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強國戰略視域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意蘊與弘揚路徑

2023-12-19 00:14向云平張小林
關鍵詞:健康中國

向云平 張小林

摘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一個為以文化為內核、以自然和社會為外緣的整體,其由外而內、由淺至深地分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四個層面,具有創造性、民族性、交融性、時空性的特征。在體育強國建設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促進教育與文化傳承、提高民族傳統體育競技水平、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實現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交流合作樞紐和典型示范窗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時代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應把握民族傳統體育價值屬性,合理確定文化發展方向;重塑民族傳統體育競技特色,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優化民族傳統體育生存環境,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助力體育服務行業升級;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彰顯中國體育外交特質。

關鍵詞:體育強國戰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健康中國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186/2023.05.013

文章編號:2096-9864(2023)05-0104-07

體育強國戰略對新時代體育事業的發展、解決當前體育事業存在的問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與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兩者相互銜接,為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作出了具體部署?!兑庖姟分该髁思訌妵椅幕ㄔO,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舉措;《綱要》則為新時代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開辟了新的發展道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是凝聚著深厚民族情感與民族精神的根基性文化。當前關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含義、功能、特征與價值等方面,為我們開展后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如何根據時勢變化來調節自身傳承的實踐來說尚未有深層次的觸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鑒于此,本文擬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體育強國戰略視角出發,運用文化分層理論,深入探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特征、當代價值和弘揚路徑,以期繁榮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推動體育強國戰略實施。

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

由生產實踐所創造出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世界體育文化領域中展現為一種獨特的東方體育文化形態,從屬于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有著文化的基本結構屬性。馮天瑜提出,文化可分為物質、制度、行為、觀念四個層次[1]。我們依循文化的結構屬性,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視為以文化為內核、以自然和社會為外緣的整體,由外而內、由淺至深地將其分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面。

1.固本之基——器物文化

器物文化是整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基礎,指在體育文化各現象中可直接感知的、真實存在的物質實體。器物文化往往具有象征性,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標志,由此可以看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記憶與歷史遺跡[2],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活化石。其內容構成主要包括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體育器械、場地設施,以及為推進體育發展進程而創造出的體育圖書、體育影音、體育象征物、出土的體育文物、壁畫和雕像等各種思想物化品。物質決定意識,器物文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具有向世人展示與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功能。

2.中含之規——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位于整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中層,以器物文化為基礎,是人類為完善自身活動方式、規范體育運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等主動創造的制度性產物,具有規范和指引作用,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的重要保障,其內容構成主要包括組織機構、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等。早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更傾向于一種自組織化的形式,以祭祀和娛樂休閑為主在社會組織中存在,現在民族傳統體育主體也逐步朝著官方組織進行轉變,如國家體育總局對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規則的修訂、對場地器材的改進、對比賽方法的制定等。制度文化層面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正在由以往零散的民族、民間主導轉變為更加系統、規范的政府主導。大型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舉辦便是制度文化層面的映射,以其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支撐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文化的發展與完善。

3.外顯之形——行為文化

行為文化位于整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上層,指人類在社會交往中約定成俗的禮俗、風氣、習慣等行為模式,能夠反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社會中的真實存在狀態,其內容主要包括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行為文化和群眾體育行為文化兩個方面。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行為文化主要包括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發、保護與傳承,彰顯地方文化特色、構建體育品牌等行為方式;群眾體育行為文化不局限于某一地區或某一項目,尤其是在舉辦大型民族文化節日時,能夠反映群眾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的參與程度,對于良好體育行為習慣的養成尤為重要[3]。行為文化位于制度文化之上,彰顯著民族體育特色和體育文化交流特性,對于區域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乃至推動國內外體育文化交流都產生著積極的影響。

4.內斂之魂——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位于整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最頂層,也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內核,主導著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方向,反映出人們共同的社會意識、精神特質和民族特色等,是最穩固、最持久的文化層,其內容主要分為科學文化知識和內在精神意蘊,前者包括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的設立、相關體育文化知識、運動方式的指導思想、體育服飾的設計理念等內容,后者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審美情趣等內容[4]。

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特征

從歷史維度來看,作為一種通過人的身體而進行的實踐活動,民族傳統體育在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與政治、軍事、科技等相伴而生、共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既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多種表現形式,又體現著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本質,是各族人民心理、行為、文化、生活的實踐體現,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

1.創造性

原始社會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起源時期,在生產力極低的社會背景下,人類面臨著食物缺乏、自然災害、野獸襲擊等生存問題。迫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人類在閑暇時間開展走、跑、跳、投等訓練,這些簡單的身體訓練便成為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萌芽。例如,蒙古族、哈薩克族的牧民們在日常狩獵活動中練就了高超的騎術,后來衍生出的賽馬、叼羊、馬上射箭、馬球、“姑娘追”等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馬上運動是最貼近于草原游牧文明的身體文化。再如,漁獵生活決定了漁獵民族需要掌握泅水、渡船、射箭等生存技能,赫哲族人以捕魚活動中的身體動作技能為藍本,創造出叉草球、撒旋網、劃船等具有鮮明“漁”特征的體育活動;以捕獲獸類技術為基礎,發明了射箭、滑雪、杜烈其等具有“獵”特征的體育活動。創造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靈魂,民族傳統體育通過身體文化來闡明其深層價值和豐富內涵,也折射著生產生活方式、文化特色和民族性格。

2.民族性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民族性體現在形式與內容的各個方面,諸如人種、語言、信仰、服飾、風俗等,有著較強的穩定性。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民族性為特殊烙印,不同的體育項目在不同的空間環境和民族社會背景下產生,體現著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和智慧,如提到蒙古族搏克運動時,蒙古人身穿“卓得戈”高大威猛的形象便在人們腦海中閃現。此外,即使相同的體育項目在不同民族也展現出不同的民族特色。例如,已被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比賽項目的摔跤,有蒙古族式摔跤“搏克”、彝族式摔跤“格”、藏族式摔跤“北嘎”、維吾爾族式摔跤“且里西”、回族式摔跤“絆跤”和朝鮮族摔跤。雖然都是民族式摔跤,但運動形態、比賽方式和比賽規則各不相同,呈現出不同的民族特色。

3.交融性

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碰撞為各民族間體育文化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提供了良好契機。由于民族傳統體育屬于一種活態文化,客觀上存在著各民族體育文化相互靠攏和聚合的現象,這使得參與到傳統體育項目中的不同民族共享其技能成為可能,不同民族在有意學習或長期的文化交流中使某一民族專有的體育項目被其他民族所接納、改進并廣泛開展,在此基礎上,民族體育項目逐漸變得更加成熟、多樣。例如,馬球運動源于西藏,后經波斯傳入中原地區,在唐代達到了中國馬球運動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再如,嵩山少林武術、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等都是中原特色體育文化代表,經歷千百年傳承、交融,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這充分展現了民族傳統體育的交融性發展規律。

4.時空性

民族傳統體育并非沿著一元的線性模式發展,而是通過多元的模式體現出時代分割的特點。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須體現出特定時期社會所需要的價值需求。例如,周朝貴族教育體系中的“六藝”就體現了當時軍事實用主義的時代要求。另外,體育文化作為人類生產實踐的產物,其形成和發展與人們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例如,貴州省施秉縣的“玩水龍”活動,其歷史已有千年之久。相傳當年久旱無雨,五谷不收,“玩水龍”是為了向天神、龍王求雨。而在人民安居樂業的今天,每到“六月六”,舞龍隊都會揮舞著一條數十米長的五彩竹龍在街頭巷尾穿行,以敲鑼打鼓為指引,所到之處家家戶戶往龍頭、龍身潑水,熱鬧非凡?!巴嫠垺币延蓚鹘y的祭祀求雨活動演變為人們自娛自樂的潑水狂歡節,洋溢著鮮明的時代印記和地域色彩。

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體育強國戰略實施中的價值

《綱要》明確了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與措施,強調“促進體育文化繁榮發展,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的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是體育強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凝聚著鄉土之美、人文之美,以各種傳統體育項目為載體的體育活動逐漸積淀為民族特有的文化生活方式,進而成為民眾生產創造的凝聚力、驅動力,其對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拓展文化發展空間、引領文明進步具有重要價值。

1.促進教育與文化傳承

體育與教育都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體育對人類的教育價值在早期社會便有所凸顯。早期社會,人們通過肢體語言與同伴溝通交流、為維持生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使體育逐步轉化為狩獵能力、強身健體、表達情感等教育活動的關鍵內容。新時代,體教融合是我國建設體育強國和教育強國的重要內容。學校作為文化傳播的主陣地,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規范的文化傳播方式。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5]?!兑庖姟芬策M一步指出,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推進傳統體育進校園[6]。在促進教育與文化傳承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正將無形的民族精神文化以有形的體育形態和活動方式為教育教學、文化傳承提供特色素材,為學生了解本土體育文化提供重要依據,為傳承與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提供有力支撐。

2.提高傳統體育競技水平

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國民族文化的聯系日益緊密,競技體育的發展水平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與國際地位的重要指標。我國傳統體育蘊含著儒釋道三位一體的傳統文化特征,有著較強的包容性與親和力[7]。作為一項古老的競技運動,摔跤由最初角抵“踢打摔拿”到隋唐“廢踢”、宋代“摔而不打”、元代“抓摔,倒地即輸”,再到清朝“引入布庫”,專注腳力,形成中國式摔跤“上羈下絆”的發展模式[8]。民國之后摔跤開始走上現代體育競技之路,但規則不夠完善,直到《中國式摔跤規則》的出臺,才使得中國式摔跤正式邁入現代體育競技賽場,形成了完備的技術體系。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在注重修身養性、含蓄內斂的同時又具備一定的競技特征,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競技性進行科學開發與指導,將有利于提高我國傳統體育項目的競技水平,助推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3.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健康中國戰略是一項旨在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國民健康發展戰略[9]?!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鼓勵開展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泵褡鍌鹘y體育文化中的養生文化涵蓋佛、道、儒、醫等多種內容,以調理呼吸、形態、身心為基本練習手段[10],強調“身隨心、心練意、意調神”,以此來達到疏通經絡、靈活四肢、保健養生的效果。太極拳運動便是起源于中國古代道家的養生術,經過簡化的24式太極拳在民間普遍流傳,晨起晚間,社區公園都能看到習練太極拳和各式健身氣功、踢毽子、打陀螺等傳統體育項目的身影。隨著民眾健身熱情的高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康養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這為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起到了鋪石建路的作用。

4.實現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綱要》的戰略目標指出,到2035年體育產業要建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中國體育產業在發展中持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動力,離不開土生土長、意蘊深厚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支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體育產業可分為4類,分別是體育建筑業、體育銷售業、體育制造業和體育服務業[11]。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動力以內需拉動為主。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在體育產業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各式文創產品的開發與銷售,在拉動內需的同時也起到文化傳播的作用,有助于實現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5.打造國際交流合作樞紐和典型示范窗口

體育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親和力,使其在跨文化傳播領域中能夠打破文化壁壘,成為文化輸出的“先行官”。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所具有的價值觀念與表現形態必然會為世界體育文化增光添彩。利用民族傳統體育的特色項目開展文化展演、參與世界性的賽事,是民族傳統體育開展對外交流、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兑庖姟分赋觯骸巴苿又型馕幕涣骰ヨb,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孔子學院……體育活動……華人華僑……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保?]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在140個國家開設511所孔子學院,多開設有武術課,教授太極拳、長拳等項目,建設海外中國文化中心30個,中國館14個[12-13]。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對外交流中能夠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打造國際交流合作樞紐和典型示范窗口。

四、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弘揚路徑

體育強國戰略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新時代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應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1.把握民族傳統體育價值屬性,合理確定文化發展方向

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熔鑄國家民族發展的思想靈魂。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一個復雜且龐大的體系。首先,應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蘊含的教育資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中國的教育化道路上歷經了由項目到課程、再到專業、最后到學科的轉變,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課程起步晚、底子薄、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14]。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包含的民族歷史、民族宗教、民族哲學、民族倫理等方面的知識是民族價值觀與民族情感的反映,應充分挖掘哲學、史學、藝術、文學等多維學科知識,為構建我國獨特的體育學術體系提供智力支持。其次,應對不同價值屬性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歸類。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主要屬性有技擊屬性(如武術中的踢、打、摔、拿)、養生屬性(如八段錦、易筋經等雖與武術有關,但不以技擊為主要特征)、游藝屬性(如風箏、秋千)、地域屬性(如哈薩克族的“姑娘追”、土家族的“板凳龍”、苗族的“穿花衣裙賽跑”)等,應根據不同類型的項目特點,按照其價值屬性尋找項目歷史與社會主義文化相吻合的部分,確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方向。

2.重塑民族傳統體育競技特色,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

民族傳統體育的競技化發展不同于西方競技體育模式,而是把民族傳統體育內容體系中所蘊含的民族情感、民族精神、民族故事通過動作的表現力、文化的感染力來傳達民族競技體育的“美”。首先,樹立民族傳統體育娛樂競技發展思維。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競技化發展應以自身內在精神與思想基礎為特色來構建更多受眾的娛樂競技體系,通過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以下簡稱民運會)比賽中所涉及的競技項目在學生、工人、農民群體中廣泛開展娛樂競技活動,推動民族競技體育建設。其次,完善民族傳統體育競技管理模式。應在已確立的一系列民族賽事中探索科學的管理機制、統一的比賽規則,為其競技化發展提供保障。例如,民運會本應以國家體育總局為主導,但實際卻是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主導,這說明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管理歸屬問題并不明確[15]。再次,整合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項目資源。應通過一般訓練理論、項群理論、技術組合特征等對摔跤、武術、板鞋競速、搶花炮、踩高蹺、龍舟競渡、賽馬、射箭等競技項目進行分類整合,挑選出一批競技特色代表項目,全面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

3.優化民族傳統體育生存環境,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健康中國戰略是黨和國家對民生福祉的關切體現,是集健康環境、健康身體、健康經濟、健康社會為一體的大健康觀[16]。首先,推動民族傳統體育健身性發展。應以地域特色和民眾需求因地制宜地進行多層次、多樣化健身項目的推廣。例如,中原地區應根據民眾需求,大力開展太極拳、柔力球等項目;藏族地區應結合地域特色,大力開展射箭、賽馬等特色運動項目。其次,推動民族傳統體育“體醫融合”發展。這既需要依托中華民族獨有的中醫理論、中醫治療手段,也需要借鑒運動人體科學知識,在運動理念、動作方法、運動損傷、運動康復等方面進行專業理論的指導,如彝族的摔跤活動便是彝族巫醫、草醫、養生健身與防疫的完美結合[17]。只有以健身性的橫向發展和“體醫融合”的縱向發展雙向同行,才能共同促進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4.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助力體育服務行業升級

體育產業是體育強國戰略得以穩步推進的重要增長極,《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目的,拓展體育產業發展新思路”[18]。首先,創意開發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體育產業涵蓋生產服務的各個方面,能夠與旅游業、農業、文化業等相互融合。應以《中國制造2025》和《綱要》的具體意見為依據,引導各地根據區域特色和自然地理環境進行區域定位,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其次,創新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運營。應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分析市場需求以提供精準供給,通過區塊鏈技術賦能為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運營提供公開、透明的平臺與場景,解決產業核心項目產權不明的歸屬問題。再次,培養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綜合型人才。培養在產業開發、運營、融資、管理等方面優秀的綜合型人才,是解決體育產業市場動力不足問題的關鍵所在,這既需要依賴體育經紀機構、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還需政府給予政策引導來鼓勵此類機構對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

5.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彰顯中國體育外交特質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國際上的交流傳播是處于一種異質文化語境下的傳播,需要跨越受眾的價值觀差異、審美差異等求得文化認同,獲得國際社會的理解和認可[19]。首先,加大扶持力度,發揮主導作用。政府應在對外傳播體系與傳播環境的營造中始終發揮文化傳播的“最大資源集聚效應”[20]。例如,在貴州省體育局、教育廳的支持下,由貴州師范大學主辦的“中國-東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展演暨交流發展論壇”架起了中國-東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交流的橋梁。其次,培育成立民間體育文化組織。民間體育文化組織屬于非官方組織,其成員往往對某一類型的體育文化有著較強的熱愛與情結,在對外交流活動中能夠展現更加柔和的文化親和力、靈活性和滲透力。由他們組織的文化活動,與政府主導的文化交流活動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再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通過多種傳播媒介講好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故事。目前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更多的還是停留在技術層面,對深層內涵的挖掘較少。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通過感性的力量提高其影響力和說服力,通過多渠道傳播以尋求國外受眾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情感共鳴,彰顯中國體育外交特質。

參考文獻:

[1]肖偉,馬永明.農村體育文化結構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9):12.

[2]王松,張鳳彪,崔佳琦.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5):79.

[3]康曉磊,朱傳耿.新時代江蘇體育文化強省建設的實踐與路徑研究[J].體育學研究,2019(5):80.

[4]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8-31.

[5]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14-04-01)[2022-12-17].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404/t20140401_166524.html?ivk_sa=1024320u.

[6]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1-26(06).

[7]崔樂泉.從沖突走向融合:近代中國傳統體育與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歷史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07(7):23.

[8]花家濤,戴國斌.從角抵到中國式摔跤[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6):122.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解讀[EB/OL].(2012-08-17)[2023-03-17].http:∥www.nhc.gov.cn/wsb/pzcjd/201208/55651.shtml.

[10]王艷紅,石愛橋.“健康中國”視域下的傳統體育養生文化[J].甘肅社會科學,2017(5):45.

[11]賀新家,潘磊.高質量發展視域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動力演進與展望[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2):94.

[12]激發文化創造活力 向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邁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成果述評[N].中國文化報,2017-07-24(01).

[13]姜茹茹.全球孔子學院武術國際推廣戰略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5(2):14.

[14]李玉文,白晉湘.新發展階段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時代機遇與路徑選擇[J].體育文化導刊,2022(10):57.

[15]串凱,袁金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建設的理論自覺與實踐路徑[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6):719.

[16]劉國永.實施全民健身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J].體育科學,2016(12):3.

[17]楊文杰,李曉通,馮強,等.彝族摔跤:“體醫結合”現象的人類學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7):80.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EB/OL].(2014-10-20)[2023-03-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71071.htm.

[19]種莉莉,孫晉海.建設體育強國背景下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對外傳播的現狀與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10):76.

[20]魏宏君.促進對外文化交流應堅持“三個必須”[J].人民論壇,2019(26):134.

[責任編輯:毛麗娜]

收稿日期:2023-04-1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1BTY113);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2024JKZD46)

作者簡介:向云平(1983— ),男,湖南省永順縣人,周口師范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張小林(1978—),男,湖南省邵陽市人,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產業。

猜你喜歡
健康中國
邁向2030,邁向“健康中國”
保險業助力“健康中國”四項業務有望受益
“健康中國”,保險任重道遠
“健康中國”這樣影響國人
“健康中國”中的白馬股和黑馬股
“健康中國”中的白馬股和黑馬股
抓住“健康中國”建設機遇
“健康中國”催生萬億產業
“健康中國”是對人民福祉的莊嚴承諾
衛計委再推“健康中國”戰略型 健康產業或迎利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