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空間布局及區劃

2024-01-05 03:51姜子夏劉虎祥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荒漠自然保護區內蒙古

范 琳, 劉 楠, 趙 力,2, 姜子夏, 劉虎祥?

(1.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調查規劃院,旱區生態水文與災害防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710048,西安;2.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710049,西安; 3.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100091,北京)

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面創新中國自然保護地體制和機制。近60年來,我國建立了多種類型自然保護地,但由于設立管理機構、保護管理目標不同[1],有些還是“搶救式”策略指導下進行的,普遍存在范圍交叉重疊[2]、空間布局不合理、保護與利用矛盾沖突等現象?;哪愋妥匀槐Wo區是我國自然保護區3類9型分類體系之一,主要保護我國干旱、半干旱區重要的荒漠自然生態系統及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區。我國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盡管在數量上比森林、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少,但面積居國內自然保護區第1位,約占國土面積5%,占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5%以上,對于維護荒漠生態系統穩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區域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具有現實意義。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3-5]從確定優先保護區、劃定生態保護區、分析保護空缺等不同角度研究自然保護區體系構建,如郭子良等[6]全面研究了自然保護區體系構建方法,歐陽志云等[7]、唐小平[8]和陳雅涵等[9]提出自然保護區分布現狀及體系建設方案;李霄宇[10]、孫銳等[11]和朱磊等[12]分析森林和濕地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空間布局及保護空缺,而針對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多是研究單體保護區植被恢復情況及保護管理成效等[13-16],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整體布局的合理性、荒漠區域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有效性研究較少。

鑒于此,筆者以我國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GIS空間分析技術和數理統計方法,開展荒漠區域自然保護地理區劃,分析我國荒漠自然保護區空間分布格局及各自然保護地理區的保護空缺,旨在系統研究荒漠區域的自然生態保護空間,以期為我國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合理布局和荒漠資源高質量保護提供參考和借鑒。

1 研究區概況

我國荒漠區域西起塔里木盆地西端,東到松嫩平原西部,橫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17],形成一條東西長4 500 km,南北寬600 km的弧形荒漠帶,包括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北部和西部、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北部以及遼西地區的個別區域,地理坐標E 73°34′58″~126°41′34″,N 27°16′05″~50°41′30″,區域總面積454.98萬km2。

荒漠區域主要位于我國第1、第2級階梯上,海拔基本在1 000 m以上,氣候屬于干旱、半干旱季風氣候,年降水量一般在400 mm以下,蒸發量2 000~3 000 mm,干燥度指數通常為4~10,風大沙多,極易形成沙塵暴。水資源短缺,河流以內流區為主,境內湖泊、冰川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極其貧乏,有種子植物82科484屬1 704種,鳥類109種,哺乳動物45種,爬行動物16種,兩棲動物2種[18]。優先保護的荒漠自然生態系統僅9類[19],有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荒漠、檉柳(Tamarixchinensis)荒漠、泡泡刺(Nitrariasphaerocarpa)荒漠、膜果麻黃(Ephedraprzewalskii)荒漠、紅砂(Reaumuriasoongorica)荒漠、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荒漠、籽蒿(Artemisia)荒漠、駝絨藜(Ceratoideslatens)荒漠和墊狀駝絨藜(Ceratoidescompacta)高寒荒漠。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雪豹(Pantherauncia)、藏野驢(Equuskiang)、野牦牛(Bosmutus)、藏羚羊(Pantholopshodgsonii)、野駱駝(Camelusferos)、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北山羊(Caprasibirica)、棕熊(Ursusarctos)、猞猁(Lynxlynx)、藏原羚(Procaprapicticaudata)、巖羊(Pseudoisnayaur)、西藏盤羊(Ovishodgsom)、鵝喉羚(Gazellasubgutturosa)、荒漠貓(Felisbieti)等。區域內還分布有8大沙漠、4大沙地、新疆烏爾禾“風城”、西藏扎達土林、新疆羅布泊洼地、新疆天池、內蒙古月亮湖、內蒙古響沙灣、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瑪納斯鹽湖、青海湖、沙漠胡楊林、柴達木魔鬼城、古絲綢之路等重要的景觀遺跡。

2 數據與方法

2.1 數據來源

1)自然保護區數據。自然保護區數據引自我國環境保護部公布的《2017年全國自然保護區名錄》,并補充收集各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申報書、范圍調整報告、科學考察報告、總體規劃報告等相關資料,建立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空間數據庫。

2)專題數據??臻g行政邊界矢量數據來源1∶400萬我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荒漠自然生態系統來源于1∶400萬植被圖,全國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均來源于相關規劃的紙質數據矢量化。

2.2 研究方法

1)使用GIS 10.2進行數據處理,矢量化全國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建立空間數據庫,包括名稱、所屬省(自治區)、批準時間、面積、級別、主要保護對象等基本信息。

2)矢量化相關自然地理區劃圖層[20-23],借助GIS直觀重疊技術,利用地形、水系、氣候、植被、沙漠、沙地等分布數據,結合地貌完整性、荒漠植被分布差異性、自然保護區建設布局等情況,開展荒漠區域自然保護地理區劃。

3)矢量化我國相關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專題圖層數據,通過疊加賦值,確定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關鍵區域。

4)結合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關鍵區域,篩選各自然保護地理小區中存在保護空缺以及保護有效性較低的地理單元,提出我國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優化布局方案。

3 結果與分析

3.1 荒漠區域自然保護地理區劃

自然保護地理區劃是研究荒漠區域自然生態保護空間的基礎。筆者將我國荒漠區域分為5個自然保護地理區、17個自然保護地理亞區、58個自然保護地理小區三級。

3.1.1 東北松遼平原區 位于我國東北部的部分區域,在西遼河上游科爾沁沙地以北,錫林郭勒草原以東,松嫩平原以西,土地總面積2 983.03萬hm2。海拔800 m以下,年均降水量200~400 mm,山區降水較多,區內分布有科爾沁沙地。區域分為大興安嶺南部、西遼河平原和松嫩平原西部3個自然保護地理亞區3個自然保護地理小區(圖1)。

ⅠA1 大興安嶺南部森林草原區 The forest-grassland area in the south of the Great Xing′an Mountains ⅠB1 西遼河平原上游草原區 The grassland area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West Liaohe River Plain ⅠC1 松嫩平原西部草甸草原區 The meadow grassland in western Songnen Plain圖1 東北松遼平原區自然保護地理分區面積圖Fig.1 Geographical area map of nature protection in Northeast Songliao Plain

3.1.2 內蒙古高平原區 位于我國北部邊疆,北與俄羅斯和蒙古的邊境線相鄰,西起陰山沿烏蘭布和沙漠東緣至賀蘭山西麓一帶,東接呼倫貝爾草原和錫林郭勒草原,東南抵陜北高原、山西高原,土地總面積為5 777.70萬hm2。地處我國第2階梯,屬典型高原地貌,地勢平坦,海拔多在1 000~1 500 m,降水少,蒸發快,年均降水量150~400 mm。本區有呼倫貝爾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和毛烏素沙地3大沙地,是京津和華北地區重要沙源地,極易形成沙塵暴。區域分為內蒙古高平原東部和內蒙古高平原西部2個自然保護地理亞區9個自然保護地理小區(圖2)。

ⅡA 內蒙古高平原東部 The eastern area of Inner Mongolian High Plain ⅡA1 呼倫貝爾草原區 Hulun Buir Grassland ⅡA2 錫林郭勒草原區 Xilin Gol Grassland ⅡA3 內蒙古高原東部荒漠草原區 The desert steppe area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n Plateau ⅡA4 陰山山地灌叢草原區 The bushland in the Yinshan Mountains ⅡA5 壩上高原草原區 The grassland area in Bashang Plateau ⅡA6 鄂爾多斯高原東部草原區 The eastern grassland area of Ordos Plateau ⅡB 內蒙古高平原西部 The western area of Inner Mongolian High Plain ⅡB1 鄂爾多斯高原西部草原區 The grassland area in the west of Ordos Plateau ⅡB2 賀蘭山地荒漠草原區 The desert steppe area in the Helan Mountains ⅡB3 隴中高原北部荒漠草原區 The desert steppe area in northern Longzhong Plateau圖2 內蒙古高平原區自然保護地理分區面積圖Fig.2 Geographical area map of nature protection in Inner Mongolia High Plain

3.1.3 黃土高原丘陵區 位于長城沿線以南,渭北旱塬以北,呂梁山以西,祁連山脈東段以東,土地總面積1 513.04萬hm2。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為1 000~1 300 m,年均降水量250~500 mm,光溫較充足、晝夜溫差大,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區域分為晉北陜北隴東高原丘陵1個自然保護地理亞區3個自然保護地理小區(圖3)。

ⅢA1 晉北山地丘陵草原區 The grassland area in mountains and hills in northern Shanxi ⅢA2 陜北黃土丘陵草原區 The grassland area in loess hills in northern Shaanxi ⅢA3 隴東黃土丘陵草原區 The grassland area in loess hills in eastern Gansu圖3 黃土高原丘陵區自然保護地理分區面積圖Fig.3 Geographical area map of nature protection in the hi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3.1.4 西北高原盆地區 位于我國西北部,阿拉善高原以西,阿爾金山、昆侖山和祁連山北側,地處我國第2階梯,土地總面積1億7 234.08萬hm2。海拔在1 000~3 000 m,年均降水量200 mm以下,四周多為高山,氣候干燥,海洋氣流很少能達,降水區域差異明顯。區內有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5大沙漠,是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的沙塵暴發源地之一。區域分為阿拉善與河西走廊、阿爾泰山地與塔城盆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與吐魯番盆地4個自然保護地理亞區20個自然保護地理小區(圖4)。

ⅣA 阿拉善與河西走廊 Alxa and the Hexi CorridorⅣA1 北山山地灌半灌木荒漠區 The shrub and subshrub desert area in the Beishan MountainsⅣA2 阿拉善西北部矮半灌木荒漠區 The dwarf subshrub desert area in northwestern AlxaⅣA3 巴丹吉林沙漠荒漠區 Badain Jaran Desert areaⅣA4 阿拉善東部灌木半灌木草原化荒漠區 The shrub and subshrub steppe desert area in eastern AlxaⅣA5 騰格里沙漠草原化荒漠區 The steppe desert area in Tengger DesertⅣA6 河西走廊荒漠綠洲區 The desert oasis area in the Hexi CorridorⅣB 阿爾泰山地與塔城盆地 The Altai Mountains and Tacheng BasinⅣB1 阿爾泰山地森林區 The forest area in the Altai MountainsⅣB2 額爾齊斯-烏倫古河荒漠草原區 The Irtysh-Ulungur River desert grassland areaⅣB3 準噶爾盆地西部山地草原區 The upland meadow area in western Junggar BasinⅣC 準噶爾盆地 Junggar BasinⅣC1 準噶爾盆地西緣荒漠綠洲區 The desert oasis area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ⅣC2 準噶爾盆地東部灌木荒漠區 The shrub desert area in eastern Junggar BasinⅣC3 準噶爾盆地南部灌木半灌木荒漠綠洲區 The shrub and subshrub desert oasis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ⅣC4 天山山地北坡荒漠草原區 The desert grassland area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ⅣC5 準噶爾盆地中部沙漠荒漠區 The desert area in central Junggar BasinⅣD 塔里木盆地與吐魯番盆地 Tarim Basin and Turpan BasinⅣD1 天山南坡荒漠草原綠洲區 The desert steppe oasis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ⅣD2 吐魯番-哈密盆地荒漠綠洲區 The Turpan-Hami Basin desert oasis areaⅣD3 東疆戈壁沙漠荒漠區 The Gobi Desert area in eastern XinjiangⅣD4 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綠洲區 The desert oasis area in northern Tarim BasinⅣD5 塔克拉瑪干沙漠荒漠區 Taklamakan Desert areaⅣD6 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綠洲區 The desert oasis area in southern Tarim Basin圖4 西北高原盆地區自然保護地理分區面積圖Fig.4 Geographical area map of nature protection in Northwest Plateau Basin

3.1.5 青藏高原區 位于我國西南部,北以昆侖山、阿爾金山及祁連山為界,南至喜馬拉雅山,土地總面積1億7 341.08萬hm2。地處我國第1階梯,地勢險峻,海拔平均4 500 m以上,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下,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區域氣溫低、日照充足,干濕季分明,降水稀少,大部分區域曾被稱為“無人區”。區域分為昆侖山地、藏西阿里山地、羌塘高原、藏南山地和柴達木盆地、青東祁連山地、青南江河源區7個自然保護地理亞區、23個自然保護地理小區(圖5)。

3.2 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分布格局

1982年,甘肅省建立首個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隨后在20世紀80年代,陸續建立了寧夏白芨灘、新疆甘家湖梭梭林、新疆塔里木胡楊等9處;90年代進入發展階段,相繼設立了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西藏羌塘、內蒙古巴丹吉林等13處;進入21世紀之后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先后設立了青海柴達木梭梭林、甘肅金昌市芨芨泉等17處。近40年來,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在勻速建設和發展。

3.2.1 自然保護區空間特征 截至2020年底,我國現已建成各級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40處,面積4 100.71萬hm2,占全國自然保護區總數量的1.45%和總面積的27.83%,占荒漠區域面積的9.14%?;哪愋妥匀槐Wo區數量少,面積占國內自然保護區比例最大。從級別看,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分別為14、16和10處,數量基本均衡;面積分別為3 717.92萬、361.55萬和21.24萬hm2,省級和國家級是主體,面積比例達99%以上。從規???以大型、超大型為主,合計12處,面積比例達96.45%;而小型、中型數量多,合計28處,面積僅占3.55%。

就主要保護對象而言,主要保護以梭梭、胡楊(Populuseuphratica)、綿刺(Potaniniamongolica)、沙冬青、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等為主的典型高寒荒漠特有植被、以藏羚羊(Pantholopshodgsonii)、藏野驢、野牦牛、雪豹、荒漠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40處中,除西藏羌塘和新疆阿爾金山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以大型有蹄類野生動物為主的高原荒漠自然生態系統;其余38處均是保護以珍稀荒漠植被及其生境為主的荒漠自然生態系統,其面積均在100萬hm2以下,平均面積17.49萬hm2。

3.2.2 自然保護區地理分布 我國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在陜西、甘肅、青海、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等7省(自治區),各省區分布不均。其中內蒙古數量最多,達23處,其余6省數量1~5處;西藏面積最大,為2 974.56萬hm2,占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72.54%。各荒漠類型保護區對其省域面積的保護比例差異很大,西藏的保護比例達到25.44%,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保護比例在3%~4%,而青海、陜西不足1%,陜西荒漠區域面積少,青?;哪愋妥匀槐Wo區較少。

在5個荒漠區域自然保護地理區中,除黃土高原丘陵區無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外,其余4個自然保護地理區均分布有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數量 6~16 處之間;但保護比例差異很大,其中荒漠自然保護區對青藏高原區的保護比例最高,達20.14%;其次為西北高原盆地區和內蒙古高平原溫帶區,保護比例各為2.79%和1.94%;最低為東北松遼平原區,保護比例僅0.47%。西北高原盆地區分布的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數量最多,但青藏高原區保護比例最高,說明在不同自然保護地理區,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數量與對區域國土面積的保護比例之間不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而主要與各區域單體自然保護區建設規模有關。

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在昆侖山地、羌塘高原、內蒙古高平原西部、阿拉善與河西走廊區域,有18.05%的自然保護地理亞區尚未布局建設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有很多自然保護地理單元雖建有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但保護比例極低,保護有效性較差,約42%的自然保護地理亞區的保護比例在0~2%。尤其是典型荒漠區域的內蒙古高平原東部、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與吐魯番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等自然保護地理亞區,保護比例偏低。

3.2.3 荒漠區域的保護空缺 現有荒漠自然保護區對荒漠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荒漠自然保護建設的關鍵區域,超過60%的自然保護地理亞區占其陸域國土的保護比例不足2%,筆者識別23個保護空缺,以補充保護的荒漠資源和提高荒漠自然地理區的保護比例(表1)。

表1 各自然保護地理小區的保護空缺區域特征統計Tab.1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protection gap area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nature conservation geographical district

3.3 荒漠自然保護區空間布局

分析現有荒漠自然地理區的保護空缺及各類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有效性,結合新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相關政策,確定荒漠自然保護區空間布局原則。

3.3.1 空間布局原則

1)處于識別的各自然保護地理區保護空缺中,布局尚未得到優先保護的荒漠自然生態系統或保護比例低于10%的區域。

2)處于各荒漠區域自然保護地理區內建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占其在地理區面積比例不低于5%或數量不少于2處。

3)處于關鍵區域的自然保護地理區,未受到現有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的荒漠植被和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可在分布區新建自然保護區或晉升省級、國家級。

4)對于處于同一自然地理單元、相鄰相連的自然保護區,存在多個交叉重疊的自然保護區,若主要保護對象一致,為保持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物種棲息地連通性、保護管理統一性,可合并為同一自然保護區。

5)對于原縣級自然保護區,若不在荒漠區域自然保護地理區或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關鍵區域內,主要保護對象發生變化或保護價值不高,且存在人為干擾、土地屬性爭議等現實矛盾沖突的,可以撤銷。

6)對于不在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關鍵區域,也尚未保護重要的荒漠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管理目標發生變化的,可轉為沙漠公園等其他類型自然保護地。

3.3.2 空間布局方案 根據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空間布局方法,結合現有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分布格局及荒漠區域的保護空缺,確定各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晉升、合并、撤銷和轉類,構建完善的荒漠自然保護區新體系。

1)設立。規劃在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等4省(自治區)17個市(縣)14個自然地理保護小區新建15處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補充優先保護的梭梭荒漠、紅砂荒漠、白刺(Nitrariatangutorum)荒漠和膜果麻黃荒漠等荒漠生態系統及重要野生動物保護比例,總計面積約323萬hm2,將填補或提升9個自然保護地理區的保護比例及有效性(表2)。

表2 新建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統計Tab.2 Statistics of newly-established desert nature reserves

2)晉升。建議將內蒙古額濟納旗梭梭林縣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梭梭、白刺為主的荒漠生態系統及野駱駝、雙峰駝(Camelusbactrianus)、阿拉善馬鹿(Cervuscanadensisalashanicus)、荒漠貓等野生動物;其屬西北高原盆地區—阿拉善與河西走廊區,處于我國的黑河流域防風固沙區,區域保護典型且完整的荒漠自然生態系統,面積超過9萬hm2,建議晉升為省級。

3)合并。建議將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和內蒙古巴丹吉林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歸并為內蒙古巴丹吉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自然保護區均位于阿拉善右旗境內西北高原盆地溫帶暖溫帶區—阿拉善與河西走廊的巴丹吉林沙漠荒漠小區,地域上相鄰相連;均是保護巴丹吉林沙漠自然景觀及古地質、古生物化石及其賴以生存的珍稀物種,主要保護對象一致;均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級別相同,建議將2處自然保護區歸并為1處自然保護區。

4)撤銷。建議撤銷內蒙古開魯縣太平沼、保安沼和陜西大荔縣沙苑兩處縣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開魯縣太平沼、保安沼縣級自然保護區原設立時主要保護湖泊、沙漠生態系統,現因該自然保護區涉及9個自然村、4個牧場以及周邊的永久基本農田、耕地等矛盾沖突,合計占其總面積的95%以上,扣除生產生活空間,區域僅有小片裸地,依據“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原則,建議撤銷。陜西大荔縣沙苑縣級自然保護區,不屬于荒漠區域,且區域涉及6個自然村以及周邊的永久基本農田、耕地和商品林等矛盾沖突,合計占到其保護區面積的98%以上,建議撤銷。

5)轉類。建議將科左后旗阿古拉沙帶、庫倫旗額勒順天然林、庫倫旗塔敏查干沙帶、奈曼旗大沁他拉、奈曼旗白音大沁他拉北沙帶、奈曼旗大沁他拉東哈拉、奈曼旗古橋河母樹林場海力白等7處縣級自然保護區轉為沙漠公園。以上7處集中分布在東北松遼平原區-西遼河平原自然保護地理小區,區域以草原生態系統為主,保護廣泛分布的荒漠、草原植被及具有生態保護、植被恢復、科研教育、生態體驗等可持續利用的區域,從保護管理目標看,更適宜建設沙漠公園,建議轉為沙漠公園。

4 結論

1)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建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40處,面積達萬4 100 hm2,占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7.83%,位居第1。國家級、省級面積占到99%以上,規模上以大型、中型為主,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占我國荒漠區域總面積的9.14%,保護荒漠區域9.89%的重要荒漠自然生態系統。

2)荒漠區域自然保護地理區劃共劃分為5個自然保護地理區、17個自然保護地理亞區、58個自然保護地理小區。全國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羌塘高原、昆侖山地和西北高原盆地的阿拉善與河西走廊地區,對各省國土面積覆蓋呈現西高東低的趨勢。

3)超過60%自然保護地理亞區的保護比例低于2%,全國重要的荒漠生態系統未得到有效保護,在荒漠區域中識別了23個自然保護地理小區的保護空缺。

4)優化布局荒漠區域的荒漠自然保護區,建議優先新建15處地方級,晉升1處縣級為省級,合并2處省級為1處國家級,撤銷2處縣級,轉類7處縣級自然保護區為沙漠公園,調整后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數量由40處升至45處,面積由4 100萬hm2增加到4 408萬hm2,將填補或提升9個自然保護地理區的保護比例,對荒漠區域的保護比例由9.14%提升至9.83%,優先保護的荒漠生態系統比例由9.89%提升至14.47%。優化布局后荒漠類型自然保護區將全面有效保護高原脆弱荒漠生態系統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

猜你喜歡
荒漠自然保護區內蒙古
向荒漠宣戰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石化(2021年8期)2021-11-05
在內蒙古,奶有一百種吃法
這是美麗的內蒙古
荒漠生態系統的演變
可愛的內蒙古
愛在內蒙古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
保護自然保護區刻不容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