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酸利多卡因濕敷聯合信息化用藥管理策略在急診輸液病人靜脈留置針穿刺中的應用

2023-12-27 04:38韓婷婷
循證護理 2023年24期
關鍵詞:利多卡因輸液鹽酸

韓婷婷,孟 勇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山東271000

靜脈輸液是現階段急診搶救室普遍應用的一類治療方式,而短時間內為病人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則是急診搶救室護理人員應該具備的技能[1]。大多數情況下,傳統的一次性針頭無法滿足病人的急診需求,靜脈留置針作為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輸液的一項護理操作技術,其適用于血管穿刺困難人群,且能夠減少反復穿刺對病人造成的痛苦,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2]。靜脈留置針套管相對柔軟,相對于傳統頭皮針不易變形,能夠結合血管形狀走形彎曲。但靜脈留置針在應用過程中同樣存在一定弊端,即可能引發堵管、靜脈炎、滲液等相關并發癥,致使病人出現非計劃性拔管,影響其整體治療[3-4]。鹽酸利多卡因為臨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藥,且常用于病人的浸潤麻醉,其麻醉效果良好,能夠提高病人的疼痛閾值[5]。為提升急診輸液病人靜脈留置針穿刺效率,緩解其疼痛情況,本研究將觀察鹽酸利多卡因濕敷對急診輸液病人靜脈留置針穿刺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156例急診輸液病人為研究對象,應用計算機進行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將156例病人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78例。納入標準:年齡≥18歲;連續靜脈輸液治療時間≥5 d;均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及自主表達能力;凝血功能正常;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標準[6]:危重癥、死亡或轉入其他科室;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其他重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應用腸外營養液或化療藥物;非計劃性拔管。兩組病人的性別、年齡、留置針穿刺肢體、穿刺部位、穿刺次數、血管情況、輸液量、是否輸注血管刺激性藥物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病人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協議書。本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號:2019BN26548。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 干預方法

1.2.1 信息化構建靜脈安全用藥護理

1)優化調整急診醫囑系統數據庫結構,將無線技術、二維碼識別技術融合至移動數據端、電子呼叫技術及無線呼叫技術:即以二維碼識別技術收集相關信息,在醫院信息系統的支持下,將院內的移動呼叫系統主機連接院內局域網,以條碼識別技術建立院內快速檢索平臺,收集分析相關數據,在移動數據終端處增加數據導入點,選擇模塊后進行數據實時匯總;掃描移動數據段后即可明確的一般信息、藥物醫囑信息、及時處理輸液并發癥,并在每次巡視時掃碼即可記錄,也可查看護理人員的相關信息。2)在醫囑系統中加入警示模塊,并由院內信息處對其進行維護、升級;當護理人員在醫囑系統內點擊某時,其警示菜單內可錄入的既往病史與過敏史,由此醫師在開具醫囑單時,系統內將自動提示既往病史與過敏史情況,即出現“該病人具有高血壓疾病”或“該病人具有酒精過敏史”等相關文字信息,由此提醒醫師及時檢查、修改并補充其醫囑信息;護理人員在移動數據端為其靜脈用藥時,掃描其二維碼同樣也可出現相關的警示信息,護理人員需手動點擊“已處理”或“已關注”后方可對進行用藥,若護理人員未及時點擊確認,系統將自動攔截其用藥行為。3)將輸液室內的相關設備、器械及藥品進行賦碼管理,醫護人員在使用時需配合移動數據端進行身份識別,并結合排版信息識別該醫護人員的使用權限;為系統用品設置安全庫存,在數量低于某一水平時將提示補充。

1.2.2 對照組

對照組病人以常規置管方法進行置管,即為病人應用留置針軟管,結合循證護理理論、穿刺原則及靜脈治療的相關要求,選擇適宜的部位將留置針軟管置入病人的血管內,確定該病人的外周留置針軟管長度;在穿刺完成后,為病人穿刺處貼1張3M透明敷貼,以此進行無壓力固定,并將延長管U形固定,在末端則以醫用膠布進行無壓力固定,謹防回流夾置于延長管中下段約1/3處;留置針均采用預充裝置,以脈沖式手法進行封管,以生理鹽水進行沖管,并限定沖管液為5 mL,正壓封管。在病人輸液期間,護理人員分別于輸液1、2 、3 h時對其進行1次評估,即明確病人的穿刺部位是否存在不適,并觀察留置針處是否與水接觸;在每次使用留置針前,應徹底沖洗導管,并進行血液回抽,以確保留置針功能正常,以生理鹽水沖洗管道并封管;若病人的敷料出現松動、受潮、污染等情況,則為其立即更換敷料;定時對病人進行1次留置針相關感染及體征評估,即觀察其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疼痛、水腫、膚色變化、液體滲出等情況,若出現以上情況,護理人員應立即報告醫師并采取處理措施;指導病人進行自我護理,盡量減少穿刺手臂的活動頻率,避免出現肢體下垂情況,并配合護理人員的定期觀察。

1.2.3 觀察組

觀察組病人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并行鹽酸利多卡因濕敷進行輔助干預,即將6 cm×6 cm的單層紗布置于70 ℃熱水中,紗布完全浸透后取出,擰干水分,在紗布表面噴10 mL鹽酸利多卡因,在病人接受穿刺前10 min時將紗布敷于其穿刺部位,10 min后將紗布去除,后續操作與對照組相同。

1.3 評價指標

1.3.1 疼痛情況

以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ronbach′s α系數值為0.92)[6]為本研究疼痛情況的評價工具,即采用一刻度為10 cm的游動標尺,在標尺上分別標記0~10數字,在測試時以病人的主觀感受選擇標尺數字,數值越高,則其疼痛感越明顯,其中0代表無疼痛,10則代表無法忍受的疼痛,記錄并比較兩組病人穿刺后1 h、2 h及3 h的VAS評分。

1.3.2 穿刺情況

記錄并比較兩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第1次穿刺用時及靜脈輸注時間。

1.3.3 并發癥情況

記錄并比較兩組病人穿刺后出現靜脈炎、堵管、滲液的發生率。

1.3.4 滿意度

參照行業標準擬定滿意度調查問卷,以滿意度調查問卷(Cronbach′s α系數值為0.91)為本研究滿意度的評價工具[7],該問卷包含靜脈穿刺舒適度、靜脈穿刺健康知識宣教、護理人員操作手法等3方面內容;每個方面共包含5個相關問題,每個問題分值為1~5分,總分為75分,評分方式為正向評分,即病人得分越高,其滿意度越高;記錄并比較兩組病人穿刺后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分。

1.3.5 輸液護理質量

統計病人平均換藥間隔時間(min)、藥物提前配置時間(min)、護士巡視次數(次)來綜合評定病人的護理質量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疼痛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VAS評分比較 單位:分

2.2 兩組病人穿刺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穿刺情況比較

2.3 兩組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單位:例(%)

2.4 兩組病人滿意度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病人滿意度比較 單位:分

2.5 兩組病人輸液護理質量比較(見表6)

表6 兩組病人輸液護理質量比較

3 討論

留置針靜脈給藥作為現階段急診輸液常用的給藥方式之一,相較于傳統靜脈輸注方式更為方便、快捷[8]。而在急診輸液時應用留置針的病人大多存在惡病質、惡性腫瘤、休克、慢性疾病、臟器衰竭等情況,且因以往治療導致靜脈條件變差,或因長時間禁食致使皮膚、肌肉組織萎縮,故常規靜脈留置針穿刺方式無法滿足病人的臨床需求[9]。結合該類病人所具有的臨床特點,為其建立良好的靜脈通路是此類病人治療的基本要素。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病人對于治療的舒適度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及時改良留置針病人的置管方式,能夠減輕其治療痛苦[10]。鹽酸利多卡因作為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其在血液或靜脈給藥后能夠產生對中樞神經的興奮及抑制,且其麻醉強度理想,起效迅速,在病人體內的彌散能力快,由此廣泛應用于浸潤麻醉、硬膜外麻醉及表面麻醉。相關研究表明,鹽酸利多卡因在應用于小兒留置針輸液穿刺時,能夠透過其皮膚,通過皮膚黏膜進行吸收,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并均勻附著于皮膚,由此達到迅速止痛的效果[11]。

本研究結果顯示,穿刺后,觀察組病人在1、2、3 h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鹽酸利多卡因濕敷能夠有效改善急診輸液病人的靜脈留置針穿刺疼痛情況。即提示在鹽酸利多卡因濕敷的作用下,病人的皮膚通透性改變,鹽酸利多卡因能夠麻痹病人皮膚的淺表痛感神經,阻斷其形成痛覺反射,并在穿刺過程中表現出輕度疼痛或無痛狀態,結合濕敷方式,使鹽酸利多卡因能夠滲透至其皮膚黏膜,增強鹽酸利多卡因的止痛效果,這與王灝琛等[12]研究結果相類似,故觀察組病人表現出過更為良好的疼痛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穿刺后,觀察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病人,且觀察組病人的第1次穿刺用時及靜脈輸注時間低于對照組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鹽酸利多卡因濕敷能夠有效改善急診輸液病人的靜脈留置針穿刺情況。即提示在鹽酸利多卡因濕敷的作用下,病人能夠提前10 min了解靜脈留置針穿刺的相關事項,且伴隨著鹽酸利多卡因藥效的不斷滲透,病人的應激反應明顯降低,其對于穿刺的恐懼感得到一定程度消除;而皮膚通透性的改變,則可促進送管時針芯順利進入管腔,同時避免針芯進入過深而刺破血管,這與郭佳等[13]的研究結果相類似,故觀察組病人表現出更為良好的穿刺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穿刺后,觀察組病人靜脈炎、堵管、滲液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鹽酸利多卡因濕敷能夠有效降低急診輸液病人的靜脈留置針穿刺并發癥發生率。即提示在鹽酸利多卡因濕敷的作用下,留置針套管及軟管全部置入血管后,靠近針柄的部分能夠控制在病人的血管外,由此避免了留置針軟管于血管壁的貼合,留置針輸液更為順暢;而病人的皮膚、血管條件因鹽酸利多卡因得到改善,由此減少了留置針軟管對血管壁的摩擦,穿刺點處的刺激則明顯減少,病人出現血管損傷情況相對更少,留置針針管不易出現堵塞,且血管壁不易出現滲液情況,這與王昆等[14]研究結果相類似。

本研究結果顯示,穿刺后,觀察組病人的靜脈穿刺舒適度、靜脈穿刺健康知識宣教、護理人員操作手法及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均高于對照組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鹽酸利多卡因濕敷能夠有效提升急診輸液病人的靜脈留置針穿刺滿意度。即提示在鹽酸利多卡因濕敷的作用下,外周靜脈置針軟管的外露能夠減少其穿刺部分堵塞、滲液情況的發生,病人穿刺部位皮膚相對健康、完整,進而確保其靜脈輸液順利完成,鹽酸利多卡因麻痹了病人的大部分痛感,使病人保持相對平和的心態面對自身疾病,這與俞曦等[15]研究結果相類似。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平均換藥間隔時間、藥物提前配置時間及護士巡視次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信息化構建靜脈安全用藥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急診輸液室的護理質量。即提示在該護理模式下,通過實時的遠程監控能夠有效控制輸液情況,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異常,即可及時提醒其責任護士,并督促護理人員及時判斷情況并管理;且結合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的相關信息,在出現護理需求時,系統內則會自動提醒,可有效避免護理人員因工作繁忙疏忽輸液護理;而智能提醒可協助護理人員進行巡視,避免護理人員出現無效巡視,能夠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量;若為特殊群體,信息化管理的警示功能則能夠及時提醒相關人員,進一步保障輸液用藥安全。

4 小結

綜上所述,鹽酸利多卡因濕敷聯合信息化用藥管理策略針對干預急診輸液病人,能有效改善其輸液疼痛情況及穿刺情況,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提升其滿意度,同時還可以改善護理質量。

猜你喜歡
利多卡因輸液鹽酸
鹽酸泄漏
利多卡因分子結構研究
術中持續靜脈輸注利多卡因的應用進展
自灸也能預防輸液發熱反應
六合丹防治輸液性靜脈炎的Meta分析
在為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時應用留置針改良固定法進行輸液的效果
合成鹽酸芬戈莫德的工藝改進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閉治療約診間疼痛和預防腫脹中的作用
鹽酸安非他酮和鹽酸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頸枕輸液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