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物化綜合找礦方法在華北克拉通北緣蒙古營子鉬多金屬礦區的應用

2023-12-27 11:36張盼李會愷李敬華陳濤廖細元
地質找礦論叢 2023年4期
關鍵詞:激電鉬礦物化

張盼,李會愷,李敬華,陳濤,廖細元

(1.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河北 保定 071051;2.河北九華勘查測繪有限責任公司,河北 保定 071051)

0 引言

蒙古營子礦區行政區劃屬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老府鎮管轄,礦區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南西方向,距赤峰市區70 km,其地理坐標:E42°06′31.32″—42°12′01.32″,N118°12′42.44″—118°19′57.44″。區內找礦工作起步較早,開始于20世紀的20年代,以小比例尺礦產路線地質調查為主,主攻礦種金、非金屬、煤,工作程度較低,未進行過中、大比例尺系統性地質勘查工作。近年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在區內開展地物化綜合找礦工作,相繼完成了1∶1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1∶1萬激電測量、地物化綜合剖面測量、激電測深、槽探揭露、少量鉆探驗證等工作;依據區內礦體空間分布范圍、成礦元素類型、物化探異常特征,將礦區進一步劃分為3個礦段,分別為孤家子南溝礦段、蕨菜溝礦段和公家地礦段,其中孤家子南溝礦段是以鉬為主的具有斑巖型成礦地質條件的礦段,該礦段內施工的探槽及鉆孔見礦較好,圈定規模不等的鉬礦體多條。地物化綜合找礦方法在該區初見成效。本文立足于區域成礦背景、結合礦區最新勘查成果,將闡述蒙古營子礦區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地物化綜合找礦方法及成果,并與區域相鄰典型鉬礦床成礦條件進行對比,以期為下一步的找礦工作提供參考。

1 區域地質背景

蒙古營子礦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華北地臺北緣與內蒙-興安臺褶帶結合部位(圖1a),屬于二級構造單元“內蒙地軸”、三級構造單元“云霧山隆起”。

圖1 華北克拉通北緣鉬礦集區大地構造、地質和典型鉬礦床分布簡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geotectonics, geology Mo deposit-cluster region and distribution map of typical molybdenum deposits at North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a.大地構造簡圖;b.地質及鉬礦床分布簡圖, 據文獻[28]修改)

該區位于大興安嶺華力西期、燕山期Cu、Pb、Zn、Au、Ag、Sn、Mo成礦帶與華北克拉通北緣中段華力西期、燕山期Au、Ag、Cu、Pb、Zn、Mo成礦帶的疊加、復合部位[1],鉬礦是該區優勢礦種之一。近年來,內蒙古東部沿東西走向的西拉沐淪河構造帶南北兩側,出現了一個重要的鉬礦集區(圖1b);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先后發現了克什克騰旗的紅山子鉬礦、小東溝鉬礦,松山區的車戶溝鉬礦、碾子溝鉬礦、雞冠山鉬礦,敖漢旗的庫里吐(鴨雞山)鉬礦,巴林右旗的羊場鉬礦,阿魯可兒沁旗的好力寶鉬礦、半拉山鉬礦、敖侖花鉬礦等大-中型鉬礦床,礦床類型主要有斑巖型、石英脈型、火山熱液型,形成了長400 km、寬300 km的鉬礦化帶。西拉沐淪河構造帶南北兩側已成為研究鉬的科研熱點地區,一大批學者對“礦集區”內典型礦床的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2-9]、地球化學[10-16]、成礦流體特征[10,12,17-20]、同位素研究[12,14,16,21-24]、成礦年代[18-19,25-27]等領域的研究日漸成熟。曾慶棟等[28]認為該地區有望成為我國繼華北克拉通南緣陜豫交界地帶之后的第二大鉬精礦生產地。

蒙古營子區內鉬成礦地質條件與臨近的車戶溝、碾子溝、雞冠山、庫里吐(鴨雞山)等大-中型鉬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十分相似,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

2 礦區地質特征

2.1 地層

區內出露的地層由老到新主要有:

(1)太古界建平群(Ar3),分布于礦區北、東部,河東村—公家地、孤家子南溝—大西溝—窯老溝一帶,面積約占勘查區的一半,主要巖性為斜長角閃巖,角閃斜長片麻巖和混合巖次之,少量黑云斜長片麻巖。該套巖石混合巖化作用較強,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其原巖為基性或中基性火山巖,具綠巖帶性質,為區內鉬多金屬礦產的主要近礦圍巖。

(3)新近系上新統(N2),零星出露于白羊溝口及三道溝口等地。不整合于太古界建平群和燕山期巖體之上,其巖性為玄武巖夾半膠結砂礫巖、黏土及泥巖。

(4)第四系(Q4),主要由黃土、砂質黏土和砂土組成,最大厚度達50余米,其下部常見有紅色砂質黏土。在現代河床、河谷、山前一帶主要由沖積、殘積、坡積等現代松散沉積物組成。

2.2 巖漿巖

區內出露的巖漿巖以燕山期為主,其巖性為:

(2)燕山早期第三階段巖體

該期巖體主要分布于礦區中部及西部,出露面積大多數小于1 km2,外接觸帶形成硅化、綠泥石化、褐鐵礦化、碳酸鹽化等蝕變,巖性主要包括花崗斑巖、鉀長花崗巖、閃長巖。

根據巖體的侵入及穿插關系,巖漿巖的形成順序為:花崗巖→閃長巖→閃長玢巖→花崗斑巖(次流紋斑巖),巖漿活動存在明顯的由酸性—中性—酸性演化過程,說明礦區巖漿活動持續時間長、分異程度較高[1]。

(3)燕山期脈巖

區內脈巖發育,從中性到酸性均有,侵入于不同時代的地層及巖體內,多呈脈狀、巖墻狀產出,總體走向分NE向、NW向2組。主要脈巖有:閃長巖脈,花崗斑巖脈,石英斑巖脈,正長斑巖脈。

閃長巖脈:淺綠色,全晶質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角閃石,為區內最常見脈巖,往往與區內含金石英脈共生,有時直接為含金石英脈的圍巖。

花崗斑巖脈:呈脈狀,肉紅色,斑狀結構,基質呈微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斜長石、石英及黑云母,斑晶為鉀長石和石英。

石英斑巖脈:呈脈狀,灰白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為隱晶質,斑晶為石英,局部為鉀長石。

正長斑巖脈:呈脈狀,粉紅色,斑狀結構,主要由正長石組成,少量石英。

(4)燕山期次火山巖

2.3 構造

礦區內褶皺不發育,巖層多呈單斜產出,太古界片麻巖產狀變化較大,傾角較陡,一般為70°~80°,局部見緊閉褶皺;侏羅系火山巖及第三系巖層產狀較緩,傾角10°~25°。

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有NE向、NW向和近EW向3組斷裂(圖2)。近EW向斷裂為本區的主干斷裂,為區域性控巖構造;NE向、NW向構造為次級斷裂構造,是本區的主要控礦容礦構造。近EW向、NW向構造局部被脈巖充填。這3組構造相互疊加,形成了本區獨特的“三角狀”構造格架。依據三者穿插及錯斷關系可以判別,近EW向斷裂形成時間最早,NE向斷裂次之,NW向斷裂最晚。NE向斷裂走向30°~60°,傾角較陡近80°,破碎蝕變帶最寬處可達100 m,構造面平直而穩定,多具蝕變和礦化,主要蝕變為硅化、高嶺土、褐鐵礦化。NW向斷裂走向300°~330°,SW傾。本區鉬礦(化)體嚴格受NE向斷裂控制,且形成于近EW向斷裂(F1)與NW向斷裂(F2)的夾持部位。

圖2 研究區地物化綜合簡圖Fig.2 Integrated geological-geophysical-geochemical prospecting sketch of the study area

3 地球化學特征

礦區為中低山區,為查明主要成礦元素及伴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進一步圈定找礦靶區,全區采用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方法為1∶10000規則測網,網度100 m×20 m(即點距20 m,線距100 m),測線方向90度,總面積25.56 km2。在參考鄰區化探資料基礎之上,經綜合分析確定12種元素:Cu、Pb、Zn、Ag、Au、As、Sb、Hg、W、Sn、Bi、Mo。

3.1 元素濃集特征

基于礦區位于華北地臺北緣,將區內元素含量特征值與華北地臺北緣區域化探掃面的元素豐度值進行了比較,礦區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元素含量特征如表1所述。

表1 礦區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元素含量特征Table 1 Element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geochemical survey in mining area

從表1可以看出,研究區土壤地球化學測量中Au、Mo元素濃集系數大于2,含量高,相對富集,構成區內主要成礦元素;Ag、Sb、Bi、Hg、Pb、W元素濃集系數介于1~2之間,含量稍高,相對較富集;As、Cu、Sn、Zn元素濃集系數小于1,相對貧化。礦區土壤測量中變異系數大于2的元素是Au、Hg、Mo、Bi、Sb,具有強分異能力,容易形成異常且富集成礦。變異系數介于1~2之間的元素是Ag、W,這兩種元素具有一定的分異能力,當地質條件具備時易于局部富集,也有成礦的可能[29];變異系數小于1的元素為Zn、Pb、Sn、As、Cu,分異能力較弱,不容易富集成礦。

綜合分析,本區Au、Mo元素在地質體中含量高,濃集系數大,相對富集,而Au、Hg、Mo、Bi、Sb元素在本區分布不均勻,但有較強的分異能力,反映Au、Hg、Mo、Bi、Sb元素容易形成異常且富集成礦。因此,本區可重點開展與金、鉬等礦產有關的找礦評價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學異常特征

本次進行的1∶10000土壤測量共圈出土壤綜合異常33處,編號AP1—AP33(圖2),其中規模較大的為AP12、AP17、AP18、AP22。后經異常檢查、槽探揭露,深部鉆探驗證證實AP18為礦致異常,其它異常為構造、脈巖、不同類型蝕變(礦化)帶引起。AP18綜合異常參數數據見表2所述。

表2 AP18綜合異常參數統計Table 2 Parametric statistics of AP18 comprehensive anomaly

4 地球物理特征

4.1 巖(礦)石電性參數特征

本次工作對區內出露的主要巖石及鉬礦(化)體、金礦化石英脈在不同露頭上采集電性標本,用面團法在無電磁干擾地點對標本進行測量,裝置為對稱四級裝置。對本次電性測量參數分類統計的結果,見表3所述。

表3 巖(礦)石電性參數統計Table 3 Parametric statistics of rock (ore) electrical property

由表3可看出,區內同一巖性的極化率和電阻率變化都較大,具有明顯的各向異性特征[30]。巖石極化率方面,正長斑巖、閃長玢巖、斜長角閃巖、石英脈(金礦化)極化率低,小于2%;花崗巖、花崗斑巖、閃長巖、流紋斑巖、流紋巖、角閃斜長片麻巖極化率中等,算術平均值2%~3%;鉬礦石極化率最高,算術平均值為3.64%。巖石電阻率普遍較高,金礦化石英脈電阻率最高,算術平均值在21295 Ω·m,花崗巖、花崗斑巖、閃長巖、閃長玢巖、流紋斑巖、流紋巖、斜長角閃巖、角閃斜長片麻巖電阻率較高,算術平均值10000~20000 Ω·m,正長斑巖、斜長角閃片麻巖電阻率相對較低,算術平均值5000~10000 Ω·m,鉬礦石電阻率最低,算術平均值為1200 Ω·m。

綜上所述,礦區鉬礦石極化率最高、電阻率最低,顯示低阻高極化特征,礦化體與不含礦巖體及地層的極化率差異的存在為在本區開展激電勘查提供了可能性[31]。

4.2 激電異常特征

本次工作在重點化探異常地段完成1∶10000激電中梯測量25.56 km2,為了加大勘查深度,有利于發現深部異常和野外施工的方便,激電(電阻率)中梯掃面工作供電電極AB=2100 m,MN=40 m,網度100×20 m,測線方位90°。采用短導線工作方式,一條主供線,多條旁測線同時觀測,觀測范圍位于AB中部2/3范圍內,旁側線最遠不超過AB極距的1/6。由于設計測線長度大于有效觀測長度,故有移動AB極完成整條測線的觀測,并在相鄰觀測段間重復了2個觀測點。在重復點的觀測結果相差較大的地段還進行了套環觀測,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

全區視極化率變化范圍0.3%~7%,異常連續性較差,經綜合考慮以視極化率3%為異常等值線圈在孤家子南溝礦段圈定2處激電異常,編號IP1和IP2(圖2)。

IP1激電異常:總體走向近SN向,長約1000 m,大致分為北、中、南3段,形態不規則,各向梯度變化不一,為寬緩的帶狀NE向異常,表現為相對低阻高極化異常,異常強度ηs5%~7%。北段異常走向NNE,視極化率最高值為4.5%,中段與南段異常走向近SN,二者異常峰值相近,出露巖性相同,均為花崗巖和角閃斜長片麻巖,并且脈巖較發育。

IP2激電異常:該異常為一低阻中極化異常,視極化率最高值為5%左右,電阻率較低,一般小于2000 Ω·M,該異常處出露花崗巖與花崗斑巖,兩側各有一條閃長玢巖脈。地表有較強的硅化、高嶺土化及褐鐵礦化。

由于IP1、IP2激電異常范圍與1∶10000土壤測量綜合異常AP18范圍吻合對應較好,利用綜合地物化剖面可以迅速明確異常性質、確定找礦地段,使找礦效率得到明顯提高[32]。在物化探異常吻合處,布置Ⅰ線地物化綜合剖面貫穿整個綜合異常,并在激電異常兩側布設激電測深點17個,進一步查明極化體的形態、產狀及埋深。圖3為Ⅰ線物化探綜合剖面圖。

圖3 Ⅰ線物化探綜合剖面圖Fig.1 Comprehensive profile map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of line Ⅰa.化探鉬元素曲線圖;b.物探極化率、電阻率曲線圖;c.測深擬斷面圖

由圖3b可看出,激電異常區視極化率走高,視電阻率走低,二者負相關。

由圖3c可看出,IP1激電異常埋深較淺,激電高值區(4%以上)的埋深在-170 m左右,低緩異常區(3.6%)延伸較大,向深部逐漸尖滅。視極化率峰值為5.6%,視電阻率在800~1200 Ω·M之間,異常整體形態近于錐型,近直立。IP2激電異常高值區(4%以上)埋深-140 m左右,低緩異常區(3.6%)延伸較大,向深部異常逐漸減弱,視極化率峰值4.8%,視電阻率在1200~1600 Ω·M之間,形態近于厚板狀,近直立,略向西北傾。

由圖3a可看,激電異常區,鉬元素含量較高,曲線出現峰值,說明激電異常與化探異常吻合較好,異常地表有花崗巖和花崗斑巖侵入角閃斜長片麻巖,推測巖體侵入過程中有成礦作用發生,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5 物化探異常驗證

本次物化探異常驗證在物化探異常部位,通過地表檢查、老硐編錄、槽探揭露發現與金銀礦化有關的破碎蝕變帶12條,編號ps1—ps12,整體礦化較差,僅個別探槽樣品達到礦化。破碎蝕變帶主要分布在公家地礦段(9條:ps2—ps10)、蕨菜溝礦段(2條:ps11, ps12),但見礦效果較差,僅有個別樣品達到金礦化。在孤家子南溝礦段,鉬礦找礦工作取得了突破。

孤家子南溝礦段地表發現脈狀鉬礦(化)體3條(圖2),編號Mo1—Mo3;面狀硅化、褐鐵礦化、鉬礦化帶2處,編號Mo①、Mo②。具體情況如下:

地表鉬礦(化)體位于孤家子南溝村北東側的大溝溝北山梁一帶,受NE向構造破碎帶控制,呈近平行等距排列。地表巖石主要為太古界建平群斜長角閃巖和中-細?;◢弾r及花崗斑巖,礦(化)體表現為蝕變石英脈及破碎蝕變巖。

Mo1表現為蝕變石英脈,走向55°±,SE傾,傾角67°~82°,地表延長240 m左右,寬度0.8~1.75 m;主要蝕變為硅化、褐鐵礦化、葉臘石化、高嶺土化及綠泥石化、軟錳礦化;現地表有一槽一硐控制,刻槽取樣w(Mo)=0.01%~0.077%。

Mo2表現為破碎蝕變帶,位于Mo1南東側約60余米處,兩者近平行展布,受控于NE走向的斷裂破碎帶,出露(控制)長度約270 m,破碎蝕變帶寬3~5 m,礦化體寬1~2.9 m,走向50°~60°,SE傾∠70°~80°蝕變礦化帶內巖石破碎強烈,蝕變以硅化為主,伴有褐鐵礦化、綠泥石化、高嶺土化等,帶內原巖有花崗斑巖和斜長角閃巖,產于巖漿巖段的蝕變礦化較為強烈,產于變質巖中的蝕變礦化明顯減弱?,F有3條槽探控制,刻槽取樣w(Mo)=0.01%~0.044%。

Mo3為含鉬礦化蝕變帶,位于Mo2東側間距50 m左右近平行展布,走向50°~60°±,傾向NW,傾角80°至近直立,含鉬礦化破碎帶寬5~15 m,出露長度大于200 m。帶內巖石(主要為γ、γπ及Ar斜長角閃巖等)破碎強烈,蝕變有硅化、褐鐵礦化、高嶺土化、綠泥石化等,現有兩條槽探控制,刻槽取樣w(Mo)=0.01%~0.012%。

Mo①礦化蝕變帶,位于Mo3東側約60 m左右的溝東側一帶,產于花崗巖中,呈較密集的石英細脈、網脈帶,褐鐵礦(黃鐵礦)呈浸染狀和細脈狀分布,帶內花崗巖裂隙很發育,節理以NE50°~60°一組為主,NW向和NNE向裂隙也較發育。該帶大體走向60°,裂隙及破碎帶傾向多數為SE向,傾角80°±,初步追索,該含鉬硅化黃(褐)鐵礦化帶寬度大于100 m,長度大于300 m,帶內現有兩條槽探工程控制,刻槽取樣w(Mo)=0.01%~0.022%。該帶規模大,Mo礦化顯示較好,處在Mo化探異常之中。

Mo②礦化蝕變帶,位于孤家子南溝村南東約600 m處的山梁一帶,產于花崗巖中,呈較密集的石英細脈、網脈帶,褐鐵礦(黃鐵礦)呈浸染狀和細脈狀分布,帶內花崗巖裂隙很發育,節理以NE向為主。該含鉬硅化黃(褐)鐵礦化帶寬度約300 m,長度約450 m,走向50°左右,帶內現有2條槽探工程控制,刻槽取樣w(Mo)=0.01%~0.089%。該帶規模較大,鉬礦化顯示較好,且物化探異常吻合好。

本次對礦化蝕變帶實施了鉆孔驗證工作,針對Mo1、Mo2在7號勘查線布置了2個鉆孔進行深部驗證,鉆孔編號ZK7-1、ZK7-2;針對Mo1、Mo2、Mo3及Mo①在11號勘查線布置了2個鉆孔進行深部驗證,鉆孔編號ZK11-2、ZK11-3;針對Mo②布置了1個鉆孔進行深部驗證,鉆孔編號ZK2-1。鉆孔深部驗證,發現鉬礦體多條(圖4)。具體情況如下:

圖4 鉆孔地質剖面簡圖Fig.4 Geological section sketch of Boreholes a.7線;b.11線;1.第四系砂礫石;2.斜長角閃巖;3.花崗巖;4.花崗斑巖;5.鉬礦化體及編號;6.鉬礦體及編號;7.鉆孔位置及編號;8.探槽位置及編號;9.地質界線;10.剖面方位

ZK7-1號鉆孔全孔見鉬礦化(0.01%≤w(Mo)<0.03%)總穿礦厚度72.74 m,共圈定鉬礦體(w(Mo)≥0.03%)7條(圖4a),總穿礦厚度14.60 m,最大單層穿礦厚度3.1 m,最高品位0.13%。

ZK7-2號鉆孔全孔見鉬礦化(0.01%≤w(Mo)<0.03%)總穿礦厚度150 m,共圈定鉬礦體(w(Mo)≥0.03%)8條(圖4a),總穿礦厚度14.84 m,最大單層穿礦厚度3.2 m,最高品位0.17%。

ZK11-2號鉆孔全孔見鉬礦化(0.01%≤w(Mo)<0.03%)總穿礦厚度138.88 m,共圈定鉬礦體(w(Mo)≥0.03%)10條(圖4b),總穿礦厚度50.99 m,最大單層穿礦厚度27.4 m,最高品位0.35%。共圈定Mo工業礦體4條,總穿礦厚度18.15 m,最大單層穿礦厚度9.9 m。

ZK11-3號鉆孔全孔見鉬礦化(0.01%≤w(Mo)<0.03%)總穿礦厚度130 m,孔內共圈定鉬礦體(w(Mo)≥0.03%)11條(圖4b),總穿礦厚度32.34 m,最大單層穿礦厚度5.90 m,最高品位0.20%。全孔共圈定Mo工業礦體8條,總穿礦厚度19.31 m,最大單層穿礦厚度4.5 m。

ZK2-1號鉆孔全孔見鉬礦化(0.01%≤w(Mo)<0.03%)總厚度3.50 m,孔內見鉬礦體(w(Mo)≥0.03%)1條,w(Mo)=0.036%,位于孔深188.00~189.50 m,穿礦厚度1.50 m。該孔見礦較差。

從鉆孔驗證可以看出,鉬礦體產于花崗巖體中、斑巖體內外接觸帶或附近,礦石中礦石礦物輝鉬礦與黃鐵礦相伴生,礦化越強,黃鐵礦也越發育,電法異常主要由鉬礦(化)體及黃鐵礦引起。深部礦化明顯好于地表,向下有變厚變富的趨勢,推測主礦體位于深部。今后工作應圍繞地表Mo1、Mo2、Mo3及Mo①礦化體加大深部找礦力度,進一步擴大礦體規模。

6 與區域典型鉬礦床對比

6.1 成礦地質特征對比

蒙古營子鉬礦區位于西拉木倫鉬多金屬成礦帶南側的圍場—赤峰斷裂附近,與本區臨近且圍繞該區域斷裂分布的典型大-中型鉬礦床有車戶溝、碾子溝、雞冠山、庫里吐(鴨雞山)等,本區成礦條件與上述典型礦床地質條件相似:在礦體形態、產狀特征、礦體產出位置、圍巖、構造背景、蝕變礦化等地質特征十分相似(表4)。上述這些礦床,應該形成于同一成礦事件,蒙古營子礦區的找礦前景良好。

表4 蒙古營子礦區與相鄰典型鉬礦區成礦條件對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between Mengguyingzi area and adjacent area where typical Mo deposit occur

6.2 含礦巖石化學特征對比

據邱家驤等[34],吳華英等[11]研究表明,巖石的含礦性與巖石地球化學特征有一定的關系,含鉬礦巖石的化學成礦標志一般為w(SiO2)>70%,w(N2O+K2O)>8%,w(K2O)>w(N2O),而w(CaO)、w(FeO)、w(Fe2O3)較低,具有高硅、富堿和富鉀的特征。

蒙古營子礦區與相鄰典型鉬礦區的含鉬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如表5所述。從表5可知:含礦巖石樣品的w(SiO2)=67.40%~74.92%,主要為硅過飽和的巖石;w(CaO)、w(FeO)和w(Fe2O3)含量分別為0.22%~1.66%、0.62%~1.12%、0.70%~2.60%,含量變化較大,但整體含量較低;w(K2O+Na2O)=8.36%~9.21%,大多數巖石的w(K2O)>w(Na2O),顯示總體富堿且富K的特點,在w(K2O)—w(SiO2)圖解(圖5)中樣品基本都落在高鉀鈣堿性系列區域;w(Al2O3)=13.30%~14.84%,屬較高水平,A/NK—A/CNK圖解(圖6)顯示含礦巖石為過鋁質。以上表明,蒙古營子礦區含礦巖石與相鄰典型礦床含礦巖石均屬于過鋁質高鉀鈣堿性系列,說明該區花崗巖及花崗斑巖具有較好的含礦性及成礦專屬性。

表5 蒙古營子礦區與相鄰典型鉬礦區含礦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對比Table 5 Comparison o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 bearing rocks between Mengguyingzi area and adjacent area where typical molybdenum deposit occur

圖5 蒙古營子礦區及相鄰鉬礦區含礦巖石w(K2O)—w(SiO2)圖解Fig.5 w(K2O)—w(SiO2) diagram of ore bearing rocks in the Mongguyingzi mining area and adjacent molybdenum mining areas

圖6 蒙古營子礦區及相鄰鉬礦區含礦巖石A/NK—A/CNK圖解Fig.6 A/NK—A/CNK diagram of ore bearing rocks in the Mongguyingzi mining area and adjacent molybdenum mining areas

6.3 含礦巖體分異程度及氧化態對比

肖慶輝等[37]、吳華英等[11]認為,氧化狀態在巖漿熱液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成礦元素Mo、Cu、Sn等均為變價元素,氧化狀態必然影響巖漿的成礦元素行為。據花崗巖成礦w(Fe2O3)/w(FeO)—w(SiO2)圖解顯示,與Cu、Au礦床有關的花崗巖分異程度較低,且屬磁鐵礦系列;與Sn-W礦床有關的花崗巖分異程度較高,且屬鈦鐵礦系列;與Mo礦床有關的花崗巖屬磁鐵礦系列,且處于高氧化狀態。

將蒙古營子礦區和相鄰典型鉬礦區的含礦花崗巖樣品投影到w(Fe2O3)/w(FeO)—w(SiO2)圖解(圖7)中,樣點均落入鉬礦床集中區。說明研究區與相鄰典型鉬礦區含礦花崗巖的分異程度和氧化態較為相似且該區含礦花崗巖有利于鉬礦形成。

圖7 蒙古營子礦區及相鄰鉬礦區含礦巖石w(Fe2O3)/w(FeO)—w(SiO2)圖解Fig.7 w(Fe2O3)/w(FeO)—w(SiO2) diagram of ore bearing rocks in the Mongguyingzi mining area and adjacent molybdenum mining areas

綜上,基于蒙古營子礦區與相鄰典型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十分相似,具備形成大、中型鉬礦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因此蒙古營子礦區具有良好的找礦遠景。

7 結語

(1)在蒙古營子礦區通過1∶1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和1∶1萬激電測量圈定異常區,再使用槽探揭露、鉆探驗證發現了多條鉬礦體,說明地物化綜合找礦方法在本區尋找鉬礦體有效。

(2)鉬礦石中輝鉬礦與黃鐵礦相伴生,具有低阻高極化特征,由鉬礦化體引起的化探異常強度高,濃度分帶明顯,物化探異常相吻合是尋找鉬礦體的物化探標志。

(3)鉬礦體產于近EW向、NE向、NW向構造組成的三角狀構造夾持地帶,因此3組構造穿插交匯所形成的三角狀構造格架是尋找鉬礦體的構造標志。

(4)地質剖面顯示鉬礦化向下有變厚變富的趨勢,推測主礦體位于深部。建議在成礦有利部位布設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剖面,與激電測深相結合,進一步了解深部極化體的形態、產狀及分布特征,選擇最佳成礦地段探求深部厚大礦體,進而擴大礦體規模。

(5)通過與區域相鄰典型鉬礦床進行對比,本區具備形成大-中型鉬礦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成礦潛力巨大。

猜你喜歡
激電鉬礦物化
專利名稱:一種鉬礦和鎢礦的聯合冶煉工藝
大功率激電測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銀礦床勘查中的應用
高頻大地電磁測深與激電中梯在金礦勘查中的應用研究
大功率激電測量在冀北溫家營—馬家溝銀多金屬礦勘查中的應用
激電聯合剖面在判斷矽卡巖型礦床礦體產狀中的應用
全球十大鉬礦
基于波形特征的露天鉬礦微震事件的識別分析——以卓資山鉬礦為例
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當代舞臺美術的表演
檔案:一種物化的文化形態
拋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維仿真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