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航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2023-12-26 13:41俞新觀
浙江經濟 2023年10期
關鍵詞:民營企業政策經濟

文/ 俞新觀

從問題導向出發,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系統破解當前經濟困局,既要解決當前民營企業的現實關切,也要為未來可持續發展謀篇布局

最近,中央編辦正式批復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工作機構。該機構將負責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早見效,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創造力,提升民營經濟國際競爭力。在全球經濟大動蕩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對這位新增“護航人”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民營經濟主體再次感受到國家的呵護和重視。

民營經濟“護航人”誕生有其內在邏輯

伴隨改革開放,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飛速發展。1978年,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民營經濟占比幾乎為零,在工業領域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1979年,我國在農村推行聯產承包制,在城市允許返城知青個體經營,從此個體經濟有了成長的土壤。1982年、1988年、2004年我國三次修改憲法,進一步確立了民營經濟法律地位。1981年、1997年、2002年、2005年、2010年、2019年黨和政府通過決議、報告及意見,對民營經濟實行鼓勵、支持、引導、監督和管理,促進其快速成長并形成規模。根據最新數據,2022年民營經濟稅收占比56.9%、投資占比57%、技術成果占比79.9%、就業占比82.3%、企業數量占比92.3%。45年的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發展事關中國經濟發展大局,民營經濟走向決定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就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底層邏輯。

今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從發展環境、政策措施、法治保障及企業家健康成長等方面,提出31條舉措。7月28日,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推動破解問題,激發經濟活力,提振民企信心,針對性地提出28條措施。9月4日,國新辦舉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在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下,國家賦予民營經濟挑大梁的使命,需要政府強化頂層設計,伸出“有形之手”,為挑大梁者鋪路,為挑大梁者護航。此次民營經濟“護航人”的誕生有其孕育的內在邏輯,民營經濟發展局是國家推動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必然產物。

護航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需多措并舉

當前,我國經濟處于恢復進程,但離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基礎還不穩固,經濟運行趨勢不容樂觀。全球經濟及全球貿易萎縮,國際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疫情后遺癥短期內難以消除,總需求疲軟帶來經濟內生動力不足,出口受阻帶來外向型企業訂單持續下降,預期不佳帶來民間投資愿望減弱,我國仍處于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的重要窗口期,這要求民營經濟“護航人”更多地從問題導向,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出快招、出真招、出實招,系統破解當前經濟困局,既要解決當前一些民營企業的現實關切,也要為未來可持續發展謀篇布局。

讀懂民營企業是護航民營經濟的基礎。了解民營企業是服務民營經濟的前提和基礎。民營經濟的主體是民營企業,中國現有5000多萬家在冊的民營企業,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且涵蓋領域廣泛,這對“護航人”了解民營企業狀況是一個挑戰。一要依托國家發改系統力量,從上到下轉變工作思路,既要宏觀決策之功,又要微觀服務之能,利用好全國經濟監測網絡平臺,擴大民營企業監測樣本,細化監測顆粒度,創新民企監測指數,深度感知民企現狀。二要運用大數據手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綜合發改、經信、金融、能源、市場、稅務、統計等涉企管理部門數據,生成民營經濟數字畫像,為精準服務提供數據支撐。三要優化調整工作范式,跳出原有工作模式,在基層調研中增加民營主體比重,用好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深度掌握基層一線生態,廣泛聽取民營主體意見,跟蹤了解和分析研判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四要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在涉企政策、規劃、標準的制定和評估等方面體現企業家意志,建立民營經濟管理者與民營企業家及有關主體的溝通橋梁,定期不定期邀請民營企業家參加懇談交流,坦誠相待,群策群力,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統籌協調政策是護航民營經濟的關鍵。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政策鏈條長、工作環節多,光靠一家民營經濟發展局單打獨斗,既不可能也不現實。民營經濟發展局要以系統的觀念,統籌協調、組織擬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擬訂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政策,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形成工作總合力。一是政策工具要充足。以經濟需求為導向,引導各涉企職能部門提前開展政策預研究,針對不同經濟運行場景儲備不同的政策措施,充實各部門政策工具箱。二是政策配套要統籌。民營經濟發展局根據不同的經濟運行場景和復雜程度,做好政策組合配套,配合國家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把握好政策出臺節奏,打好政策組合拳。三是政策實施要力度。該提速時要提速,該加力時要加大政策力度,尤其是經濟下行或爬坡過坎關鍵期,推動各項措施早落地、早見效,不失時機護航民營經濟發展。四是政策效果要評估。政策出臺實施后,要做好政策成效跟蹤與監測,洞察民營經濟運行數據變化,驗證政策措施的“敏感性”和“解渴度”,為各職能部門優化調整政策措施提供依據。

提振民企信心是護航民營經濟的靈魂。國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這給民營企業發放了“身份證”。一是民營經濟發展局精準定位。它不是民營經濟的監管機構,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護航人”“娘家人”“知心人”,針對民營經濟發展訴求,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及時為民營主體代言,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二是營造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的輿論環境。以構建友好的輿論環境和傳承創業精神為服務民營經濟的重要抓手,鼓勵民營企業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先進標桿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和表彰力度,讓民營企業家享有推動經濟發展的榮光。三是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保持清白純潔的政商關系,全面回應民營企業關切,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多關注、多談心、多交心、多引導,打造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良好生態。

促進發展壯大是護航民營經濟的核心。根據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求,政府在力挺民營經濟時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讓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享有生產要素,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打破各類“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另一方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保障民營企業要素供給,在金融、稅收、土地、人才等要素上提供支持,提高民營企業整體質量;推動民間資本投資重大項目,在民間投資發展政策的指引下,吸引民間資本關注重大項目,鼓勵投資新能源、航天、城建、農業、旅游、基礎設施等領域;在科學合理“紅綠燈”制度下,引導平臺經濟向開放、創新、賦能方向發力,支持平臺企業在擴大就業、促進消費、參與競爭中大顯身手;堅持重點突破和全面推進相結合,發揮浙江、江蘇、廣東等東部省份民企優勢,尤其是中國民營經濟第一省浙江,要勇挑大梁,創新服務模式,堅持“3個70%”要素保障不動搖,保障“7個不準”落在實處,確?!?34”措施落實到位,打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省域先行軍,為推進民營經濟全面發展提供浙江方案。

猜你喜歡
民營企業政策經濟
政策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政策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助企政策
政策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