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與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

2024-01-02 11:52王會貞
福建茶葉 2023年4期
關鍵詞:茶文化職業院校育人

王會貞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在茶文化長久的發展歷程中,主動吸納各家文化精髓部分,形成豐富的文化內涵。其涵蓋的人與社會、自然、道德之間的關系,對育人而言有著較為積極的意義。在教育改革深化階段,針對產業人才需求變化,職業院校開始落實思政育人創新的活動。然而由于缺少合適的切入點,以及教育創新的理念,使思政教學仍存在局限。為改善這一現狀,將茶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中,不但豐富思政教學內容和載體,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凸顯思政育人的作用,促進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

1 茶文化與職業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1.1 茶文化開放包容的特征為思政育人帶來新的思路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特殊的存在,在長久的發展中,沒有因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而消散,反而利用開放包容的姿態吸納各類文化精髓,形成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古人將種茶、品茶、飲茶等工藝,與我國傳統儒家文化相結合,使茶相關的文化內容更加深厚,構建特色的品茗文化。在茶相關活動中體會其文化內涵,可凈化內心沉淀情緒,利于個體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的提升。而將茶文化與我國文學,藝術、繪畫、舞蹈等融合,形成特色茶藝、茶歌舞、茶詩等,不但展現文化的特色,還能增加茶文化內涵展示的生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凸顯茶文化價值引領和教化的作用[1]。這種同時具有物質形態和文化特質的文化形態,在教育領域中的融入,符合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要求,且在育人目標上有著一定的吻合度,對思政育人創新而言起著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借助茶文化理論內涵和藝術形式,可改變思政育人過于單一的教育方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形成文化融合的趨勢,為構建思政育人的新格局奠定良好根基。

1.2 職業教育改革呼喚思政教育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職業院校落實思想引導和教化工作的主要陣地,面對教育領域提出的思政育人改革要求,將我國特色茶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全過程,對于豐富教育資源、創新實踐育人方式、增強教學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以往的思政教育中,教學活動主要依據教材內容,并以課堂為主要載體開展理論的傳導。雖然這種教育方式有著較強的針對性,但是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以及學生思想多元化的發展,使依靠傳統教學模式展開思想引導的效果達不到預期,思政育人改革勢在必行。職業院校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和人生觀發展關鍵期,在當前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中,學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部的影響,出現思想偏差等問題。而將茶文化融合到思政育人中,根據課程內容開展茶相關的藝術活動,可弱化思政理論難度,在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上發揮得天獨厚的優勢。中華傳統的茶藝和茶德,包含敬愛、誠信、謙卑、美真等內涵,這些與思政育人理念不謀而合[2]。通過合乎人性特點的方式,以豐富的展示形態發揮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塑造品德的作用。還可逐步積淀學生文化素養,實現職業教育傳道授業的目標,也促進思政育人工作的全面革新。

2 茶文化在思政育人中表現出的教育價值

2.1 豐富思政教育內容,發揮知識傳承作用

現階段,我國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傾向于對學生思想的引領,大多依靠理論講解和實踐融合的方式,來發揮思政引導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國職業院校的育人目標在于培養技術型人才,因此大多數教學資源和資金都投入到專業課程中,對思政教育工作缺少重視。這就造成思政教育內容相對單一,以課本中的知識為主,教學內容擴展不足,學生難以體會到思政知識的價值,以及思政學習的樂趣。而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茶文化為特色,在理論層面為學生講解茶文化發展歷程,以及文化內涵,可降低思政學習的枯燥性,學生深刻了解茶文化蘊含的哲理,利于學生哲學思想的培育。在知識傳遞中,將茶文化選擇性的根植于教學內容中,可借助茶文化傳遞更多的育人理念,使學生感知我國特色茶文化的精神力量,促進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比如選取《茶經》中的內容作為教學依據,可使學生了解“精行”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在實踐育人中,借助茶相關的活動載體,引導學生在飲茶和品茶中感受茶文化淳樸自然之美,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改善學生心理的健康狀況,培養學生平和寬厚的心態,為后續的學習、就業、發展奠定良好的素養基礎[3]。例如,以茶會友活動的開展,學生在茶營造的平和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展開深入的交流,可利于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為思政開展集體性的育人活動提供良好的基礎。

2.2 引領學生正確價值取向,升華學生思想境界

首先,茶文化中含有豐富的哲學理論,可在思政教學中以茶理論為指導,引導學生保持清醒的狀態,更加關注事物的本質。還可帶給人們深刻的思考,使學生客觀分析和思考問題,了解到信息存在的價值,保持著清晰的發展方向,完成未來職業的規劃,為就業和職業發展帶來幫助。其次,茶文化中的“仁愛”以及“和”的思想,可引導學生以平和的態度面對學習困難和挑戰,形成自我發展的良好習慣。在思政育人實踐中,學生在課堂中了解和學習茶文化內涵,可受到觸動,并逐漸內化為深刻的認知。在后續的學習中,以中庸思想進行交際,并主動規范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使知識的獲得更加高效,為學生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最后,作為成長在新時代的職業院校學生,在學習基礎和行為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別是受到社會多元文化的影響,部分學生更是表現出學習態度負面、渙散、性格內斂等特點,使思政教育中的溝通出現障礙,思想引導存在較大困難。面對網絡時代學生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茶文化中修身的理念,可為學生提供精神上的指引,使學生思想境界得到再一次的升華。比如,在飲茶中品味和感悟,學習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學生更加直接的感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以茶文化倡導的修身養性為標準,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規范自我,更加自律和自信,逐步提升思政學習的整體實效性,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3 茶文化與職業院校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路徑研究

3.1 利用互聯網搜索有關茶文化的思政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體系

利用互聯網平臺與信息技術手段,廣泛搜索有關茶文化的思政教育資源,將其融入現有思政教育內容體系中,不僅可實現對教學內容、教學素材、教學思想的豐富與擴充,還可實現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整體創新。首先,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過利用先進的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在互聯網平臺中廣泛搜索茶文化相關教育資料,包括文章、文獻、視頻、音頻、圖片等。并通過分析將有用的素材進行整合匯總,構建為網絡思政教育資源庫,為茶文化思政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其次,應堅守“茶道四諦”,在思政教育課程內容體系中融入茶道核心思想,并通過在思政教育中增設茶文化公開課與選修課,引入《中國茶文化》教學素材,實現思政教育內容的深化。除此之外,還應當鼓勵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組建專門的教材編撰組織,通過相互溝通交流,構建全新教學體系,優化創新思政教育內容,融入茶文化精髓與思想,不斷增強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影響力,進一步實現二者有效融合。

3.2 利用多樣化思政教育實現茶文化的有效滲透,推進教學方式創新

利用多樣化的思政教育手段,實現茶文化的滲透與融合,對于實現思政教學方式改革創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整體教學質量與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為了將茶文化有效融入到中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應加強教學模式與方法的研究,積極引入當下備受學生歡迎,且極具實效性的教學手段,不斷優化思政教學形式,努力做好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加強對茶文化的感悟。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可通過利用好茶文化這一形象載體,實現思政教育活動創新??赏ㄟ^積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將有關茶文化的思政教育內容制作為5min~10min的教學微視頻,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播放,引導學生一邊觀看教學視頻,一邊了解茶文化實質內容。在觀看視頻結束后,應將學生分組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切實體驗“泡茶、品茶”等全過程,增強對茶道精神、茶禮儀、茶藝及茶文化的了解與掌握。其次,還可通過積極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導入教學法、趣味性競賽教學法等多樣化教學手段,將理論性的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學習任務,引入與學習任務有關的現實案例,以小組競賽的學習方式,帶動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創造、主動鉆研。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優秀傳統化的了解與認識,從而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獲得更好的發展。

3.3 利用茶文化開展豐富多樣校園傳統文化活動,營造濃厚文化氛圍

校園傳統文化活動是最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思想品質、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手段,能夠通過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校園傳統文化活動,將茶文化思政教育元素滲透其中,實現對學生思想上的耳濡目染熏陶。首先,可通過在校內定期組織開展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學術報告、講座等活動,指派茶企業優秀員工到校內為學生演講,講授茶文化的歷史淵源,茶企業發展價值與行業優勢,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的認識。然后,在鼓勵學生圍繞茶文化組織開展演講大賽、文章投稿、創意設計大賽等,使學生通過在撰寫和設計有關茶文化的作品時,逐漸加深對傳統茶文化的理解與掌握,更深刻的感受傳統茶文化內涵與價值引領,使之自覺成為品德高尚、和諧友善的優秀人才。其次,還可通過利用思政教育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組織學生參加觀當地茶文化歷史博物館,為學生講解茶文化理念及內涵。并鼓勵職業院校學生組織與茶文化相關的社團,幫助更多學生挖掘和了解茶文化發展史,從而更加充分了解茶文化理念與思想內質。

3.4 利用完善的資金支持保障體系搭建網絡平臺,形成有力保障機制

在全球信息化建設背景下,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我國生產、服務、教育等諸多領域改革創新的重要手段,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不小成就。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在教育領域中應用信息技術,研發網絡教育平臺,滿足我國教育跨地域、跨時空等自由式教學需求,對于他們提升我國整體教育水平和質量,實現教育信息化建設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互聯網平臺的飛速發展,其中存在著諸多良莠不齊的信息,成為職業院校思政教育難題的同時,也為思政教育創新,為茶文化融入等提供了重要契機。因此,為緊跟時代發展腳步,把握信息化建設機遇,解決相應難題,職業院校應注重加強此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投入力度,形成完善的保障與支持機制。利用充足的保障與支持機制,為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設和茶文化融合,奠定堅實基礎。在具體實踐中,首先需要職業院校加強財力方面的投入力度??赏ㄟ^充分發揮政府方面的職能作用,提高政府對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積極出臺相應政策措施,吸引更多茶企業參與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同時,為職業院校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解決部分學校因資金匱乏而無法建設完備的設備設施等難題。其次,在獲得資金支持后,應積極購入當下最為先進、最行之有效的設備設施,包括計算機設備、多媒體設備等,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的搭建提供物力支持。在通過積極引進當下先進茶企業技術研發人員與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到校內針對茶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需求,積極開發專門的網絡教育平臺,完善各項教學功能,包括在線名師講堂板塊、茶文化歷史板塊、師生互動版塊、監督管理系統等,滿足思政教育網絡化教學需求,為二者有機融合提供重要支撐。

3.5 利用師資專業培訓與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水平,打造專業師資隊伍

教師作為踐行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實茶文化滲透策略,保障教育教學工作質量和成效的重要執行者,自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茶文化素養、前瞻性意識與教學水平的高低,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茶文化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融合成效,決定著是否能夠實現借助思政教育培育學生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養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因此,為真正實現茶文化與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機融合,除了要豐富相關教育內容,改革教學方式與校園活動形式,搭建先進的網絡教學平臺,還需要注重加強對現有思政教育教師的培訓與再教育力度。通過培訓和再教育,來不斷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對茶文化滲透的重視,不斷豐富自身茶文化知識體系,增強文化素養,進而為實現茶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在具體實踐中,職業院校首先可通過定期組織開展以“茶文化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為主題的學術座談會、教研教改工作、學術研討會、專題講座等活動,組織全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同參與其中。通過研討、交流和互動,一同探索最行之有效的路徑與方法,以便于增強思政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教學目標的重視和了解,不斷形成完善的認知體系與教學經驗。同時,還可通過定期鼓勵職業院校合作辦學茶企業,到校內為思政教師提供專業化、科學化、實踐性強的茶文化知識與企業發展理念,加深教師對茶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其次,還應鼓勵思政教師定期到國內外優秀茶企業參觀調研,深入生產第一線,真正了解茶文化思想內涵,吸收茶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此外,還可通過設置與教師評職評優、升職加薪等掛鉤的激勵機制,利用激勵措施調動思政教師參與茶文化滲透教育活動,并形成自覺學習茶文化、完善自身茶文化知識儲備的良好思想,從而努力為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提供師資力量支持。

4 結語

茶文化誕生于茶葉相關的勞動中,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長久的發展,茶文化不但沒有被新時代文化所取代,反而在發展中吸收各類文化精髓,形成強大的生命活力。將這種有著豐厚內涵的文化融合到思政育人中,對于思政教育而言是一次創新,也是現代化發展的趨勢。職業院校應認識到茶文化自身存在的教育價值,針對當前思政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建立利于茶文化融入的思政育人創新體系,發揮茶文化思想引領作用,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在實踐育人活動中,通過完善育人氛圍、思想引導方式、課堂載體等,實現思政育人成效的顯著提升。

猜你喜歡
茶文化職業院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辦案經”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別具特色的俄羅斯茶文化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