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記者編輯綜合能力的構建路徑探索

2023-12-17 13:10蔣琰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新聞記者受眾內容

蔣琰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深度融合,對新聞工作者而言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一方面,通過新媒體、網絡以及各種應用軟件,記者編輯可以更快捷地獲得新聞信息,方便其對新聞素材的收集;另一方面,在新媒體的影響下,記者編輯急需加強綜合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其較強的時效性、豐富的內容、創新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媒體背景下,如何提高記者編輯的綜合素質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

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

編輯應具備的綜合能力

對新聞的價值進行評判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已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在“人人皆可成為傳播者”的今天,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聞資訊涌現,但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報道價值,也很難保證其真實性。一些互聯網媒體甚至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張了一些。在這種情況下,記者編輯需要具備較高的新聞價值判斷水平,才能從海量的資訊中篩選出與主流價值觀相一致的、有報道價值的、與受眾產生共鳴的資訊。除此之外,記者和編輯在選擇新聞素材的時候還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經驗以及對新聞價值的判斷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確保最終報道出的新聞內容具有客觀、真實、全面的特征,為受眾還原出一個完整的新聞事件,更好地滿足受眾對新聞的需要,這對提升新聞報道的影響力有很大的幫助。

搜索新聞熱點的能力

以前,記者和編輯都要趕到新聞現場才能得到第一手信息,而得到的新聞素材還要經過加工、審核、播出等一系列的過程,這對新聞本身的時效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進入融媒體時期,新媒體的出現為記者和編輯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快地獲取與社會熱點相關的資訊,就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各媒體的記者和編輯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素養,利用新媒體工具積極收集并篩選相關新聞信息,并從專業角度將這些新聞信息進行加工、整合,最后形成一條內容真實完整的新聞。這就要求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和編輯要熟練使用各種新媒體工具,并擁有足夠的新聞敏銳性,能夠及時對熱門新聞進行線索搜索與資料整理,例如可以通過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獲取到當事人發布的新聞照片或短視頻,為下一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確保新聞的時效性,讓新聞很快變成一個熱門話題并在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從而進一步提高媒體的公信力與影響力。

較高的審美能力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人們觀看新聞的習慣也在悄然變化。與長篇的文字報道相比,短視頻新聞內容更能吸引受眾的眼球。大部分受眾對長篇大論的文章很難完整地看下去,所以,把新聞內容剪輯成新聞短視頻的形式,才能更好地滿足現在受眾的閱讀新需求。

為此,新聞記者編輯應根據受眾的真實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視覺美學水平,在確保新聞內容完整性和真實性的同時,不斷對新聞的版面進行優化,為受眾帶來更好的體驗。例如,在文本新聞中,可以插入多張圖片,保證圖片與文本的一致性,這增加了報紙的編排彈性,又能使受眾從圖片中獲得更多的信息。

多視角思維

對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有不同的解讀。要想增強新聞的可視性,記者編輯在進行新聞創作的時候也應該試著從多個視角去考慮,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最終的消息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提高消息的傳播速度。一方面要從自己的崗位上、從自己的專業視角和工作經歷來確定自己的新聞作品;另一方面,要主動地跳出自身角色桎梏,站在不同的角色和職業上,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讀者。

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編輯

提升綜合能力的作用和意義

有利于保護受眾的知情權

新聞記者編輯的一項重要責任就是要保證報道的內容是客觀、真實和全面的。然而,在媒體融合的今天,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虛假消息,受眾很容易受到蒙騙。因此,必須加強新聞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對新聞事件真實性存疑的,堅決拒絕報道。只有經過多方驗證,才能保證消息的真實可信,才能向受眾展示,從而有效地保護受眾的知情權。

有利于提高新聞記者編輯職業素質

過去,新聞編輯只要遵守部門的規定,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了。在新時代,新聞記者編輯所擔負的工作越來越多,對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互聯網思維”,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更新已有知識結構,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應用軟件獲得新聞資訊,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進行甄別,實現高質量的新聞報道。在面對新的產業環境、新的工作需要時,能夠更好地掌握傳媒業的動態,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工作能力。

提高媒體的市場競爭力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為了提高新聞的點擊量,常常采用夸張的新聞標題,甚至不惜傳播虛假信息,從而使新聞品質下降。這將有損于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因此,必須堅決反對“流量至上”的不良風氣,堅守職業道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生產出更多的優質新聞,提高媒體的市場競爭力。

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

采編隊伍的現狀

在融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工作者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給他們的工作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記者編輯的工作狀況變得更加復雜,工作內容也變得更加廣泛。新媒體主要依賴網絡載體來進行信息的傳播和交流,網絡信息技術具備交互性、實時性等特征,像微博、公眾號這樣的新媒體都擁有實時互動和評論的功能,它把視頻、音頻和圖文等內容有效融合起來,既表現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又體現了信息傳播的交互性。由于傳統的媒體定式和慣性思維對采編工作造成了一定制約,對素材的選擇傾向于傳統的內容,新聞編輯和寫作視角都大同小異,導致寫作手法缺少創新,漸漸失去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在融媒體環境下,老編輯和老記者長期奮戰在傳統的工作方式中,思想守舊,很難轉變。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新聞報道缺少吸引受眾眼球的亮點,不能滿足媒介信息傳播的客觀需要。

融媒體時代記者編輯

綜合能力建設的途徑

牢記專業使命,弘揚主流價值觀

媒介融合不但使新聞生產和傳播模式發生了變化,也使傳媒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得到了提高。對記者和編輯而言,他們要把精力集中在提高寫作能力和編輯水平上,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最近幾年,在傳媒產業內的激烈競爭中,一些傳媒人為了獲得關注度和流量,采用了夸張的標題傳播低俗的內容,這樣下去勢必會給傳媒產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應始終堅持自己的初衷,不忘自己的職責,牢記專業使命,弘揚主流價值觀。

堅持“內容為王”,確保新聞品質

不管傳媒業發生怎樣的變化,記者編輯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高品質的報道來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新聞編輯記者要時刻有一種危機感,要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與崗位要求的差距,大膽嘗試、敢于創新,在新聞產品的形式、內容和傳播渠道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實現跨界融合,如何才能更好地為受眾服務。新聞記者應加強對各種方面業務的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同時,通過微博、微信、抖音、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發布新聞內容,增強與受眾的互動,在交流的過程中傾聽受眾的意見,了解受眾的要求,及時彌補自己在新聞寫作、編輯方面的不足。

建立以新媒體技術為導向的創新思維

在媒體融合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新聞記者編輯必須要有創新思維,與時俱進,從數據意識、產品意識和服務意識三個層面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開創采編工作新局面。在數據意識上,要求新聞記者編輯要善于運用大數據技術,在對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篩選出有報道價值的內容,進而對新聞事件給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在“出品”上,新聞采編人員應運用“新媒介”“大數據”等手段,增加新聞材料,發掘時事熱點,創作反映社會動態、引領主流價值觀念、挖掘社會發展題材的新聞產品,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基礎上,提高新聞記者編輯自身的產品生產能力。在服務理念上,“互聯網+”時代,要堅持以受眾為本,充分了解受眾的閱讀喜好,為受眾創作適合他們的信息內容??傊?,新聞記者編輯要以技術為導向,不斷學習和運用新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要在新聞報道中,最大限度地反映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豐富性和客觀性,才能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樹立終生學習觀

數字化技術的興起,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了傳媒業的發展。傳媒業在數字化技術的推動下實現了向數字化轉型的重大變革,成為推動傳媒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數字化時代,傳媒業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采用數字化技術,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同時,必須加強轉型,積極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APP,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傳播,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

因此,傳媒人應該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技能,具備熟練應用數字化技術的能力,為數字化時代的傳媒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在進行集中訓練的同時,新聞編輯也應該在閑暇之余多關注新聞界的動態,多與同行交流。在融媒體環境下,將傳統編輯工作能力與智能技術、數據分析技術等有機結合,是提高新聞編輯綜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總之,媒體融合時代給新聞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聞編輯綜合素質的建設變得日益重要。記者編輯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提高自己對新媒體設備的使用知識,形成自己獨特的新聞視角,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加適合受眾需求的新聞產品,從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猜你喜歡
新聞記者受眾內容
如何辨別新聞記者證真偽
如何辨別新聞記者證真偽?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2019 新版新聞記者證公示
2019新版新聞記者證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主要內容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