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學互鑒促進全球文明交融性

2023-12-20 17:13文/馮
國際人才交流 2023年10期
關鍵詞:互學交融中華文明

文/馮 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植根于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并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p>

2023年9月8日,蘭花獎國際文化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主題為“繁榮世界文化百花園”。在論壇分議題二環節,中國美術協會主席范迪安主持,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語言學院東方學系主任易福成、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辦主任劉昆、外文出版社榮譽英文主編大衛·弗格森等圍繞主題“互學互鑒——促進全球文明交融性”進行研討。

尊重文明的多樣性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不同的歷史條件、環境和文化形成了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造就了精彩紛呈、交相輝映的文化形態。在人類6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不同的文明因為交流、交融、交鋒而得到豐富、滋養,煥發出生機和活力。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張舍庭表示,就中華文明而言,從2100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到大唐,中華文明迎來了兩次中外交流的高峰。180多年前中國開始向西方學習,從洋務運動到新文化運動再到后來學習馬克思主義等,中國的面貌為之一新??梢哉f,每次文化的交融都會給文明帶來新的活力。他認為,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我們大多數人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了解實際并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如何進行跨文明交流交融?尊重對此非常重要,正如費孝通先生講的“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外文出版社榮譽英文主編大衛·弗格森認為,全球文明聯通遇到的障礙是傲慢和一種錯誤的理念——一種制度優于其他的制度,或只有一種正確的文明。我們要堅持平等和尊重,既不自大又不自卑,對別人既不仰視又不俯視。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表示,自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以來,國際媒體對此廣泛報道,認為這個倡議是一個大國和一個偉大文明向世界各國人民提出的和平倡議,是一份對各國都充滿吸引力的公共產品,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有助于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我們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就要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與會嘉賓認為,中國和非洲國家的關系就是一個互聯互通的成功典范。中國始終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與非洲國家并肩攜手、共同努力,促進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也將有效促進全球文明互聯互通,以中國方案助力全球發展,加強各國民眾的溝通交流,促進文明聯通。

找準文明的共通性

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人類在長期社會化過程中共生共存、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必然結果,也是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世界市場體系日益緊密必然產物。世界各地文化不同,但人類對于生活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卻是共通的。我們進行溝通、交流、互鑒是為了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當前,我們面臨的國際挑戰、發展問題等都需要到人類共同的智慧中尋找答案,比如中華文明講的“仁愛”——愛自己、愛別人、愛世界,這和其他文明講的“博愛”是相通的;中華文明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和其他文明里講的同理心是相通的;中華文明講“和為貴”“和合共生”,這和倡導人類和平的理念是相通的。這些智慧對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非常有幫助。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語言學院東方學系主任易福成提出,我們堅持“和而不同”,倡導互學互鑒,再增加“深度”這一維度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促進文明交融。在不同的文明中形成了不同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等,這些宗教都有各方面的差異,但從深層次來看它們都有共通點,談的都是人生的價值。

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辦主任劉昆分享了廣西開展文化交流的生動案例,廣西找準中國與東盟價值觀的契合點,持續探索共情傳播方式,向世界“柔性”傳播中華文化內涵。如譯制劇《大山的女兒》在越南、老撾持續熱播,《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劇也在東盟實力“圈粉”,集中體現東方智慧的《弟子規·東盟語版》持續熱銷等。我們只有找準文明的共同通性,用受眾聽得懂、聽得進、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來講述中國故事,才可能實現文化交流的共通、共享、共鳴、共振。

激發文明的創新性

世界歷史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任何文明都要不斷地吸取時代的精華,文明交流互鑒既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要與時俱進地推陳出新。各種文明是各民族歷史探索和開拓的豐厚積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深層指引。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中,有一些文明始終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保持著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又堅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彰顯出穿透時空的巨大魅力,體現了優秀文明跨越歷史與當代、民族與世界的價值。但也有一些文明歷史上曾經輝煌燦爛,后來逐漸衰落甚至最終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因此,任何文明的發展都必須與時偕行,傳承創新,善于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張舍庭認為,現在的文明在交流交融和50年前、100年前的不一樣,數字化是其顯著特點。數字化豐富了我們文化交流交融的載體,也提高了文化交流交融的速度。尤其是區塊鏈的發展可能讓人類文明成果永遠地留在這個世界上。同時,還要更加注重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包括政府、社會機構、文化名人等,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為中外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互學是交融的前提,在“學”的過程中,要達到的目的是互鑒,并且互鑒本身也是一種學的姿態和方法?;W互鑒,加強認知和了解,文明相互融通融匯就有了內生的力量。

猜你喜歡
互學交融中華文明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閬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學促提升
真美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閩寧婦聯簽訂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合作交流協議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互學雙贏
根雕與古錢幣的完美交融
中外藝術精品展覽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增強認知互動 促進精制加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