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高校交叉學科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2023-12-18 12:20曾憲玉閆二開
江蘇科技信息 2023年30期
關鍵詞:交叉學科雙一流人才隊伍

曾憲玉,閆二開,孟 芮

(西北工業大學 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072)

1 “雙一流”高校交叉學科發展中人才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交叉學科已經成為全球大學知識、技術、科學創新的新型組織載體?!半p一流”高校的交叉學科建設,旨在通過交叉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解決現實問題和未來挑戰。只有加快交叉學科的融合發展,才能滿足社會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才能推動學科創新和發展,促進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提升高校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從而推動科技創新進步。

建立交叉學科人才隊伍是推動“雙一流”高校交叉學科建設快速向前發展的核心關鍵,擁有跨學科合作能力的人才隊伍,有利于穩定交叉學科的師資隊伍,這是保證交叉學科發展的前提;同時,讓人才隊伍帶動交叉學科發展,讓學科培養和造就人才,更有利于在交叉學科研究和合作中取得優異成果,也能夠提高高校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從而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 “雙一流”高校交叉學科人才隊伍建設的挑戰

全國“雙一流”高校對學科交叉建設都有著戰略性重視,在國家政策出臺后先后成立研究院等科研及產學研單位,在學校內部積極探索交叉學科發展的新路徑,同時加大交叉學科人才引育的力度,交叉學科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挑戰。

2.1 交叉學科人才引進制度體系不完善

人才引進是交叉學科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高層次人才來源最直接的方式?!半p一流”高校通過優化人才方案、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使高層次人才建設在短短的幾年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在高層次人才引進過程的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2個方面。

2.1.1 交叉學科建設中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機制不健全

交叉學科在建設初期,為了快速發展,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時容易出現一定的盲目性,在招聘和選拔過程中,通常更注重學科背景、學術成果和人才稱號。人才引進的過程看似規范、全面,比如征求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意見、組織學術評估會議、同行專家組成評審等,但缺乏對人才綜合素質的全面考察,結果容易導致真正的高層次人才不能引進,或者引進的人才因個人性格,引進后不能很好地與學科發展、團隊發展相適應。

2.1.2 人才引進后扶持力度不夠或工作環境不理想

交叉學科人才引進時政策主要內容集中在提高人才的待遇、給予豐厚的薪酬,對后期的配置也會有一定的說明,但對后期的發展有所忽視。如果引進后的人才直接進到成熟的團隊,并且能夠快速融入,一般不存在大的問題。如果要構建團隊、搭建平臺,還需要學校和二級單位后期進行資金、辦公設施等配套支撐,不管是行政作風影響了個人發展或是其他的因素導致團隊搭建不順利等,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會使得人才產生消極和不滿情緒;沒有一個學術自由的環境,人才在創新和發展過程中外在受限因素太多,長此以往,便無法全身心進行科學研究,更無法實現自身價值,從而影響高校交叉學科整體的發展。

2.2 交叉學科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

交叉學科的發展中,鼓勵師資隊伍的多學科背景,這樣能夠跨學科地思考問題,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但因為高校交叉學科僅僅在起步探索階段,目前仍存在隊伍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2.2.1 領軍人才匱乏

所謂的領軍人才,是指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科技型企業經營管理的廣闊領域,發揮學術技術領導和團隊核心作用,推進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整合、優化社會資源,發掘、創造價值源泉,通過持續創新引領時代潮流,從而對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人才[1]。在交叉學科的發展過程中,掌握著多學科知識儲備的領軍人物出現得越來越多,由于領軍人物所具有的人格魅力等,短期內能夠帶出更多出類拔萃的科研團隊。但在實際發展中,領軍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一個是評價機制不夠完善,人才評價上主要評估個人的教育背景、職稱等硬性指標,淡化了對人才綜合能力的考察;另一個是缺乏長期戰略規劃,領軍人才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培養和磨煉,而高校為了實現業績目標,更注重短期效益,三五年沒有顯著業績的很快就會被遺忘。

2.2.2 青年拔尖人才儲備不足

青年拔尖人才是交叉學科人才隊伍中最有活力的中堅群體,也是領軍人才的重要后備人選。青年拔尖人才的科研成果是衡量交叉學科發展水平的一個關鍵指標。青年教師隊伍入職時的待遇就是準聘教授或準聘副教授,但因為有科研成果和科研到款的壓力以及“非升即走”的考核壓力存在,只有團隊內的部分教師在帶頭人的帶領下能夠順利考核,大多數青年教師在重壓之下只能以考核為目標加班加點,努力工作,如果說科研壓力還能承受的話,大多青年教師的壓力更多來源于科研到款的壓力。專心科研的同時,還要和研究院所、企業單位洽談項目,這對青年教師不僅是科研能力,對復雜人際交往等綜合素質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沒有一個寬松的科研環境,很難有高質量的科研產出和大量人才的涌現。

3 “雙一流”高校交叉學科的人才隊伍建設舉措

3.1 完善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

一個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是交叉學科發展的保障,必須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充分調動隊伍里每個教師的積極性,才能發揮人才的關鍵作用。隊伍建設既要有人才的引進,也要有內部的培養?!耙M來”更要“培育好”,通過團隊文化、師徒傳承以及階段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科研人員的專業認同感、科研競爭力和創新創造力,推動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2]。

3.1.1 完善人才引進機制

全球化時代,人才引進渠道逐漸多元化,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才能提高人才引進效率。交叉學科人才具有不同的學科知識背景,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認同標準有著明顯的差異,在人才引進制度上,要凸顯出和其他學科人才的差異性,不能只看他自身的現有頭銜,而要選拔具有科研能力和個人素質的人,具有解決科技攻關任務以及解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的人,能夠在交叉學科團隊中融合好,體現出個人潛能的人。

3.1.2 完善人才培育機制

對于引進的交叉學科人才,除了給予更高的工資薪酬和更加優越相關配套待遇,更多的是要充分了解和尊重交叉學科人才意愿,建立健全完善長效的人才培育機制。服務團隊不定時了解并盡力解決他們在科學研究道路上或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重大科研項目的申請、實施過程中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與幫助,使交叉學科人才能夠獲得在和諧的氛圍中、更高平臺下更多地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3.2 建立合理的交叉學科人才隊伍梯隊結構

在引進和培育好人才的基礎上,為了保證交叉學科良好發展,必須保證人才建設的連續性。要構建出“專業齊全、結構合理、充滿活力、老中青相銜接”的交叉學科人才隊伍體系,才能保證團隊的活力和和諧發展。

3.2.1 合力打造領軍人才

由于交叉學科的特點,團隊中領軍人物的作用顯得特別突出,他不僅是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研究與改革的帶頭人,更是促進交叉學科專業良性發展的關鍵人[3]。一項攻關成果的完成,往往要靠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共同努力,這對交叉學科的發展是一項優勢。各交叉學科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制定規劃,從項目實施、評審機制、資助方式等方面對后備人才給予保障支持,引導后備人才聚力弄通“卡脖子”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突破一批前沿引領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為有潛質的人提供更好的事業平臺和發展機遇,不斷吸引成就更多領軍人才。

3.2.2 完善青年教師職稱晉升機制

交叉學科既然是新興學科,在發展過程中要強化以學術貢獻和創新價值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必須有戰略的眼光,寬容失敗、鼓勵探索,讓更多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勇闖“無人區”。摒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我國改革發展生動實踐,做真學問、研究真問題、提出新思想、構建新理論[4]??梢越梃b國際上的科研獎勵方式,完善職稱監管機制,建立信譽體制,建立更加科學、合理、契合實際的評選機制,鼓勵高校對優秀青年人才破格晉升、大膽使用,能夠為真正熱愛科研、愿意在交叉學科發展中創新的老師提供更多展示的舞臺和發展的空間。高校根據學科特點確定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周期,鼓勵大膽創新、持續研究,從而發揮青年教師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以能力評估為基礎、業績評價為核心的人才成長氛圍,讓青年教師感受到職稱晉升的積極意義。

3.3 營造良好的交叉學科研究氛圍

從頂層設計上營造師生主動交叉的氛圍,采取相關的措施激勵教師參與交叉學科的熱情,從體制機制上為交叉學科開路、為融合讓行。全力營造良好的交叉學科研究氛圍,促進交叉學科又好又快發展。

3.3.1 完善合作型組織文化

交叉學科人才隊伍建設中各自有擅長的研究領域,專業術語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多元化的人員構成一方面可以匯集優秀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在為學處事時上難以形成一致的認同[5],這就要完善合作型組織文化,團隊成員在主體意愿、可分解任務、共享規則、互惠利益等方面達成一致[3],營造出良好的團隊氛圍,能夠在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加強彼此的溝通能力,求同存異。在多學科知識交融的團隊里,推崇共贏的組織文化,團隊在促進共同事業發展的同時給個人事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新機會。

3.3.2 制定系統的交叉學科人才隊伍培養計劃

交叉學科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根據交叉學科人才隊伍的梯隊建設情況制定系統的培養計劃,最基本的是提供交叉學科研究的海內外培訓和支持,鼓勵交叉學科研究和教學成果的產生。根據不同的梯隊人才需求,不僅要制定規劃和目標,更要注重詳細實施方案和計劃,并不定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方案調整,保障目標的實現。通過為實現目標的優秀交叉學科人才提供獎勵和榮譽,如學術獎勵、學術稱號和職務晉升等調動人才隊伍的整體積極性。

3.3.3 設立新興交叉學科研究培育專項

為鼓勵交叉學科的創新發展,學校除了成立研究院,還可以設立新興交叉學科研究培育專項,比如新能源前沿交叉研究、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研究、超分子科學前沿交叉研究、生命健康前沿交叉研究、空天運載系統前沿交叉研究等,由其中一個學院牽頭,不同學院的師資組合成交叉學科研究隊伍。交叉學科研究培育專項的設立可以無形中擴大交叉學科研究隊伍,對推動交叉學科人才隊伍的建設有著積極促進作用的同時,在全校也營造出交叉學科研究的良好氛圍。

3.3.4 建立交叉學科研究平臺和資源

建立交叉學科研究平臺和資源,以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具體而言,為鼓勵交叉學科的創新發展設立新興交叉學科研究培育專項,定期召開學術講座或研討會議,介紹當前交叉學科領域的新成果、新動態,通過與國內外交叉學科專家的交流,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前沿信息,吸收先進經驗。

4 結語

交叉學科的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系統過程,需要“雙一流”高校在做好頂層設計、完善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建立合理的交叉學科人才隊伍梯隊結構、營造良好的交叉學科研究氛圍等多個方面多措并舉建設,在實踐中要有長遠戰略眼光,不斷總結經驗。高校間相互探討、學習,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培養一支結構合理、人才穩定、素質優良的交叉學科人才隊伍,共同促進交叉學科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
交叉學科雙一流人才隊伍
關于培養新時期青年人才隊伍的思考
激發人才隊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趕超越
《中醫文學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作為交叉學科的法治文化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中醫文獻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人才隊伍:發展機制待完善
人才隊伍建設
交叉學科面臨的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