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圖讀懂中國財險

2023-12-25 03:12
中國品牌 2023年9期
關鍵詞:財產險財險車險

(數據截至2022年底)

“沒想到臺風還沒走,賠款就到了,太快了?!备=ǖ膹埾壬鷮χ袊藟鄣目焖倮碣r連連稱贊。原來,客戶張先生報案稱車子被吹來的鐵皮刮到受損,中國人壽查勘人員指導客戶完成線上查勘定損,并聯系好修理廠,不到2小時賠款就打到張先生賬戶。

近期,全國多地突發強降雨,造成居民住房和家庭財產受損,然而災后保險理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和老百姓的資金壓力,為災后重建和復工復產提供了保障。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北京、河北、黑龍江等16個受災地區的保險機構收到保險報案26.6萬件,估損金額97.6億元,賠付及預賠付共計14.5萬件、25.4億元。其中車險報案占全部報案件數的 61%,企財險報案約7000多件,農業保險報案約2.41萬件。

作為幫助受災群眾生產生活恢復,助力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保護傘”,過去五年,中國財險市場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實現了高速增長,險企整體在財險業務板塊取得亮眼成績,我國財險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發展成績。

· 數讀5年 財險業步入快車道·

過去五年來,我國財險業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風險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在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發展步入快車道。

五年間,我國財險結構更加優化。截至目前,財險市場共有直保財險公司89家,其中中資67家、外資22家;專業性公司達16家,初步形成股份制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自保公司、相互保險社等多種組織形式和中外資公平競爭、共同發展、日益開放的多元化市場格局。與此同時,財險市場集中度逐步降低,2021年保費規模前3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63.6%,比2012年降低1.7個百分點。

車險曾是財險領域第一大險種,占比超過七成。近年來,隨著行業發展提速,車險、家財險、企財險、農險、責任險以及信用保證保險等傳統產品進一步豐富,退貨運費險、航班延誤險、指數保險等個性化、有特色的新產品不斷涌現,線上化不斷增強,為客戶提供更便捷、更透明、更多樣、更高效的保險服務,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基本覆蓋了國計民生的各個領域,成為政府進行社會管理的重要市場機制。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擁有科技保險險種超20個,覆蓋包括科技企業產品研發、知識產權保護、貸款保證等多個方面。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科技保險為相關企業和機構提供風險保障超1.79萬億元,累計支付賠款超22.63億元。

作為社會“穩定器”,我國財險業的風險保障水平也顯著提高。在重大災害事故的恢復重建中,財險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2021年以來,財險業為疫情防控提供相關風險保障6.9萬億元,支付賠款3.0億元;疫苗保險累計為超34億劑次新冠疫苗接種提供保險保障,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運行。面對自然災害,2021年河南、山西強降雨,保險賠付121億元;其中,河南強降雨保險賠付占直接經濟損失比例達到10%。

對于災害頻發下,保險公司是否有能力進行賠付,中國太保產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洪澇災害集中必然會給保險公司帶來一定的賠付壓力,但災難之中方能凸顯保險作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不可或缺的功能與作用。資深精算師徐昱琛也表示,一般來說,盡管災害集中暴發,保險公司也會有賠付能力。

保險公司會對巨大自然災害提前做好相應的風險準備,并建立風險分攤機制,將巨大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部分轉移給再保險公司。

除了服務民生外,財險業在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國家重大活動,支持企業“走出去”、強化國際合作等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財險業為國家重大活動提供全程保障,先后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大型賽事提供保險保障。同時,為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科技保險保障不斷增強。首臺(套)、新材料、知識產權等科技保險發展持續推進,為全國各類重大技術裝備和全國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項目提供風險保障9745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品牌》采訪時表示,通過風險保障功能,能夠提升經濟社會發展韌性;利用保險資金優勢,能夠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進而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保險業服務共同富裕、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切入點。

· 7成財險企業 保費持續正增長 ·

通過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增強賠付保障能力,積極滿足市場需求等方式,五年來,我國財險企業取得亮眼成績。五年間,七成企業保費持續正增長。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從2019年上半年的5893億元,增長至2023年上半年的7206億元;與2022年上半年6566億元同比增長9.74%,增速趨近10%。2022年底,我國保險公司總資產為27.1萬億元,較2022年初增加2.3萬億元。

財險業的賠付支出增長率較保費收入增長率五年間也呈現出有序上升態勢。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財產險公司原保費收入8778億元,同比增長9.27%;賠付支出4755億元,同比增長16.52%。

從企業數量與經營情況上看,五年來,財險公司發展整體持穩步推進態勢。Wind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72家非上市財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2275.5億元,同比增長9.6%,與財險行業上半年整體保費增速(9.7%)保持高度一致。其中,有51家實現保費正增長,占比超七成。72家財險公司上半年實現總利潤61.5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52家公司實現盈利。

分險種來看,過去五年,車險業務仍保持穩健增長,同時非車險業務延續高增長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車險保費收入8210億元,同比增長5.6%,占比55.22%。非車險前三大險種分別為健康險、農業險和責任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580億元、1219億元、114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4.7%、25%、12.7%,占比分別為10.63%、8.2%、7.72%。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爆發,新能源車險市場順序成長,保費大幅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2年新能源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

北京保險服務中心副董事長、總裁廖建光表示,去年新能源車險保費在650億元左右的規模,今年上半年已經超過400億,全年有可能超過千億元,在整個車險業務規模中占比將超過10%,,從業務類型來看的話,甚至有望超過責任險成為財產險第四大業務板塊。

招商證券分析師鄭積沙告訴《中國品牌》,財險公司保費增速延續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汽車產業鏈的持續恢復以及購車稅優政策舉措的效果持續顯現,使得車險保費延續強勁復蘇態勢。

從企業資產配置角度看,五年來,財產險公司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穩步增長,投資資產結構基本保持穩定。整體來看,近年來,財產險公司資產配置中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及證券投資基金合計占比約為70%,且債券信用等級較高,資產整體流動性較好。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財產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為19,313.76億元,同比增長8.69%。

“在保險業主要面臨市場利率中樞下移,疊加權益市場波動加大的環境,收益穩定的長久期資產更受險資青睞?!毙氯A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總經理陳一江表示,當前保險行業處于業務承壓轉型、長期利率下行的環境中,行業更應審慎應對。

“由于我國保險業資產負債整體表現為長負債、短資產的匹配形態,隨著收斂下行的利率灰犀牛漸行漸近,利差損和再投資風險的管控也變得越來越迫切。利率長期下行中的階段性震蕩,會進一步撕扯資產負債錯配的風險敞口”陳一江說。

· 防范風險 推進再保險體系建設 ·

保險業本身就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對于行業自身的風險防范也顯得尤為重要。五年來,財險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持續推進,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部分機構風險被“精準拆彈”,重點領域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全行業繼續回歸保險保障本源。

同時,2021年發布的《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制定財產保險公司保險產品開發指引和費率厘定指引,規范產品開發行為。2020年印發的《推動財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推動行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備、治理科學、競爭有序的財產保險市場體系。2022年印發的《財產保險災害事故分級處置辦法》,對財產保險災害事故等級進行劃分,并明確各級災害事故的統籌應對主體和工作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金融監管體系建設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23年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揭牌,開啟中國特色的“雙峰監管”時代。

在防范化解風險方面,五年來,隨著財險市場份額擴大,基于風險轉移分散的需求,再保險體系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

據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我國現有專業再保險公司15家,其中中資7家,外資8家,再保險公司數量較2012年新增6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529家境外再保人完成再保險登記系統登記,通過跨境交易的方式為我國再保險市場提供供給。

事實上,我國已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地位。但不容忽視的是,2022年我國分出至境外保費規模約1120億元,境外分入保費規模約283億元,再保險逆差近4倍,與全球再保險市場進一步深入雙向融合仍需加強。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6月,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上海再保險“國際板”正式啟動,并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細則》,明確在上海開設面向全球的再保險分入業務交易市場,完善再保險體系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建設。

瑞士再保險中國原總裁陳東輝告訴《中國品牌》,借助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持續推進,中資再保險公司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有望增強。陳東輝表示,從宏觀看,加大國際分入業務有利于發揮承保能力的作用,同時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循環。

同時,“一帶一路”以及不斷增加的對外投資,都需要保險保障跟隨中國企業走出去,通過再保中心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提供服務。未來借助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持續推進,中資再保險公司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有望增強。

· 專家:精細化經營將成發展趨勢 ·

今年以來,財險業在繼續保持著較高水平保費增速的同時,伴隨《關于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等文件出臺,業內表示,中國未來財險業將保持較快增長。有機構預計,到2025年,我國財產險市場規模有望實現翻番。在此之前,各類型財險公司需要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特色發展道路,實現轉型的精準發力。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接受《中國品牌》采訪時說,在經濟環境高質量回暖的大背景之下,由于我國經濟的基本面非常好,經濟發展的韌性非常強,未來我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并保持較快增長速度的前景可期,因此未來較長時期內我國財產保險業也一定能夠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業務質量不斷提升。

盡管財險業過去幾年發展迅速,但在李文中看來,“馬太效應”依然明顯,對于財險企業,特別是中小財險來說,如何形成自身的發展特色仍然是具有較大挑戰的一件事。李文中建議,“當前我國財險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公司需要改變粗放經營方式,走精細化經營道路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p>

在業務結構方面,李文中認為,盡管車險綜合改革之后,財險公司都在積極發展非車險業務,但是車險業務比重仍然比較大。

各家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公司需要繼續加快業務轉型,根據自身優勢開發銷售具有特色的財險產品,借助特色產品與服務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面對行業固有的頑疾與新形勢下的困難,眾多傳統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公司及第三方機構也在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暗歉骷冶kU公司的保險科技發展水平差距較大,那些相對滯后的公司需要重視科技轉型,加大這方面的投入與建設?!崩钗闹蟹Q。

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看來,監管政策不斷聚焦高質量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我國財險行業的健康發展。

伴隨著財險業的高質量發展以及監管機構的積極引導,朱俊生表示,風險減量服務正成為機構創新的一大方向。保險不僅僅是損失補償,還有風險控制、風險管理、防災減損,也就是監管部門倡導的風險減量管理。如今,國內很多財險企業都在“保險+科技+風險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以強化風險管理功能。

“保險公司首先應該是風險管理的咨詢公司,在這個領域最有發言權,也最有資格幫助投保人及被保險人來減損。與此同時,財險行業未來也應該思考如何發揮專業優勢,更多地利用科技來構建一個新的風險管理體系,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敝炜∩Q。

五年來,財產險企業搶抓機遇,擁抱轉型變革,在充分發揮風險管理與保障職能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我國保險業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作為中國保險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國財險業已從簡單地產品競爭時代,進入到品牌競爭時代。只有加強加快我國財險品牌建設,樹立更高層次的品牌內涵,才能提高我國財產險企業的競爭力,為我國下一步保險業發展蓄勢賦能。

猜你喜歡
財產險財險車險
基于改進DeepFM的車險索賠預測模型的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的車險發展路徑改革
一種基于5G網絡平臺下的車險理賠
銀保監通報:平安人壽投訴4072件增長28%,居壽險公司首位!
財產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優化分析
人保財險:助力“平安河南”建設
我國商業財產保險市場發展情況分析及建議
我國商業財產保險市場發展情況分析及建議
《保險法》中不可抗辯條款若干法律問題之探討
互聯網財險投保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