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奮發2024

2024-01-07 10:52尹潔
環球人物 2024年1期
關鍵詞:昆曲人工智能智能

尹潔

2023年12月21日,“聚力·奮發2024”環球人物年度盛典在人民日報社國際報告廳舉行。

2023年,對中國來說是喜迎四海賓朋的一年。

2023年,世界依然風云變幻,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的定力、能力、實力一次次得到彰顯。

2023年,尖端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為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帶來了新的憧憬。

在飛速發展和變化的時代里,2024年的我們更加需要團結一心向前進的信念,也更加需要奮發圖強勇擔當的氣魄。

2023年12月21日,“聚力·奮發2024”環球人物年度盛典在人民日報社國際報告廳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出席活動。

活動還邀請到了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主任馬小寧,《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社總編輯盛若蔚,人民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洪巖、地方部副主任孔祥武、人事局副局長黃新強、企業監管部副主任陳凱、新媒體中心副主任張意軒、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張峰,以及人民日報社國際部原主任黃晴、吳長生等出席。敬一丹擔任主持人。

本次盛典的第一篇章是主題演講?;顒犹貏e邀請了7位在各自行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以主題演講的方式,分享他們在過去一年中的感悟與思考,凝聚共識,奮力前行。

先后演講的7位嘉賓是:毛澤東同志衛士長李銀橋之子李卓韋,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人工智能高層顧問機構專家曾毅,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首席科學家胡偉武,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百年昆曲世家傳人周好璐,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汝鈐。以下是他們的演講內容。

我的父母親李銀橋、韓桂馨自幼參加八路軍,曾跟隨毛主席從延安轉戰西北至華北戰場,從中國革命最后一個農村根據地西柏坡到北京香山雙清別墅,直至中南海豐澤園。

1962年4月,在我父母親離開中南海之際,毛主席說:“銀橋,你跟隨我這么多年,我沒有什么東西送給你,就送《七律·長征》詩一首吧?!睘榇?,我父親專門到榮寶齋買了一本折子交給毛主席,待毛主席寫完再去取。

1962年4月20日,毛主席親自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接見了我們一家。我們剛走進會客室,毛主席健步走過來,鼓掌歡迎我們,和我們握手,握了足足半分鐘沒松開。毛主席還主動提出拍一張“全家?!?。

然后,毛主席和我們一起坐在沙發上親切地談了許久,氣氛融融。其間,他把寫好的《七律·長征》詩送給了我父親。

整個過程都被毛主席的專職攝影師呂厚民拍攝了下來。這些都是毛主席用心安排的,是我們全家最高的榮譽和幸福。

回想起來,我們一家能在毛主席日理萬機的情況下,得到他如此之高的待遇,一是毛主席對我父母在其身邊戰斗工作15年的充分肯定和認可。據我父親講,毛主席曾對他說:“你在我身邊這么多年,幫了我很大的忙?!?/p>

二是我父母在毛主席身邊的15年里,有陜北之戰、三大戰役、建立新中國、抗美援朝、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我父母和毛主席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這些都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三是毛主席說中國革命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今后路程會更偉大、更艱巨,還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他的話激勵著我們為祖國騰飛、民族復興、國家強大繼續努力奮斗。

在革命戰爭年代和新中國建立初期,毛主席有數位親人先后犧牲。他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時刻密切聯系群眾,艱苦樸素、刻苦學習、反對浪費、珍惜糧食,忠實地實現了“無產階級要解放自己,就要解放整個人類”的莊重諾言,時時刻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時刻提醒,不能讓自己孩子生活水平高于普通老百姓,這都是我親身體會到的。

問他,為什么這樣做?毛主席回答,“誰讓他們是我毛澤東的孩子”。

當然,這些都是60年前的事情了,但在今天,我依然歷歷在目。

再有幾天就是毛主席誕辰130周年,我們重溫這段令人難忘的歷史場景,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我們黨和國家不斷的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努力。

今天,我們在這里不僅是紀念一位領袖、偉人,更是在紀念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輩。

埃里克·索爾海姆,聯合國前副秘書長

我想談談過去10年,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

中國曾是一個污染非常嚴重的地方。但現在,中國基本上打贏了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家抬頭就可以看到藍天、白云,呼吸到新鮮空氣,舒適又美好。

在我曾經到訪過的浙江省,那時由于白色污染,一些河流被稱為“牛奶河”。如今,99%曾遭受過嚴重污染的河流和水道環境都得到了恢復。

上個月,我在成都與中國太陽能產業界進行了交流。這些公司所覆蓋的太陽能產業占全球的80%以上。我鼓勵他們加大海外投資,在歐洲、美國、印度等地建設生產基地,讓這場由中國引領的太陽能革命造福各大洲人民。

中國的另一大進步表現在城市發展方面。

中國擁有一些世界上綠化覆蓋面最廣、發展速度最快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比如深圳,40年前那里還什么都沒有,可現在,這是一座擁有1800萬人口的城市,綠樹成蔭,干凈整潔,現代化氣息濃厚。深圳擁有數量眾多的電動公交車、電動汽車和電動出租車,形成了貫穿整個城市的“綠色長廊”。

在保護自然方面,中國也是目前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開展了近年來最大的國家公園建設計劃。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設,使大熊貓的數量大大增加。大熊貓不再被視為瀕危物種,藏羚羊和雪豹也是如此。出色的動物保護工作,已經把這些非常美麗、迷人的物種從瀕臨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

中國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植樹國。比如河北省的塞罕壩,在當地幾代人的努力下,如今已經綠樹成蔭。過去,植樹造林都是靠人工,成千上萬的人一棵樹一棵樹地辛苦種下去?,F在,人們借助無人機植樹造林,大大降低了工作強度。

如果把所有這些結合起來看:污染防治、綠色城市建設、綠色技術研發、自然環境恢復等,中國都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公元1800年之前,中國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是世界上最先進、技術水平最高的國家。宋朝時,開封和杭州兩大都城的人口都在100萬到200萬之間,而巴黎當時作為歐洲最大的城市,人口只有7.5萬。從19世紀中葉開始,中國經歷了百年屈辱,但現在,中國正作為全球領導者全力回歸。整個世界對中國都應該心懷感激,其他大國不應將中國視為威脅,這并不是一個“零和游戲”,我們都可以從中國的發展中獲益。

中國的綠色發展創造了更好的全球市場,幫助其他國家的人民擺脫貧困,創造了很多其他國家買得起的產品,打造出一個更繁榮、更和平的世界。

曾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人工智能高層顧問機構專家

全世界的文化多種多樣,應當包容性地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夠推動經濟發展,還幫助我們連接世界。它不僅應該用來促進文化傳承,更應該用來促進文化交流。

2023年,人工智能讓我們在用戶體驗層面、在工程技術組合創新層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人工智能還遠遠沒有達到它的突破邊界。同時,它帶來的風險也是巨大的。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使社會信任度受到了極大影響。在互聯網上,一些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和視頻,甚至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這是技術發展的雙刃劍。

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信息處理工具,我們不應當把人類的責任推給人工智能。它既不是責任主體,也不是道德主體,所以我們不要混淆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界限,更不能在人工智能服務中放棄人類的權利和責任。

至于未來,人工智能在人類社會中將扮演什么角色?是工具?是社會的準成員?還是像很多科幻作品描述的那樣,成為人類敵人?

我想,都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我們把它當做工具發展,就要把它做得更安全?,F在全世界有很多科學家號召,人工智能的發展要適當慢一點,先解決安全性問題。因為人工智能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所以不僅要保證其安全可靠,更要保證其合乎倫理。

我希望,未來的人工智能可以從中國文化中學到“君子和而不同”的道理,也能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獲得文化底蘊。希望它在幫助人類做事時以善為源,即使達到超級智能階段,也是利他的,能夠關愛整個人類社會的。

目前,人工智能仍然是人類的一面鏡子。我們對它的發展應當抱有開放的心態,不必使人工智能無所不在,而是適度使用它。只有負責任的、穩健的發展,才會使人工智能揚帆遠航。

胡偉武,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首席科學家

了解我們國家集成電路的發展情況非常必要。這是科技戰爭的最前線,因為有人卡我們的脖子了。我們能不能破解這個問題,構建一個新發展格局呢?

2021年,我國整個電子產業利潤總額為8283億元人民幣,而美國僅蘋果公司一家企業的利潤總額,就達到946億美元,約合6000多億元人民幣。

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所以,我們要加速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長期以來,全球信息產業構建了兩個以西方為主導的體系——Wintel(微軟與英特爾的商業聯盟)和ARM(安謀,軟銀旗下芯片設計公司)。我們如何構建獨立的第三套體系和產業生態呢?關鍵在于,要掌握“根”技術。

從技術依賴的角度看,最上層的依賴是應用產品。大部分手機芯片、電腦CPU(中央處理器)等,都要依賴國外的基礎授權,比如手機芯片就要用到ARM指令系統。所以我們只能買ARM系統里的CPU模塊做芯片,但美國已經不給中國任何企業授權了,因此我們做的芯片就不如三星、高通的性能高。

第二個層次的技術依賴,是境外供應鏈。比如當下,美國針對芯片生產工藝及材料設備(如光刻機),對我們實施禁運,就是要打斷我們的境外供應鏈。

怎么辦呢?毛主席講過一句話:“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p>

所以,簡言之就4個字:咱自己干。

龍芯的自主研發堅持兩個原則:第一,不依賴任何技術授權,都自己做;第二,基于成熟工藝,保障供應鏈安全。2002年,中國首款通用CPU“龍芯1號”誕生,之后不斷積累、迭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龍芯CPU和OS(操作系統)完成了技術補課,性能達到市場主流產品水平,基礎軟件生態基本建成。

目前,我們已經建成世界信息產業第三套體系的底座——CPU、OS、整機、各種應用等。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構建起獨立于西方的自主信息技術體系,爭取在5年至10年后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未來,中國人會像賣國產日用品一樣,把國產CPU賣到全世界。

想實現這個目標,技術要硬,精神更要硬,或者說,只有精神硬,才能技術硬。我們要學習“兩彈一星”前輩們的精神,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龍芯中科將繼續堅持“為人民做龍芯”的根本宗旨,為實現我國信息產業自立自強而奮斗。我們正在從事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標一定會達到!

梁永安,復旦大學教授

2023年,我在全國不少地方做了讀書分享。夏天,我去了湖南郴州,發現那里有特別溫馨的讀書風氣。他們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讀書小組成員、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分享一本書,并交流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我從中感受到一個變化:人們滿足溫飽后,內心需求更多轉向了精神的、文化的方面。

我想講的第二個變化,是普通人的勞動。2023年深秋,我去了昆明市,發現一家銅器商店,里面有造型生動的紫銅茶壺。

店老板告訴我,店里的每一把壺都是他用整塊銅材手工敲打出來的,壺嘴和壺身一體。很多廠家聯系過他,希望進行大批量生產,但要將壺身和壺嘴分開制作,然后焊接在一起。這位老板堅決不同意。他覺得這是一門珍貴的手藝,而且面臨失傳,自己有責任守護這份匠心。雖然他收入不多,但心里踏實。

這番話讓我感受到一種樸素的力量,一種支撐歷史持續不斷的民間定力。扎實而溫馨的勞動是我們一切創造的基礎,勞動者的真誠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力量。

我想講的第三個感受是代際文明。2023年6月,有一次我經過故宮,發現大門口擠滿了孩子,都是從各地來北京的游學團。后來,我在北大西門外也看到了同樣的場景。

孩子們的背后是學校和家長。他們要讓孩子開闊眼界,精神飽滿地與世界連接。因為孩子代表著國家的未來,我們把最好的資源投給孩子,就是投給了未來。

2023年,我難忘的還有文學領域的變化。我和來自勞動第一線的兩位詩人做過線上對話,一位是“礦工詩人”陳年喜,另一位是“快遞詩人”王計兵。

陳年喜干的是危險的礦山爆破工作,經歷了太多艱難,正如他在詩歌中寫的:“我把巖層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組合?!蓖跤嫳年幥顼L雨則是在送快遞的辛苦中度過的。他把心路歷程化為詩歌,形成了不一樣的語言風格。

文學從何處來?要從歷史最堅硬的核心地帶中來,要從承受著社會最沉重分量的勞動者中來。陳年喜、王計兵是萬千普通勞動者的代言人,他們的內心深處釋放出深沉的感情和愿望,微光成炬,照亮前程。

2023年難忘的事情還有很多,都反映著時代的變化。這些變化預示著未來,預示著我們將要創造、正在創造的嶄新時代。

1956年4月,我的祖父、昆曲“傳字輩”代表人物周傳瑛,與王傳淞、包傳鐸、朱國梁等人演出了昆曲《十五貫》,后來浙江昆蘇劇團把這部以反對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提倡實事求是為主題的昆曲演進了中南海。

毛主席看了兩遍,大加贊賞:“這是一出好戲,全國各劇種有條件的都要演,這個劇團要獎勵?!敝芸偫磉B看三遍,贊譽“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

1956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從“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談起》。由此,式微的昆曲重獲新生。各地昆曲院團也紛紛恢復成立。

我所在的北方昆曲劇院正是在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直接關懷下,于1957年6月正式建院,擔負起傳承傳播昆曲的歷史重任的。

我父母基本與共和國同齡,都從事戲曲行業。他們經歷過行業發展的低谷,但從未受到干擾,而是專心傳承藝術,培養了很多學生,也獲得了許多國家級獎項。但他們認為這輩子最大的成就,是讓獨生女兒也從事了昆曲藝術,讓“傳承有序”這4個字在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雖然我是80后,但昆曲以血緣的方式在我身上流淌。我從小看的、聽的都是昆曲。祖父母和父母是我昆曲之路上的導師。

對這一點,我父親非常得意。他說:“我女兒唱昆曲肯定地道,因為不是短時間暴腌出來的‘咸肉’,而是火塘上掛的‘臘肉’,是長年累月熏出來的,所以入味?!?/p>

原先我叫周早早,因為家人希望我早成才、早長大。后來辦身份證時,父母商量著給我起了“周好璐”這個大名。我一開始并不喜歡這個名字,覺得它不夠詩意。但是父母說:“周好璐,走好路。傳承傳統文化,最忌諱的就是心浮氣躁,急于求成。我們不期待你飛黃騰達,光宗耀祖,只要你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一輩子走一條好路,足矣?!?/p>

個人的努力和成就,離不開國家繁榮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我可以心無旁騖地傳承前輩留下的寶貴遺產,同時又可借助新時代的東風、網絡的力量,用更多途徑、更多方式宣傳昆曲。

近年來,國內外500多場昆曲講座,讓更多人因為我而愛上昆曲。這也是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事。演員的舞臺、老師的講臺、非遺保護者的桌臺、喜馬拉雅主播的電臺,都是我把昆曲之美傳承傳播得更廣更遠的大舞臺。我真是生逢其時,何其幸也!

一個家族,一輩子,一件事。

只有把傳統文化視為與自己血脈相連的文化基因,才能激發更深沉的愛國心,樹立更堅定的文化自信。我們這個百年昆曲世家,曾親歷近代昆曲的興衰沉浮,也見證昆曲藝術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向世界展示東方大國的底蘊與氣度,成為真正的盛世雅音!

陸汝鈐,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想談談人工智能的身世。從大數據到大知識,再到大智能,這一路是怎么走來的。1992年,時任美國副總統戈爾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概念。1995年,在中國科協的一次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曹存根提出了知識高速公路和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他們兩人的主張分別體現了大數據和大知識想法的醞釀。

大數據和大知識的概念是十來年前引起廣泛關注的。當時所有討論都集中在一個問題上——如何通過大數據獲取大知識。

2015年,以吳信東教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為首的專家,提出和討論了“大數據知識工程”的概念。2016年,在中國計算機學會慶祝人工智能誕生60周年的大會上,我受邀作了以“大知識工程”為主題的報告。2018年,我與其他幾位作者一起,正式發表了有關大知識的進一步研究成果。這篇論文深入探討了有關大知識、大知識系統、大知識工程及其生命周期等一系列問題,給出了它們的海量性特征,并且考察了多個典型的大型知識工程,判斷它們中的哪些符合大知識工程特征。

接下來,就是大智能了。它的內涵包含三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類智能,包括認識論、心理學和腦科學意義上的智能,比如邏輯智能。多年前有部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其中有句名言“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我把它改造成“邏輯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邏輯是萬萬不能的”。此外,還有想象智能、直覺智能、仿生智能、學習智能等。

第二部分是機器智能和人機混合智能,包括數學智能、計算智能、博弈智能、虛擬智能等。下圍棋的AlphaGo屬于博弈智能,元宇宙則是虛擬智能。

第三部分是未來智能,包括已經被專家們預見、提出或小范圍開發,具有極好應用前景的智能技術。比如人機協同手術,是人類醫生與機器人的合作。

現在,我們可以給出大智能的定義了:大智能是包含多種智能形態及它們的深度遞歸、創新使用的智能行為。在此基礎上,人類所進行的大智能工程,就是將大智能付諸實踐的一種范式。比如中國的航天工程,是一個國家的大智能工程,而戰勝阿爾茨海默病,則是一個需要全世界合作的大智能工程。

嘉賓演講結束后,活動進入第二篇章——揭曉2023“環球人物年度人物”。

《環球人物》雜志社總編輯呂鴻宣讀了頒獎詞:“今天,我們在一個充滿變化與挑戰的時代,AI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這一年,幾乎人人都在談論AI。AI認知度持續破圈。人類是智能體,AI也是公認的‘智能體’。在寬廣的地球上,我們愿同各國加強交流和對話,共同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我們將2023年度人物授予AI,授予人類對開拓創新的有力暢想,授予人類更加閃爍生光的未來!”

在熱烈的掌聲中,陸汝鈐、胡偉武、曾毅作為代表共同上臺領獎。

接下來進入第三篇章,由《環球人物》旗下文娛新媒體矩陣——人民文娛組織的兩場主題圓桌論壇開啟。

第一場論壇的主題是“短劇,如何在流量里挖掘價值”,參與討論的專家是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綜管部副主任李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楊早,以及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副秘書長、微短劇制作人吳曉晶。主持人是《環球人物》全媒體中心副主任孫夏力。

大家已經很習慣通過手機進行各種各樣的娛樂、消費活動了,每人每天都會花大量時間在手機上,對于文化娛樂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既要打發大量的碎片時間,又要獲得心情愉悅和放松。我覺得這是短劇迅速傳播和發展的最根本原因。

傳統影視劇大多以導演為中心,而短劇以編劇為中心,因為要靠故事和節奏吸引人。如果故事編得好,哪怕制作粗糙點兒,觀眾也會投入進去。目前文化消費呈現分眾化趨勢,短劇滿足了很多人的情緒價值需求,比如“解壓”。另外,看短劇的平臺很多,這種便捷性、易得性是它能夠爆火的重要原因。

短劇其實是網文的影視化,對于擁有很多追捧者的“爽文”,短劇從業者也會優先將其列入選擇范圍,所以出現了很多同類題材作品。另外,如果某部短劇的播放數據好,大家會照著這個模板拍。但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以及對同質化題材的厭倦,上個月很火的作品可能這個月就沒有什么播放量。只有更多、更好、更新的主題出現,同質化問題才會逐步解決。

看過大量同質化作品后,觀眾會逐漸麻木的。就像打針,第一次很痛,扎久了就沒感覺了。這兩年,國家也開始引導網文進行現實主義創作。短劇要實現突破,一是要有足夠多的從業者,二是要引入更多的題材資源,不能只局限在情愛或“霸總”的單一價值曲線上。隨著觀眾數量的增長,短劇應反映最廣大群體的主流價值和社會共識,包括他們對工作、對家庭、對各種現實問題的痛點,實現真正的多元化。

從業者首先要自律,無論是創作者還是平臺方,一定要守住底線、不踩紅線;其次,頭部企業要深入研究行業未來、制定行業標準;第三,重視人才儲備,包括演藝人才、編劇人才、制作人才等。此外,我們要重視短劇的文化傳播價值,將其變成真正的中國文化IP。我希望短劇行業在健康的軌道上蓬勃發展,不僅滿足人民文化娛樂的需求,更要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進而向世界傳播好中國文化,講述好中國故事。

目前短劇的整體成本不太高,一部20集、每集10分鐘的短劇,如果粗制濫造,幾十萬元就能拍出來,幾百萬元就是天花板了。因為市場還處于早期階段,不排除有泥沙俱下的問題,未來肯定還要在創新上多下功夫,讓產品更加豐富多元。作為從業者,我非常希望這個行業有更多精品出現。

第二場論壇的主題是“點燃消費‘主引擎’的關鍵”,參與討論的專家是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杉數科技聯合創始人、北京市特聘專家王曦,以及網易文創總經理劉晶。主持人是《環球人物》全媒體中心副主任凌云。

消費在這兩年越來越得到重視,尤其是2023年以來,消費對于中國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高達83.4%。在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目前消費的作用遠遠超過了投資的帶動效應。但同時,傳統消費的增長空間相對有限,比較乏力。因此,我們需要找到消費的新動力、新增長機制。

從數據上看,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目前占我國GDP的比重是36%。這個數字足以說明消費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我國經濟的主引擎。另一方面,2023年1月—10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9%,這是一個穩健的數字,但與2020年之前相比,增速依然是放緩的。所以我們需要找到新的消費增長點,這樣才能點燃“主引擎”。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新一代消費者呈現理性、精致的消費特征。比如,19歲—29歲人群對于平價替代品、二手商品的接受度超過上一代人。另外,買名牌是上一代消費群體最主要的特征,但新一代不是這樣。比如要買一臺黑膠唱機,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會仔細研究,在其預算范圍內是買新品、買二手貨,還是買小眾圈子里最受追捧的產品。他們從消費者變成了玩家、研究者,甚至可能轉化為商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我覺得這抓住了最重要的變量。當下的消費主力軍是年輕人,他們的消費方式越來越呈現數字化特點,比如網上購物、學習、娛樂,這些都是支撐消費的重要領域。另一大變化是,過去更多的是商品消費,但現在養老、家政、教育等服務型消費占比越來越高。因此,企業要開發更多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供給方面加強力度、加強創新,消費才能走得更長遠、更穩定。

第二場圓桌論壇。

企業確實有很多可以優化的空間,但大數據、人工智能只是技術手段,而我在實踐中發現,技術手段一定要結合具體場景,才能帶來巨大價值。

搞技術的人常犯的毛病是拿著錘子找釘子。技術落地不是在潔凈的玻璃房里面完成的,而是在廠房車間、工地里醞釀產生并實現最大價值的。企業不能搭建沒有業務場景的空中樓閣,要通過豐富的場景,包括細分行業場景,才能醞釀出數智化技術?;趫鼍暗募夹g突破,才是對終端消費者最大的尊重。

剛才提到的平價替代品、二手商品等領域,都是新的消費增長點。當社會進入精致性消費階段后,消費機會將出現在相對慢節奏、分眾化、以情緒價值為驅動、以興趣為導向的領域。

新一代消費者是更理智的,這建立在他們從小不受溫飽困擾的基礎上,消費觀念日漸成熟,學習能力提升,以及在享受了中國幾十年高速增長成果后,希望獲得不同消費感受的需求。所有這些因素,使新一代的消費觀與上一代形成了顯著差別。

在本次活動現場,《環球人物》聯合網易文創·數讀發布了《2023年中國人消費趨勢白皮書》。

隨著兩場圓桌論壇的圓滿結束,此次年度盛典活動也成功落下了帷幕。

聚力奮發的《環球人物》,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2024年!

猜你喜歡
昆曲人工智能智能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與就業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數讀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補園和昆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