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鄖關辨析

2024-01-05 15:57陳敬華藍曉玲姜星宇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鄖縣鄖陽漢江

陳敬華,藍曉玲,姜星宇,陳 君,陳 靜

(1.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一中;3.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實驗學校; 湖北 十堰 442500)

“鄖關”古老而又神秘,其得名和地望,是漢江流域古方國文化及漢水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內容。歷代史地學者對此作了許多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歷史條件限制,以及主、客觀因素,對鄖關因何而名,遺址在何地尚未定論。本文根據古籍、地方史志、考古等文獻史料和田野考察,通過方位位置、得名緣由、價值和意義的辨析過程,尋根探源話鄖關,得出鄖關在今鄖縣城西,得名于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的楚伐絞“城下之盟”,是楚國秉執“以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國策,設在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堵河與漢江交匯地的軍事建制命名。

一、方位位置

1.最早記載鄖關地理方位的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貨殖列傳》:“南陽西通武關、鄖關?!盵1]雖然后世有地理學家如張守節、王應麟、段玉裁等人,根據“南陽西通鄖關”的“西通”,錯把距鄖縣城西約五百里的陜西省旬河口(旬河與漢江交匯地)的旬關當成鄖關,但南陽西通鄖關,已達成史學界的共識。

圖1 南陽西通武關、鄖關

2.東漢史學家班固《漢書·地理志》:“漢中郡,秦置?!?武陵,上庸,長利。有鄖關?!盵1]記述了鄖關的屬地。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王應麟在《困學記聞》中對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地理志》宛西通武關,而無鄖關?!y’當為‘洵’。洵水上有關,在金州洵陽縣?!盵1]的說法,斷然否定:“愚按:《漢志》漢中郡長利縣有鄖關。長利,今商州上津縣。武關在商洛縣?!墩x》失之”[1]。據史學家考證,漢代漢中郡長利縣遺址,在鄖縣城西約二百里的今鄖西縣觀音鎮;古長利縣與南陽郡武當縣為鄰,古武當縣遺址在鄖縣城東百里,即今丹江口市西北均縣鎮關門巖村;雖然古代兩縣的邊界,今無法勘定,但根據古代“因關設縣,以固險要”推理,鄖關不應該被邊緣化,遠離長利縣邑。

3.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漢水又東徑鄖鄉縣故城南,謂之鄖鄉灘,縣故黎也。即長利之鄖鄉矣,地理志曰:有鄖關,李奇以為鄖子國。晉太康五年,立以為縣。漢水又東徑琵琶谷口,梁、益二州,分境于此,故謂之琵琶界也?!盵2]此段話雖沒說出鄖關在鄖鄉何處,但其“漢水又東徑琵琶谷口……”句卻引發了鄖關在鄖縣城東琵琶灘的說法,形成了后來鄖關在鄖縣城東還是城西的爭論:(1)鄖關在鄖縣城東說。清嘉慶二年(1797年)《鄖陽府志》:“鄖關,在鄖縣東城二十里琵琶谷”[3],清嘉慶(1820年)《湖廣通志》對此存疑,刪除琵琶谷并加附注:“鄖關在縣東二十里。謹按史記貨殖傳:南陽西通鄖關”[4]。當下也有人據此持此論,如《十堰晚報》2020年的《鄖縣之“鄖”來自古鄖國》以及網易·秦楚古今的《“鄖關”:我在漢江鄖陽段的琵琶灘》。(2)鄖關在鄖縣城西說。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潘新藻著《湖北省建制沿革》和《湖北省志》:“鄖縣,春秋絞國。鄖關在縣西?!盵4]35;自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鄖陽志補》之后,歷次的《鄖陽府志》、《鄖縣志》,清代顧祖禹著《讀史方輿紀要》,清末民初杰出的歷史地理學家、國學大師楊守敬與門人熊會貞編撰的《水經注疏》均用此說。

然而從《水經注》這段話的語言環境來看,前一句討論的對象是鄖鄉縣故城——今離鄖縣城西三十五里的鄖陽區城關鎮馬場關村前的鄖鄉灘,由此引出下句長利之鄖鄉,地理志說有鄖關……。后一句“漢水又東徑琵琶谷口……”與前一句已經沒有關聯了。后人以此認為鄖關在鄖縣城東琵琶谷或琵琶灘,有斷章取義、混為一談之嫌。而且要說明的是,嘉慶二年(1797年)《鄖陽府志》之所以記述“鄖關,在鄖縣東城二十里琵琶谷”,以至于誤導清嘉慶1820年《湖廣通志》:“鄖關在縣東二十里?!本売谠撝局餍奕肃y陽知府王正常。乾隆六十年(1795年)王正常授領鄖陽知府,當時民間社群組織白蓮教起義,八路兵馬總指揮襄陽王聰兒倡亂,王正常率兵勇剿之,在距府城東二十里郊外的琵琶谷派兵駐防,“戎馬中稽文獻成府志二十余萬言”[3]。其修志中所曰的鄖關,應是當時鄖陽府軍事布防的鄖關,而并非是《史記》和《漢書·地理志》記載的楚漢之鄖關。

4.清末民初杰出的歷史地理學家、國學大師楊守敬與門人熊會貞編著《水經注疏》云:“會貞按:《方興紀要》鄖關在鄖陽府西?!妒酚洝匪颇详栁魍ㄠy關者也”[2]。楊守敬被史地學者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其《水經注疏》博采群籍,考證精詳,是歷史地理學知識的結晶,是明清以來酈學地理學派最高水平代表,被譽為是酈學史上的一座豐碑,為現代輿地學界推崇。從其編繪的《水經注圖》中可看出,鄖關在堵河與漢江交匯地。該處東距鄖縣城僅十六公里,距鄖鄉縣故黎(今十堰市鄖陽區城關鎮馬場關村)二十里,西距上游(西北)鄖西縣觀音鎮即長利縣遺址約一百里,正是長利之鄖鄉有鄖關這一特定情景、特定話語中含義的鄖關。與武關同屬秦嶺東南麓,在東經110.38線上,相距僅90公里,關前關后,道路相通,就地緣交通和維護關內外安全而言,此地的鄖關與武關融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揣度司馬遷《史記》:“南陽西通武關,鄖關”,言下之意,隱義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先招撫南陽太守,后降鄖關守將,經鄖關攻取旬關、屠武關,入關滅秦的戰史。

圖2 清·光緒二十八年楊守敬編繪《水經注圖》

5.古絞國所在地亦可作為鄖關所在地的依據?!蹲髠鳌肪氈茉數挠涊d了楚國為實施“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5]韜略,趁大敗隨國,又敗鄖國于蒲騷,結盟貳、軫二國,國勢強盛之機,傾國之力發起伐絞之役,巧施計謀拿下兵家必爭的絞城,設置“控秦巴而撫荊襄,踞堵口而望長安”的鄖關,納庸、麇、漢中等方國為附庸。嗣后厥貉之會、麇子逃歸,楚大饑、庸人帥群蠻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選、將伐楚,楚聯巴、秦滅之,皆倚仗虎踞龍蹯、占據特殊地理位置的鄖關。而自鄖關取代絞都后的建置沿革,可參見十堰市地方志辦原副主任張培玉先生《十堰市建置沿革》配圖,以及荊楚學刊《古絞國辨考》等文獻。從《十堰市建置沿革》配圖可見,古絞國位置與《水經注圖》中鄖關位置基本重疊。

6.堵河與漢江交匯地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其被設置為津關的可能性?!肚貪h關隘制度研究》:關津是指水陸交通必經的要道,關口和渡口,泛指設在關口或渡口的關卡。津關,水陸沖要之處所設的關口。一般情況下,關津與津關可以通用,其本質屬性或特有屬性是指在水陸交通(往來)必經要道(集結點和樞紐處)所設的關卡,是霸主國為達到政治、軍事、控制交通、征收關稅等目的,在大江大河交匯地設置以有利地理形勢來制馭天下的關卡,其地位是由地理形勢、交通樞紐位置所決定。堵河與漢江交匯地具有三個方向上的水運優勢,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這里集聚、中轉,是鄖關選址的良好區位。且不說干流漢江的軍事、物流交通作用,僅就堵河支流而言,據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會主任傅廣典《堵河——中國鄂西北生態與文化之河》中所云:“起碼自西周以來直至20世紀中后期,三千多年里堵河一直是一條繁忙的水運河流。堵河的水運興于山貨、巴鹽和綠松石?!?這些珍貴的物資,是朝廷貢品,亦是周圍列國的必需品,通過堵河與漢江交匯地這沖要——交通樞紐、貨物集散地所設的關口和商埠,運往關內關外。王朝政權在扼守漢江堵河兩水之要害,“上通陜川,下達荊湘”,史稱“秦楚走廊”、“楚蜀通道”交通樞紐處設置關卡,可以最大限度的獲取政治、軍事、經濟等利益,與比鄰的上津關、漫川關、旬關、武關相比,漢江中游水陸交通樞紐地的鄖關,地理條件十分優越,于此建關,以有利的地理形勢來制馭天下,是楚圖謀強國的必選。

7.考古發掘證實堵河與漢江交匯地應是歷史上是中國南北、東西文化交匯、融合的重要通道之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考古,先后發掘堵口區域的鄖縣孫家灣遺址、鄖縣遼瓦店子遺址(入選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專家認為:是楚文化發源地)、鄖縣店子河遺址、鄖縣韓家洲遺址、鄖縣前房遺址等,出土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銅器、漆器、竹木器,其中《鄖縣店子河遺址》是國內少有的環壕聚落遺址??脊趴倍艘远驴跒橹行?自前房、后房至孫家灣河段沿江幾十里的古墓帶,足以稽定該區域歷史上是中國南北、東西文化交匯、融合的重要通道及楚文化的發源地。

二、得名緣由

鄖關是楚國在秦巴山水交會地堵口設置的軍事建制命名。對于鄖關的鄖字由來,或者說楚武王為什么要用鄖字命關,史學家作過深入細致的研討,留下了很多文史資料,歸納起來,需要加以辨析的說法主要有:

1.最早的旬關說。來自唐張守節給司馬遷《史記》作注的《史記正義》:“鄖關當為洵關。在金州洵陽縣。謂酈商傳之旬關,即鄖關可也?!盵1]“武關在商州。地理志云宛西通武關,而無鄖關。蓋‘鄖’當為‘徇’。徇水上有關,在金州洵陽縣?!盵1]繼后,牽合附會的飽學之士很多,詳見王一軍教授《歷代學者訓“鄖關”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1]。然而,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張家山247號漢墓出土的《津關令》,經專家論證,頒布于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五年(公元前202年)至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間,是皇帝詔令給有執法特權的扜關、鄖關、武關、函谷關、臨晉關的命令?!督蜿P令》還原了歷史上扼守在秦楚漢江航道上的鄖關,至此,歷史上的鄖關,證據確鑿,不辨自明,“鄖關”即為“洵關”一說,壽終正寢。

3.隕石說。來自民間傳說和鄖籍作家梅潔文學作品《山蒼蒼、水茫?!?。此說的前提是洵關說、鄖子國說被史學家否定后,對與鄖字讀音相同,部首相同、位置不同的形近字隕字,由想象產生的假說:“鄖”字來自“隕”字,由隕落之地得名,后因隕犯避忌,把“隕”字換了偏旁,誕生了“鄖”字。在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是可以運用想象、虛構、夸張、抒情、杜撰等藝術加工手法,來圓滿文學創作上需要;但作為史實,就時間和空間而論:鄖國之鄖字在先,鄖關之鄖字在后,由隕到鄖,亦無演變稽證。況且,隕落現象遍布全球,以隕字命地,確屬罕聞,因此,鄖關之名來源于隕石之說,不能成立。

4.鄖人徙絞說。見十堰市著名史志學者張培玉先生著《鄖陽古國》楚鄖蒲騷之戰:“鄖國即然戰敗,一部分鄖人跟隨絞軍北徙至絞國,在絞地駐留,保留了‘鄖’的稱謂?!盵4]贊同此說的有:十堰歷史學者冷遇春先生著《鄖陽撫治兩百年》,鄖陽地方史學者曹相進先生的《地名與鄖陽》,鄖陽文化研究學者邢方貴的《引經據典話鄖陽》等等。 在春秋時期,國以地為名,人以國為姓,地名隨方國遷徙而漂移前提條件是,在諸侯國兼并戰爭中,弱國失去家園而被迫遷移到他處。然而,楚鄖蒲騷之戰,鄖國的軍隊駐扎在郊區蒲騷,楚軍趁聯軍沒到,突襲打敗了鄖軍,黜兵與貳、軫兩國結盟后回國了。此戰鄖軍只是在郊區吃了敗仗,沒有丟失國土、國破家亡,鄖人沒有任何理由跟隨絞軍北徙至絞國;再說,睡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絞國從國家安全方面考慮,不會收容鄖人在絞地駐留,因此,鄖人徙絞說不能成立。

需要說明的是:楚鄖蒲騷之戰,鄖國為何遠交絞國,盟國排名中、絞為何位居隨后?次年,楚又為何用傾國之力遠征絞國?原因是漢東之國隨為大,漢中諸邑絞為首的絞國國勢、漢江腹地位置和楚“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的國策所決定。絞是漢江中游大國,《古絞國辨考》論證:在“漢江水道串聯的今丹江口市、鄖縣、鄖西三市(縣)區域內?!盵7]20疆域寬闊,城邑位置得天獨厚,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左傳》罕見的楚伐絞之役的役字,可鑒知絞國強大,學者切勿被驕矜自傲的大楚莫敖屈瑕訐言“絞小而輕”所蒙蔽。楚在絞城設置鄖關軍事基地,沿著漢水流域向西北拓展勢力,庸、麇、漢中、南鄭等方國皆成附庸,始有麇子逃歸、庸人叛楚,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等后史,證明了楚建鄖關“以有利地理形勢來制馭天下”。

圖4 蒲騷之戰.伐絞之役

5.楚國軍事制說?!豆培y關考》引證《左傳》記載楚鄖蒲騷之戰后次年,即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伐絞,軍其南門。莫敖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捍采樵者以誘之?!瘡闹?。絞人獲三十人。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盵7]19對鄖關的鄖字由來,認為春秋時期方國林立,各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吞并六國后,從統一文字到今天,漢字經歷了二千多年的演進過程,己無從考證楚武王命名鄖關的鄖字,是否與鄖國之鄖是同一個字。但是,根據楚武王對楚都命名郢城的起例,來解讀鄖關的鄖字,無論是楚武王依照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方法造字命名鄖關,還是選擇古文鄖字命名軍事建制,都是取鄖字具有指事、形地、明建制、記戰績、卜國運、抒情銘志、詠地喻世的美好含義而為之。因此,胸懷鴻圖偉業,文韜武略、獨具匠心的楚武王,將涵蓋楚滅絞事理、地理、史理,形如詩畫的“鄖”字,與軍事守衛的“關”字相匹配,賦予建制地名,“鄖關”之名就此應運而生。自此以后,“鄖”字落地生根,生命力極其強大、旺盛,從鄖關、鄖鄉、鄖縣、到鄖陽府、鄖陽撫治、鄖陽地區、鄖陽區,一直沿用了二千七百多年……

鄖關之鄖的由來,自酈道元《水經注》“李奇以為鄖子國”始起,到洵關說、隕石說、鄖人徙絞說、軍事建制命名說為止,論證鄖字,歷時一千五百余年,經歷了五個階梯式的研討過程,歷代無數文史學者為之鍥而不舍,不懈探求,終于形成了今天客觀真實、凝聚無數專家學者心血的楚武王建制鄖關命名說。

三、價值和意義

鄖關歷史悠久,是春秋初期,楚國施行“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韜略的軍事建置,鉤連著漢江南北楚長城,在秦楚爭霸,楚漢爭雄中,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深入挖掘鄖關歷史文化資源,推進秦巴山區文化旅游品牌建設,對于守護歷史文脈,傳承中國文化,制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規化,做大做強大文化旅游產業,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1.歷史價值與意義。人類文明大體是大河文明,古老而又神秘的漢江早于長江。歷史上漢江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為江河淮漢。鄖關位于漢江中游堵河與漢江交匯地的樞紐地,自春秋初期楚伐絞建置,就是漢江黃金水道上的軍事、商貿重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十分豐厚。商周時期,堵漢交匯處是牧誓(西土)八國聯軍向牧野開拔的集結地,亦是周“昭王死于南巡追隨周武王伐紂諸侯國的返回途中,溺死在堵河與漢江交匯地渡河中?!盵8]春秋時期,鄖關為楚西北建立穩固的軍事防御體系(楚長城),成就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戰國時代,秦始皇開創帝業,奪楚漢北鄖關商於六百里之地,為秦吞并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業;秦末漢初,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從南陽西進武關、鄖關,入關滅秦,安邦治國時“脩津關,據險塞,繕甲兵而守之?!?鄖關為漢朝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晉后朝代,鄖關衛王畿、靖國難,在鄂豫陜川的物質、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鄖關的歷史價值是:不僅對秦楚漢政權更迭及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作為漢江黃金水道上戰略巨關,本身就承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2.軍事價值及意義。鄖關位于漢江中游的沖要地帶,地理上形成了極為便捷的交通樞紐。地理優勢帶來的軍事價值是: 扼堵漢之交、據秦巴之險,道荊襄而東方動、入陜川而渭蓉危,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漢江水道上的軍事戰略要塞及軍事重鎮。據文獻記載,歷史上鄖關經歷的戰事主要有: 春秋時期,最先拓張鄖關戰略價值、成就偉業的是楚武王。漢東霸主熊通在敗鄖師,盟貳、軫的次年,傾盡國力遠征絞國,占領絞都堵口戰略要地,據以西進安康、漢中,向南陽及中原地區開疆;秦亦洞知堵囗是漢江中游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沖,出兵南下商於,與楚戰于丹陽,取楚堵口、上庸、漢中郡。嗣歷,盡管秦昭王母親宣太后(楚國人,羋姓)執政,為昭襄王迎娶楚女,盟于黃棘,與楚上庸,但拒絕歸還漢北商於之地。自此,漢北商於之地,形成秦楚兩國爭鋒的焦點。秦以歸還此地為鉺,誘楚懷王入秦,囚卒于咸陽。末了,白起帥秦軍從上庸出鄖關(堵口),順漢水而下取楚鄧縣、水淹鄢城,攻陷郢都。秦末漢初,劉邦從南陽揮師西至鄖關、伐旬關,屠武關,入關滅秦。漢建國伊始,在陜西關東水道,重置扦關、鄖關、武關、函谷關、臨晉關,直隸中央,頒布《津關令》,對出入關中實施軍事關禁制度。史實證明,津衢鄖關,地理優勢上的重大軍事價值及意義,使之成為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3.文物價值及意義。鄖關是秦楚爭霸、楚漢爭雄等重大社會活動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近年來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釜鼎、壺、罐、釜鬲、甗、斝、尊、盂、甗、甕、盆、簋、卜骨、刀、槍、劍、箭、矢等等,這些是對秦楚漢文化歷史的實物佐證。這些內容可參見文物出版社2011年《中國考古學年鑒》,《鄖縣店子河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遺址》,湖北省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文物保護項目、湖北省考古發掘報告第9號《鄖縣劉灣遺址》、10號《鄖縣大寺遺址》、11號《鄖縣店子河遺址》,《考古雜志》刊《湖北鄖縣遼瓦店子遺址東周遺存的發掘》、《湖北鄖縣韓家洲墓地發掘報告》、《湖北鄖縣前房遺址發掘簡報》、《鄖縣孫家灣遺址發掘報告》等文獻。

4.文化價值及意義。鄖關地處漢江中游南北交通要道,自古就是東西南北文化交匯融合地。巴蜀文化、荊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種文化在這里相互交融,文化底蘊十分厚重??脊抛C明從新石器時期起,歷經夏、商、周直到明清時期,歷史文化環環相扣,持續不斷,形成舉國罕見的“生命沒斷線、文化沒斷層、歷史沒斷代”文化鏈條。涵蓋、囊括了山水文化、漢江文化、詩經文化、方國文化、滄浪文化、孔子文化、屈原文化,龍文化,秦巴文化、民間傳說文化等。是成語“城下之盟”“津關險塞”滄浪之水“徑渭分明”及《詩經·關睢》源頭,鄖陽文化之根之源地。

5旅游價值及意義。鄖關地處秦巴兩山夾漢江的中游地帶,以其扼秦楚之咽喉,踞漢水之雄關,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為奔騰在中國腹地,勾連長江、黃河兩大水系,貫通并包容著秦隴、巴蜀、中原和荊楚的多元文化載體,承載了久遠的歷史、厚重的文化 ,是我們探尋秦巴山水文化脈絡的重要旅游景點,旅游景觀:一是奇特的自然景觀,主要有山河秀麗的風水寶地、雄偉壯麗的龍盤虎踞、“青山橫北郭,北水繞南城”的景勝,《漁父》滄浪之水“徑渭分明”,《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白龍山下龍蟠天池中的龍、魚、蝦、蓮栩栩如生,船舟穿梭的湖光山色,天然港灣碼頭、渡口,碧水藍天,漁火璀璨等景色; 二是歷史沉淀深厚、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有:周昭王南巡往返渡江的古渡囗,漢水女神祠遺址,楚武王伐絞滅國設關,開啟“中央集權制”和“楚長城”戰略紀元地,屈原于此寫下《漁父》;白起率秦軍出堵口順漢水東下,水淹楚鄢城,秦始皇南巡經安陸由鄖關返回咸陽;劉邦自南陽西出得鄖關;古戰場、環壕聚落、環山城防、通衢古道、凈澇等江灘、龍舟、龍廟。在這豐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完美融合地,開發旅游產業,旅游價值不可估量。

注:參加本課題調研作者還有:藍宇航,王一行,張宇,軒鋒、瞿濤,楊虎,李明善等人。

猜你喜歡
鄖縣鄖陽漢江
漢江春曉
傾情水利作貢獻 深耕水保為民生
——記鄖陽區水土保持局局長鄭全新
漢江,為你梳妝
守望漢江
漢江之歌
水源漢江 石聚鄖陽——2017中國·鄖陽南水北調奇石邀請展
2017中國·鄖陽南水北調奇石邀請展
十堰市鄖陽區中小學踐行“五和”精神
湖北鄖縣:為6萬中小學生佩戴“小黃帽”
上海世博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