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輿論監督如何更好地發揮正能量

2023-12-17 13:10劉杰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輿論監督公眾監督

在當今時代中,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對輿論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輿論監督作為公民對政府和社會進行監督的主要方式,在對不良現象進行監督以及維護社會正義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不受控制的輿論監督也經常會給社會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比如對他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侵害等,這就需要我們對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監督加強引導。

在我們日益重視當前輿論監督所具有的正面引導功能的同時,更要對其進行科學規范的監督,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正面效應。本文對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做到輿論監督的“有的放矢”,以及在新時代新媒體輿論監督如何健康發展等問題做了進一步的剖析和探討。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公眾的輿論監督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新的權利行使方式。社會媒體、平臺的持續發展,也給受眾群體輿論監督的渠道和方式帶來了更多的選擇。網絡輿論監督對一些負面現象進行了及時曝光,并引發了社會各階層的普遍關切。然而,輿論監督的誤用也屢見不鮮,侵犯了個人隱私,發表了與現實不符的言論,所以,公眾輿論監督的行為必須得到有效的監管和引導,才能使公眾輿論的正常監督功能得以實現。

新媒體環境中新聞輿論

監督的社會價值

媒體肩負著輿論的監督和引導職責。目前,信息傳播的方式逐漸變得多種多樣,價值觀也趨于多樣化,尤其是在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之下,信息的傳播速度變得更快,覆蓋面也變得更廣,影響的受眾也變得更多,各種思想觀念發生碰撞的可能性也變得更大。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者”的新形勢下,應該怎樣加強輿論監督,就成了新聞媒體的一項重大工作。

新聞傳媒應承擔及時發現不良現象和問題的責任

主流媒體的傳播活動對大眾行為和思維方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作為新聞媒體,進行社會輿論監督是職責所在。把眼光放到社會每一個層面,把重點放在公正上,放在一些熱門話題上,探究這些問題的根源;建設“情理法”和諧共存的公共政策環境對建設法治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公眾的監督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

新媒體的發展使人們獲得了更多的資訊,這對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眾知情權十分有利。由于新聞媒介本身所具備的“平臺”特性,使得其可以作為一個收集和整合大眾聲音的平臺,這對于推動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新聞媒體要更多地對公眾的輿論展開積極、正面的引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解讀和詮釋,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播積極的能量。

增進社會和諧,應強化社會輿論的監督

目前,我國的發展還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我們要更多地利用新聞媒介來維護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開關”。媒體要在社會上更好地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更好地解決矛盾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新聞媒介所提倡的“和而不同”,應當是一種具有正確意識形態、正確價值觀的“和而不同”,應當與中國國情和國際社會發展趨勢相一致。

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輿論監督特征

輿論監督作為一種新的監督方式,是基于新型民主政治而出現的,其產生是為了更好更方便地發揮社會和人民的監督權利,是社會進步和民主政治發展的需要。在傳統媒體發展階段,人們一般都把電視、報紙、雜志等作為載體,通過公民發表言論和公示進行監督,使語言文字的威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產生最大的監督效應。公眾可以借助輿論監督,更好地對一件事情、一個人甚至一個群體發表、分享和傳播自己的意見,并且還可以借助媒介,把意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引發人們的普遍關注。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監督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新媒體環境中輿論

監督的表現特征

公眾的監督手段更加多樣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日益依賴微博、微信、論壇、貼吧、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對自己生存環境進行輿論監督?;ヂ摼W的時效性、無國界性和便捷性為社會公眾的輿論監督提供了便利。

擴大社會公眾監督的范圍

在新媒體時代,由于網絡上存在大量的資訊,使得人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平臺上可以隨時發布信息,而且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新聞傳播的主體、傳播的渠道和傳播的范圍都在擴展,新聞傳播的速度也在加快。

加強輿論監督的有效性

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網絡媒體主角的今天,許多人會自覺地利用新媒體平臺來進行社會輿論的監督。在新媒體平臺上,受眾群體有很大的話語權,他們的傳播能力非常強,能夠對有關的民生和重要的事情進行及時的評價,從而形成了強烈的輿論監督氛圍,公眾的監督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并向縱深發展。

新媒體形勢下新聞

媒體輿論監督的作用

以“敢”為先導,以深度調研為重點

進入全媒體的新時期,我國的輿論環境、媒體布局和傳播方式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對重大新聞和重要消息進行隱瞞和拖延發布都是不明智的,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很可能造成公眾的誤解并帶來更大的風險。但是,一味地為了博取眼球、引發關注去歪曲報道,同樣會對媒體的聲譽和可信度造成巨大傷害。

主流新聞媒介要敢于做“順風耳”和“千里眼”,加強對公眾的輿論監督,挑選出受各界關注、群眾關注的話題,對其進行深入調查和討論,防止夸張和嘩眾取寵,確保新聞媒介的可信度。要利用好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資源開展聯合報道,并對各大網絡新聞媒體客戶端、微博、微信等進行有序的追蹤報道,對事件進行有效監督。

客觀公正、堅持原則

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和內在的力量,進行相互的監管,達到橫向的連接。一方面,由于社會輿論的覆蓋面很廣,要增強其科學性,要積極構建新聞媒體與12345公共服務熱線、紀檢監察、群眾來信來訪等部門的內部聯系網,加強黨內監督、紀律監督、法治監督等,逐漸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高質量、高效率的工作機制。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公眾監督信息平臺的作用,增加對公共事務的滿意程度。堅持原則,遵守紀律。新聞工作者要讓自己的行為準確地與社會輿論管理工作的各種規范要求相匹配,保持專業素質,發揮敬業精神,有效地開展社會輿論的監督和新聞報道,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隊伍。

在新聞采訪和編輯工作中始終堅守政治紀律,用高質量的政治素養來保證新聞輿論監督的客觀、正確導向;要著力培養一支業務素質較高的新聞工作隊伍,要對媒體的監督時機和效果進行準確把握,做到恰到好處;必須致力于打造一批有紀律性、有責任感的新聞采編隊伍,要一直堅守著新聞宣傳的基本原則和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不能因為一己私利而歪曲新聞真相,要做到以客觀公正的態度來引導社會輿論。

新媒體時代新聞媒體進行

輿論監督的重要途徑

強調聯結,打通監督與執行之間的聯系

媒體監督是一種有效的社會管理手段,也是一種法治建設的重要手段。新聞媒體要切實地承擔起社會監督責任,建立內部信息報送機制,構建并健全內部咨詢平臺,使負面社會輿論能夠及時反映出來。在新聞宣傳工作中,要保持一定的政治定力,堅持黨管宣傳、黨管媒體的根本原則,將中央及省委、市委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相關重大決策部署和指導文件的精神與自己的實際工作相聯系,找到定位,確定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目標和任務,進行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將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持續提升黨的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強調目的性,建立職責和責任感閉環

做好新聞輿論監督和報道,既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又有很強的專業性。政府部門要主動引導新聞記者改變思想觀念,改變工作慣性,將工作重心由傳統向新興轉變,通過構建快速響應的新聞工作機制,使其能夠以移動優先的方式快速發布新聞,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占據新聞的制高點。持續保持著以內容為王的傳統媒體的優越性,著重于提高內容的品質,對內部的引導進行嚴格的控制,從而維持了其在主流媒體中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讓主流聲音變得更響亮。

為了保證新聞輿論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各新聞傳媒機構都嚴格落實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并對各種工作機制、工作程序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開辟了相關的宣傳欄目,對宣傳過程和方法進行了規范,并對宣傳內容進行了分類審核。比如《安陽日報》的“民生關注”欄目,就是以此為中心,對民意進行了長期的監測,回應群眾的關切,及時解答群眾的疑惑。如今,《安陽日報》已經成為一種有力的宣傳工具,也是一種宣傳方式,是一種以“文明城市”為核心,以“反不良”為主題的“反腐倡廉”活動,促進了“反不良、反腐敗”工作的開展。

強調針對性,把重點和應對措施結合起來

要以改進工作、克服困難、打消顧慮為出發點,從服務大局、關注民生、引領社會三個方面來謀劃工作的選題。為了更好地服務大局,要及時發現有可能發生的情況,發現有可能產生的問題。要關心群眾,尊重群眾意見,以群眾滿意為首要衡量標準,要從群眾的關心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輿論導向上,要注意充分利用主流新聞媒介的支柱和“定海神針”的作用,加強傳統和新興媒介的互動、溝通和融合。在企業經營方面,如行政審批、行政監督、政務服務等,對服務規范、政府失信行為等進行監督,對正面典型案例進行宣傳報道,對反面典型案例進行曝光。

強調推理和驗證的邏輯思維

新聞媒體要積極推動平臺的建設,加強與平臺的互動。在現實的基礎上,構建一個自主的平臺,巧妙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網絡傳播平臺的渠道優勢,在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抖音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上,實現傳播渠道的全面開花,從而達到受眾的全覆蓋。并且按照一定的傳播規律,在表達方式、呈現形式以及話語體系方面進行持續革新,強化受眾的服務感受,利用線下的活動來達到積極的互動效果,有效提高受眾的黏性。

此外,媒體也應該積極探索“媒體+服務”的模式,將單方面的宣傳拓展到多種形式的互動。在此基礎上,圍繞著特定的事實,理順思維邏輯,加強分析研判,做好實例論證。在報道中,將“時間”和“效果”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要客觀地敘述事實,還要構建一套完整的甄別、分析、歸納、提煉的邏輯框架,將熱點新聞的“原因”說得清清楚楚,讓大眾“心中有數”,了解事情的真相,從而真正做好觀念的解構、觀點的闡釋、事例的解讀、道理的解惑,真正發揮好輿論監督“激濁揚清”和“弘揚正氣”的功能。

作者簡介:

劉杰(1976—),男,漢,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融媒體中心新媒體發展室主任,中級職稱,在讀本科,研究方向:縣級融媒體規范化高質量發展方向。

猜你喜歡
輿論監督公眾監督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突出“四個注重” 預算監督顯實效
公眾號5月熱榜
探索輿論監督報道的“破”“立”之道
輿論監督報道要注重“建設性”
輿論監督報道如何促成更多“解決”
監督見成效 舊貌換新顏
夯實監督之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