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患者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案在宣教產婦母乳喂養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2023-12-20 08:59陳延亭郭淑華楊蘭玉龐昭雁
中日友好醫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產科母乳喂養孕產婦

陳延亭,陳 旭,郭淑華,楊蘭玉,龐昭雁

(1.中日友好醫院產科,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院護理部,北京 100029)

合理喂養是新生兒健康成長的基礎。母乳是嬰兒最適宜的食物,是促進神經中樞發育的理想物質[1]。中國營養學會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提出我國6月齡內嬰兒應堅持純母乳喂養[2]。然而,2019年2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母乳喂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嬰兒6 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29.2%,距離國家衛健委印發的《母乳喂養促進行動計劃(2021—2025年)》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提出的0~6 個月的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仍有一定的距離,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和37%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3]。李玲等[4]對我國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影響因素Meta 分析結果顯示:醫務人員孕期宣教和產后母乳喂養指導與6 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具有相關性,健康宣教是目前臨床護理中提高初產婦母乳喂養能力最為常見且經濟簡便的方式。但是傳統的健康宣教模式主要采用床旁單向講解,忽略了產婦自身的需求,宣教內容較為泛泛、缺乏針對性,在促進患者的健康行為改變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基于《“促進以患者為中心的學習”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健康教育模式[5]對孕產婦提供母乳喂養相關健康教育,探討《指南》應用在改善嬰幼兒母乳喂養率、提高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等方面的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2月—5月在北京市某三甲醫院產科病房分娩的100 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足月單胎妊娠;②無嚴重妊娠期并發癥及(或)合并癥;③有自主學習能力;④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孕產婦或新生兒存在母乳喂養禁忌證,如HIV感染,有乳腺疾病不適合母乳喂養等;②母嬰分離;③有醫學教育背景,或者從事與醫學相關的職業;④有認知功能障礙。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55 例)和觀察組(45 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中日友好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2022-KY-091)。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2 組孕產婦均接受常規護理。做好孕產婦的入院宣教及出院指導,住院期間孕產婦有疑問時,給予及時解答。

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還采取了基于《指南》的母乳喂養健康教育方案。(1)方案的構建。根據《指南》要求制訂《母乳喂養健康教育需求問卷》,包括:A.根據純母乳喂養影響因素[6],提取出一般資料:年齡、文化程度、孕周、既往孕史、乳頭情況、妊娠合并疾病、產后恢復地點等;B.可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如醫務人員口頭講述、公眾號小程序視頻等網絡媒體形式、同伴教育等;C.希望得到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5 個方面:新生兒早期保健、哺乳姿勢及技巧、母乳的成分及益處、乳房的護理、日常護理及注意事項,共計24 條內容。(2)方案的實施。環境準備:根據孕產婦的需求,選擇在床旁或宣教室等環境進行宣教。宣教過程中,歡迎孕產婦提出問題,以便研究者評估產婦對健康信息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自我管理及實施健康相關活動的能力。制訂健康宣教計劃:研究者與產婦共同制訂個體化母乳喂養健康教育路徑,產婦根據對每一條內容的需求程度,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教育內容、時間及方式,最終制訂個體化健康教育路徑表。健康宣教的實施以孕產婦的需求為核心,根據共同制訂的健康教育路徑,充分考慮專業性的前提下,實施健康宣教。于產前、產后連續3d 和出院前分別實施以患者需求為核心的健康宣教。

對照組干預方法:進行院內常規的母乳喂養健康教育,由研究小組護士根據現有的母乳喂養健康內容進行產后及出院前的宣教,內容包括:母乳喂養對母嬰的益處、正確有效的哺乳方法及技巧、正確含接的姿勢及必要性、喂養頻率、排空乳房的重要性及方法。產后進行電話回訪,記錄母乳喂養情況及發生的問題。

1.2.2 評價指標

純母乳喂養指除母乳外,不給嬰兒吃其他任何液體或固體食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定義純母乳喂養率,為純母乳喂養的6 個月內嬰兒的百分比。本研究中母乳喂養率的計算公式為:調查時前24h內純母乳喂養的嬰兒數量/同期被調查的所有嬰兒的數量。

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采用加拿大學者Dennis編制、戴曉娜[7]修訂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中文版,評價產婦母乳喂養自信心。該量表包括30 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5 級評分,從“一點信心也沒有”到“非常有信心”分別計1~5 分,滿分30~150 分,得分越高說明產婦母乳喂養的自信水平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3。

產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采用由齊秀杰[8]編制的《產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3 個維度,32 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5 級評分,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計1~5 分,滿分32~160 分。分數越高表明產科護士的健康宣教能力越強。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1。

1.2.3 評價方法

在孕婦入院后,由課題組成員對孕婦進行《母乳喂養健康教育需求問卷》的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制訂個性化健康宣教路徑表。在孕婦分娩后第7d 及第30d,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收集產婦的母乳喂養情況和BSES 中文版評價結果。在整個項目實施開始前和結束后評價全科護理人員(共20人)的產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雙人錄入。采用SPSS26.0 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如符合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則采用方差分析比較組間差異,當方差分析有差異時再用Bonferronit檢驗進行兩兩比較;如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則進行數據變換和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各組間率的比較應用χ2檢驗,有統計學意義時采用χ2切割法(Bonferroni 方法校正檢驗水平)進行兩兩比較;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孕產婦的基線資料比較

表1 示,對照組和觀察組產婦在年齡、教育水平、家庭月收入水平、孕前BMI、孕周、妊娠次數、分娩次數、分娩方式、是否分娩鎮痛、是否會陰側切、產后恢復地點上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產婦一般情況比較

2.2 產后7d、30d母乳喂養情況比較

產后7d,觀察組母乳喂養率53.3%(24/45),高于對照組母乳喂養率27.3%(15/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30d,觀察組母乳喂養率64.4%(29/45),高于對照組的32.7%(18/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 組產婦產后7d 和30d的母乳喂養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產婦產后30d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比較

產婦BSES 評分在產后30d 時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得分總分為(120.09±19.31)分,高于對照組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得分總分(108.71±11.37)分,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知識技能、內心活動評分(57.64±10.07、62.44±9.70)均高于對照組(51.09±6.60、57.62±5.99),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和母乳喂養率的相關性

觀察組和對照組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與母乳喂養率間均具有正相關性(P<0.05),Person 相關系數分別為0.666、0.498,觀察組相關性更為顯著。2組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2個維度(知識技能、內心活動)評分和母乳喂養率均有正相關性(P<0.05),且觀察組2 個維度評分與母乳喂養率的相關性均更顯著(P<0.05)。

2.5 實施干預前后產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比較

進行干預前后,對產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評分進行比較。干預后護士健康教育能力評分(139.75±10.83)較干預前評分(132.88±15.39)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知識與經驗、技能與能力、綜合素質3 個維度在干預后護士健康教育能力評分均有提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基于《指南》的母乳喂養健康教育方案可以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7d、30d 母乳喂養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凇吨改稀返慕】到逃桨?,是在充分評估的前提下制訂的,更尊重孕產婦的想法、需求及價值觀,讓其更系統、有計劃地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內容,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孕產婦從環境選擇開始便參與到健康宣教活動中來,隨著后續需求的評估、計劃的制訂、宣教的實施,每一個過程都參與其中,根據自身情況來制訂自己的理論框架及實踐途徑,讓其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消除了因被動接受導致的知識盲區,極大提高了產婦母乳喂養依從性及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宣教或指導過程中產婦與專業人員為平等的伙伴關系,使孕產婦在接受健康教育過程中知識結構逐漸系統化,從而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3.2 母乳喂養率的提高可以通過提高母乳喂養自我效能來實現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指南》的健康教育方案與傳統的母乳喂養宣教相比,可以有效提高產后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P<0.05),且知識技能和內心活動2 個維度均有提高(P<0.05)。隨著社會環境的發展,女性獨立意識更強,對生產后行為角色轉變有一定影響,以《指南》為基礎的健康教育,更有助于產婦向“母親”的角色轉變[9],更好地增強其責任感。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即母乳喂養自信心,健康教育過程中對產婦的干預,不僅可以增強其母乳喂養認知水平——包括對知識的接受、對技能的掌握,還可以調整其心理狀態,通過同伴教育等手段,更好地增強母乳喂養自信心。成功進行母乳喂養后,使其認知更加完善,對角色改變適應更為明顯,也提升了孕育新生命的幸福感。結果亦表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和純母乳喂養率間均呈正相關(P<0.05),且觀察組知識技能、內心活動2 個維度較對照組相關性更顯著(P<0.05),即產婦自信心越強,越有可能進行純母乳喂養。王靜[10]研究發現,很大一部分人自覺奶水不足是選擇混合喂養的首要原因,實際上奶水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產婦自己感覺上的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且許多產婦前期由于缺乏知識技能方面指導,導致母乳喂養成功率低,進而拒絕純母乳喂養。因此,本研究通過健康宣教,提高了產婦對技能的掌握程度,幫助其掌握正確且有效喂養的方法;增強其意識水平,加強心理建設,使其在遇到困難時仍然可以堅持進行純母乳喂養,進而提高純母乳喂養率。

3.3 基于《指南》的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產科護士的母乳喂養健康教育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整個項目實施后產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評分較實施前有顯著提高(P<0.05)。護士作為現如今病房中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提高健康教育能力也是當今社會護理學發展的必要趨勢。以《指南》為基礎的健康教育方案要求在前期對產科護士進行系統性培訓,幫助其完善母乳喂養知識體系;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護士與產婦共同評估、制訂計劃,更好地了解理論和實際的差距,使其有機結合,更好地實施健康宣教。結果也顯示,實施后護士在知識與經驗、技能與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能力均較前有提升(P<0.05)。提升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可以提升護士整體素質,保障教育實施效果,以患者為中心,針對產婦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提高產婦母乳喂養依從性,進而促進純母乳喂養。

綜上,與目前國內的多種健康教育模式相比,基于《指南》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更加系統地指導護士進行臨床工作,該模式要求產婦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對于學歷偏低的產婦能否推廣還有待驗證。在母乳喂養的健康教育上,該方案能提高產后母乳喂養率,增強產婦母乳喂養的自我效能,同時提高了產科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產科母乳喂養孕產婦
孕產婦分娩準備的研究進展
孕產婦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 好處多多
林姍:母乳喂養是幸福的
產科醫師答問錄
產科醫師答問錄
產科醫師答問錄
母畜妊娠期常見產科病及診治
探討護理干預在妊高癥孕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