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陜西省2022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

2024-01-07 14:06丁德明
現代審計與經濟 2023年7期
關鍵詞:市縣情況管理

丁德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就陜西省2022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報告如下。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審計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審計工作的重要論述,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總書記在聽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扣“三個年”活動等重點工作,立足經濟監督,聚焦主責主業,圍繞重大政策落實、重大項目落地、重大民生保障、財政提質增效、國資國企改革和重大風險防范等方面依法開展審計監督,切實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在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落地見效,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審計結果表明,一年來,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及疫情多輪沖擊的嚴峻挑戰,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貫通落實“五個扎實”“五項要求”“四個著力”,圍繞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較好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全省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建立全省穩增長督導和服務工作機制,出臺39條穩經濟一攬子舉措和22條接續措施。持續加大減負紓困力度,新增退稅減稅降費1050億元。發行新增專項債券954億元,加快推進西延高鐵等鐵路項目、引漢濟渭二期、咸陽機場三期改擴建等757個項目建設。經濟運行實現逐季回穩,全年生產總值達到3.28萬億元,同比增長4.3%。

——高質量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完善重點產業鏈推進機制,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增。聚焦保障糧食安全,新建高標準農田超300萬畝。堅持以秦創原建設優化創新生態,75所高校院所全面推廣“三項改革”。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優良等級面積占比達99%。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省河流水質總體達優。加強大氣環境治理,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4.1天。

——民生保障工作持續向好。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在年初壓減公用經費3.8%的基礎上,再壓減一般性支出5%,優先用于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城鎮新增就業超40萬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精準幫扶監測對象超20萬人,4個縣入選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實現18連漲,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00個。

——審計監督作用有力彰顯。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全省審計機關共審計和審計調查單位、項目5123個,促進增收節支36.90億元,挽回損失3.55億元,核減工程建設資金11.34億元,制定整改措施1276項,向紀檢監察機關、司法機關和有關部門移送問題線索1299項。截至2023年6月,2021年度審計揭示問題1121個,已整改936個,整改率達83.50%,完善制度319項,解決了一些阻礙改革發展和長期未解決的難題。

財政管理審計情況

經審核的陜西省2022年財政決算草案反映,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8399.51億元,支出總計7927.76億元,年終結余471.75億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總計3914.73億元,支出總計3601.93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計205.31億元,支出總計171.55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2702.84億元,支出2254.04億元,滾存結余2503.97億元。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5131.80億元,支出總計5024.51億元,年終結余107.29億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總計1582.88億元,支出總計1575.09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計36.23億元,支出總計28.90億元。

省發展改革委2022年管理分配省級預算內基建資金32億元,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高質量項目、文化旅游、養老托育、教育等14大領域。

(一)省級財政、發改部門具體組織預算執行及編制決算草案審計情況。2022年,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障各項重點支出需要,較好履行了宏觀管理和經濟綜合協調部門職責,助力了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 預算分配不夠規范。省級預算內基本建設項目資金分配與實際用款需求不匹配,19個項目因前期手續未落實、整體規劃重新調整等未開工建設,1.63億元資金未及時使用;32個項目進度與省級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投資計劃要求不符。

2. 預算執行管理不夠嚴格。一是未及時收繳非稅收入3.97億元;二是部分單位年末預算執行率較低。

3. 財務報告編制有待加強。2021年省本級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附注明細表未列示5個PPP項目資產凈值。

(二)稅收征管和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審計情況。按照審計署安排,省審計廳與審計署蘭州特派辦聯合組織對陜西省2022年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等情況進行了審計。結果表明,省稅務局在積極推進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深化辦稅繳費便利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個別稅收政策落實不夠到位。納稅人未申報享受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稅收優惠,涉及加計扣除1672.90萬元。二是稅收征管不嚴格。違規延緩征收耕地占用稅3623.06萬元;少征印花稅444.93萬元、房產稅327.97萬元;未按規定預征土地增值稅139.72萬元;未征車船稅124.04萬元。

(三)省級部門單位預算執行審計情況。對97個省級一級預算部門單位、60所省屬高校2022年度部門預算執行及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了全覆蓋審計,對18個部門單位、6所省屬高校開展了重點審計。結果表明,省級部門單位和高校能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預算執行整體情況較好。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預算編制不完整。18個部門單位、14所高校未將以前年度結余、專項資金等編入年初預算。二是預算收支管理不到位。20個部門單位、35所高校房租、利息收入、學費等未及時上繳財政。三是科研項目及資金管理不嚴格。21所高??蒲许椖课窗匆蠼Y題、結賬;3所高??蒲许椖抗芾碇贫炔唤∪?,項目和資金管理部門未共享信息,管理效率低。

(四)全省財政直達資金政策專項審計調查情況。連續第三年對全省財政直達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結果表明,2022年各地各部門認真落實常態化直達資金管理制度,促進財政資金提質增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分配下達撥付不規范。4個市縣未將預算指標細化到具體項目和單位;3個單位滯留資金;8個市縣主管部門以撥代支。二是使用不合規。5個縣直達資金未按合同進度付款902.03萬元;5個縣公益性崗位補貼超比例支付。三是管理不到位。5個縣未按要求建立直達資金常態化監督通報考核機制;6個市縣結余資金未及時收回財政統籌使用。

(五)全省政府投資基金管理運行及效益專項審計調查情況。對全省政府投資基金設立、運行及績效管理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結果表明,全省39支政府投資基金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基金設立及投資不夠規范。同一領域重復設立2支基金;1支基金違規從事貸款業務。二是基金管理不夠到位。部分市縣未建立健全政府投資基金績效評價制度和退出機制;1支基金和4支子基金到期未退出;1支基金對外投資2個項目涉訴未收回700萬元;部分基金投資進度較慢。

(六)全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使用審計情況。對2020年至2022年6月全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發行、使用、監管、償還等情況進行了審計。結果表明,我省專項債券資金管理比較規范,對促進“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政策落實發揮了較大作用。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項目建設進度緩慢。22個市縣46個項目受前期手續不完善和疫情等影響未按期開工。二是資金撥付使用不嚴格。3個市35個項目超時限撥付使用專項債券資金;3個市5個項目專項債券資金用于支付債券利息、發行費等。

(七)下級政府財政收支審計情況。對24個市縣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財政政策執行不到位。2個市違規下達財政收入考核指標、出臺稅收優惠政策。二是財政收支管理仍需加強。8個市縣將財政資金用于其他項目建設和支付工程欠款等;3個市因前期手續未落實等閑置專項資金。三是預算績效指標設置不規范。3個市部分預算績效指標設置存在未細化、難操作等問題。

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審計情況

(一)“三個年”活動部署落實審計情況。1. 高質量項目推進審計情況。為更好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高質量項目推進決策部署,組織對2022年和2023年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開工建設推進、6個政府重點投資項目建設管理、14戶省屬國有企業投資建設項目、8個國外貸援款項目建設運營和援藏項目建設等情況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署任務落實不夠及時。5個市“四個一批”動態管理平臺仍在建設,4個市“四個一批”管理制度和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未印發,未能發揮動態管理和指導作用;個別省屬高校未按規定內容制定“三項改革”實施方案。二是項目要素保障不力。27個項目因建設土地未落實、規劃手續不全等未能及時開工;3個政府重點投資項目因移民安置、永久征地審批、高壓線遷改緩慢,影響項目建設進度;4個續建項目因資金短缺等停工。三是項目管理不規范。2021年、2022年審計發現問題的43個項目,仍存在建設程序或手續不完善、資金不到位等問題;3個項目因方案設計調整等未按計劃完成投資;3戶企業、3所高校13個項目存在損失風險。2. 營商環境突破審計情況。圍繞營商環境突破部署,開展全省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和2023年二季度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情況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單位“放管服”改革不深入。8個縣個別行政審批事項未按要求入駐服務大廳辦理,未實現“三集中三到位”;1個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不到位,未實現“四統一”目標;2個市“標準地”未做到事前“應評盡評”。二是招投標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全省遠程異地評標及不見面開標系統未實現常態化運行;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部分子類項目不完整,電子監管系統未實現在線實時監管。三是招商引資工作不到位。2個市4個招商引資項目優惠政策未落實。

(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審計情況。連續第五年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審計,重點關注6個市33個縣秦嶺保護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修復項目施工、資金管理不嚴格。3個縣4個項目未按時完工;1個縣拖欠工程款。二是礦業權退出補償工作不規范。8個縣礦業權退出補償資金長期滯留財政、自然資源部門;2個縣未完成退出評估,向26個單位預付補償金。

(三)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審計情況。連續第三年對黃河流域環保情況進行審計,重點關注12個縣2019至2021年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涉水資金管理不規范。6個縣少收繳水土保持費1432.72萬元; 8個縣少收繳污水處理費1560.33萬元。二是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6個縣未編制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3個縣未執行城區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8個縣未按規定推行中水利用、設置中水生產設施。三是水資源使用監管有待加強。2個縣超計劃用水。

(四)文物保護審計情況。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指示,對省本級、97個市縣、233個博物館建設及發展資金績效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文物保護政策落實不到位。21個縣未將博物館建設納入國土空間等專項規劃;5個市縣未按規定建立文物工作協調等機制;8個市縣17個非國有博物館未享受相關優惠扶持政策。二是文物管理不規范。7個市縣60個博物館藏品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9個市縣部分博物館藏品預防性保護設施、保存環境不達標;8個市博物館部分藏品未定級。此外,還發現博物館對財政資金依賴程度較高,有文創產品收入的僅28個;免費開放運行補助覆蓋面較小。

(五)“一帶一路”沿線重點投資績效專項審計調查情況。為推動“一帶一路”共建融入不斷走深走實,對3個省級部門和12戶省屬國有企業“一帶一路”沿線重點投資績效等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2019至2021年,部分境外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3戶企業未對境外投資進行市場、政治、法律等風險評估。

民生專項審計情況

(一)醫療保險基金及“三醫聯動”改革專項審計調查情況。對3個市及所轄縣2021年至2022年9月醫療保險基金和“三醫聯動”改革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醫?;鹗罩Р缓弦?。部分醫療機構違規收費、違規使用醫保目錄限定范圍用藥。二是藥品耗材采購不規范。5家醫療機構違規線下采購藥品。

(二)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相關政策落實和資金審計情況。對15個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地區產業項目管理粗放。6個縣產業項目論證不夠充分,變更較多,有的項目資金短缺和閑置并存。二是個別縣財政金融政策未有效惠及群眾。5個縣未及時撥付部分財政資金;4個縣農業保險、互助資金的覆蓋率、使用率較低。三是部分產業幫扶項目資金管理使用不合規。5個市縣資金籌集、撥付不到位,項目建設滯后;3個縣出借產業資金未約定抵押資產,存在風險隱患。四是部分產業項目未持續帶動脫貧群眾增收。個別產業項目未與脫貧戶簽訂利益聯結協議;3個縣8個經營主體與脫貧戶簽訂協議的期限較短,有的未及時續約,聯農帶農作用發揮不充分;11個市縣部分產業發展資金入股企業或經營主體后未按時收取分紅。

(三)教育和醫療政策落實審計情況。關注相關地區教育和醫療政策落實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 5個縣財政投入不足,教育支出未達到逐年只增不減的要求,或教育支出增長幅度低于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比例;1個縣未配套困難學生課后延時服務費115.77萬元;10所高校少計提濟困助學金;部分教育衛生建設項目管理不嚴格。

(四)就業和住房政策落實審計情況。關注相關地區就業和住房政策落實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專項資金使用不合規。3個縣違規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及補貼;1個縣違規使用棚戶區改造項目資金。二是項目實施力度不夠大。2個縣1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未按時實施,6個項目進展較慢。三是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不規范。6個縣部分安置房、公租房空置。

(五)養老和困難群眾保障審計情況。關注相關地區養老和困難群眾保障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受項目選址、土地變更等影響,3個縣、6個單位老年公寓、老年養護院等16個民生項目進展較慢;2個縣4個日間照料中心未配備群眾用餐設施。

國有資產管理審計情況

按照《陜西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條例》,持續關注企業、金融、行政事業和自然資源資產等4類國有資產管理使用情況。

(一)企業國有資產審計情況。對10戶省屬國有企業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會計信息不真實。4戶企業少計收入1.84億元,1戶企業少計利潤7261.90萬元。二是資產管理仍有薄弱環節。4戶企業少計資產1.87億元;2戶企業違規融資、對外擔保;4戶企業9個項目、3項股權投資存在投資風險。

此外,對省國資委及監管的32戶省屬企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落地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專業整合推進較慢。2戶企業重組整合工作未按期完成。二是股改上市未達預期。競爭類企業資本證券化率未達到預期目標;12家上市公司未能引入持股5%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三是技術創新投入不足。12戶工業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02個百分點。

(二)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審計情況。對10戶省屬金融企業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4戶金融企業風險資產核算不準確。二是6戶金融企業在受托支付、發放貸款、中間業務等方面存在不規范問題。

(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審計情況。在省級部門單位預算執行等審計中,重點關注了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使用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資產采購、處置管理不嚴格。3個單位購建固定資產招投標管理不規范;10個單位未及時處置報廢資產等。二是部分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不高。5個單位房產、辦公設備、土地長期閑置;27個單位未及時清理盤活債權。三是資產核算不真實。6個單位未及時登記資產賬2442.58萬元;18個單位68個已竣工投用的建設項目未及時辦理竣工決算,結轉固定資產。四是資產管理基礎工作薄弱。5個單位招標采購、資產管理等制度不健全;7個單位房產、車輛未取得權屬證書。

(四)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情況。在省級部門、市縣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以及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市縣貫徹落實生態保護決策部署不到位。16個市縣未嚴格落實地下水開發利用等制度,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等生態環保不到位。二是部分市縣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監管責任有缺失。3個縣部分企業無證開采地下水;2個縣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超標。三是部分市縣生態環保項目建設運行管理不規范。3個市縣2個垃圾填埋場日常管理不規范、生活垃圾處理不到位。四是部分市縣專項資金管理不嚴格。1個縣多發放耕地保護補貼;2個縣高標準農田項目結余資金未上繳財政。

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情況

2022年7月以來,省審計廳共出具53份移送處理書,移送問題線索118項,涉及建設項目招投標、國有企業監管以及財經紀律等方面。

本報告反映的問題是此次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對這些問題,審計機關已經或正在出具審計報告和作出審計決定;對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依紀依法移交有關部門進一步查處。針對上述問題,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按審計意見已經或正在落實整改。

2023年7月19日,省委審計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并研究了《陜西省2022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支出情況審計報告》。省委書記、省委審計委員會主任趙一德和省長、省委審計委員會副主任趙剛充分肯定全省審計機關一年來的工作,要求全省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健全審計整改工作長效機制,有關部門單位積極落實整改主體責任,以審計整改促進治理效能提升。同時,要求審計機關立足經濟監督定位,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堅持治防并舉,扎實推動審計揭示問題真改實改,以高質量審計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我們將努力提升審計監督時效性,更好落實“邊審邊改、邊審邊建、邊審邊促”工作要求,加大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督促檢查力度,及時報告全面整改情況。

審計建議

(一)著力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不斷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一是深入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黨的重大決策轉化為法律法規、政策政令、工作機制和社會共識;不折不扣落實好財政支持、金融支持、擴大投資、促進消費、穩外資外貿、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風險等政策措施,推動全省經濟回穩向上。二是持續深化實施“三個年”活動。以高質量項目推進為導向,全面強化項目統籌謀劃、落地建設、投產達效,提高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績效,擴投資穩增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加強干部作風能力建設,注重解決作風不實、能力不足等典型問題。三是攻堅突破重點領域改革。推動“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和“標準地+承諾制”改革走深走實;加強科技創新,深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持續放大秦創原總窗口綜合效能。

(二)著力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確保財政資金提質增效。一是嚴格預算管理。全面實施零基預算管理,持續深入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健全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強化預算執行約束。二是完善轉移支付管理。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規范省以下財政管理,加大省對市縣的轉移支付力度。三是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控一般性支出,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產業轉型、醫療教育、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四是加大考核監管力度。積極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健全績效指標體系,加大績效考核結果運用力度;加大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監督檢查力度,嚴懲財經領域違紀違規和違法問題。

(三)著力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提升資產使用效益。國企國資領域。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持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力度;落實“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內控制度,嚴格規范對外投資、融資、擔保行為。金融領域。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日常監督,完善公司治理和風險防控機制,切實提高資產質量。行政事業單位。摸清底數,加快推進存量資產盤活利用,推動解決資產閑置浪費等問題。自然資源領域。加強自然資源資產集約利用,提高資源精細化管理水平;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和基本農田“非糧化”。

(四)著力完善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強化審計監督整體效能。一是落實審計整改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問題整改推進機制,壓緊壓實整改主體責任,加快形成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確保應改必改、應改盡改。二是推動各類監督貫通融合。建立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巡視巡察、人大監督、組織人事、財會監督、黨委政府督查等各類監督的貫通協同機制,一體推進審計整改任務落實,促進審計成果轉化提升。三是強化審計結果運用。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審計整改工作,注重審計結果和整改情況作為領導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加大對“屢審屢犯”問題的懲處力度,對整改不力、虛假整改、敷衍整改的嚴肅追責問責,確保審計“下半篇文章”更加權威高效。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審計機關成立40周年,我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以及總書記在聽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總要求,堅決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隨形、如雷貫耳”,準確把握“六個聚焦”,自覺接受省人大監督,盯緊看好財政“錢袋子”,著力鍛造經濟監督“特種部隊”,努力實現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提供堅強保障、作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市縣情況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主謂一致”的十種情況
市縣傳真
市縣傳真
新情況新舉措
新情況新舉措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市縣動態
市縣動態
特殊情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