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絨螯蟹幼蟹高密度養殖技術及“牛奶病”防控技術要點

2023-12-14 08:20霍文慧韓進剛劉桐山
現代農業研究 2023年11期
關鍵詞:河蟹牛奶池塘

王 菁,劉 群,霍文慧,韓進剛,劉桐山

(天津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天津 300402)

河蟹是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重要的養殖對象,近年來我國養殖產量不斷增加,河蟹養殖業成為我國特色的產業,有力帶動餐飲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河蟹養殖業是我國漁業生產發展中的特色支柱產業,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河蟹養殖產業規模急劇擴大,養殖種質資源退化,病害日益嚴重等深層次問題逐步暴露。中華絨螯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淡水養殖品種,是我國特有的名優水產品,牛奶病是中華絨螯蟹幼蟹養殖中常見危害嚴重的疫病,目前在主要養殖地區相繼發生,嚴重影響中華絨螯蟹養殖產業發展。推廣先進科學養殖技術堅持綠色健康養殖,生產無公害綠色產品成為產業發展的重點。發展生態養殖是利用科學技術養成大規格高質量優質產品,通過合理的養殖環境合理確定養殖密度打造生態平衡綠色生產系統,積極預防牛奶病等幼蟹疾病的發生流行。

1 中華絨螯蟹高密度生態養殖技術

1.1 中華絨螯蟹科學養殖概況

中華絨螯蟹為甲殼動物十足目方蟹科,世界各大江湖中共有300 多種螃蟹,我國的河蟹在可食用的20 多種螃蟹中最負盛名。河蟹主要生長在中國及朝鮮西部等亞洲部分區域,我國河蟹人工養殖歷史悠久,改革開放后漁業得到充分發展,目前全國各地有養殖銷售,由于國際貿易發展河蟹在歐洲地區逐漸繁衍[1]。河蟹是我國主要養殖品種,近年來河蟹市場價格變動幅度大對養殖效益產生很大影響,準確研判市場走勢引導養殖戶開展科學養殖非常重要。

河蟹在我國黃海東海沿岸分布,北方種群以遼河黃河系為代表,南方種群以南六江水系為代表。河蟹養殖業健康發展可以為漁民帶來豐厚經濟效益,目前我國有17 個省市生產河蟹苗種,江蘇河蟹苗種生產主要采用天然海水土地育苗方式,浙江河蟹苗種產地集中于寧波鄞州地區,遼寧河蟹苗種生產集中于盤錦地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質量安全提出新的要求,我國水產養殖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模式普遍,養殖周期后養殖廢水直接排入附近水域導致水體惡化情況嚴重,外部水域受到污染等問題[2]。河蟹是我國重要的水生經濟甲殼類,我國河蟹經過多年發展建立完善產業鏈,但河蟹養殖是高投入高技術產業,不少地區養殖戶片面追求產量導致效益下降,采用傳統高密度養殖模式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國家提出堅持生態優先建設主要品種養殖產業化,構建可持續發展現代養殖產業體系的目標。生態養殖技術是嚴格把控投入品控制養殖環境等促進漁業增收。

1.2 中華絨螯蟹高密度科學養殖模式

中華絨螯蟹生長于淡水中,在微咸水中交配產卵,以其營養價值高聞名,肝胰臟等主要食用部位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積極生理作用[3]。隨著自然資源的減少,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河蟹需求量加大,中華絨螯蟹養殖產業迅速發展。目前中華絨螯蟹養殖主要依靠池塘湖泊,養殖戶高密度養殖導致水質改變對生態水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國家大力提倡生態環保,隨著生態農業的發展,稻蟹共作復合生態農業模式迅速發展。

放養密度是影響甲殼類動物生長產量等生產參數的重要因素,放養密度直接影響中華絨螯蟹攝食田間浮游生物量[4]。不同地區水域下因水體天然餌料豐富度不同影響幼蟹的生長發育。由于中華絨螯蟹放養適宜密度不明確導致幼蟹成活率低,飼養效果參差不齊。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是在種植水稻田地進行水產動物飼養的農業生產模式,稻田養蟹模式中水稻與河蟹是互利共生的關系,中華絨螯蟹在田間活動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通風,稻田為河蟹提供遮蔽活動空間,由于稻田養蟹技術簡單容易推廣得到迅速發展。目前稻田養蟹發展中暴露出諸多問題,由于中華絨螯蟹對水質要求較高不能施加肥料導致病蟲害發生降低產量。水稻栽培需肥高峰期需要大劑量施肥,水稻生長中后期間接性灌溉可以抑制無效分蘗,但河蟹生長需要水建立水層影響水稻生長。建立稻蟹共生綠色生態體系可以保持稻田環境實現互利共贏。

河蟹高密度科學養殖模式采用水稻種植大壟雙行技術,可以減小中華絨螯蟹種內斗幾率,大大提高水稻通風能力提高產量[5]。養蟹稻田旋耕前施肥減小花費對養殖水體的污染,采取少用勤施的方式補充肥料,扣蟹放養前消毒稻田防治病蟲害,采用噴霧方式噴施生物農藥可以減少對水質的污染,稻田養蟹可以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改善稻田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營養品質。中華絨螯蟹攝食田間害蟲可以去除病蟲害。中華絨螯蟹養殖受到水質、養殖密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水產養殖中盲目增加密度會大加劇種內競爭影響攝食,嚴重惡化養殖水體水質。養殖密度對河蟹生長性能及所處養殖水體造成影響。放養密度變化導致多種環境因素改變,稻蟹共生可以改善稻田水土環境,但仍受到不同養殖模式放養密度影響產生差異。需要通過研究科學確定稻蟹生態養殖模式,有效提高養殖效益與稻田產量。

2 中華絨螯蟹幼蟹牛奶病研究

2.1 河蟹甲殼動物牛奶病致病菌

隨著水產養殖面積的擴大,河蟹病害日益嚴重。江浙皖等地養殖區爆發抖抖病等為養殖生產帶來巨大損失,牛奶病在全國范圍內可造成數拾億元以上損失[6]。中華絨螯蟹疾病發生是由多種因子引起,包括寄生蟲引起侵襲性疾病,水質惡化等因素引起疾病等。為防治中華絨螯蟹傳染性疾病目前重要使用抗菌劑,由于耐藥性病原菌形成,正確使用疫苗提高中華絨螯蟹抗病能力是預防牛奶病發生的根本途徑。

中華絨螯蟹因其味道鮮美等優點在水產養殖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河蟹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殖產量迅速增加。近年來河蟹各種疾病時有發生,致病菌疾病、病毒類疾病等致病原多樣,嚴重影響河蟹產業的健康發展[7]。牛奶病是近年來河蟹甲殼類動物養殖中危害性較大的爆發性流行病,20世紀末發現病情較輕未引起重視,近年來病情嚴重制約河蟹養殖業的發展。目前發現酵母菌、微孢子蟲等可導致河蟹甲殼動物致病?;【毦鷱V泛分布于自然海域中,一些免疫力較低的水生動物感染弧菌導致免疫系統破壞發病。酵母菌大多是條件性致病菌,主要臨床癥狀為機體消瘦組織乳化。微孢子蟲寄生蟲可寄生于甲殼類水體動物內,梭子蟹感染微孢子蟲發生肌肉白化病。

2.2 中華絨螯蟹牛奶病實驗鑒定

河蟹發生牛奶病嚴重威脅養殖產業的發展,對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明確牛奶病病原通過實驗從病蟹中精簡分離得到酵母菌微生物[8]。在河蟹養殖場采集中華絨螯蟹幼蟹患病蟹,通過蟹池放置蟹籠獲取螃蟹。采用病原分離純化,透射電鏡與掃描電鏡實驗(見圖1)。用無菌水沖洗患牛奶病河蟹,在無菌操作臺從組織取樣,在28℃培養箱中倒置培養48 h,劃線分離獲純菌擴大培養保存,長期保存方法將菌體用20%甘油浸泡。

圖1 病原菌純化液掃描電鏡

研究通過病原菌超微結構觀察分析實驗結果,打開瀕死牛奶蟹發現其組織嚴重乳化,病蟹乳白色液體中鏡檢出大量酵母菌微生物,純化得到酵母菌在28℃下可在TCBS 培養基生長,染色觀察到菌體細胞結構。在日立Regulu8100 掃描電鏡下觀察病蟹肝胰腺組織,菌體為0.98~1.55×1.56~2.95 μm。使用透鏡電子顯微鏡在75kV下觀察病原純化液,部分菌體進行芽殖細胞大多為單核存在。純化后菌株LNES0119 肌肉注射侵染健康河蟹實驗組全部發病,注射3×105 cfu/mL 菌液實驗組在7~10 d 出現大量死亡。實驗組死亡率為100%,人工感染病蟹各組織中分離純化得到優質酵母菌LNES0120 菌株與自然感染病蟹菌株菌落形態相同。隨著養殖環境變差蟹類牛奶病時有發生,導致蟹類牛奶病病原較多,乳化癥狀無法確定病因。實驗通過調查研究確定河蟹牛奶病病原與其他甲殼動物病原不同,病蟹各組織嚴重乳化,分離純化得到相同病原微生物,通過人工回感實驗結果證實河蟹病原菌。

實驗分析中華絨螯蟹牛奶病不同患病階段組織病理變化,采集河蟹養殖場發病蟹塘收集病蟹作為病理組織學研究材料,人工浸染80只河蟹解剖觀察分析組織病理變化。根據自然環境中牛奶蟹患病癥狀與對照組組織顏色變化為河蟹牛奶病劃分患病階段。實驗組注射0.1 mL菌體濃度為105 cfu/mL的菌懸液4個重復,各階段解剖20只實驗組取下蟹肝胰腺與心臟進行組織病理切片。運回實驗室河蟹平均體重40~60 g,將病變肝胰腺組織解剖剪碎成正方形。牛奶蟹蟹體消瘦活力減弱,肝胰腺及肌肉嚴重乳化,腸道內僅有少量食物,蛻殼期酵母菌促進螃蟹蛻殼導致河蟹死亡?;疾『笃诔槿⊙撼嗜榘咨?,血液凝聚力下降。對河蟹牛奶病組織病理變化進行研究,根據自然環境中牛奶蟹患病癥狀及血淋巴乳化情況劃分為患病初期與中后期,病蟹隨著病情發展攝食率下降血淋巴減少。

3 中華絨螯蟹幼蟹牛奶病防控技術措施

中華絨螯蟹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黃河等入海河流,隨著人工育苗技術的發展,中華絨螯蟹實現大規模養殖,經過多年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淡水經濟蟹類養殖品種。由于受不同水域環境影響養殖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近年來我國多地中華絨螯蟹養殖業迅速發展,由于高密度養殖模式缺乏科學飼養管理導致牛奶病等流行性疾病大規模爆發,對養殖業發展產生巨大挑戰。要探索研究河蟹幼蟹科學健康綠色生態養殖模式,不斷提高養殖戶經濟效益。

3.1 河蟹幼蟹牛奶病防控健康養殖方法

中華絨螯蟹是營養豐富的水產珍品,由于天然捕撈量減少資源急劇下降帶動人工養殖河蟹快速發展,河蟹養殖規模經營開始起步養殖產量不斷增加,我國中華絨螯蟹養殖方式包括池塘稻田與大水面網圈養蟹等,中華絨螯蟹蟹苗來源包括在長江遼河入??谔幉稉铺烊幻缗c人工配置半咸水河蟹育苗。不同水系河蟹所處地理氣候差異導致河蟹生長發育各階段時空不同,形成養殖生產管理等要求存在差異。由于高密度養殖出現病害多產品質量下降等問題。河蟹幼蟹牛奶病防控健康養殖需要從蟹池環境改造,水草種植與水質調控等方面改進。

(1)目前我國河蟹養殖以池塘模式為主,現有河蟹養殖多為魚塘改造,由于養殖技術落后及設備老化等原因逐漸呈現出養殖水體惡化及產品質量欠佳等問題。健康生態養殖通過池塘改造穩定河蟹健康生態養殖,提高河蟹生產效率與養殖戶收入。應結合河蟹生理習性以先進的科學知識為依據統一布局規劃河蟹池塘,控制好水體質量保證河蟹產品品質,充分利用資源保障良好生產量。蟹池環境改造需要進行護坡與進排水系統設計優化。(2)河蟹養殖產量取決于水草種植生長環境,種植水槽可以模擬河蟹生長所需天然生態環境。水草是河蟹生長蛻殼的棲息場所,在調節水質改善溶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水草種植管理對養殖池塘產生很大影響,種植水槽是河蟹健康生態養殖的重要環節,需要根據水草不同生長特征合理搭配水草,常用水草包括輪葉黑藻,伊樂藻與水花生等,河蟹池塘養殖種植水槽根據生長特性合理搭配,覆蓋面積占30%~50%,蟹塘以種植沉水性植物為主。(3)河蟹高密度養殖溶氧不能達到生長要求,向池塘增氧對水體藻類繁殖防止河蟹缺氧等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合理配置增氧機。

中華絨螯蟹池塘養殖由于放養模式,病害預防等方面不能達到生長發育所需技術要求,導致平均規格小養殖成活率低,養殖中缺少天然新鮮動物性餌料影響商品蟹肉質口感。河蟹幼蟹生態健康養殖需要注意放養前池塘消毒種植水槽,整潔規范池塘完善進排水系統,日常管理設置蟹種暫養區加強水草管理,重點從疾病防治,投入品管理與池底維護等方面改善:(1)河蟹池塘養殖中水質關系到養殖效益,要解決河蟹養殖中常見的pH 值異常,亞硝酸鹽過高、硫化氫過高等問題,運用科學方法解決水質問題實施生態健康養殖。(2)池塘底質是池塘的重要部分,由于長期養殖生產活動,魚類糞便沉積及水體中固體顆粒沉降等原因導致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底質淤泥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利于調節水質,淤泥過厚導致池塘容積變小不利于養殖水體質量,重金屬過度累積危害消費人群的健康,需要采用理化生方法清理。

3.2 河蟹幼蟹牛奶病防控措施

為保護中華絨螯蟹資源,需要采取可行的措施加強科學養殖管理,有效防治牛奶病等病害的侵襲流行。河蟹牛奶病防控養殖發展需要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加大打擊不法行為力度,對河蟹育苗生產單位進行產品標志,對河蟹種質資源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細菌性疾病具有發病塊死亡率高的特點,為推動中華絨螯蟹產量質量提升,無公害河蟹養殖需要從養殖場設施選擇,放養苗種前準備與飼養管理等各環節按標準操作。

隨著河蟹養殖集約化程度提高,病害問題日益嚴重。河蟹生產實踐中需要分析發病原因對癥下藥,河蟹養殖中常見病害包括細菌性疾病,寄生蟲疾病與病毒性疾病等。池塘高密度放苗使得中華絨螯蟹養殖環境負荷較重,水體環境惡化管理不當等導致水生動物疾病發生,營養成分等因素對細菌病毒基因表達產生影響,中華絨螯蟹發病集中于夏季高溫階段,細菌性病原微生物特點是條件致病菌。疾病防控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科學調節水質保持良好池塘環境。中華絨螯蟹幼蟹高密度養殖需要從池塘準備,幼蟹投放與飼料供應等方面開展。

中華絨螯蟹養殖產業發展是系統的工程,需要以市場為導向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應用物聯網推進生態養殖模式,結合調整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綠色健康養殖,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支撐產業發展。中華絨螯蟹牛奶病防控需要注意飼料選擇,水質管理與幼蟹篩選等環節:(1)飼料選擇:選擇高質量的飼料,避免使用含有激素或抗生素的飼料。(2)水質管理:保持適宜的水質,避免水質污染,及時換水。(3)幼蟹篩選:定期篩選幼蟹,淘汰不健康的個體。(4)疾病預防:定期檢查幼蟹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5)生物防治:引入有益微生物,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4 結語

中華絨螯蟹是中國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隨著河蟹產業的不斷發展,由于高密度不科學養殖方式導致病害日益嚴重。蟹類病害包括鰻弧菌等感染引起弧菌病等,河蟹牛奶病病蟹活力減弱易死亡,養殖場發病率死亡率較高,對養殖戶收入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要以預防為主,需要深入研究河蟹幼蟹牛奶病防控科學養殖技術,加快對河蟹病原進行系統詳細流行病學與防治技術研究。建議選擇培育優良的蟹苗種,加強健康養殖技術體系的引進建立,通過科學養殖管理措施預防疾病。加強對牛奶病生態綠色健康養殖模式推廣,疾病流行季節用石灰等藥物對蟹池水體等定期消毒殺滅病原體,有效防止疾病的大規模流行傳播,保證河蟹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猜你喜歡
河蟹牛奶池塘
河蟹池塘高效混養新模式探析
智能精準投餌 河蟹吃飽吃好
熱鬧的池塘
河蟹“水癟子”病及防控對策措施
“長江1號”河蟹蟹種培育技術
神奇的牛奶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