性不強,無法全面反映對土壤養分影響,建議繼續開展新型肥料增效劑配合有機肥、化肥等施用相關研究,進一步摸清增效劑作用機理,助力西藏化肥施用減量增效、農田建設保護與發展,進一步開拓廣大農牧民節本增收新途徑進而助推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增效劑有機肥養分
自制增效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蘋果最佳養分管理技術
豬糞變有機肥一年賣了3個億
流翔高鈣系列肥增效劑——引導素
玉米施用羅殼素肥料增效劑效果分析
養分
保障糧食安全 有機肥行業如何先行?
小劑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劑大有可為
年輕時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
傳統or新型 有機肥發展迎來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