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戰略思考

2023-12-20 10:21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23年11期
關鍵詞:實體數字經濟

許 婕 王 瀚

(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6)

隨著數字、數據、信息成為全新的生產要素,“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時代接踵而至。數字經濟,是以數字資源為關鍵要素,將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通過促進信息通信技術與應用相融合,助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全社會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同時,數字經濟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又一影響人類發展大勢的新經濟形態,如今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輻射范圍、影響程度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態勢。對此,習近平指出“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1]。

一、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的大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2021-2022兩年來,我國諸多高校也相繼獲批,開設數字經濟的相關專業。 “數字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盵2]習近平一系列相關講話,貫通歷史與現實、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精辟論述了發展數字經濟的重大戰略意義,體現了習近平對于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思考。

(一)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數字生產力日新月異,數字經濟成為了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將聚焦于數字經濟領域,中國經濟想要繼續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牢牢抓住這一點。習近平強調:“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搶占發展制高點?!盵3]近年來,世界某些發達國家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并紛紛圍繞著數字化,制定且出臺了一系列中長期發展戰略,力圖把數字技術融入經濟發展,以實現生產力質的飛躍,從而構建為自己所掌控的數字驅動的經濟體系,重塑數字化時代下的國際競爭新格局。能否適應乃至引領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日益影響大國未來興衰成敗。在數字經濟發展問題上,我國不能有絲毫懈怠,一旦錯失新機遇,發達國家的數字技術將如同洪水猛獸,對我國新產業新態勢新模式加以鉗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部署下,黨中央對建設數字中國、網絡強國、智慧社會做出了一系列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建設,使得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產業資源、生物技術、芯片工程、航空航天、衛生健康等多領域,在前沿技術突破、數據存儲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流轉、軟件研發推廣等方面進行前瞻性布局。與此同時,習近平也指出:“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4]。不可忽略的是,我國的數字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規范、不健康的苗頭和趨勢,必須加以防范處理,否則不僅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會違反相關國際法規,危害到國家金融安全,使得我國錯失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機遇。因此,務必緊緊抓住數字技術變革突破的重大機遇,破除陳規的同時放緩走穩,全方位發展數字經濟,從而搶占制高點、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

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核心要義便是更好地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動能、暢通經濟循環。隨著數字技術在三大產業間廣泛傳播,傳統生產方式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商業模式也將煥然一新。這便是習近平所指出的:“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5]。數字技術向經濟領域滲透,將影響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隨之而來的是數字經濟引領經濟領域全要素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習近平強調:“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可以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各類市場主體加速融合,幫助市場主體重構組織模式,實現跨界發展,打破時空限制,延伸產業鏈條,暢通國內外經濟循環?!盵6]一方面,伴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就業規模、就業質量、消費結構與消費市場規模便會迎來質的飛躍,從而釋放內需潛力,激發消費者潛能,促使國內大循環日益強勁;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發達了,不僅能打通內需的堵點,還可以構建更好的數字平臺,促使跨境電商產業的升級,推動國際經濟大循環。由此可見,數字經濟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起到了鏈接二者的紐帶作用,要“推動數字經濟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7],推動國內與國際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從而實現依靠巨大國內市場形成雄厚支撐,同時還能實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形成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

習近平指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盵8]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需求?,F代化經濟體系,本就是由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相互作用所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的特點,因此數字技術的進步必將融入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從而更好地符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重大實踐課題。首先,數字經濟在傳輸、復制、循環、供給等諸多方面,相較于土地、機器等傳統生產要素而言,更能打破過去的有限供給對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種種限制,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優化市場運轉等方面具有強大潛力與動能。習近平指出:“新常態要有新動力,數字經濟會大有作為?!盵9]數字經濟本身就是對創新的最好詮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必將極大程度上助力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以及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其次,數字行業的發展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更為體面的收入,降低許多職業的就業門檻,并通過相關產業傳導到勞動要素市場,從而對勞動者的就業需求和福利保障產生顯著影響,改變社會的收入分配格局,這也符合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再次,由于數字經濟的產業融合度極高,新發展階段將依托數字經濟打通“信息孤島”、沖破“信息壁壘”,以實現更高程度的均衡與協調,構建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最后,數據的“去物質化”特征可以有效減少傳統資源消耗,兼顧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提升效率的同時實現綠色發展。數據的“開放性”與“共享性”特征決定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不能閉門造車,必須要同他國攜手共同促進,習近平在致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賀信中指出:“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盵10]這也體現了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以及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三)增進民生福祉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數字技術與資本的相遇開啟了社會生產的“快進鍵”,數字經濟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結合也快速凸顯了其強大的掌控力。數字經濟作為新興的經濟形態,在現代服務業中扮演著最為活躍的角色,已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滑動屏幕便可以環游世界,敲擊鍵盤便可以傳輸信息,輕點鼠標就可以購買商品,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電子賬單、精準醫療等,太多曾經無法想象的場景,如今卻是觸手可及,“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1],數字經濟正在人類歷史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我國主要矛盾的轉變,習近平更加重視以數字經濟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民生服務,補足民生短板。數字資源在不同領域的充分涌流,帶來的不僅是“數字經濟+農業”“數字經濟+制造業”“數字經濟+服務業”等經濟模式,還有“數據+教育”“數據+醫療”“數據+文化”等公共事業?!白尠傩丈倥芡?數據多跑路”,公共事業的革新,帶來了公共服務的普惠便捷。生產力水平飛速提高,民生關注點落在了公平優質的教育、充分靈活的就業、穩定均衡的收入、快捷精準的醫療、舒心可及的養老、貼心宜居的環境、安定有序的社會上。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關系人民福祉的大事,習近平向來強調,要讓數字經濟與群眾的生活接軌,讓人民群眾共享數字經濟建設成果,享受到更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在發展中得實惠、享便利,不斷分享數字經濟新成果、收獲數字經濟新紅利。人民群眾是黨和國家一切政策始終不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已是增進民生福祉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必須要繼續大力推進數字為民、數字惠民,數字便民,讓人民群眾切實體會到成色更足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實體經濟事關強國富民的根基

“實體經濟主要是指物質和精神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服務等經濟活動,是指構成國民經濟以物質生產和流通為主體的經濟形態?!盵12]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13],這也就是馬克思所指明的:“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盵14]而事關“物質生活生產方式”或“物質生活本身”的活動,一定程度上就是實體經濟本身??梢哉f,實體經濟是三大產業的命脈,涵蓋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絕大多數第三產業,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創造社會財富的最基本經濟形態,這一客觀實際從未改變,事關強國富民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各種場合多次談及實體經濟,要求給予重點關注,我國經濟的發展如何能夠避免“脫實向虛”,一直以來都是習近平所掛心的大事。在相關重要論述中,習近平從三個層面闡述了立足實體經濟的重要性。

(一)大國發展與強盛的立身之本

國家的強大需要實體經濟賦予其經濟基礎,實體經濟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是一個國家擁有國際地位以及國際話語權的前提。2019年1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再次強調,“實體經濟是大國的根基,經濟不能脫實向虛。要扭住實體經濟不放,繼續不懈奮斗,扎扎實實攀登世界高峰?!盵15]面對經濟“脫實向虛”的狀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再強調實體經濟為我國“立身”的作用,時刻提防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導致“泡沫化”,以促使經濟發展向穩向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國工農業發展便逐步步入正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優先發展重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蛻變;改革開放后,我國開辟了新型工業化道路,實體經濟得到了跨越式發展;進入新時代,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規劃部署下,時至今日,我國工業門類齊全,在世界范圍內,成為唯一擁有全部39個大類、525個小類的國家。工業門類齊全的同時,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16]。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實體經濟為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直接影響大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我國實體經濟所發揮出的強大支柱性作用,不僅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同時使得我國在面對各類經濟風險時,變得更加有底氣??梢哉f,“基礎性”便是實體經濟在人類社會進步和國家經濟變遷中的地位表現。

(二)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擘畫了一幅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藍圖,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其實現必須有高質量發展的實體經濟保駕護航。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實體經濟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根基,能夠在根本上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如期實現。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盵17]可見,發展實體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扎實有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政策舉措和行動方向。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全力以赴振興實體經濟,以現代產業體系為著力點,把我國產業推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有效地夯實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實體經濟、技術創新、金融管理、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為全面形成高質量發展模式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基礎。

(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是黨的奮斗目標,增進民生福祉便是黨執政為民的根本要義所在。習近平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強調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方面,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命脈,關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發達的實體經濟能夠帶來更高質量的就業,從而為老百姓提供更多創造財富的機會,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保障。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發展實體經濟,不斷夯實老百姓的“幸福之基”,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便是黨踐行這一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增進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上下功夫”。這就要求實體經濟變得更加有質、有量、有效益,通過創造出更多財富,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從而最直接地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更好地實現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如期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我們黨對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的探索,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從最初采用“虛擬經濟”“信息經濟”“知識經濟”等詞匯來概括經濟領域的新現象,提出“傳統經濟要與信息網路技術相結合”[18],到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持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道路,再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黨中央深刻總結經驗教訓,提出要促進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均衡,從而形成“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相輔相成、良性互動的格局”[19]。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和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習近平敏銳地認識到了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至關重要,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明確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這一戰略目標蘊含了習近平對于二者之間關系的諸多思考。自此,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主要內容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實體經濟建立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之上,明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關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一概念,學術界的看法較為一致:主要指的是產業數字化,尤其是三大產業的數字化;而深度融合的含義是指產業數字化這一進程由點到線再到面的、全生態各產業鏈的滲透與擴散,亦或是從由中小企業到少數大中型企業再到大多數大型實體企業數字化的改造發展。其主要內容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促進數字產業發展水平的躍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分類,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等都屬于數字產業的范疇。2020年我國數字產業規模達7.5萬億元,在數字經濟中占比19.1%[20]。數字產業因其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的特點,成為了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黨的十九大總結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時作出表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在國際局勢動蕩不安,新冠疫情肆虐的情況下,我國能取得如此成就實屬不易。然而,我國數字產業仍然面臨創新能力薄弱、治理體系亟待改善等問題。

第二,促進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數字經濟在考驗中并未停滯不前,習近平對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的認識增添了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習近平在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疫情之下,挑戰與機遇并存,要以此為契機,用新興數字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盵21]習近平2020年在浙江考察時,也敏銳地指出,要抓住產業數字化這一重大機遇。重視新一代數字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加快數字要素在實體經濟中的流通,更好地發揮數字平臺在實體經濟中起到的載體和中介的作用,使數字技術、數字要素、數字平臺對實體經濟施加放大、疊加、倍增的效果,日益成為了引領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國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第三,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在數字經濟的“兩化”中,因發展空間的制約,數字產業化的規模和比例擴展緩慢,而產業數字化,由于與具有雄厚基礎的實體經濟的融合,而展現出巨大的拓展深度和空間。更好地發揮實體經濟優勢,必須使得數字經濟嵌入實體經濟之中,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數字作為數字經濟中的核心要素,其價值來源于數字經濟,但要發揮數字的作用,便要通過有價值的數據引領實體經濟,對實體經濟中的物資、技術、資金進行配置,促進社會生產要素高效化、集約化、網絡化、協作化,改變傳統分工協作的發展模式,創新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

(二)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積極作用

從“數字福建”到“數字浙江”再到“數字中國”,習近平明確指出:“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可以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各類市場主體加速融合?!盵22]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論是從宏觀還是微觀角度來看,對我國經濟短期與長期的發展,皆具有積極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在我國實體經濟面臨需求收緊、供給施壓、預期減弱三重壓力的背景下,傳統模式下的實體經濟發展受阻,迫切需要加快經濟轉型發展的步伐。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能激發實體經濟創新的動力和活力,促進實體經濟向穩、向好發展,推動實體產業尤其是制造業,走上智能化、科學化、高端化、綠色化的有效發展路徑。

第二,有利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于支持擴大內需、穩定供給、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發展增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二者的融合可以營造新的消費場景、方式,催生新業態、新產品,這些新的服務種類,擴大了消費者的消費意愿,節約了消費時間,激發了潛在的需求,促進了消費;另一方面,產業數字化的改造改變了傳統實體產業的性質和特點,迫使數字經濟領域的投資被拉動,實體經濟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同樣也被拉動,有效地帶動新型貿易方式的發展,對擴大投資需求具有多維度作用。

第三,有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高質量發展是重中之重。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從三個角度推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快了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產業數字化使得產品的技術含量變高,企業有了更強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產業供應鏈更具韌性,這將有助于提升我國實體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增強國際國內兩大循環的質量和可靠性。二是增強了經濟增長的效率。高新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深入應用,將使得經濟的發展模式、發展效率、發展動力在本質上產生變革,提高我國的全要素生產效率。三是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數字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市場空間,高新技術產業比重不斷攀升,同時催生出一批以數字技術為引領的新產業增長引擎,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加快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三)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主要路徑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實體經濟規模日益雄厚,發展質量穩步攀升。新經濟以什么形態出現?習近平進一步思考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應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深化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改革。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為導向,堅持新型舉國體制,深化要素市場配置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充分保護知識產權、完善數據交易、分級、分類制度,采取積極的包容審慎監管制度,從而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推進保駕護航。

第二,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有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有著超大規模市場和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應在這些優勢的基礎上,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激發自主創新的活力,鼓勵全行業創新,將數字技術特別是新一代核心技術作為重點對象,實施多領域、多部門、多形式聯合攻關。加強對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強對基礎領域和原始數字技術的金融財政支持,提高數字技術的基礎研發能力。同時,要加快培育數字化人才,既要從國家層面加強統籌規劃,還要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加強對數字化人才的培育,在培育好本土人才的同時,創造條件吸引外國人才資源,真正意義上為人才松綁,做到以人為本。

第三,加強產業政策導向作用。數字經濟領域如今成為了國際競爭的焦點,新一代數字技術更加成為大國必爭的高地,各國都制定了相關產業政策。我國的產業政策不僅涵蓋了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也包含了支持產業數字化改造,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有諸多方面需要完善。應全面總結“十四五”時期以來的實踐經驗,推進理論研究,對以往政策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并優化產業政策的范圍、內容和重點,不斷提高產業政策的適用度,在加強產業政策功能性和有效性的過程中,逐步滿足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要求。

猜你喜歡
實體數字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答數字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實體的可感部分與實體——兼論亞里士多德分析實體的兩種模式
兩會進行時:緊扣實體經濟“釘釘子”
振興實體經濟地方如何“釘釘子”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