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促進效應:“一心兩用”下的注意和記憶

2024-01-02 14:30孟迎芳肖芬妮鄭思琦
應用心理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編碼詞匯條件

孟迎芳 肖芬妮 鄭思琦

(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福州 350117)

1 引言

“一心兩用”通常被認為是影響記憶的絆腳石,因為注意資源是有限的(Kinchla,1992)。然而Swallow 等(2010)研究發現,在記憶材料的同時完成一個與記憶無關的目標探測干擾任務,如探測與記憶材料同時出現的方塊顏色,出現白色方塊(目標)須按鍵反應,出現黑色方塊(分心)時忽略,只記憶材料。結果發現,伴隨目標出現的記憶材料隨后的再認成績明顯優于伴隨分心出現的記憶材料,這一現象被命名為注意促進效應(attentional boost effect,ABE)。隨后研究發現,目標探測干擾下的記憶成績甚至會達到集中注意狀態即被試只進行單獨的記憶任務時的記憶成績(Swallow &Jiang,2014),可見“一心兩用”并不一定會削弱記憶,增加一個任務的注意資源反而有可能提高與之無關但是同時進行的記憶任務的表現。

ABE 的出現對傳統的注意資源有限性理論提出了挑戰,隨后研究者對其產生機制進行了大量探討,發現ABE 并非源于目標的注意效應、目標的特殊性、目標的動作反應等,也非源于分心抑制下記憶成績更差,而是源于目標探測所帶來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增強的是記憶材料的知覺編碼加工,且這種增強效應并不會持續到編碼后期的控制復述階段。由此提出了ABE 的雙任務交互模型(the dual-task interaction model),認為當探測刺激被決策為目標時會觸發時間選擇性注意,并伴隨著藍斑核-去甲腎上腺素(LC-NE)釋放量的短暫增加。這種增加會引發個體對目標出現時刻呈現的所有信息產生短暫卻廣泛的知覺加工增強,從而促進了與目標探測同時呈現的記憶材料的編碼加工,表現出相對分心忽略的加工優勢。早期研究的相關綜述可見孟迎芳等(2018)。

早期研究雖然對ABE 的產生機制有了很多的認識,但也還存在著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ABE 是否與分心忽略下的抑制無關?是否只源于對記憶材料編碼早期的知覺加工增強?其發生還會受到哪些條件的制約等。近幾年研究圍繞著ABE 的產生機制進行了大量的探討,提出了新的推測與假設,極大地推進了對“一心兩用”下注意與記憶關系的認識。本文著重對近5 年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以期為ABE 的產生機制提供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 注意促進效應的研究新進展

2.1 ABE 的產生源于目標探測與分心抑制的共同作用

早期研究多認為,ABE 主要源于目標探測所帶來的促進作用,而與分心忽略下的抑制無關,因為實驗在學習階段同時設置了基線條件,即只呈現記憶材料,探測刺激為空白,被試只需進行記憶任務,結果只觀察到目標條件下的再認成績明顯優于基線條件,未觀察到分心條件與基線條件記憶成績上的差異(Swallow &Jiang,2014),這似乎表明對分心刺激的抑制并不會影響到記憶材料的編碼加工。

但前述研究中未觀察到分心抑制條件與基線條件的差異也許是因為任務的敏感性不夠,導致無法觀察到這種抑制作用對記憶材料的影響?;诖?,Meng 等(2019)在Swallow 等(2014)的實驗范式基礎上進一步引入了“記得R/ 知道K”范式增加了對編碼干擾設置的敏感性,被試在再認階段對詞匯做出“舊”的判斷后,還需要進一步報告對該詞匯的反應是基于“記得”(對該詞有熟悉感但是不能回憶具體細節)還是“知道”(能夠回想起在學習階段見過該詞匯及其具體細節)。通常認為,R 反映了再認記憶中的回想(recollection)成分,是對學習過項目特定信息的提取,容易受到編碼干擾的影響;而K 反映了再認記憶中的熟悉性(familiarity)成分,是對學習過的項目和測驗項目整體相似性的評估過程,相對不容易受編碼干擾的影響(Rugg &Curran,2007)。結果發現,與基線相比,分心抑制下的再認成績更差,且主要表現在R 反應上,同時目標探測下的再認成績優勢也表現在R 反應上。隨后林谷洋等(2020)進一步采用ERP 技術,直接對比了目標與分心條件在編碼過程中的腦電差異。結果發現,分心條件在前額區及額區誘發了比目標條件更大的N2 成分,反映了分心抑制的作用;而目標條件在中后部腦區誘發了比分心更大的P300,反映了目標探測下的注意資源增加。

這些結果表明,ABE 的產生不僅來源于目標探測下的促進作用,也與分心忽略下的抑制有關,而且這兩種作用主要影響的都是隨后基于回想成分的再認行為。

2.2 ABE 的產生取決于編碼與提取的一致性

早期研究將ABE 擴展到內隱記憶領域時發現,編碼時的目標探測設置并不會對隨后的概念內隱測驗產生影響,即沒有發 現ABE(Spataro et al.,2017;Spataro et al.,2013),由此認為,目標探測主要促進的是背景信息的知覺加工,而非語義加工。但對此也有研究提出了疑義。如前所述,ABE的雙任務交互模型認為,目標探測反應觸發了時間選擇性注意機制,該機制產生了短暫且廣泛的注意增強,從而促進與目標刺激同時呈現的記憶材料的編碼加工。由于時間選擇性注意所觸發的注意增強會促使該時刻呈現的事件知覺或概念信息更好地儲存進長時記憶中(Jiang &Swallow,2014),由此推測目標探測所產生的短暫的注意增強不僅會促進知覺加工,應該也會促進概念加工,取決于與該時間點同時進行的認知加工類型。隨后孟迎芳等(2021)通過3 個實驗,操縱了對詞匯的編碼加工類型(知覺加工或概念加工)。結果發現,當與目標探測同時進行的是對詞匯的概念加工任務,則ABE 會出現在隨后的概念內隱測驗中。反之,當對詞匯進行的是知覺加工任務時,則ABE 會出現在隨后的知覺內隱測驗而不是概念內隱測驗中。由此提出,只有在目標探測下背景信息的編碼加工與隨后內隱測驗中所依賴的提取加工具有一致性時,才會產生ABE。

編碼與提取的一致性假設另一方面的證據來源于對記憶材料背景信息的ABE研究。Mulligan 等(2016)采用詞匯作為記憶材料,學習階段詞匯以兩種模式(以紅色Jokerman 字體VS 綠色Bauhaus 字體)呈現,隨后對詞匯(以黑色Times New Roman字體呈現)及詞匯在學習階段的呈現模式進行再認測驗。結果在詞匯的再認測驗中發現ABE,而在詞匯的背景信息,即呈現模式的再認測驗中卻沒有發現ABE,似乎表明目標探測并不會對記憶材料的背景信息產生類似的促進作用。隨后研究同樣采用詞匯為記憶材料卻得到不同的結果。例如,Mulligan 等(2021)在測驗階段要求被試判斷詞匯在學習階段伴隨出現的圓圈的顏色,結果發現目標探測條件下的顏色再認成績要優于分心忽略條件,表現出ABE。Spataro 等(2022)進一步增加了記憶材料背景信息的維度,學習階段單詞以不同的顏色呈現,而在測驗階段,單詞以五種不同的顏色同時呈現在屏幕上,要求被試對單詞進行顏色來源判斷任務。結果也在顏色再認測驗中發現了ABE。Spataro 等(2022)認為,這可能與記憶項目在學習與測驗階段的呈現方式是否一致有關,只有一致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對記憶材料背景信息記憶的ABE(如Spataro et al.,2022;Mulligan et al.,2021),若呈現方式不一致則不存在ABE(Mulligan et al.,2016)。

綜上可見,編碼與提取的一致性似乎是ABE 產生的邊界條件之一,這種一致性包括記憶材料在編碼與提取的呈現方式是否一致、依賴的加工模式是否一致等。

2.3 ABE 的產生取決于目標決策與動作反應的動態權衡

在經典的ABE 范式中,目標探測任務本身就包含了目標決策和動作反應兩種操作。研究表明,純粹的動作反應也可以增強刺激材料的記憶(Yebra et al.,2019),那么ABE 是否源于動作反應帶來的增強而與目標決策無關呢?Toh 等(2022a)引入空間視覺搜索任務分離目標決策和動作反應對記憶材料所產生的影響。實驗要求被試在干擾物(三個字母L)中搜索目標(一個字母T),實驗試次一半為目標缺失試次,一半為目標存在試次,并控制反應模式。若是“目標探測”引起ABE,那么無論是否進行反應,目標存在試次的記憶效果都應優于目標缺失試次;若是“動作反應”引起ABE,那么無論目標是否存在,進行動作反應的試次其記憶效果都應優于沒有動作反應的試次。實驗結果支持后一假設,故Toh 等(2022a)認為是“動作反應”而非“目標決策”引起了ABE。但Toh 等(2022b)將Toh等(2022a)使用的空間搜索任務改為經典的目標探測任務,卻發現ABE 的產生是目標決策和動作反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為進一步探討目標決策和動作反應在ABE 中的作用,鄭思琦等(2022)在ABE 范式下設置NoGo 目標探測條件來實現目標決策與動作反應的分離。NoGo 目標探測條件要求被試在監測到詞匯下方出現顏色圓圈時都要盡可能快地作按鍵反應(Go 分心反應),但當預先指定的目標圓圈(如紅色圓圈)出現時,取消按鍵動作(NoGo 目標反應)。依據雙任務交互模型,“目標”的定義是改變原計劃活動的項目(Swallow &Jiang,2013),因此當指導語使被試對所有探測圓圈都存在Go 反應傾向時,需要進行NoGo 反應的圓圈(需要改變原計劃)就會成為目標。結果表明,NoGo 目標探測條件下的ABE 是明顯的,表明ABE 的產生并不一定需要對目標刺激的動作反應,目標決策即可產生相應的促進作用。同時實驗也設置了Go 目標探測條件,即對指定顏色的圓圈進行按鍵反應(Go 目標反應),而對分心圓圈無須反應(NoGo 分心反應),并進行了跨條件間的對比,發現NoGo 目標探測條件的記憶成績顯著優于NoGo 分心忽略條件,可見目標決策對背景的注意促進作用是相對獨立存在的。有意思的是,NoGo目標探測條件下的ABE 大小會受到目標與分心比例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為比例所導致的動作反應頻率對分心詞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在動作反應頻率較高的情況下,動作反應對分心詞產生了抑制作用,加大了目標與分心之間的差異,隨著動作反應頻率降低,抑制反應似乎逐漸消失,當動作與非動作反應頻率相當時,動作反應對分心詞起到了促進作用,從而減少了目標與分心之間的差異,導致ABE 消失。

為此,鄭思琦等(2022)提出了ABE 的“目標決策與動作反應的動態權衡”假設。該假設認為,ABE 的產生雖然不取決于目標探測的動作反應,但會表現出一種基于動作反應頻率的動態權衡模式:權衡主要基于動作反應頻率對動作增強效應的調節作用,以動作反應頻率約2/3 為一個最佳平衡點。具體表現為,在Go 目標探測條件下,當目標探測的動作反應頻率過大(超過2/3)時,頻繁的動作反應會對目標詞產生一定的抑制效應,會減弱或抵消目標探測對目標詞所產生的促進作用,從而導致ABE 減小或消失。

2.4 ABE 發生于記憶材料的特異性信息而非關系性信息上

Spataro 等(2017)的實驗在范疇線索回憶任務(即給出范疇名稱,要求回憶出在學習階段見過的該范疇類詞匯)中發現ABE,卻沒有在范疇樣例生成任務(即報告在看到范疇樣例后首先想到的該范疇類詞匯)中發現ABE,由此提出ABE 的項目特異性解釋(item-specific account),因為在范疇線索回憶任務中被試的正確反應依靠的是詞匯的特異性信息,而在范疇樣例生成任務中被試的正確反應依靠的是詞匯間的關系性信息。因此Spataro 等認為,目標探測促進的是記憶材料的特異性信息。

隨后孟迎芳等(2020)通過編碼階段設置分類呈現與混合呈現方式進一步驗證了該假設。通常多類別范疇的記憶材料混合呈現時,學習者傾向于關注連續項目之間不同屬性,而分類呈現時學習者更多將注意集中在項目相似性上。因此混合呈現和分類呈現分別形成了對記憶材料的特異性信息和關系性信息加工。結果發現,與混合呈現條件相比,分類呈現條件下的ABE 有所減少(圖片材料),甚至消失(詞匯材料),可見目標探測更多促進的是記憶材料的特異性信息加工,而非關系性信息加工。Spataro 等(2022)也在編碼階段設置了記憶材料的呈現方式,一種是語義相關的詞匯列表,一種是語義不相關的詞匯列表。測驗階段采用多重回憶范式(multiple recall paradigm),要求被試對學習階段記憶過的詞匯進行連續四次的回憶。根據以往研究(Klein,1989)推測,若ABE 促進的是項目特異性信息,應該在語義相關詞匯列表的項目增益(item gains,即回憶出的項目數量多于上一次回憶的)中發現ABE,而在語義無關列表的項目損失(item losses,即回憶出的項目數量少于上一次)上不會發現ABE。若ABE 促進的是項目關系性信息,則在語義相關詞匯列表中的項目增益中不會發現ABE,而在語義無關列表中的項目損失上發現ABE。研究結果支持第一種假設,即目標探測促進的是記憶項目的特異性加工。

但Lee 等(2022)的研究對此卻有著一些不同的看法。在實驗中向被試呈現藝術家A 和藝術家B 的繪畫,其中A 的作品固定與目標刺激一起呈現,B 的作品固定與分心刺激一起呈現。在測驗階段,向被試呈現學習階段呈現過的作品,A 和B 的其他未呈現過的作品,以及另外兩位藝術家C和D 的作品,被試需要判斷呈現的作品來自新藝術家(C/D)還是舊藝術家(A/B)。研究結果表明,不管對于新作品還是舊作品,伴隨目標刺激的作品分類正確率都高于伴隨分心刺激的,表明目標探測會促進類別學習。由此可見,目標探測也會促進記憶材料的關系性信息加工,如類別信息,只是這種促進存在著一定的邊界條件。

2.5 ABE 發生的其他邊界條件

2.5.1 ABE 也會產生于無意編碼條件

Swallow 等(2011)最早探討無意編碼下的ABE,在學習階段要求被試只進行目標探測任務,忽略背景面孔,隨后完成面孔再認,結果并未發現目標探測與分心忽略之間的記憶差異,即未發現ABE,由此提出對背景信息的有意編碼是ABE 產生的必要條件。但這一結果并未得到隨后研究的重復。Broitman 等(2020)也以面孔為背景刺激,結果發現,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編碼,隨后的再認測驗中都存在目標探測所產生的促進效應,且有意編碼下的ABE 會明顯優于無意編碼。由此可見,對背景信息的有意編碼并非ABE 產生的必要條件。黃思捷等(2021)在控制編碼意識變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添加了“記得R/知道K”范式,結果發現,在無意編碼條件下,目標探測更多促進的是對背景信息的知覺加工,體現在熟悉性成分上;而在有意編碼條件下,目標探測更多促進的是對背景信息的精細加工,體現在回想成分上。由此可見,雖然無意編碼條件下也能產生ABE,但不同的編碼意識條件下,目標探測的作用機制并不一樣。在有意編碼時,目標探測對背景信息所產生的記憶優勢更多地表現在需要細節提取的“記得”上,而在無意編碼時,這一優勢更多地表現在受知覺調節的“知道”上。

2.5.2 ABE 也會產生于記憶提取階段

黃晏清等(2020)將ABE 范式進一步用于考察對記憶提取的影響,即在記憶的再認提取階段設置目標探測任務,考察目標探測是否也會促進學習材料的記憶提取。實驗結果表明,伴隨目標呈現的舊詞,其正確再認率和反應速度都要明顯優于伴隨分心呈現的舊詞,即與分心忽略相比,目標探測下的舊詞正確再認得更多、更快,表現出與編碼ABE 類似的現象。為了排除這種促進作用可能源于個體對目標刺激的按鍵動作反應,使得被試對與之同時呈現的詞更容易做出“是”的反應,實驗2 將反應方式由顯性的按鍵反應改成隱性的計數反應,結果重復了實驗1。并且發現,不論詞匯在編碼階段是深加工(語義編碼)還是淺加工(知覺編碼),目標探測對再認提取行為的促進作用是類似的,表現出較為穩定的效應。對此,黃晏清等(2020)認為,在提取過程中的目標探測也會觸發基于時間的選擇性注意機制,產生短暫的活動增強。這種增強也會促進與目標同時呈現的詞匯刺激的知覺加工。而更為流暢的知覺加工可能會對再認的判斷產生影響,因為人們通常將加工流暢的刺激體驗為更熟悉或更“舊”,導致更多的“舊”反應,從而產生了提取的ABE 現象。由此可見,目標探測并不只會促進背景信息的記憶編碼,也會促進背景信息的記憶提取。

3 注意促進效應的理論模型新進展:雙任務交互模型2.0

Swallow 等(2022)結合近年來ABE 和藍斑核(LC)的一些新發現,提出雙任務交互模型2.0 版本。該版本進一步明確了目標反應的作用,解釋了ABE 的觸發機制;同時描述了藍斑核(LC)相位活動在ABE中的作用,解釋了ABE 的作用范圍。

3.1 ABE 源于“目標反應”引起的“不匹配”狀態

模型2.0 延續了前一版本的框架,假設一次呈現多個刺激會引起知覺加工上的競爭,控制機制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引導注意資源以完成任務。不同的是,早期模型中強調的是目標探測反應觸發藍斑核(LC)相位活動增強(即藍斑核的相位活躍性被激活,使得藍斑核釋放大量去甲腎上腺素),而對“目標”的定義是“改變原計劃活動的項目(items that lead to a change in planned behavior)”。而模型2.0 則強調,ABE 的觸發機制是源于“需要改變原計劃的、與原計劃行為‘不匹配(mismatch)’的狀態”。例如,被試的任務是“看到紅色方塊按鍵”,因此當紅色方塊出現時,此時個體“需要進行按鍵反應”,與個體的“原計劃行為”之間就會處于一種不匹配狀態。這種不匹配狀態會觸發由藍斑核(LC)相位活動引起的暫時性時間選擇,使得個體神經活動狀態發生變化以適應外部世界的狀態變化,同時促使個體產生相應的反應以使個體狀態和外部狀態保持一致(如按鍵、計數、識別等)。因此,模型2.0 弱化了“目標”和“反應”的概念,強調的是不匹配狀態所帶來的認知上和行為上變化,并觸發由藍斑核(LC)相位活動引起的暫時性時間選擇,但它也認為,“不匹配”應該與個體的目標(明確的或者內隱的)、動機或者傾向性有關,所以其實這種不匹配狀態還是由于“目標反應”引起的,個體的內部狀態也可以理解為是預定執行的目標反應。

3.2 藍斑核(LC)相位活動在ABE 形成中的作用

模型2.0 進一步描述了藍斑核(LC)相位活動在ABE 形成中所起的作用。首先,藍斑核(LC)相位活動增強可以提高感覺精度,使得在這些時刻的記憶會有更豐富更詳細的編碼表征(圖1B 中從“暫時性選擇”到“知覺加工”的實線箭頭),因此ABE 的記憶優勢會表現在精細記憶上(Sisk &Lee,2021)。其次,藍斑核(LC)相位活動會直接增強內側顳葉的編碼和調節海馬活動,從而促進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中項目的綁定、多項目表征的形成(圖1B 中從“暫時性選擇”到“長時記憶/ 短時記憶”的虛線箭頭),因此ABE 的記憶優勢也會表現在情景記憶中(Moyal et al.,2022)。最后,藍斑核(LC)相位活動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暫時增加認知靈活性來促進記憶,包括增加項目之間的競爭(圖1B 從“暫時性選擇”到“知覺加工”的實線)或短暫削弱自上而下的影響(圖1B 從“暫時性選擇”到“控制與規則”的虛線箭頭)。認知靈活性的提高使得有機體可以迅速整合新的信息來源,因此會促進當下呈現的刺激的記憶,產生ABE。

圖1 雙任務交互模型1.0(A,Swallow et al.,2013)與2.0(B,Swallow et al.,2022)

4 注意促進效應的研究展望

前述研究針對ABE 的產生機制提出了許多新的推測與假設,進一步豐富了對ABE 的理解。但要真正全面澄清ABE 的產生機制,未來研究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4.1 探索目標探測產生作用的神經生物基礎

如前所述,ABE 的產生取決于編碼與提取的一致性。已有研究曾發現“記憶印跡”(engram,被認為是存儲記憶相關的神經元細胞群,其重新激活會引發記憶提?。┰趶木幋a到提取的過程中會損失一部分不穩定的“記憶印跡”相關細胞(Josselyn&Tonegawa,2020),且相關細胞在提取線索與編碼模式一致的情況下更容易被重新激活(Staudigl &Hanslmayr,2019),因此孟迎芳等(2021)進一步認為,ABE 的產生可能與目標探測促進了部分“記憶印跡”細胞的穩定性有關?!坝洃浻≯E”的激活也被認為發生在海馬區(Ramirez.et al,2013),Moyal等人(2022)借助fMRI 成像技術曾觀察到目標探測條件伴隨的海馬區顯著激活,似乎也為此提供一定的證據。但Moyal 等人認為海馬區的激活與LC-NE 有關,且上述兩個假設均為現有實驗數據的間接推論,尚未存在來自相關神經元的直接證據表明ABE 的產生是否直接與LC-NE 或“記憶印跡”相關。由于LC-NE 及“記憶印跡”的活動通常通過在需要進行病灶切除術的癲癇患者的不同腦區安置顱內電極(Quiroga.et al,2005)或者通過注射對小鼠的神經元進行信號標記(Mayford,2014)以對神經元的電信號進行直接觀察,因此,未來研究可以借助相關生物化學研究手段,對ABE 的產生所伴隨的顱內電信號進行直接觀察,以為ABE 產生的神經生物基礎提供更為直接的證據。

4.2 明確分心忽略在ABE 中的權衡模式

新近研究在再認范式的基礎上引入了“記得R/知道K”判斷進一步細化了再認判斷的加工成分,發現分心忽略條件在R上表現出比基線條件更差的成績,由此認為ABE 的產生中除了目標探測的促進作用之外,還存在分心忽略的抑制作用(Meng et al.,2019)。但現存ABE 模型僅考慮了目標探測在ABE 產生中的促進作用,對于分心忽略在ABE 中如何作用尚未存在系統的解釋。并且,由于以往ABE 研究均在Go目標探測下進行,分心忽略總是伴隨NoGo反應產生,因此在對于解釋分心忽略為什么會在ABE 中產生作用,研究經常容易混淆NoGo 反應抑制的相關特性與分心忽略的作用,如與反應抑制有關的N2 成分差異被認為與分心忽略的抑制作用有關(林谷洋等,2020),但對探測刺激的分心忽略更多涉及的是基于刺激識別的認知策略,而NoGo 反應抑制則更多涉及的是基于動作抑制的行為策略,兩者的作用無法等同,因此,未來研究有必要通過實驗設計將“分心忽略”與“NoGo 反應”分離,以進一步澄清ABE 中分心忽略抑制作用的來源,補充說明分心忽略在ABE 中產生抑制作用的原因,同時也借此進一步探討分心忽略條件與目標探測條件兩者所包含的可能作用在ABE 的產生過程中的權衡模式是什么。

4.3 引入數學模型細化ABE 的測量指標

當前研究多通過記憶測試來體現ABE對信息處理的影響,通過記憶的正確率指標來體現信息處理的質量,通過反應時指標來體現信息處理的速度,但是這些實質上都只是比較粗糙的測量指標,難以體現ABE 對不同認知過程和信息處理階段的影響。未來研究可以引入數學或物理模型以擬合ABE 的研究結果從而細化ABE 的測量指標,以分離出ABE 對不同過程和階段的影響,繼而進一步推測其背后潛在的認知過程及其作用機制。如Turker 等(2022)的研究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嘗試,他們在ABE 的研究中使用DDM 模型(Diffusion Decision Modeling),將傳統記憶測量中的反應時進一步分為決策時間(decision time)和非決策時間(not-decision time),決策時間指累積決策證據的時間,代表在再認測試時開始進行判斷到將刺激判斷為新或舊的時間;非決策時間指證據累積期之前和之后的潛在過程,代表進行知覺識別的時間和運動反應的時間。相較于傳統記憶測驗的反應時,這一劃分使得研究者有可能進一步明確目標探測任務影響的到底是再認測驗早期的知覺識別和做出決策后的反應時間,抑或是對刺激進行判斷的時間。

4.4 梳理特殊因素構建更完善的理論模型

研究表明,ABE 普遍存在于不同材料和不同測驗中,在很多情況下都保持著穩定性(Makovski et al.,2011;Mulligan et al.,2014;Spataro et al.,2013;Swallow &Jiang,2012),但近期研究也發現一些會影響ABE的特殊因素。例如,記憶材料的獨特性,如低頻詞、負性情緒材料和模糊材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ABE 的大?。∕ulligan et al.,2014;Smith &Mulligan,2018;孟迎芳等,2018;LaPointe et al.,2022);此外,記憶材料的呈現模式也會影響ABE 的產生,例如,孟迎芳等(2020)實驗結果表明,與編碼時不同類別記憶材料混合呈現條件相比,分類呈現條件下的ABE 有所減少,甚至消失;并且,目標探測對語義加工、背景信息記憶和范疇記憶等的促進都存在一定的邊界條件?,F有的模型并未分析這些特殊因素為何,以及如何調節了ABE。未來模型需要在充分梳理這些特殊因素的基礎上,考慮如何將它們加入到模型中,以便更全面地理解ABE 的發生機制。

猜你喜歡
編碼詞匯條件
排除多余的條件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編碼的合成孔徑雷達圖像配準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選擇合適的條件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全元詩》未編碼疑難字考辨十五則
子帶編碼在圖像壓縮編碼中的應用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Genome and healthcare
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