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的管理

2024-01-04 00:55徐萌聶小鵬胡力凡
關鍵詞:廢棄物危險實驗室

徐萌 聶小鵬 胡力凡

1 南京郵電大學貝爾英才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2 南京郵電大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處 (江蘇南京 210046)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九大作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部署,二十大再次賦予生態文明建設新內涵、新色彩,總體國家安全觀中也包含了生態安全的內容,可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化。高校實驗室危險廢棄物規范處置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單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管理面臨的困境,許多研究人員從制度體系、隊伍建設、教育培訓、處置平臺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對高校教學科研活動強度加大、實驗室廢棄物體量增加及國家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形勢,本研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平臺從多個方面來加強實驗室廢棄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推動實驗室廢棄物的規范高效處置提供思路。

1 高校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的分類及危害

實驗室危險廢棄物被《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歸類于HW49 其他廢物類,是指在實驗室進行教學和科研過程中產生的不能被再利用的廢物[1]。從形態上分為固體廢棄物、液體廢棄物和氣體廢棄物。

1.1 固體廢棄物

固體廢棄物包括實驗過程中沾染危險廢物的手套、口罩、稱量紙、塑料滴管、針頭、移液槍頭等耗材,用過的試劑空瓶,破損的玻璃儀器,產生的沉淀殘渣及過期藥品等[1-2]。固體廢棄物種類繁多,產廢頻率高。以南京郵電大學為例,固體廢棄物包含廢手套、廢口罩等化學沾染物,破損玻璃儀器,試劑空瓶,廢尖銳利器及過期藥品等十余種,每年產廢17 t 左右,很容易因實驗人員意識淡薄和分類知識缺乏導致與生活垃圾混放,造成環衛人員受傷、環境污染,甚至發生爆炸[2]。

1.2 液體廢棄物

液體廢棄物是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化學廢液,包括不能利用的反應產物、失效的標液和洗滌液等,從成分上來說分為有機廢液和無機廢液兩大類,具有毒性、腐蝕性等特性。我校每年產生約40 t 液體廢棄物,而擁有更多實驗室的高校產廢體量更大,如果直接排放,會對實驗室的下水道、周邊水體和土壤造成一定的危害和污染[1]。

1.3 氣體廢棄物

氣體廢棄物主要是試劑的揮發物和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氣體等,容易通過皮膚、呼吸道等進入人體,對人體造成損傷甚至導致中毒[1]。同時,如果未經凈化裝置吸附處理,超標排放也會造成環境污染。

2 高校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的處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廢棄危險化學品污染環境防治辦法》及《實驗室危險廢棄物污染防治技術規范》(DB11/T 1368—2016)等法律法規不斷出臺[3],政府環保部門對危險廢棄物的監管不斷加強,實驗室危險廢棄物規范處置成為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務。絕大多數高校因沒有處置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的能力和資質而委托相關公司進行處置,但這并不意味著實驗室廢棄物管理高枕無憂。廢棄物焚燒處理前的科學分類、包裝收集、安全轉移、規范貯存以及日常環保意識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綜合實際調研和文獻檢索,將目前實驗室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環保意識淡薄,教育培訓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未實現實驗室危險廢棄物培訓全覆蓋,導致部分師生綠色環保觀念不強,安全意識淡薄[4]。一些學生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廢棄物量很少,不會對環境產生很大影響,久而久之形成麻痹心理;還有學生為了方便,不按規定處理,造成廢液直排、廢棄物混放等亂象。此外,一些導師“重科研輕環?!?,指導學生實驗時只講解實驗操作過程而忽視廢棄物的處理,甚至出現經費富余大量購買試劑而最終閑置過期待處置的雙重浪費現象[5],增加了廢棄物處置難度。

2.2 缺乏資金投入,軟硬件設施配備不足

雖然很多高校與企業合作來完成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但廢棄物的收集、包裝、轉運等工作因經費不足而由高校自身承擔。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學生參與其中。有的學生為圖自身方便而將實驗室廢棄物隨意丟棄,且在轉運廢棄物至貯存倉庫的途中,因為工作的不規范,廢棄物特別是廢液容易因顛簸遺灑,甚至出現人員受傷的情況。另外,很多高校沒有建立廢棄物轉運申報系統,廢棄物的轉運接收通過約定俗成或者紙質申請,在接收時通過紙質臺賬了解各實驗室的產廢情況。這對于統計分析來說,既增加了工作量,也不方便。

此外,一些高校沒有規劃設置符合要求的危廢貯存庫,用普通庫房充當暫存設施,因為缺乏資金投入,也未能進行功能改造,甚至存在配套設施(如應急設施、防護設施等)缺失的情況。這樣既不符合相關法規要求,也會埋下安全隱患[6]。

2.3 處置平臺不暢通

目前,很多高校實驗室廢棄物處置通過第三方公司完成,但是其所在地區有資質的企業并不多,一定程度上會形成壟斷地位,導致處置價格偏高;很多企業資質相對單一,處置范圍有限,而高校實驗室廢棄物種類較多,很多企業處置能力不足[7]。另外,分類不規范會對處置單位的技術要求更高,導致企業單次處置成本較高進而對高校實驗室廢棄物處置的積極性不高[8]。

2.4 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到位

很多學校關于廢棄物管理的監管、獎懲制度存在缺失,造成實驗室工作人員對于廢棄物管理的積極性不高,單靠學校管理部門檢查、抽查不能形成全面的監管。一些地區政府環保部門未將高校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的相關數據納入信息化系統,對實驗室危險廢棄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缺乏有效監管。

3 信息化手段在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管理中的實踐

隨著實驗室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的科學、高效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信息化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力,在各個領域,如教育、金融、能源、醫療、交通等,都有廣泛的應用。在廢棄物管理中,信息化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是通過構建廢棄物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對信息進行整合、監管、查詢。學校利用信息化手段的高效性、實時性和可視化等特點來實現廢棄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利用信息平臺輔助教育、宣傳、監督檢查等,從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風險,確保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3.1 多部門聯動,利用信息化平臺助力廢棄物全流程規范管理

學校劃撥廢液管理專項經費,用于實驗室廢棄物的收集、貯存、處置。通過招標采購的形式與具有資質的第三方處置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形成“一校一策”方案。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采用“小程序申報,上門收集,定時轉存,專人管理,統一處置”的模式完成廢棄物的處置過程,實現學校危廢“零堆積”[5]。學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處作為集中管理部門,一方面委托有資質的企業上門收集、處置各二級學院的危險廢棄物,另一方面對廢棄物入庫、貯存進行管理,同時接受政府環保部門的監管[6],管理模式示意圖見圖1。

圖1 集中管理模式

(1)收集:學校管理部門統一印制了實驗室危險廢棄物收集服務流程,張貼在各實驗室危廢暫存區。有廢棄物收集需求的實驗室人員掃碼登錄“危險廢物收集平臺”小程序,點擊“預約登記”,選擇實驗室、上門時間,填寫危廢詳細信息,完成上門收集預約服務。

平臺接到服務信息后,會根據預約時間、廢棄物數量等需求派遣工作人員上門收集[9];對沒有按要求分類、包裝,未張貼標簽或標簽信息不全的廢棄物予以拒絕,以督促實驗室操作人員養成規范分類收集的習慣。如果廢棄物為過期化學藥品,應附帶清單明細。信息核查無誤后,工作人員稱重,利用掌上電腦(PDA)完成廢棄物接收,之后統一運輸至學校廢棄物貯存倉庫,并做好臺賬記錄,包括危險廢物的名稱、來源、數量、特性和入庫日期等[3,9]。

學校管理部門通過小程序后臺可以查看各學院各實驗室每天的產廢情況,臺賬數據導出后可以對實驗室廢棄物進行統計分析,例如各種類型廢棄物的數量、變化趨勢等,為下一年度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管理計劃提供數據支撐,也為日常加強實驗室廢棄物管理、監督做好基礎工作[6]。

(2)貯存:學校專門建造了廢棄物貯存倉庫,設廢液間、固廢間、過期化學藥品間、物資間和值班室,具有泄爆、抗震功能,門窗具有防火、防腐、防盜等性質[3]。每間廢液間有多個防火墻隔板,分別貯存不同類別的廢液,并在各區張貼分類、警示和提示標識[3];固廢間又劃分為試劑空瓶區和其他固廢區。房間內建有排液溝和應急槽。收集的實驗室危險廢棄物分類放置于倉庫中,利用江蘇省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或“環保臉譜”小程序掃碼登記入庫,張貼帶有二維碼的橙色標簽。二維碼由網上申報系統生成,包含危廢物基礎信息、產生時間、質量等內容,同時二維碼內容隨危廢物行蹤進行實時更新,便于實時監控[10]。

近兩年,學校管理部門利用安全專項經費根據環保部門要求對廢棄物倉庫進行了改造完善,例如,鋪設環氧地坪,廢液間整個地面放置防滲漏托盤,改造電氣與電路使之滿足防火、防爆、絕緣、阻燃、耐腐蝕等要求[10],配置防爆照明燈、防爆空調、防爆攝像頭、煙霧報警器,安裝廢氣凈化裝置和環境智能控制系統及靜電消除器。室外設置了消防栓、滅火器、消防砂池、緊急噴淋與洗眼裝置,還配備了護目鏡、防毒面具、滅火毯等防護用品[9-10]。

學校管理人員會定期檢查貯存庫的室內溫濕度、通風情況,廢棄物狀態、標簽及應急物資,發現異常時及時處理。

(3)處置:廢棄物貯存達一定數量后,學校管理部門聯系處置公司使用專車專線轉運處置。利用江蘇省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或者“環保臉譜”小程序建立轉移聯單,其中廢棄管制類藥品轉運處置前需報公安及環保部門審批。轉運實驗室危險廢棄物時,學校和處置公司人員均在場監督、嚴格把關,確保安全轉運[3]。

3.2 多種信息化載體構建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提升安全意識

實驗室安全教育是保障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學校實施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與信息開發公司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實驗室安全教育系統。新入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參與實驗室工作的教師都要參加實驗室安全知識學習,包括通識安全、化學品安全、機械安全、廢棄物處置等內容,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并在學生的教務系統中給與個性化學分認定。此外,學校還通過多種載體將實驗室安全教育滲透到師生日常工作學習中,在學校營造環保教育宣傳氛圍,例如,實驗室安全教育系統中有安全知識欄目,微信公眾號上可以查看廢棄物分類知識、收集和處置流程,也會推送相關通知。通過多方位的教育宣傳,提高師生安全知識水平,增強安全環保意識。

3.3 建設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廢棄物閉環管理

實驗室廢棄物的全生命周期除了廢棄物的產生、收集、貯存、轉運處置,還包括化學品的采購、入庫、使用、庫存等,因此廢棄物管理與試劑管理密切相關。學校構建了信息化管理系統,集成了化學品采購平臺及實驗室危險廢棄物收集平臺,將試劑和廢棄物都納入系統平臺管理。這樣可以掌握化學試劑的具體去向,實現實驗室廢棄物閉環管理[11]。同時,試劑管理和廢棄物管理相互反饋,可以形成有效的源頭治理,進而促進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管理[6]。另外,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也為化學試劑共享提供了渠道,避免化學品購置處置雙重浪費。

3.4 利用安全檢查平臺和監控系統加強廢棄物監管

監管是確保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管理工作有效實施的長效機制。學校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包含了實驗室安全檢查模塊,學校管理部門、學院安全員、實驗室負責人等都可以隨時發起安全檢查流程,檢查過程中可以隨手將實驗室廢棄物管理不規范的地方拍照上傳至檢查系統,下發整改通知書,方便實驗室師生及時查看存在的問題,盡快整改以消除隱患。學校還利用實驗室安全專項經費為各實驗室購買、安裝監控,實現監控全覆蓋,其中涉及化學品較多的學院還設有監控集中平臺。利用這些軟硬件設施,可以更好地監管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的管理情況。此外,實驗室危險廢棄物也接受政府環保部門的監督檢查。生態環境局通過江蘇省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后臺可以隨時查看高校實驗室廢棄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情況,予以監管和指導。

4 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化管理將成為實驗室廢棄物管理的一大趨勢。高校除了從管理機制、制度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強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管理,還應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廢棄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從安全教育、宣傳、監督檢查等方面來加強管理,進而不斷提升實驗室廢棄物管理水平,推進實驗室廢棄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猜你喜歡
廢棄物危險實驗室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廢棄物的產業
新型醫療廢棄物焚化艙
電子廢棄物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喝水也會有危險
“廢棄物”中有孩子的快樂
擁擠的危險(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