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一定要接觸藝術(二)

2024-01-05 12:45姬炤華
小讀者 2023年23期
關鍵詞:木球比薩斜塔李政道

□姬炤華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如是說

許多有識之士對此非常焦慮不安,大聲呼吁藝術的重要,其中就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他認為科學與藝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經?;貒蚋鞣矫娣e極宣傳這種思想。

李政道先生說:“美蘇之爭的實質是什么?我們一直以為是軍備競賽,是工業競爭,是鋼鐵比賽,直到世紀末我們才明白,他們競爭的最深層的東西是有藝術氣質的高科技人才?!?/p>

在20 世紀50 年代美蘇空間技術競爭中,蘇聯于1957 年11 月把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天,美國一直自認為是20 世紀科學技術第一超級大國,這一下舉國感到恥辱。各部門首先指責教育界,教育界認真反省后提出這樣的觀點:美國的科學教育是先進的,但藝術教育落后,即兩國科技人員不同的藝術素養導致了美國空間技術的落后。為此,1967 年美國哈佛大學設立“零點項目”研究,之所以用“零”命名,是表示對藝術教育認識的空白?!傲泓c項目”花費了上億美元,參加的科學家超過百名,他們在100 多個公立和私立學校做實驗,有的從幼兒園起連續追蹤20 年,出版了幾十本專著、上千篇論文。他們的研究成果導致了美國國會于1993 年3 月通過了克林頓政府提出的“2000 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將藝術與數學、歷史、語言、自然科學并列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為此還制定了《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并總結出這樣的結論:缺乏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絕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

為了引起國人對于藝術的重視,李政道曾在炎黃藝術館、北京醫科大學等地與國內的科學家、音樂家和畫家一道,舉辦“科學與藝術研討會”。曾赴美考察過“零點項目”的與會專家說:“美國所有的大學,藝術之普及是我們不能想象的,所有學科的學生都可選藝術課程,專業藝術教育與非專業藝術教育界限不清,常常一個化學博士又是一個著名的演奏家?!保ɡ钫老壬鼻谐珜囆g之事,可參考《中國青年報》等媒體的相關報道。)

那么,藝術和近代科學技術的大發展到底是什么關系?科技乃至經濟的繁榮真的離不開藝術嗎?

答案是肯定的。否則如何解釋文藝復興以來藝術的繁榮先于科技和經濟,而不是反之呢?我們通常認為:科技發達了,經濟就繁榮,經濟繁榮了,藝術才昌盛。但經濟起來了,藝術還趴著的情況并不鮮見。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樣的地區創造力不足,其經濟發展對其他地區的依賴較多,往往是授人以柄,被他人控制,經濟繁榮無法持續和長久。

對這個問題李政道先生是怎么看的呢?他認為:“偉大藝術的美學鑒賞和偉大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薄皠撛炝Α边@個詞又出現了,李政道先生所說的藝術的鑒賞和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的“智慧”是什么呢?這種“智慧”在什么地方起作用呢?這要從一個欺騙了世人數百年的實驗說起。

(二)從騙了所有人的“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中尋找答案

有這樣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總是趨向于它們在宇宙中的自然位置,重的物體的自然位置是趨向于地球的中心(也即宇宙的中心),也就是下落;而氣體、火焰等輕的物體自然位置是天空,所以它們往上飄。因此,越重的物體下落得越快,越輕的物體下落得越慢。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這一觀點受到了人們的懷疑。于是有一天,著名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來到了同樣著名的意大利比薩斜塔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將一只鉛球和一只木球同時從塔上拋下,木球和鉛球同時落到了地上。于是,亞里士多德的理論被伽利略推翻了,這就是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

可惜著名歸著名,但未必就是事實。伽利略本人在著作中雖然提到過類似的實驗,但從沒說過這個實驗是自己做的,而且在伽利略之前就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氨人_斜塔實驗”這個故事出自伽利略的學生維維安尼之口,記錄在他的著作《伽利略生平的歷史故事》中,與伽利略同時代的其他人都沒有關于這次實驗的記載。

到了20 世紀,許多科學史家便對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16 世紀時,在還沒有高速攝影和精確計時器的情況下,伽利略怎么能得出木球和鉛球同時落地的結論呢?更不要說得出自由落體定律,算出重力加速度了。于是很多學者紛紛模仿伽利略,再現當年的實驗狀況,結果發現,不同物質構成的球體在同一高度同時落下后,由于空氣阻力和各種不可控制的干擾因素的影響下,存在著相當大的落地差。比如同樣大小的鐵球和軟橡皮球在30 米的高度同時落下,其落地差竟達7 米,也就是當鐵球落地時,軟橡皮球距離地面還有7 米,任何人用肉眼都可以看出來!“比薩斜塔實驗”就這樣被推翻了。其實,重量不同的物體不會同時落地是一個常識,如果我們在家里自己做這個實驗的話,也會得出和亞里士多德一樣的結論。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是說伽利略糾正了持續1900 多年的錯誤理論嗎?

是的,伽利略的確糾正了亞里士多德,但不是這么干的。人們之所以會相信維維安尼這個“比薩斜塔實驗”的故事,就因為這個故事符合日常經驗,怎么證明木球和鉛球是否同時落地呢?找個高的地方扔下去唄。其實哪有這么簡單,許多看似簡單的事情都復雜著呢,簡單粗線條的方法往往都行不通,因為單憑日常經驗判斷問題是不行的。

要通過做實驗得出科學可靠的結論,就要求實驗是不受任何干擾的,偶然因素起重要作用時的觀測結果不能為據,實驗者要使實驗在嚴格控制下進行,其他人在別的地方以同樣的條件和方法做這同一個實驗,也能得出相同的結果。而“比薩斜塔實驗”就是不可控的,不但空氣存在阻力,而且沒有準確的計時和測量裝置。

這可就有點麻煩了,別說鉛球,就是木球落地的速度都極快,得以“秒”計算,而伽利略生活的時代可沒有秒表。伽利略要想做成這個實驗的話,就必須獲得極其精準的時鐘,或者有20 世紀才有的高速攝影機!不可能,此路不通!那就得另尋他途,鉛球下落的速度要是能很慢就好了,必須慢下來,但鉛球仍然還得是“自由落體”(指僅受重力影響的落體),不能拿繩拽著,否則實驗就沒有意義。到了這個份兒上,伽利略的實驗看來是搞不成了。

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李政道先生所說的“智慧”出來幫忙了。伽利略自幼愛好繪畫和音樂,愛好藝術使伽利略有著超乎常人的想象力,而繪畫則使他具有很強的空間理解力和想象力。

這時,伽利略就運用他的空間想象力,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來“沖淡”地球的重力。他制作了一個儀器,這個儀器有一個可以由螺桿調節傾角的斜槽,斜槽上標有距離刻度,他用觀察小球在斜槽上的運動來代替“自由落體”,巧妙地把無法控制的垂直運動,轉化為可以控制速度的斜面運動。斜面越陡,速度就越快。當斜面幾乎被豎立起來,傾角接近90 度時,小球就自由落下,而斜面接近水平,傾角很小時,小球的速度就變得可以測量了。伽利略采用類似中國古代“銅壺滴漏”的水鐘來計時,水鐘的底部有小口,流出的水量在一定的時間內是相等的。水鐘對于高速做垂直運動的“自由落體”是沒用的,但記錄斜面上小球的運動足夠精確了。他記錄下相等的時間間隔中,即水鐘流下相同數量的水時,小球到達的位置,從其中的規律中得到了自由落體定律,算出了重力加速度的值。

猜你喜歡
木球比薩斜塔李政道
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
李政道先生畫中的科學元素
高校開設雪地木球面臨的瓶頸與對策研究
高校木球運動的發展策略研究
比薩斜塔
冰上木球的起源與發展研究
爬上比薩斜塔
李政道和秦惠箬的芝城之戀
李政道的幸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