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愛之名:東方詩性美學下的疾病敘事

2023-12-17 16:29陳寞塬
科學導報 2023年84期
關鍵詞:媽媽

陳寞塬

關鍵詞:《媽媽!》;疾病敘事;東方詩性美學

影片中的父親早年去世,看似已被排除在主體敘事之外,卻一直在母女關系建構中扮演重要角色。女兒病發出現幻覺時,父親總是鬼魅般地出現。父親的死,始終是母女的隱痛;完成父親的考古日記,也是母女的共同心愿。電影中父親的缺位,讓疾病敘事下的母女面臨更復雜的倫理困境與情感羈絆。作者沒有直接展現父親生平,而是拉開時空距離,讓父親的故事成為等待“破譯”的暗線,形成影片的潛在文本。

父輩與子輩的時空錯位、清醒與困頓的虛實相生,形成潛在文本的敘事張力,讓觀眾通過主角的碎片化敘述,完成對父親身份的構建。馮濟真認為是年幼的自己傷害了父親,導致父親投湖自盡,她認為“我活著就是對我最好的懲罰”。

影片中人物的詩化臺詞既暗示人物關系的置換,也隱喻生命哲學的思考,給觀眾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

一是修辭美,電影運用修辭化的臺詞:“反正你們對我的了解,不如一顆青椒;我對你們的了解,不如一個花瓣”“媽媽是大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一條不會游泳的鯨魚”。自然物的擬人化,極具文學性與審美趣味。童趣的語言與蒼老的外表形成反差,卻符合阿爾茲海默癥患者混沌的感性認知,是在特定疾病癥候與日常生活環境中的人物自白。影片運用修辭化臺詞構筑生活化、文學化的話語空間,調和疾病語境中的壓抑氛圍,揭示家庭關系的親情架構。

二是內涵美。蔣玉芝讓馮濟真在念詩人裴多菲的《你愛的是春天》:“你愛的是春天,我愛的是秋天。春天是你的生命,秋天是我的生命。你那緋紅的面孔,像春天盛開的玫瑰,我這疲倦的眼睛,像秋日暗淡的光輝?!瘪T濟真讀的時候念錯原文,讀成“我愛的是春天”,這一細節暗示了母女生命狀態的轉換。女兒馮濟真相較于年邁的母親,仍處在“春天”,但因為病情進展,其生命狀態從春天邁向秋天。母親蔣玉芝本應頤養天年,卻為了重新照顧女兒而鍛煉身體、操持家務,從生命的秋天走向春天。這篇短詩反映了藝術哲學層面的生命詩學,與中國人四時催迫、生生不息的自然觀與生命觀相合,是生命藝術化的集中表達,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物命運的高度凝練。

東方詩性美學在電影中的另一表現是寫意造境的敘事氛圍與情景交融的詩意情懷?!八痹谟捌芯哂胸S富的隱喻內涵,“水”既構成了自我認知中的鏡像,也是家庭關系中的親情顯相:導演以水下鏡頭的視角,拍攝馮濟真病發時的慌亂與無助;在馮濟真的夢境中,她泛舟水上拾起飄落在水面的書頁;在影片最后母女倆面向大海,溫暖相擁……

一方面,根據拉康的“鏡像”理論,嬰兒在鏡子中構成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這樣通過鏡像認知自我的模式將延續一生。此外,個體認識自我的另一主要途徑是通過他人建構自我。在阿爾茲海默癥影響下,馮濟真逐漸喪失對客觀世界的理性認知。影片多處出現從水下看患病后的馮濟真的鏡頭,而馮濟真也凝視著水中的自己。馮濟真會用手撩撥水面,水面泛起漣漪,飄著幾片枯葉,整體畫面色調也偏向冰藍色,“水”在這里是人物精神世界的客觀物象化,象征著阿爾茲海默癥患者自我的矛盾與打破混沌的嘗試,間接交代了病情的惡化。

另一方面,家庭親情之愛通過“水”得到顯現與表達。據前文分析,父親溺亡是馮濟真一生的痛,在患病前馮濟真曾飽嘗自責與后悔,而疾病卻給了她更多美好的幻象。水上泛舟的夢境便是其一,夢中她拾起散落的書頁,舉起書頁抬頭向陽,既是對父親投湖的事實追憶,也象征女兒對父親形象的浪漫想象,這些豐富的情感景觀都以“水”為載體。在母女關系構建中,“母愛如水”也是東方語境下的常見命題。導演在疾病敘事過程中描繪了大量瑣碎而生動的生活畫面,表現蔣玉芝以“愛”默默浸潤著馮濟真。家庭親情關系最終在馮濟真自白“媽媽是大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一條不會游泳的鯨魚”中完成統一與升華。

《媽媽!》將東方詩性美學與疾病敘事相融合,以獨特的美學觀念傳達人文關懷、揭示母愛主題,感人至深的同時給觀眾留下審美余韻。無論是對自我認知的構筑還是對家庭倫理的探討,電影都進行了深入、多維的思考。片中蔣玉芝一開始不能接受馮濟真認不出自己的媽媽,之后為了安撫馮濟真的情緒而承諾不再說“我是你媽媽”,以一個“像我媽媽”的身份繼續默默守護著馮濟真——“媽媽”的稱呼已不再重要,符號化的稱謂磨滅后,我還有理由陪在你的身旁:以愛之名。

參考文獻:

[1]裴多菲.裴多菲詩選[M].興萬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媽媽
媽媽的愛
蟲媽媽接來了
鳥媽媽
我的媽媽是個寶
不會看鐘的媽媽
淘氣
媽媽去哪兒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