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的影響因素分析

2024-01-05 01:50柳松張德祥
中醫正骨 2023年11期
關鍵詞:髓內骨質疏松癥股骨

柳松,張德祥

(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資陽 6413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內固定是臨床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用手術方式,但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頸干角丟失的情況,嚴重者需要二次手術矯正[1-4]。探討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的影響因素,對于改進手術方式、提高手術療效具有重要價值。目前已有針對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影響因素的研究[5-6],但結論并不完全一致。為此,我們進行了此次研究,以期為臨床提供借鑒。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行PFNA內固定術治療的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試驗方案經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倫理批件號:202301342。

1.2 納入標準①經X線、CT檢查診斷為單側閉合性股骨轉子間骨折;②年齡≥60歲;③采用PFNA內固定術治療;④術中頸干角糾正至正常范圍。

1.3 排除標準①患側下肢既往有手術史者;②合并患側下肢畸形者;③病例資料不完整者;④病例資料中存在明顯錯誤者。

2 方 法

2.1 數據采集從病歷系統中提取數據,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基礎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Evans分型、骨折原因(跌傷、墜落傷、交通事故、其他)、受傷至手術時間、術前長期臥床情況、骨質疏松程度、術前抗骨質疏松治療情況、Singh指數[7]、股骨近端外側壁厚度[8]、手術至下地負重時間。骨質疏松程度根據術前以雙能X線吸收法測定的骨密度T值確定,T值≥-1.0為正常、-2.5

2.2 數據統計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先對2組患者的相關信息進行比較,然后將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將術后頸干角丟失情況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2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受傷至手術時間、股骨近端外側壁厚度、手術至下地負重時間的組間比較均采用t檢驗,性別、基礎疾病、Evans分型、術前長期臥床情況、骨折原因、Singh指數、骨質疏松程度、術前抗骨質疏松治療情況的組間比較均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 結 果

3.1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果共納入118例患者,丟失組21例、未丟失組97例。2組患者合并糖尿病情況、術前長期臥床情況、Singh指數、骨質疏松程度、術前抗骨質疏松治療情況、股骨近端外側壁厚度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其余各因素的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1)。

表1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3.2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結果以上述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以術后頸干角丟失情況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賦值方案見表2。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骨質疏松癥、Singh指數1~3級、術前未抗骨質疏松治療均為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的危險因素,股骨近端外側壁厚度為保護因素(表3)。

表2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變量賦值方案

表3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影響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4 討 論

股骨轉子間骨折多見于伴有骨質疏松的老年人群[10-11]。目前,手術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已達成共識,其中PFNA內固定術是常用的髓內固定方式,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患者術后頸干角丟失的發生率較高[12-13]。開展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影響因素的研究,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正常的頸干角范圍為110°~140°,成人雙側頸干角一般不存在明顯差異[14]。頸干角大于正常值為髖外翻、小于正常值為髖內翻,頸干角超出正常范圍的患者發生股骨轉子間骨折的風險較高[15]。Papaioannou等[16]的研究表明,合并骨質疏松癥是導致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的獨立危險因素。合并骨質疏松癥可導致骨折復位和固定的難度增加,而且骨質疏松癥患者年齡普遍較大,軟骨組織再生及修復能力較差,內固定物缺少軟組織保護,也會導致頸干角丟失風險增加[17-19]。本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合并骨質疏松癥、Singh指數1~3級、術前未抗骨質疏松治療均為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的危險因素。Gu等[20]的研究表明,Singh指數與PFNA內固定術的預后有關,Singh指數1級患者骨折復位丟失率最高。Singh指數是根據X線片判斷股骨近端骨量丟失的半定量形態學指標,根據股骨頸壓力骨小梁及張力骨小梁分布情況分為6級,3級以下提示重度骨質疏松[21]。本研究還發現,股骨近端外側壁厚度是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的保護因素。這與Müller等[22]的研究結果相似。股骨近端外側壁能夠支撐頭頸骨塊,對抗股骨干內移和頭頸骨塊旋轉、內翻,防止螺釘后退切出[23]。無論采用髓外釘板固定,還是髓內釘固定,都需要經股骨近端外側壁向股骨頭頸內打入拉力螺釘或螺旋刀片,因此完整的股骨近端外側壁對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各種內固定的穩定性均有重要作用[24-25]。股骨近端外側壁厚度偏小可導致PFNA內固定術中螺旋刀片鎖定后支撐力欠佳,進而發生頸干角丟失[26-27]。

本研究的結果提示,合并骨質疏松癥、Singh指數1~3級、術前未抗骨質疏松治療、股骨近端外側壁厚度偏小均可導致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風險增加。臨床上可根據上述指標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評估,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以降低PFNA內固定術后頸干角丟失的發生率,提高手術療效。

猜你喜歡
髓內骨質疏松癥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并發癥的影響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股骨近端纖維結構不良的研究進展
骨質疏松癥為何偏愛女性
Multiloc髓內釘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
股骨粗隆間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鈦板治療的臨床觀察
懷孕中期胎兒孤立型股骨短的臨床意義
交鎖髓內釘聯合鋼板在脛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療中的應用
DHS與ALP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研究
髓內釘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