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種植物源農藥對紅花指管蚜的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防效

2023-12-29 03:41谷清義劉林東宋海洋段鴻斌張耀洲喬新榮
北方農業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魚藤酮除蟲菊苦參堿

谷清義,劉林東,宋海洋,段鴻斌,張耀洲,葉 潤,孫 偉,喬新榮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信陽 464000)

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干燥花,俗稱紅藍花、草紅花等,具有活血止痛、散瘀通經的作用[1]。紅花的主要害蟲為紅花指管蚜(Uroleucon gobonis),為半翅目蚜科指管蚜屬,別名牛蒡長管蚜[2],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以及河南等地,主要寄生于紅花、菊花、白術、蒲公英等菊科植物上,以吸食植物葉和莖的組織液為生[3]。目前,紅花指管蚜的防治仍以化學藥劑為主,但長期使用化學藥劑存在害蟲抗性增加、藥材農殘超標、品質下降的風險。因此,中藥材病蟲害的防治要盡量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以降低農藥殘留,應選用低毒、環境友好型的生物農藥。應用較為廣泛的植物源農藥主要有印楝素、苦參堿、魚藤酮、除蟲菊素、蛇床子素等[4]??鄥A作為一種天然植物源殺蟲劑,具有高效、低毒、無殘留、不易引發抗藥性等優點[5-6];除蟲菊素具有麻痹昆蟲中樞神經的作用,為觸殺型殺蟲劑,在使用過程中對蚜蟲具有迅速擊倒的特性[7];魚藤酮為廣譜型植物源殺蟲劑,可對800 多種害蟲進行防治,主要是通過抑制昆蟲呼吸鏈電子傳遞而起到殺蟲的作用,在環境中降解徹底、無殘留,對害蟲天敵和農作物安全[8-10]。眾多研究表明,苦參堿、除蟲菊素和魚藤酮等植物源農藥對不同蚜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王宇佳等[11]利用0.3%苦參堿AS 處理花椒蚜蟲,防效可達81.82%。姬小雪等[12]選用2.5%魚藤酮乳油對甘藍蚜蟲進行田間防治試驗,防治效果可達80%。陳琪祥等[13]研究表明,1.5%除蟲菊素EW 對甘藍蚜蟲的防治效果在85%左右。吳永玲等[14]使用蛇床子素與苦參堿復配1 000 倍液藥劑處理黃芪蚜蟲的校正防效可達95.88%,防效高于化學藥劑吡蟲啉。李進步等[15]利用半夏乙醇提取物對桃蚜進行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半夏乙醇提取物對菜青蟲、棉蚜、桃蚜蟲均具有一定的殺蟲效果。目前,關于植物源農藥用于防治紅花指管蚜的報道較少。

本試驗選用0.6%苦參堿AS、1.5%除蟲菊素EW、6.0%魚藤酮ME 和半夏乙醇提取物4 種植物源藥劑,以化學藥劑50%吡蚜酮WG 為對照,對紅花指管蚜進行了室內毒力及田間防效測定,旨在篩選出防治紅花指管蚜效果較好的藥劑,為紅花指管蚜的綠色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儀器

移液槍(北京大龍興創試驗儀器股份公司),BK-16A 背負式手壓噴霧器(北星勝機械有限公司),FA2204E 型電子天平(海寧市盛博電子設備有限公司)。

1.1.2 供試藥劑

1.5%除蟲菊素EW(內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6%苦參堿AS(內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魚藤酮ME(北京三浦百草綠色植物制劑有限公司),半夏乙醇提取物(實驗室自制);對照化學藥劑為50%吡蚜酮WG(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

1.2 試驗地情況

試驗地位于信陽農林學院校內中藥材種植基地,土壤為砂壤土,有機質含量66.44 g/kg、全氮含量2.63 g/kg、堿解氮含量150 mg/kg、有效磷含量126.6 mg/kg、速效鉀含量313 mg/kg,pH 值7.58,EC 值160.8 μs/cm,肥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供試紅花品種為豫紅花1 號,2023 年1 月20 日播種。

1.3 試驗方法

1.3.1 室內毒力測定方法

采用葉片浸漬法[16-17]進行室內毒力測定。根據參試藥劑的推薦使用濃度進行預試驗,在預試驗的基礎上,采用等比稀釋法稀釋為5 個濃度(表1),其中,50%吡蚜酮WG、1.5%除蟲菊素EW、0.6%苦參堿AS、6.0%魚藤酮ME 用清水稀釋,半夏乙醇提取物用丙酮溶解,以蒸餾水為空白對照。試驗當天摘取大小一致、無病斑、健康的紅花葉片,用鑷子夾取按藥液濃度從高到低依次浸入,15 s 后取出,置于干凈的紙上自然風干,用脫脂棉包裹葉柄保濕,放入直徑90 mm 培養皿中,培養皿底部鋪一層濕潤濾紙,每個培養皿放置20 只大小一致的無翅蚜蟲,每個處理4 次重復。將培養皿置于溫度(25±1)℃、L/D=10 h/9 h 的養蟲室中,72 h 后檢查死蟲數,計算毒力回歸方程及LC50。

表1 供試藥劑及其質量濃度梯度Table 1 Test pesticides and mass concentration gradient

1.3.2 田間藥效試驗方法

田間藥效試驗在信陽農林學院校內中藥材種植基地進行,施藥時間為2023 年4 月10 日17:00,施藥期間天氣晴朗,微風,室外溫度為25 ℃。將供試藥劑按推薦劑量用清水稀釋,換算為稀釋倍數,空白對照噴施清水(表2)。共設6 個處理,每個處理3 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6 m2(3 m×2 m),共18 個小區;在施藥當天(4 月10 日)和施藥后1 d(4 月11 日)、3 d(4 月13 日)、5 d(4 月15 日)、7 d(4 月17 日)分別調查蟲口密度,調查方法采用定點定株調查,每小區調查4 株,每株按上、中、下取10 片葉片,檢查并記錄每個葉片上的蚜蟲數量,以施藥前和施藥后各時期的葉均蚜蟲數計算防治效果。

表2 供試藥劑及其稀釋倍數Table 2 Test pesticides and dilution ratio

防治效果/%=[1-(空白對照區藥前蚜蟲數×施藥區藥后蚜蟲數)/(空白對照區藥后蚜蟲數×施藥區藥前蚜蟲數)]×100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DPS 軟件計算LC50、相關系數、毒力回歸方程、95%置信區間及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室內毒力測定

由表3 可知,藥后3 d,0.6%苦參堿AS、1.5%除蟲菊素EW、6.0%魚藤酮ME、半夏乙醇提取物對紅花蚜蟲的LC50分別為0.016、6.653、9.173、30.931 mg/L,對照藥劑50%吡蚜酮WG 的LC50為24.786 mg/L。0.6%苦參堿AS、1.5%除蟲菊素EW、6.0%魚藤酮ME 的毒力顯著高于對照藥劑(P<0.05),而半夏乙醇提取物的毒力卻顯著低于對照藥劑(P<0.05),各藥劑毒力排名為0.6%苦參堿AS>1.5%除蟲菊素EW>6.0%魚藤酮ME>50%吡蚜酮WG>半夏乙醇提取物。

表3 藥后3 d 不同藥劑對紅花指管蚜的室內毒力Table 3 Indoor toxicity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Uroleucon gobonis 3 d after treatments

2.2 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期間未發現葉片出現發黃、灼燒、卷曲等異常情況,說明各藥劑對紅花安全。由表4 可知,0.6%苦參堿AS 400 倍液對紅花指管蚜的防效體現出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藥后1 d,防治效果達到76.81%,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6.0%魚藤酮ME 500 倍液與1.5%除蟲菊素EW 150 倍液的防效分別為68.34%和67.81%,二者無顯著差異(P>0.05);半夏乙醇提取物50 倍液防效最低,為20.01%。藥后3 d,0.6%苦參堿AS 400 倍液防效達85.82%,與其他處理呈顯著差異(P<0.05);6.0%魚藤酮ME 500 倍液和1.5%除蟲菊素EW 150 倍液防效分別為78.73%、78.48%,均顯著高于對照藥劑50%吡蚜酮WG 750 倍液和半夏乙醇提取物50 倍液的防效(P<0.05)。藥后5 d,0.6%苦參堿AS 400 倍液的防效為90.10%,與其他處理呈顯著差異(P<0.05);6.0%魚藤酮ME 500 倍液、1.5%除蟲菊素EW 150 倍液和50%吡蚜酮WG 750 倍液防效均達80%以上,三者無顯著差異(P>0.05);而半夏乙醇提取物50 倍液的防效為59.82%。藥后7 d,0.6%苦參堿AS 400 倍液的防效達最高,為96.39%,與其他處理呈顯著差異(P<0.05);1.5%除蟲菊素EW 150 倍液、6.0%魚藤酮ME 500 倍液和50%吡蚜酮WG 750 倍液防效分別為88.84%、88.37%和87.29%,三者無顯著差異(P>0.05);半夏乙醇提取物50 倍液防效最低,為65.39%。試驗結果表明,除半夏乙醇提取物對紅花指管蚜防效較低外,其他藥劑對紅花指管蚜均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表4 不同藥劑對紅花指管蚜的田間防治效果Table 4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Uroleucon gobonis

3 結論與討論

中藥材栽培中的病蟲害防治選用低毒、無殘留的植物源農藥,對降低農藥殘留、提高藥材品質有重要意義[14]。本試驗室內毒力測定結果顯示,0.6%苦參堿AS 藥后3 d 的LC50為0.016 mg/L,在參試藥劑中最小,說明其對紅花指管蚜的毒力最高。田間試驗結果表明,0.6%苦參堿AS 對紅花指管蚜有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0.6%苦參堿AS 400 倍液在藥后1 d和7 d 的防效分別為76.81%和96.39%,顯著高于其他參試藥劑(P<0.05),該結果與張怡等[18]用苦參堿防治菊花蚜蟲、卜亞莉等[19]用苦參堿防治北蒼術蚜蟲的結果一致。1.5%除蟲菊素EW 150 倍液和6.0%魚藤酮ME 500 倍液對紅花指管蚜的防效與對照藥劑50%吡蚜酮WG 750 倍液相當,藥后7 d的防效分別為88.84%、88.37%和87.29%,三者差異不顯著(P>0.05)。

苦參堿、除蟲菊素、魚藤酮等植物源農藥在防控紅花指管蚜上效果優于化學藥劑吡蚜酮,其優勢更明顯。建議在紅花指管蚜發生高峰期選用0.6%苦參堿AS 進行防治,以達到快速防治、減少蟲口數量的目的,后期可選用1.5%除蟲菊素EW 或6.0%魚藤酮ME,以提高防效。為避免產生抗藥性,幾種植物源農藥應交替輪換使用或與化學藥劑混配使用。

猜你喜歡
魚藤酮除蟲菊苦參堿
不同基因型生態型除蟲菊中的除蟲菊酯含量分析
天然植物源農藥除蟲菊酯的殺蟲特性、作用機制及應用
苦參堿對乳腺癌Bcap-37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
魚藤酮乳油中魚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測定
氧化苦參堿對SGC7901與ECV304的體外活性比較研究
魚藤酮誘導神經毒性機制的研究進展
不同栽培方式對除蟲菊產量及質量的影響
維藥苦豆子中苦參堿的提取
最著名的滅蟲植物
魚藤酮誘導PC12細胞凋亡及線粒體膜電位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