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生態女性主義視角解讀《風中的蔓勒?!?/h1>
2024-01-03 00:59
關鍵詞:傣族外公意象

田 甜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云南 芒市 678400)

一、生態女性主義研究視角

禾素,一位出生在德宏芒市的傣族女性作家,她的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調書寫了一代代女性的成長和命運,帶有著明顯而自覺的女性意識。芒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首府,古屬“勐煥”,為傣族土目領地。自古以來,德宏傣族一直生活居住在生態環境優良的地域,村村寨寨有竹林和大青樹圍繞。傣族人民有著自覺的生態保護意識,他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他們的生活與自然休息相關,他們認為人與自然相互依賴,因此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內化為本民族的一種共同信仰和個人終身信仰?!盵1]禾素做為傣族世襲土司后裔、“傣家女兒”有強烈的民族承繼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散文集《風中的蔓勒?!分忻鑼懙拇鲎迦嗣竦纳畹赜蚺c風貌,傣鄉的山與水、草與樹,無不浸潤著強烈的民族秉性和家園情懷。作家屢屢深情而樸素地書寫“傣家女兒”的親情、愛情和友情故事,關懷傣族女性的內在和精神世界,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覺的女性意識。該文將從生態女性主義的視角出發,以自然意象為切入點,對其代表作品《風中的蔓勒?!愤M行解讀。

生態女性主義產生于20 世紀70 年代,是女性主義運動和生態文化相融合的產物,成為女權運動第三浪潮的重要組成部分。1974 年,法國女權主義作家弗朗西絲娃·德·奧波妮在《女性主義·死亡》一文中首次提出生態女性主義這一概念,以此呼吁女性參與拯救地球的工作,她指出在男權社會中男性對女性的壓迫與人類對自然的壓迫有著直接的關系,強調對女性和自然的認同是生態女性主義的重要內容。她反對社會歧視,希冀以愛、關懷和公正建立起人與自然、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平等關系,建立新的道德價值、社會結構,以相互依賴的模式取代等級關系模式。

生態女性主義倡導女性要領導一場保護生態平衡的運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女性和自然有著特殊而緊密的聯系?!芭缘臏厝?、慈愛和無私更加接近大自然養育人類的特性。如果人們能夠更多地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待環境和生態危機,將有助于深化認識和走出困境。女性遭到男人的奴役而淪為‘第二性’的過程與大自然因為受到人類的無情掠奪而‘祛魅’的過程具有驚人的相似性?!盵2]生態女性主義提出的女性和自然的特殊關系,從文化的角度,可以溯源到人類初期神話。古希臘神話中,自然往往以女性形象出現,大地女神眾神之母蓋亞,“在她身上,既看到了創造,又看到了毀滅,既看到了秩序,又看到了混亂,總的說來,黑暗和混沌是她的本質?!癧3]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原始初民把原始自然和人類母親融合為一體,形成了大地之母這一原始意象。大地涵養萬物和母親孕育生命的過程是相似的,溫柔而無私,漫長而包容地孕育生機。

二、《風中的蔓勒?!分械淖匀灰庀?/h2>

意象是被創作主體賦予某種文化意味和思想情感的具體形象,它是具有生命律動、情感活力創造性的審美形象高級形態。只有領悟意象潛藏的意味,才能把握文學的內涵,感知作家的情感。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如果按照類屬分類,可以分為自然意象和社會人文意象,顯然自然意象在古典文論中占有重要地位?!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體現了古人樸素的自然觀——天人合一、順其自然,人與自然相聯系。自然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意象卻帶有作者一定的主觀情感,是作者主體傾向性的體現,二者合為一體,展現了文學的審美情感特征。禾素的散文集《風中的蔓勒?!分谐霈F了眾多自然意象,整理如下:

篇章 作品名稱 出現意象風中的蔓勒梗 蔓勒梗(野琵琶果樹)、月、牛被遺忘的雛菊 雛菊我的那朵向陽花 向陽花、鳳尾竹、葫蘆、貝葉、蝙蝠、水、鳳凰花在山上有一樹花開 桃花梨花、玫瑰我要為你建一座花園 園子、三角梅、黑色蝴蝶、柚木樹、丁香花、勒杜鵑、堅果樹、柚子花、梨樹、梨花、紅葉子樹、麻露納樹我要為你建一座花園在喧囂中尋找安然盈江的微笑 大青樹、水又是一年擺冷細 流水、竹林、大青樹幸福的回響 花、水、緬桂樹、錐栗子果樹、百花樹、楠木、白鷺、圣鳥之城 烏鴉、三角梅、大青樹、白色雛菊、怒江印象 江水、瀑布、野花、叢林與麗江擦身而過 蘋果、陽光、在喧囂中尋找安然 臘梅、半個月亮、荷你是悲憫的珠穆朗瑪 天鵝池、嫩黃的雛菊、楊柳、青稞、曠野、半個月亮、珠穆朗瑪峰

三、自然意象的生態意蘊

(一)《風中的蔓勒?!返募覉@意識

何為家園,《辭?!分羞@樣解釋:一為私人的田園;二為家鄉。前者更側重于維持生存和生活的物質層面的家園;后者除此之外,還有思想意識層面的文化家園和精神家園的意味。兩者的存在都圍繞人類,人是有情感的社會性動物,對家園的認識在物質層面之上久而久之會產生文化和精神層面的情感和思想。家園意識,從物質層面是對生存生活環境中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等的展示;從文化思想層面就是對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反思。禾素生長于云南邊陲小城芒市,她生于小城中的方氏大家族,是芒市歷代世襲土司的后裔,1994 年開始旅居香港。她是傣族的女兒,正是深厚的民族情結與濃郁的故土情感,使她在作品中表現了深沉又具有延伸性家園意識。

1.樸素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德宏傣族先民居住地區存在著原始宗教,而原始宗教根源于萬物皆有靈的思想觀念。自然崇拜是最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暗潞甏鲎宓淖匀怀绨莅ㄈ赵?、星辰、山川、河流、水、草、木、土、石、風、雨、火、雷、電,甚至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現象和動植物。換句話說,凡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物都是人們崇拜的對象?!盵4]德宏傣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同時也造就了他們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傳統習慣和樸素觀念。

散文《風中的蔓勒?!?,“蔓勒?!保ù稣Z)為自然意象,是一種酸澀的野枇杷果,初夏碩果累累,但果實酸澀,可觀不可食。原本是沒有人會把這種樹種在家里,文中的“蔓勒?!钡膩碓闯錆M著浪漫色彩。一只鳥銜來一粒種子,它便在院落的空地中頑強的生根發芽,冒二(傣語,意為二舅)要把它隨手拔掉,外婆說“菩薩讓鳥兒送來咱家,又長得好好的,就留著它吧?!边@里不僅僅體現了人性的善意,更反映了傣族人民對自然的珍惜。在《幸福的回響》中,一位土生土長的司機對湖邊山林如數家珍,“哪一座山有幾棵錐栗子果樹,哪一座山有幾棵百花樹,哪一座山上有名貴的楠木他都了如指掌,說的繪聲繪色?!狈堑绱?,他還能生動地講述關于楠木的德宏典故,充滿自豪?!队质且荒陻[冷細》中描述了傣族的節日傳統,其中一處格外有趣:按傣族的習俗,做好的第一塊粑粑要先給自家的看門狗吃,原因之一是傳說忠實的狗曾對傣族的祖先有恩,祖祖輩輩都要回報??梢哉f芒市人對自然的熱愛出于傳統、見于本性、近于全民性。

可喜可望的是這種對自然的樸素之愛又具有傳承性?!段乙獮槟憬ㄒ蛔▓@》描寫了一處世外桃源般的神秘林園,這是祖宅中的一片地,里面“花果繁衍,草木茂盛”,是孩子們探險和尋趣之地,更是母親的溫暖之所。母親年幼喪母,每當她思念她的母親之時,“老祖祖便帶著她到園子里種下一棵樹或一叢花,一棵又一棵,一叢又一從,這片空地就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園子?!焙髞?,祖祖把園子傳給了母親,母親又把園子傳給了女兒。多少年后,生活的浮躁和利益的誘惑并沒有改變傣家女兒的初心,園子雖已蒼老,但樹木繁衍,花果依舊。女兒回鄉的時候,也帶來了她的女兒,園子又熱鬧了起來,興奮的她如兒時的“我”。一只鳥兒在枝葉稀疏的樹上筑巢,媽媽不解其意,聰慧的女兒說:“這是一只世上最勤奮的鳥!挑選葉子少的樹筑巢,是因為它要在早晨第一道陽光照射時醒來,它就是這座小城的鬧鐘,得要叫醒所有熟睡的人們呀?!薄皥@子”這一意象承載了祖祖輩輩愛與溫情,也承載了希望。先輩對自然的那份質樸的珍惜和熱愛,在后輩身上得到傳承,生生不息。

2.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民族認同,亦稱“民族歸屬感”。是對本民族歸屬的自覺認識和情感依附。建立于共同的文化和社會生活習俗基礎上,自覺或不自覺地與祖先、血緣等原生因素相聯系,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持久性。是民族意識的基本內容,直接決定著民族凝聚力的狀況。(辭海)而“‘家園’作為人類生命繁衍的附著所在和精神信仰的皈依之所,它同時也賦予人類自身存在感、身份感和安全感?!盵5]

旅居香港的禾素,時時以“傣族女兒”自稱。在《圣鳥之城》中她自我揶揄為“鳥人”,在《幸福的回響》中她笑稱自己是“一個久居異鄉卻總在故鄉橫街窄巷里晃悠的人” ,是“雙腳踩著故鄉的土地,靈魂才得以回歸的人?!边@是多么真摯又深情的告白。近年來,禾素仍然熱衷于故鄉的教育與公益事業,故鄉如同為她插上一雙充滿靈氣的翅膀,她引以為傲并報以無盡的深情。

《又是一年擺冷細》中,作者細致入微地介紹了傣族傳統節日“擺冷細”,即傣歷新年。她如同展開一幅畫卷一般展開了德宏傣族的歷史,介紹傣族的文化,包括宗教、年歷、民俗、語言、文字、戲劇等?!爸窳帧焙汀按笄鄻洹边@兩個自然意象幾乎是傣族村寨的象征,有傣族村寨的地方必有竹林和大青樹,大青樹下坐著那位笑意盈盈的傣族大媽(《盈江的微笑》)。傣族女性勤勞善良,初一大早,天未亮,小仆哨(傣語,意為小姑娘,通常指未婚女性)、小碧朗(傣語,意為小媳婦)爭先恐后到寨子里的井邊挑第一擔水,寓意“入里金旺”,意為好吃好住,這是多么簡單淳樸的愿望?!皵[冷細”之前,在“咚咚咚”的美妙聲音中,糯米粑粑已經舂好,香噴噴的粑粑要先給自家的狗吃,無論源自于哪個典故,都體現了傣族人民的淳樸與善良。寨子里仍保留著晚輩跪拜長輩并接受長輩祝福的習俗,初二便開始走親戚,回程的路上竹背簍里擺滿了數不盡的好吃的東西。這表現了傣族人民長幼有序,親情和友情是十分濃郁的。作者還描寫了少男少女的約會,他們的愛情自由而奔放,在表達愛情上,他們含蓄、智慧又浪漫。

“水”這個自然意象在傣族文化中時常出現,“在圣潔的水花中跳著嘎央洗去一年的塵垢;在飛濺的水花中拍打著肩膀相互真心祝福?!彼谴鲎寰裎幕南笳?,寓意了積極樂觀、淳樸善良的傣族人民的幸福和希望?!缎腋5幕仨憽分?,作者以“傣族女兒”的身份做了兩個北方朋友的向導,她無不自豪地引導著他們走進了傣族村寨,家家戶戶自發地在門前插上了五星紅旗;她引導著他們進入一個個陌生又如相識已久的傣族人家,他們日夜不閉戶,熱情地款待遠道的客人??粗八麄z驚詫兼感動的表情”,作者把自豪和得意直說了出來,這是多么強烈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風中的蔓勒?!分械拿褡逭J同感和文化自豪感又是以另一種情感狀態呈現的。作者回憶了外公的一生,外公是知識和文化的代表,少年時期的外公勤奮好學,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精通緬文、傣文、中文,還執筆寫了不少傣劇。在傳統背景下,外公特別開通,家里不論男女全都圍坐在一桌吃飯,這讓寨子里很多女人羨慕。外公在教育后代上嚴肅細致且方法合宜。不貪小惠、少說多做、謹言慎行、講誠信、忍耐、多讀書等為人的原則和道理至今仍受用。

外公生性清凈,淡泊名利。在困難時期,外公家已經很窮,善良孝順的媽媽總愛攔住放牛歸來的外公和舅舅來家里吃飯,次數多了,某次父親面上便微有慍色。慍色雖微,自尊的外公也有察覺,但外公自持自重,仍舊優雅地吃完了這頓飯,“我的食指伸出來他還照樣狠狠地打”。只是從那以后,外公放?;貋砭驮僖矝]有路過女兒的家。讀者看到了一位老人的自尊與涵養,他溫文爾雅、與世無爭,不僅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寬容地給晚輩留了顏面。作者直接抒情,用一個長句表達了對外公的崇敬,“祈求外公將他的堅強與智慧遺留在我身上,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為外公這樣博學多才品格高尚且低調內斂無論生存狀況怎樣都要活得有自己尊嚴的人?!倍L中的“蔓勒?!本腿缤夤?,自尊堅韌、緘默無聲地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

3.現代文明沖擊下對歷史文化的反思

禾素的民族情懷和故土情感真摯熱烈,卻不盲目?!队质且荒陻[冷細》中,她說:“我們應該清楚自己的民族文化究竟應該揚什么。棄什么,保留什么,創新什么,一個優秀的民族,進步不僅僅體現在物質財富的增長,更應該體現于精神文化的發展中?!钡诙隆对谛鷩讨袑ふ野踩弧分?,她對受到現代文明猛烈沖擊的歷史文化何去何從的問題進行詰問和反思,并且把目光從故土延伸出去,投射到更遠的地方。

在《與麗江擦身而過》中“陽光”這一意象有著令人唏噓的意味,原本溫暖而光明的“陽光”被浮躁的年輕情侶錯會了寓意,指向了死亡。麗江“她背負著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吸引無數遠道而來的迷戀者,”人們來到這里“放下沉重,放下郁悶,放下糾結,放下頹廢,然后,把陽光帶走?!丙惤@座擁有厚重歷史的古城,在現代繁華浮躁的沖擊下,承受著錯位的 “疼痛”。古人智慧和善良造就了麗江古城神奇厚重的歷史逐漸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光怪陸離、燈紅酒綠的現代感,和被利益驅使的人性貪欲。面對錯位“疼痛”,作者呼喚人們“將外面世界的陽光也帶來點,驅散它經年累積的疲憊和滄桑?!边@里“陽光”的寓意是積極的能量,它包含被傾聽、被理解、被尊重、被保護的愿望。作者感受到現代文明沖擊下產生的歷史文化失落的同時,也表達了保護民族歷史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種對歷史文化的反思,在《你是悲憫的珠穆朗瑪》中表現得更加具體了。高處不勝寒的“珠穆朗瑪”被賦予慈愛悲憫的寓意,作者憂慮未來的某一天,慈愛悲憫的珠穆朗瑪是否會“憂傷滿懷”,這表現了明確的自然保護意識。同時作者也表現出對歷史文化、民風教化的反思。曠野中奔跑著索要禮物甚至金錢的孩子們,靠與游客拍照賺錢謀生的婦女和孩子,對于他們的現狀和未來,作者感到深深的蒼涼,這種蒼涼來自于對現實的無奈和無力感。作者又寫日喀則公路的“楊柳”因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呈現出不同于南方楊柳的特異形態和姿勢,一個生動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天然熱愛,“像肥胖的男人腆著大肚子站在午后的田野上心滿意足地曬太陽?!币坏匾痪耙蝗?,地理環境造就與眾不同的自然景觀,也造就淳樸的民風民情。這極端環境之下緊接地氣、茂盛生長的生命,不恰恰是當地人民堅強樂觀、平和樸實的象征嗎。顯然作者對自然的情愫是復雜的——熱愛而敬畏、向往而憂慮。在現代文明的沖撞之下,焦灼的人們越來越向往回歸寧靜自然,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如果只有熱愛沒有敬畏,人類便會逐漸迷失在“無邊無際的混沌和無聲無息的空虛里??罩袥]有鳥兒飛翔,水中沒有魚兒游弋,大地沒有萬物生長”[6]人類越文明,人的力量越強大,對自然萬物越要有回歸本真的敬畏之心。

(二)規則與反抗規則——《風中的蔓勒?!返呐砸庾R

女性與自然緊密相連,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對女性的壓迫與自然的退化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關于“女性的困境”,瑪麗蓮·弗萊用社會規則和期待編織出的鳥籠來比喻,“如果你湊得非常近,你會覺得單獨每一根金屬絲,都不會困擾到籠中的鳥兒”,“此外,即使你審視這些金屬絲,你也無法解釋一只鳥兒如何能夠被它禁錮或者傷害。但是,如果你后退一步,突然看到整個籠子,就會立刻清楚的發現:鳥兒被‘系統化相互關聯的屏障’所包圍?!盵7]社會性人從降生便處于社會規則的限制中,而父權社會對女性的限制愈多且苛。這些限制具體到衣著發型,嚴謹到語言和行為。女性如果穿著性感,會被視為賣弄自己的性魅力?!耙晃弧w面’女士不應過分地袒胸露肩、穿短裙、染頭發或把頭發剪短,也不應該化妝、攤開四肢躺在沙發上,或在地鐵的過道里親吻自己的丈夫。她如果違反了這些規矩,就有失檢點?!庇啄甑牟ǚ咭呀浉惺芰恕皯摓樽约鹤⒅卮虬?,久久地照鏡子而感到羞愧?!盵8]這些屏障,單憑自身都不會妨礙“鳥兒”飛翔,但合在一起就會像銅墻鐵壁一樣禁錮住“鳥兒”。每個女人在她的一生中都會一次次遇到某一個單獨的“金屬絲”,從小女孩長成少女,從青年到成年,為人妻子為人母親,直到年老體弱,都會在社會中遭遇各方力量聯結而成的壓迫之“籠”,并且當她們將社會的規則和期望內化為自我要求,想要悅己而力圖悅人時,這種壓迫的力量就進一步強化了。由社會規則和期待編織的這只鳥籠既是外在的又是內在的,“女性應該繼續隱身,掛著微笑繼續前行,還是冒著被嘲笑和威脅的風險挺身而出,”[9]女性,你必須做出選擇。

波伏瓦在她的回憶錄《一個規矩女孩的回憶》中這樣說:“有人企圖給我強加莫名其妙的限制,我就反抗;同樣,不絕對真的事實我也不接受。我只愿服從必然;人作出的決定或多或少都是出于心血來潮,其分量不足以讓我非贊同不可?!盵10]人類對命運的反抗肇始于古代文明,那遙遠的英雄時代。然而對于個體而言,誰又何嘗不是自己的英雄,波伏瓦回憶幼年的她對規則合理性的質疑和反抗,幸運的是她生活在寬松而快活的家庭背景中。

“隱忍前行”還是“挺身而出”,作者做了選擇。然而,《這個春天的夜晚》的故事卻發生在上個世紀的芒市,這座邊疆小城,除了意識形態上的規則,還有來自于質樸傣民族自覺的道德觀念。而“我”卻偏偏是一個沖破規則的女孩:班主任“憎恨所有和男生講話的女生,憎恨所有穿著漂亮的女生,憎恨所有喜歡唱唱跳跳的女生,這三條我基本上都具備?!薄拔摇蓖黄埔巹t且敢于反抗。曾經的時代,少男少女的情誼簡直成了洪水猛獸,和勇純潔情誼遭到班主任的懷疑后,“我”先是沉默,后堅決否認,并將甜蜜的橙子汽水舉過頭頂任由它自由落地以表達反抗。規則和懲罰形影不離,即便沒有破壞規則,那桀驁不去的反抗也足以為“我”贏得一次刻入記憶的懲罰?;蛟S母親的漠視比班主任不懷好意的逼供和父親往死里抽打的繩索帶來的傷害更大。此時,讀者或許會為主人公的命運不平,會憤怒、會記恨,“那么文學就使人可以對現實進行報復,因為它使現實受制于故事?!盵11]然而現實是傣族女兒如水般柔軟,她能流過曠闊之地,也能流過狹窄之所,她以柔韌無爭、包容豁達的寬恕之心原諒和悅納了一切;她以柔韌無爭、包容豁達的寬恕之心與讀者共情。如同文中意象“白色曼陀羅”,純潔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除去;又如寓意覺悟的“菩提樹”,這是菩提樹下傣家女兒的慈悲和智慧。

“隱忍前行”還是“挺身而出”,冒著被嘲笑和威脅的風險挺身而出地反抗,母親也做出了選擇?!段乙獮槟憬ㄒ蛔▓@》,作者以女兒的視角回憶了父親和母親的婚姻?!案叽罂⌒愕母赣H并非土生土長小城人?!备赣H初中畢業,這在那個年代的小城是很稀罕的。出于對知識的敬重,加之父親“白凈斯文,勤手快腳,很會籠絡人心,除了母親一人,家里大大小小全都對他贊不絕口?!薄澳赣H在大家庭的壓力下被迫嫁給沒有感情的父親,據說母親出嫁的頭天夜里,母親心儀的項姓傣族小伙在外婆家對面的竹樓上,唱了一晚上的情歌,歌聲哀怨凄婉,愛意綿綿,聞之斷腸,把母親的心都給唱碎了?!蹦贻p的女子順從了長輩的期望、違背了自己的意愿出嫁了。然而意愿可以違背,情感卻是騙不了人。深愛著母親的父親,在婚姻中得到的回應是冷漠,借酒消愁愁更愁,父親從白凈斯文的癡情漢變成了歇斯底里的“酒醉子”?;幽耆A的母親,“忍受了父親二十二年之久的醉酒發瘋打人的折磨……”如花般美麗的少女,正值驕傲的年紀,雖沒嫁給愛情,但對未知的婚姻應該是充滿好奇和憧憬的,然而她在婚姻中卻遭遇莫大的不幸,更不幸的是在當時的中國,中國的邊境小城,對家庭暴力的認知還停留于家庭內部矛盾,抑或說,封建傳統觀念、“男尊女卑”的思想和傳統習俗就是家庭暴力產生的歷史原因,這樣的婚姻,母親忍耐了二十二年。從其他作品,也能讀到母親婚后的隱忍。

比如《風中的蔓勒?!分?,困難時期窮困的外公在女兒家吃飯受到了女婿的白眼就再也不來了。天真年幼的孩子,不斷的追問母親:外公為何不來。此時的母親,她同時也是一個女兒,一個妻子。作為父親的女兒,她心疼掛念親人;作為孩子的母親,她維護長輩的形象和尊嚴;作為丈夫的妻子,她要理解家庭的困難和男人的無奈,然而她沒有懊悔、沒有埋怨、沒有憤怒嗎?她“不是低下頭不吭聲就是埋頭拼命往嘴里扒飯?!毙奶?、掛念、維護、理解、懊悔、埋怨或是憤怒,母親沒有表達一字一句,所有情緒歸為隱忍。外公院子里那棵“蔓勒?!?,在外公去世后的雨夜轟然倒地,父親在清理蔓勒梗的枝葉時突然抱頭悄悄哭泣,此時的母親才把多年壓抑的情感大聲地釋放出來。

隱忍了“二十二年”的母親,在八十年代初落后的邊境小城,“終于拿出了這輩子最大的決心和勇氣提出離婚?!辈挥勺屓司磁?,這位偉大的女性思忖良久,她是否面對了嘲笑和非議,她仍然挺身而出。判決離婚后,從此父親滴酒不沾?!按黾遗畠河邪僮冎?,夜為水骨,朝為霧花?!蓖砟甑哪赣H再一次頂著被嘲笑和威脅的風險挺身而出,不顧家族的壓力和小城的風言風語,搬回了父親家中,和父親如久別重逢的老友一般噓寒問暖。她說“我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誰也不能阻止我!”母親的恣意和勇氣,是多少所謂的現代女性無法企及的。她猶如潔白的柚子花苦澀而清明,如同山崗上的“勒杜鵑”堅韌而勇敢。

綜上所述,禾素的家園情懷是真摯而理性的,有弘揚也有反思,如此,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才能良性發展;同時,作品中的女性意識明確,但因其民族特質,在表達上是溫和的,這不失為一種慈悲和智慧。

猜你喜歡
傣族外公意象
撫遠意象等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門
外公是個象棋迷
構樹與傣族傳統造紙的保護和開發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譯對其民族發展的作用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