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好問詠史詩的得與失

2023-12-26 00:41周佳輝
今古文創 2023年47期
關鍵詞:詠史詩元好問

周佳輝

【摘要】在金元喪亂之際,元好問從現實角度出發,其詠史詩不僅表達了亂世中對正統的維護,更著力兼顧詠史詩的詩歌性。雖然元好問的詠史詩在議論的深度方面并未能盡善盡美,但是總體而言有得有失,其詠史詩歌仍然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關鍵詞】元好問;詠史詩;正統思想;空間重構;作意好奇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7-004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7.015

在中國詠史詩有著較為悠久的傳統。諸如班固、曹植、左思、陶淵明、李商隱、杜牧、王安石等詩人不斷地將詠史詩的傳統發展變化。金元時期的“一代宗師”元好問正是承接這種變化而來,在自己詠史詩的創作中既有得亦有失,為后世留下了較為優秀的詠史詩歌。

一、詩里詩外,儒教正統

元好問(1190—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是金元之際的著名詩人。他生活在金末元初的社會大變革大動蕩時期。金王朝是由北方女真民族所建立的國家,雖然金王朝由太祖完顏阿骨打以及太宗吳乞買因為不堪遼國的壓迫以武力所創建,然在金王朝的不斷發展壯大過程中,金朝的統治者也在逐漸的進行漢化,他們首先模仿漢族中原王朝建立自己的統治制度,后來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文字,后又實行科舉制度深化自己的漢化之路。因此,儒家文化就成了金國的正統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元好問在世界觀上便呈現出明顯維護“正統”主張。而受其世界觀的影響,在元好問的詠史詩歌創作中便呈現出對圣賢與正統的肯定。①

(一)對先賢的崇拜

1217年,元好問帶著自己的作品進汴京參加科舉考試,并且拜訪了當時金國的文壇盟主時任禮部尚書的趙秉文。元好問弟子郝經的《遺山先生墓銘》中記載了這段故事道:“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臺》等詩,趙禮部見之,以為少陵以來無此作也。以書招之,于是名震京師,目為‘元才子’?!?②其中元好問的《箕山》《琴臺》兩首五言古詩正是詠史詩。其《箕山》云:

幽林轉陰崖,鳥道人跡絕。許君棲隱地,唯有太古雪。人間黃屋貴,物外只自潔。尚厭一瓢喧,重負寧所屑。降衷均義稟,汩利忘智決。得隴又望蜀,有齊安用薛。干戈幾蠻觸,宇宙日流血。魯連蹈東海,夷齊采薇蕨。至今陽城山,衡華兩丘垤。古人不可作,百念肝肺熱。浩歌北風前,悠悠送孤月。③

許由是生活在帝堯時期的一位隱士。帝堯晚年曾試圖把天下禪讓給賢人許由,而許由在聽過了堯的想法后,立馬去河邊用流水來洗滌自己的耳朵,以示自己對名利的不屑。在這首詩中,元好問好不吝嗇地表達了自己對古賢人許由的贊許。他贊美許由的品性就如同雪一樣潔白,不曾受到過世間塵土的污染。而后他又轉向對岑彭“得隴望蜀”以及孟嘗君“狡兔三窟”的貪得無厭表示出不屑,最后用魯仲連功成不受祿和伯夷叔齊采薇首陽山的事跡,再次表明自己對古賢人的敬仰。

實際上公元1211年,蒙古軍隊攻入金國,1214年金宣宗完顏珣遷都南京(即今天的河南開封),元好問眼看著金王朝不斷淪陷的國土,認為堯帝當時以天下托付許由,而許由則不屑一顧,今日蒙古軍隊連續發動戰爭侵略金王朝,兩相對比之下,《箕山》一詩,不僅有著元好問對許由的敬仰,更有著對蒙古軍隊發動戰爭的不滿。

(二)對正統的維護

元好問對正統的維護鮮明地體現在自己詠史的詩歌中。在元好問的詠史詩《新野先主廟(次鄧帥韻)》中道:

一軍南北幾扶傷,長坂安行氣以王。豪杰盡思為漢用,江山初不假吳強。兩朝元老心雖壯,再世中興事可常。寂寞永安宮畔土,爭教安樂似山陽。④

所謂新野先主廟即是漢昭烈帝劉備的廟宇。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魏、季漢、東吳三足鼎立,其中曹魏政權占據中原北方地區,且當時最具有統一的實力,東吳占據江左,實力在曹魏之后,蜀漢占據西南地區,實力最弱。但在此詩中,元好問并未以實力與成敗論英雄。在他眼中劉氏后裔劉備所建立的蜀漢就是當時的正統所在。詩人在首聯先用劉備兵敗但百姓仍然相追隨的事跡,認為蜀漢王朝是民心所向。頷聯以豪杰諸如關羽、張飛等人不離不棄強化首聯提出的觀點。在尾聯時,詩人前一句用“寂寞永安宮畔土”表達對劉備建立蜀漢政權雖然做到了延續漢祚,但沒有實現劉漢中興感到惋惜,在后一句以“爭教安樂似山陽”諷刺后主劉禪亡國后,樂不思蜀。這一父一子,一賢一愚,兩相比較之下令詩人無限感慨。詩人在詩中對劉備建立勛業,既是出于對賢者的崇敬,更是出于元好問對正統的肯定。

這首詩在狄寶心《元好問詩編年校注》中記曰:“李、繆皆定于正大七年庚寅在鄧州移剌璦幕府時作,從之” ⑤,即作于公元1230年,是金哀宗正大七年,蒙古大汗窩闊臺親自率軍南下作戰,金國連失數州,國力比較之下,蒙古軍隊明顯占據優勢如同三國時的曹魏,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自然如同東吳政權,那么蜀漢王朝便是現在岌岌可危的金王朝。如同元好問晚年編撰金朝詩人的詩集取名為《中州集》般,在元好問眼中金朝占據中原地區,“三國”之中蒙古軍隊曾臣服于金國,而趙宋南渡之后便稱金國為君。那么自然金國就是正統。正如三國時魏蜀吳的鼎立,即便蜀漢勢弱,但“天道”上仍然是正統,1230年的金國亦是如此。

可以說元好問在詠史詩中對圣賢與正統的肯定,既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響,也有來自現實的因素。而歷史的和現實的觀點在相統一時,不僅使得其詠史詩有著較強的現實意蘊,而也賦予的比單純詠史更濃的情感。

二、構思巧妙,重疊時空

(一)典故與復雜的時空構建

詠史詩有正體和變體之別。鐘嶸《詩品》中稱:“東京二百載中,惟有班固《詠史》,質木無文?!?⑥班固的五言詩《詠史》講述了西漢緹縈救父為故事,雖然一般學者將之視為詠史詩的正體,但由于其只簡單詠史,且結構單一,評價并不高。

魏晉時期詩人左思創作《詠史詩》八首是詠史詩變體的代表。八首詩里并沒有單一的歌詠對象,其詩中“史”的部分只是在詩中以典故的形式出現。如“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蘇秦北游說,李斯西上書”等等這種以情節相類似的典故為“史”來吟詠。與以班固為代表的“正體”有著極大的不同。但是左思生活于門閥制度森嚴的南北朝時期,寒門出身的他欲有一番作為,然而現實卻給他當頭一棒。因此左思之變體自抒胸臆,借詠史來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抨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社會現狀,受到了后世學者的廣泛認同。劉勰《文心雕龍·才略》:“左思奇才,業深覃思,盡銳于《三都》,拔萃于《詠史》” ⑦,鐘嶸《詩品》將之列為上品,評曰:“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 ⑧,并成了后世詠史詩的典范。

一正一變,一個只吟詠一事,一個雜用多件歷史典故。而元好問的詠史詩恰好屬于后者復雜豐富的變體。如《洛陽》:

千年河岳控喉襟,一日神州見陸沉。已為操琴感衰涕,更須同輦夢秋衾。城頭大匠論蒸土,地底中郎待摸金。擬就天公問翻復,蒿萊丹碧果何心?⑨

詩中首聯“千年”和“一日”,時空感從永恒到片刻,極度增加了詩歌的張力。頷聯兩句連用兩個典故?!安偾佟卑涤糜洪T琴的典故。劉向《說苑·善說》中記載,雍門子周為孟嘗君彈琴,孟嘗君曲終落淚不已,對雍門子周說:“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國亡邑之人也?!?⑩元好問在此用來比喻自己的亡國之感?!巴偂庇捎凇巴薄般~”同音的關系,暗用李賀《還自會稽歌》:“臺城應教人,秋風夢銅輦?!??而李詩《還自會稽歌》序中說,庾肩吾和梁太子詠唱,后梁朝亡,庾肩吾先避難會稽,后輾轉才回家。元好問在此亦抒發亡國之悲。頸聯“城頭”句典出《晉書·赫連勃勃傳》,叱干阿利傾任將作大匠時,下令蒸土筑城,凡筑城不堅,能用錐子刺入一寸以上便處死?!暗氐住本涞涑鲫惲铡稙樵B檄豫州文》,其稱曹操曾特地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專門盜取陪葬物,以充軍需。兩句看似是書寫發生在洛陽城里的往事,實際上都是在借用前人典故來揭露控訴蒙古軍隊的惡行。尾聯詩人向天公發問,用滿地的蓬蒿取代昔日華麗的宮殿究竟是何用心?

詩人以洛陽城為對象,首聯更加深了滄桑巨變之意。其中間兩聯既指過去,又指現在。即是抒寫著歷史,又是在借助歷史抒發自我的亡國之悲。詩歌將古往今來的時空混合在一起,甚至于刻意模糊了古今的界限,讓詩歌的內涵更加豐富。尾聯用虛擬的語氣審視古往今來的歷史,將前六句所模糊的時空混合在向天公的發問中,即是為古往今來的興廢變化發問,更是詩人作為遺民為金王朝的滅亡發問。元好問與之相類似的詠史詩還有《楚漢戰處》《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等詩歌。

(二)暗線連接,一以貫之

元好問在重構空間方面更加復雜且經心的還是他的作于金宣宗興定四年,公元1220年的《西園》:

西園老樹搖清秋,畫船載酒芳華游。登山臨水祛煩憂,物色無端生暮愁。百年此地旃車發,易水迢迢雁行沒。梁門回望繡成堆,滿面黃沙哭燕月。熒熒一炬殊可憐,膏血再變為灰煙。富貴已經春夢后,典刑猶見靖康前。當時三山初奏功,三山宮闕云錦重。璧月瓊枝春色里,畫欄桂樹雨聲中。秋山秋水今猶昔,漠漠荒煙送斜日。銅人攜出露盤來,人生無情淚沾臆。麗川亭上看年芳,更為清歌盡此觴。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須作賦擬阿房。?

這是一首七言詠史古詩,其中每四句一轉韻,以韻腳的變化,可以將整首詩歌劃分為六層。其中詠史的部分主要出現在中間四層,即從“百年此地旃車發”到“人生無情淚沾臆”句。中間部分主要續寫了宋金戰爭中,金人大勝而歸,并將徽欽二帝俘虜北上的歷史事件。但是詩中并未單純地敘述歷史事件,而是在敘事時使用了幾個含義豐富的典故,進而增加了詩歌的內涵。

如“登山臨水”暗用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之典?!耙姿本?,暗用荊軻刺秦“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典故?!傲洪T”句用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中“長安回望繡成堆”的詩句?!拌翟颅傊Α卑涤藐惡笾鳌拌翟乱挂節M,瓊樹朝朝新”的句子?!爱嫏凇薄般~盤”暗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詩句?!叭松本涓膶懽远鸥Α栋Ы^》“人生有情淚沾臆”句?!鞍⒎俊本鋭t又用杜牧做《阿房宮賦》的事。

圍繞北宋覆滅的歷史事件,詩人展開描寫,涉及好幾個歷史時期的典故。但是這些典故最終的指向都是王朝的滅亡。這一系列典故組合下,詩人既是在詠史,亦是在借古傷今,預感金朝的滅亡。詩人將古往今來的歷史時空用典故凝合在一起,以“滅亡”這一主題貫通,最終唱到“千古是非同一笑”,發出歷史是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的慨嘆。

時空上不斷地跳躍,由于“暗線”的存在,使得整首在情感上都出于一種悲傷的背景下,最終使《西園》這首詩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元好問七言古詩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作意好奇,失之淺陋

在詠史詩中發議論并非是元好問之獨創,最有名的是晚唐詩人杜牧,其詠史絕句被稱為“二十八字史論”。如其《泊秦淮》《赤壁》《題烏江亭》等。北宋如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烏江亭》等,都是詠史議論中的名篇。

錢鐘書的《談藝錄·七律杜樣》中評價道:“遺山七律,聲調茂越,氣色蒼渾,惜往往慢膚松肌,大而無當,似打官話,似作臺步;粉本英雄,斯類衣冠優孟?!??認為元好問之七律有較高的藝術成就,然而卻往往故意扯高嗓門,刻意出奇。這種問題在元好問詩歌中很多見,實際上元好問的詩歌受到蘇軾詩歌的影響,有追求奇險的傾向,雖然在《論詩三十首》中有“奇外無奇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 ?一首,元好問指出“求奇”“尚新”不好的一面,然而元好問或許是因為經歷,抑或是才學,在他詠史詩中也無可避免地出現了這種故意高聲大腔,作意好奇的去議論古今是非的問題。如其詩《讀靖康僉言》:

浚郊沙海浩茫茫,河廣才堪一葦航。顛沛且當懲景德,規模何必罪朱梁。滄溟不掩蛟龍窟,大地同歸雀鼠鄉。三百年間幾降虜,長星無用出光芒。?

《靖康僉言》即《靖康朝野僉言》,是記載金人攻克汴京始末的一部野史。詩人首聯認為汴京無險可守,容易被攻克。頷聯“景德”是宋真宗的年號,景德元年,遼國在洺州擊敗宋軍,宋軍被迫與遼國議和?!爸炝骸敝柑颇┲鞙亟⒌牧簢?。第二聯用歷史論說北宋的滅亡是由于徽、欽二帝欲效仿澶淵之盟而亡國,用不著怪罪叛將逆臣。詩中元好問將宋的滅亡歸咎到中原地區無險可守以及徽、欽二帝不以歷史為鑒之上?!熬缚抵儭钡脑驇缀跞巳硕加凶约旱目捶?。雖然元好問詩中所指出的是一部分原因,但并非主要原因,好問之觀點浮于表面,并不是那么深刻,且直指核心。

再如其詩《豐山懷古》追論蜀漢之國策云:“漢賊不兩立,大義皎日同。吳人等操耳,忍與分河潼。奪操而與權,何以示至公?” ?元好問對諸葛亮制定的連吳抗曹的策略表示出不滿。認為孫權與曹操一樣都是逆賊,是不應該與之結盟的。有著明顯意氣用事的傾向。再如前面提到的《新野先主廟》“兩朝元老心雖壯,再世中興事可?!?,認為在劉備死后,諸葛亮的北伐也無力回天。雖然以結果為導向來看,并沒有問題,但將諸葛亮北伐之失敗歸結于劉備之死,便失之于武斷了。與之相類的還有絕句《雜著九首》《戚夫人》等詩。

如果說杜牧詠史詩中的議論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王安石詠史詩具有獨特的政治家眼光,相比之下,元好問之議論就顯得有點書生紙上談兵的淺薄了。

四、結語

元好問之詠史詩有得有失。在金源喪亂之際,儒家體系幾近崩潰,元好問受儒家“正統”觀念的影響,在詩里詩外始終持有著金為宗主國的觀念,維護著金正統的地位。并且他能夠在強調“現實性”的基礎上,通過在對前代優秀詩歌經驗的總結下,精心設計詩歌內時空的變化以及巧妙地運用典故,從而擴大了詩歌的張力,兼顧了詩歌性。但由于過度的作意好奇,使之稍顯淺薄。不過金無足赤,元好問仍然是能夠與李杜蘇陸等人并肩的大家。

注釋:

①降大任:《論元遺山的哲學思想》,《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1期,第83頁。

②孔凡禮:《元好問資料匯編》,學苑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頁。

③④⑤⑨⑩????狄寶心:《元好問詩歌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23頁,第458頁,第460頁,第996頁,第997頁,第128頁,第57頁,第523頁,第283頁。

⑥⑧鐘嶸著,周振甫譯注:《詩品譯注》,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6頁,第48頁。

⑦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700頁。

?李賀撰,劉朝飛點校:《李賀歌詩箋注》,中華書局2021年版,第5頁。

?洪興祖撰,白化文等點校:《楚辭補注》,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45頁。

?錢鐘書:《談兿録》,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446頁。

猜你喜歡
詠史詩元好問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宋代《春秋》學對史論體詠史詩的影響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元好問“誠”與“雅”的論詩主張
長沙窯瓷上的詠史詩
詠史詩的哲學意蘊(外三則)
元好問出聯收徒
論元好問碑銘文的創作特色
詠史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歷程研究
點絳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